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中學生能不能做大題目論文

發布時間:2016-4-11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中國青年報     2002-12-05     童大煥 

 

  某中學初二的政治老師給學生布置了一道論文題《論人治與法治》,許多學生看到題目后一臉茫然。對此,有論者認為,教育應該循循善誘循序漸進,把如此“高層次的題目”拿給“中低層次的學生”去做,無疑是拔苗助長,是老師不負責任的體現(《文匯報》2002年12月2日報道)。 

  按照這位論者的觀點,“這么大的題目,別說是大學生,就是專家學者,論起來也夠費力氣的了。”言外之意,難道這樣的“大題目”,只能是專家學者的“專利”? 

  我想起了英美國家,在他們的教育中,別說初中,小學高年級的孩子就已經開始在大量地做諸如“論絕對權力導致腐敗”、“談談某某戰爭”、“談談某某事件的歷史地位”此類“大題目”了。老師通常不給予任何“標準答案”,只是適當地指導學生如何去查找資料、如何使用參考書,評卷也不會用“標準答案”來“統一思想”。 

  讓十幾歲的孩子來做此類題目,目的當然不是要他們“研究”出什么驚天動地的結論,而是要讓孩子們在這個過程中掌握學習的能力,體驗獨立思考、獨立發現、獨立尋找答案的樂趣。 

  我們的教育長期存在著一種填鴨式的教學方式,老師滿堂灌輸,學生被動接受;老師教什么,學生就學什么。 

  滿足于告訴學生現有的知識和答案,卻不注重尋求答案的過程,結果是許多孩子的思路不是越來越開闊,而是越來越封閉;自主學習的能力不是越來越強,而是越來越弱;學生的獨創性也在這樣的過程中越來越低。這種以單向灌輸知識為主、以教師為主導的教育模式,培養出來的學生,通常只懂得重復前人的知識和經驗,知識上缺乏創新,人格上缺乏獨立,已經不能適應時代的要求。 

  同時,也正是在這樣的簡單灌輸中,學習變成了一項枯燥無味的苦役,而不是一件充滿探求與發現樂趣的知識與思想的旅行。 

  讓孩子自己去尋找答案,老師和家長只需告訴他們必要的方法。特別是在語文和政治教學上,完全可以給他們提供更為廣闊的自由思考空間。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讓學生掌握學習的方法、學會獨立思考的能力,才是讓他們終身受益的財富。同時,在這個過程中,老師也可以從繁重的、重復性的勞動中解放出來。 

  我不認為“論人治與法治”這樣的“大題目”只能是專家學者的“專利”。學習的過程,本來就是個不斷求知、永遠探索的過程,很多時候它不要求惟一正確,但只求獨立思考。獨立思考的種子埋下了,公民意識、自立、創新等方面的種子也都埋下了。像“論人治與法治”、“論權力與腐敗”等啟發學生獨立的學習能力、思考能力和公民意識的題目,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它們是值得一做再做、常做常新的題目。

 

[中學生能不能做大題目論文]相關文章:

1.中學生科技論文

2.中學生語文論文

3.不怕做小,才能做大

4.當代中學生教育議論文

5.中學生挫折心理及引導論文

6.總能不管造句

7.中學生優秀科技小論文

8.中學生養成教育論文

9.中學生心理學論文

10.用不能不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