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紅樓夢》讀后感(集錦14篇)
讀完一本名著以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獲,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后感吧。那么讀后感到底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名著《紅樓夢》讀后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名著《紅樓夢》讀后感 篇1
有人說賈寶玉前世是一塊“頑石”,而且說寶玉生下時嘴里所銜著的寶玉為女媧補天時遺留下來的石頭。也許是這塊石頭的原因吧,家中的人都以為寶玉和這塊石頭是一條命,當玉碎了,寶玉也就有不好的事情發生了。又因寶玉天生長相俊美,也就都更加寵愛他了。
當然,穿戴也更為華麗,頭上戴著束發嵌寶紫金冠,齊眉勒著二龍搶珠金抹額;穿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紅箭袖,束著五彩絲攢花結長穗宮絳,外罩石青起花八團倭緞排穗褂;登著青緞粉底小朝靴,項上金螭瓔珞,又有一根五色絲絳,系著一塊美玉。
長得是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曉之花,鬢若刀裁,眉如墨畫,面如桃瓣,目若秋波。雖怒時而若笑,即瞋視而有情。再一看又是面如敷粉,唇若施脂;轉盼多情,語言常笑。天然一段風騷,全在眉梢;平生萬種情思,悉堆眼角。
又由于寶玉生長在賈府,賈府中大部分都是女子,所以也就對寶玉的性格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在《紅樓夢》中有賈寶玉說過的一句話:“女子都是水做的骨肉,男子都是泥做的骨肉,我見了女子便清爽,見了男子便覺濁臭逼人。”這就是體現了賈寶玉非常喜歡和女孩在一起玩耍,討厭世俗的那些男子。
在《林黛玉進賈府》中有一段寫“寶玉摔玉”,可見,寶玉“摔玉”這一舉動是對天命的反抗,對世俗的鄙棄,表現了他追求平等,反對封建尊卑等級制度的思想,體現了他“行為乖張”的叛逆性格。
而且在歷人《西江月》中有寫道:無故尋愁覓恨,有時似傻如狂。縱然生得好皮囊,腹內原來草莽。潦倒不通世務,愚頑怕讀文章。行為偏僻性乖張,那管世人詆毀!
富貴不知樂業,貧窮難耐凄涼。可憐辜負好韶光,于國于家無望。天下無能第一,古今不肖無雙。寄言紈褲與膏粱:莫效此兒形狀。揭示了賈寶玉叛逆的性格,不愿受封建統治的束縛,厭棄功名利祿,要求獨立不羈,個性釋放,不服從封建王權對他的要求,不安與他們所規定的本分。
從《紅樓夢》這篇小說中使我們學到了賈寶玉的人無貴賤之分,要敢于與現實生活中的不美好的事物作斗爭,不能讓不好的事物影響到我們,要分清真善美、假惡丑。勇于發表自己意見的美好品質。同時,也使我們懂得了人不能勾心斗角,貪圖名利,要打敗封建傳統,使時代進步
名著《紅樓夢》讀后感 篇2
前世的情緣,后世來還。一段神話,揭開了塵封的記憶;一塊寶玉,勾出如煙如云的世事,如醉如癡的想念;一脈情思,讓我們回味再三。
我曾感嘆結局的悲哀,黛玉的抱憾而亡,寶玉的看破紅塵,寶釵的夜對孤燈,以及賈府的衰敗蕭條;我也曾抱怨曹雪芹的狠心:“為什么不成全寶、黛的愛情,反使他們陰陽相隔,最后落得個天各一方?人世間就真的只有憂愁與傷心的淚雨嗎?”
放下這本書,卻放不下一腔憂愁,放不下寶、黛的愛情悲劇,放不下顰兒的淚、顰兒的憂、顰兒的愁、顰兒的苦。
她有閉月羞花之嬌美,卻“態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顯出她的弱不禁風,她的淚眼朦朧、魂牽夢縈。
她本是冰雪聰明的奇女子。魁奪菊花詩的瀟灑,廬雪庵爭聯即景賦詩的敏捷,與湘云月下吟詩的才情,至今還歷歷在目,她將無人能比的才情發揮得淋漓盡致,令我折服,令數千萬人為其傾倒。但細細品來,纖巧感傷的字句后,又隱藏了多少眼淚,多少心酸。
身世的凄慘、寄人籬下的痛苦,誰人知曉?孤傲自許的清高,天真率直、反封建的叛逆性格,注定凄涼結局,淚盡而逝。
三月,花朵艷放,花香滿天,黛玉,卻用鋤將一瓣瓣青春的碎片,連同自己的淚珠兒,一起埋入芬草菲飛的泥土中。“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儂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儂知是誰?”她把自己的渴望、夢寐、生活的苦澀,全都埋入土中,卻埋不掉孤獨,如影隨形的孤獨,與生俱來的孤獨。
與寶玉愛情的凄苦,本是情投意合,情意綿綿。寶玉是她唯一的知己,可天不由人,性格孤僻、人緣不好,成為她通往幸福大道的一塊絆腳石,使得原本疼愛她的賈母對她漸漸疏遠,勝利的天平自然傾向了城府極深的寶釵這邊,鳳姐的一出偷梁換柱計使兩人痛失所愛,黛玉含淚焚詩,含恨歸去,從此陰陽相隔,寶玉瘋瘋傻傻,后看破紅塵,削發為僧。可悲,奇苑仙葩早做北邙鄉女!
黛玉的悲劇,始于封建社會的黑暗,“女子無才便是德”的愚蠢,曹雪芹之所以塑造這樣一個悲劇典型,可能是為了告訴世人:那時還有多少才情兼備的女子被封建社會的黑暗所淹沒,在苦難中掙扎。多少才子,厭惡官場,落得個一生貧困潦倒。曹雪芹是否也把自己的痛思寄托在這個奇女子身上呢?無人知曉。
名著《紅樓夢》讀后感 篇3
紅樓夢——中國四大名著之一,中國四大名著就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也是中華文明史上的明珠,它以深邃的思想,精湛的文筆勾畫出了一位又一位英雄人物與感人故事......
讀完了《紅樓夢》讓我覺得像是做完了一場夢。夢中,有喜,有樂,有哭,有憂。林黛玉,多愁善感,卻又生性聰明,有著“瀟湘妃子”的稱號,最后的結局卻是因為寶玉與寶釵成親而大受打擊,含恨離世。賈寶玉,從小聰明伶俐,性格乖張,但行為偏僻,總是說:“女兒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我見到女兒便清楚,見到男子便覺得濁鼻逼人。”有著“怡紅公子”稱號,科舉考試時高中第七名舉人,后來,卻是因為看破紅塵,出家為僧。
在看紅樓夢時,我原以為會是個有情人終成眷屬的美好結局,可卻是林黛玉含恨而終,賈寶玉看破紅塵出家為僧,原本快樂的一家人破散,賈府日慚衰敗。這些是我怎么也沒有想到的就如那句話所說:“我猜中了開始,卻沒猜中這結局......”王熙鳳,性格潑辣如烈風,南方人俗稱“辣子”書中對她的描寫方式則是未見其人,先聞其聲,模樣標致:一雙丹鳳三角眼,兩彎柳葉吊梢眉,身量苗條,體格風騷,粉面含青威不露,丹唇未啟笑先聞,言談爽利,處事精細,善于操持家務,心眼也多。設計驚嚇想要調戲她的賈瑞,賈瑞因受驚嚇而生病至死;后來發現賈璉偷娶尤三姐過門,假裝好人接尤三姐過門,后挑撥離間,施計將尤三姐折磨死了。因為她爭強好勝,生了病也硬撐著,在賈府敗時病逝......
這樣潑辣的一生,這樣安靜的逝去,正如泰戈貝爾所說:“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謀計一生,從未有過一天為自己而活,這便是封建社會的女人。紅樓夢,紅樓往事夢一場,黛玉后知滿憂傷。在紅樓夢中,句句話都是隱藏著伏筆,一環套一環,彼此相連,使得文章中的人生鏈接起來,構成一個緊密的關系網,在人物形象上,不同人都有屬于自己的性格,曹雪芹給不同人配上了各自風格的詩作,使人物更加生動,不得不說,紅樓夢便是中華文化的結晶!
名著《紅樓夢》讀后感 篇4
一個是閬苑仙葩,一個是美玉無瑕。若說沒奇緣,今生偏又遇著他,若說有奇緣,如何心事終虛化?一個枉自嗟呀,一個空勞牽掛。一個是水中月,一個是鏡中 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淚珠兒,怎經得秋流到冬盡,春流到夏!
——《枉凝眉》
《紅樓夢》,一部含笑的悲劇。《紅樓夢》不只描寫了一個封建貴族家庭由榮華走向衰敗的三代生活,而且還大膽地控訴了封建貴族階級的無恥和墮落,指出他們的種種虛偽、欺詐、貪婪、腐朽和罪惡。它不單指出這一家族的必然崩潰和死亡,同時也暗示了這一家族所屬的階級和社會的必然崩潰和死亡。曹雪芹筆觸下所創造和熱愛的主人公是那些敢于反判那個垂死的封建貴族階級的貳臣逆子;所同情悼惜的是那些封建制度下的犧牲者;所批判和否定的是封建社會的虛偽道德和不合理的社會制度。一邊是木石前盟,一邊又是金玉姻緣。一邊是封建社會下必須追求的功名光環,一邊是心馳神往的自由之身。曹雪芹筆下的《紅樓夢》為我們展現了這場無聲的較量。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悲劇愛情故事濃縮了這場較量的全部硝煙,“一個是閬苑仙葩,一個是美玉無瑕”,“質本潔來還潔去”,在面對封建禮教下的種種迫害和冷漠,甚至以生命的付出為代價,質本潔的追求始終不棄。我們感嘆賈、林兩人愛情的悲劇的時候,看到了造成悲劇的一個重要因素:林黛玉的清高的個性,她的個性與當時的世俗格格不入,無法與社會“融合”,她的自卑情結正是她自尊的體現,也是她悲劇的開始。
《紅樓夢》中她葬花的一段情節,是她的個性體現的焦點所在。她的自卑、自尊、自憐在她的《葬花詞》中袒露無遺:“花謝花飛飛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明媚鮮妍能幾時,一朝漂泊難尋覓。花開易見落難尋,階前愁煞葬花人,獨把花鋤偷灑淚,灑上空枝見血痕。”“ 愿儂此日生雙翼,隨花飛到天盡頭。天盡頭!何處有香丘?未若錦囊收艷骨,一捧凈土掩風流。質本潔來還潔去,強于污淖陷渠溝。爾今死去儂收葬,未卜儂身何日喪?儂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儂知是誰?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
名著《紅樓夢》讀后感 篇5
黛玉葬花可謂是《紅樓夢》的一大經典,只葬花這一件小事就將她的的形象展現的淋漓盡致。
黛玉的一生是個悲劇,而他與寶玉兩小無猜的情感也注定是一個悲劇,有許多人不喜黛玉多疑的性格,可竟不知她有她的苦衷。黛玉小小年紀,父母先后離開人世,過著寄人籬下的孤單生活,這就使本就多愁善感的黛玉,變得更加敏感多疑,從而鑄就了她孤傲清高的性格。也正因他的個性并非賈母所喜歡的,注定黛玉無人可以依賴,于是她懷著一顆純真的心和對世俗的怨憤離開了人世間,實現了她“至本潔來還潔去,強于污淖陷渠溝”的誓言。
“可嘆停機德,堪憐詠絮才。玉帶林中掛,金簪雪里埋。”這是紅樓夢中對林黛玉和薛寶釵的判詞。薛寶釵作為一個封建社會女子的典范,深受賈府上下人等的喜愛。正如脂硯齋評價說:“在任職務不清不輸,不遠不近,可惡之人未見冷淡之態,形諸聲色;可喜之人亦未見醴密之情,形諸聲色。”
正是這樣一個端莊得體,落落大方的特點,使賈母王夫人對他青睞有加,而薛寶釵“事不關己不開口,一問搖頭三不知”的態度,完全是遵循封建主義的明哲保身的哲學。寶釵頭腦里浸透著封建主義思想,她是一個忠實信奉封建道德和封建理教的淑女,但即使這樣,她也是一個悲劇角色。嫁給寶玉后,明知寶玉心心念念想著他的林妹妹,卻還要苦心經營這段夫妻關系,年紀輕輕就要接受寶玉出家,自己支撐家業的慘痛事實。不得不說,這樣一個賢妻良母的形象,當真叫人可悲可嘆!
大觀園,是一個夢,一個極盡人間財富堆切堆砌出來的美夢,是神仙在人世的宅邸,是文人墨客心之所向。這里生活的女孩兒,哪個不是集天地之靈氣,吸日月之精華的存在,她們結識社,賞菊花,猜燈謎,評戲文,吟詩作對……真真如神仙般的日子。然而愈美好愈不真實,愈不真實,愈易一朝毀之。
終于,桃源逝去,美夢破碎。“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云作者癡,誰解其中味?”紅樓終究讓人們懷念與向往,可是這邊桃花落地時,終究只是一捧鏡花水月。到頭來這只是一場夢……
名著《紅樓夢》讀后感 篇6
四大名著之一的《紅樓夢》總算被我咬文嚼字的肯完了,好辛苦呀!書中給我印象最深的便是阿諛奉承、隨機應變的王熙鳳。
書中第三回描寫王熙鳳的出場:先是王熙鳳那放縱無忌的笑聲使黛玉在心里奇怪:“這些人個個皆斂聲屏氣,恭肅嚴整如此,這來者系誰,這樣放誕無禮?”讓人一看便知在這王熙鳳家中的地位非同一般。接著寫“恍若神妃仙子”的王熙鳳“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啟笑先聞”。只見她初見黛玉,便攜起她的手,細細打量后,仍送回座位上才夸獎她的美貌,以迎合老祖宗的歡心。接著又道:“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訴我;丫鬟老婆子們不好了,也只管告訴我。”顯示出她的權勢、威嚴,使黛玉覺得這既是關心,又是警告,警告自己往后的一舉一動切不可邁錯一步,因為這“只管”兩字以將她束縛在王熙鳳的管轄之內了。寫到她為黛玉喪母的不幸感到難過,用帕拭淚,等賈母一說“我才好了,你倒來招我”等話時,她又馬上轉悲為喜,破涕為笑,眨眼工夫,就由哭變為笑。一個虛偽、玲瓏、見風使舵、的面目已映在眼前。
王熙鳳之所以能威壓眾人,不僅因為她是榮國府老爺賈政的內侄女,更因為她阿諛奉承,被家庭統治者所賞識,這就造就了她兩面三刀、潑辣、狡詐的性格。由家庭推及社會,整個封建社會正是由這樣的人把持著,難怪內亂,人民遭殃了。
王熙鳳的出場、鐵檻寺弄權、潑醋打平兒、借劍殺人、抄檢大觀園……這個性格剛烈、直爽,甚至被有些人認為是“潑辣”、“陰險”的璉二奶奶,是寧榮二府有一無二的,更是封建家族有一無二的女強人!喜歡鳳姐的脾氣,不嬌柔造作;只可惜這樣一個女子,要強、好勝了一輩子,到頭來遭人冷眼,曲解了她的心,孤苦一人走上了黃泉路,這個昔日威風大震寧榮府的王熙鳳,可憐一生為家計爭強,卻是“一從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衰”!
名著《紅樓夢》讀后感 篇7
名著《紅樓夢》確實是一本用心寫出來的巨著,你要用心去體會才行。再次捧讀名著《紅樓夢》的時候,心中滿是欣喜,雖然賈寶玉與林黛玉最后陰陽兩隔,人鬼殊途,我在很小的時候就知道了,但我從未完整地看過名著《紅樓夢》,所以這次怎么的也得看完整本書。
名著《紅樓夢》是曹雪芹寫的,我在想以曹雪芹這樣的紈绔子弟為什么在家族沒落之后不進取一點,謀個差事,養活自己,而傾盡畢生所有的心血來“鑄造”這本難得一見的名著《紅樓夢》,榮國府內的金碧輝煌,紙醉金迷,醉生夢死,對老百姓來說,無疑是從未想過,又何談見過呢?
一個那么大的家族,幾世繁榮,卻也衰敗得不讓你有喘口氣的機會。我也在想,一個堂堂闊家公子哥今日卻如此凄慘,如此悲哀,恐怕他自身也不會想到吧!不過從另一角度來看,倘若不是他沒錢沒勢了,不得已寫書,也不會留下如今被人稱頌的一代巨著——名著《紅樓夢》。
看完整本名著《紅樓夢》后,所有的人物都算是基本見過了,我最愛瀟湘妃子。我欣賞她的才華,贊嘆她的清傲,羨慕她的美貌,也憐惜她的薄命。一個女孩子,在母親死后,父親患病的情況下被接到外祖母家撫養,處處都感覺得到寄人籬下的悲哀,又清高孤傲,眼里容不得半點沙子,宿患疾病,又恐她人恥笑,她活得好累啊。她的《葬花吟》真的好妙。而我也覺得曹雪芹必定偏愛黛玉,要不然也不會給她的名字里按上一個“玉”字。
記得很多老師都說過,你初次看了名著《紅樓夢》之后,細細體味,心中所想便是你看了此書后的感受。然后等再過幾個月,你再拿出來看,肯定會有不同的感覺,每次看后感覺都不一樣。
要體會別人的難處,就要多與人溝通,對待書、學習該如此,對待人更該如此,這樣才能更深刻的體會到不同的東西。
名著《紅樓夢》讀后感 篇8
連著幾個星期,我讀了《紅樓夢》一書。書中以林黛玉和賈寶玉的愛情故事為主線,用賈府的興衰作為背景,寫出了封建社會的黑暗與不合理的制度造成的悲劇。
作者曹雪芹通過《紅樓夢》,揭示了腐朽封建社會,也表達了他的不滿與憤怒。故事講述的是從小體弱多病的林黛玉來到了榮國府,漸漸與生來嘴銜通靈玉而性格頑劣的公子賈寶玉相戀,又因鳳姐從中使用掉包計,使得賈寶玉娶了薛寶釵,讓林黛玉吐血身亡,賈寶玉從此心灰意冷,看破紅塵,遁入空門的故事。
令我印象最深的是林黛玉,雖然她的性格里獨有的叛逆和孤僻,以及對世俗的不屑一顧,令她處處顯得特立獨行。花前癡讀西廂,毫無避諱;不喜巧言令色,言隨心至;崇尚真情真意,淡泊名利……就像一朵幽然獨放的荷花,始終執著著自己的那份清純,“質本潔來還潔去,一如碧玉般盈澈”。最讓我欣賞的還是她詩情畫意,聰慧靈秀。黛玉每次與姐妹們飲酒賞花吟詩作對,總是才氣逼人,居于首位。無不體現出她娟雅脫俗的詩人氣質。最嘆息的是黛玉的多愁善感,紅顏薄命,唯一她可以傾訴的知己,只有寶玉讓她芳心暗許,卻又總是患得患失。
在一個封建社會里,大觀園中的男男女女們總不能掌握自己的命運,雖然林黛玉琴棋書畫無不精通,才情氣質人人稱贊,可到頭來,年紀輕輕就郁郁而死;寶釵凡事穩重,識大體,詩詞也樣樣精通,原是金玉良緣,可是因為木石前盟,使她一人獨守空房,誤了終生;迎春才貌雙全,卻嫁給孫紹祖,被丈夫折磨而死……
我感嘆賈、林兩人愛情的悲劇與那些敢于反判那個垂死的封建貴族制度的人,同情那些封建制度下的“犧牲者”,所批判和否定的是封建社會的虛偽道德和不合理的社會制度。在他們心中,一邊是封建社會必須追求的功名光環,一邊是心馳神往的自由之身。在面對封建禮教下的種種迫害和冷漠,甚至以生命的付出為代價,自由之身的追求始終不棄。
“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假假真真,讓人琢磨不透《紅樓夢》中的一切,文學的真諦就在這里。
名著《紅樓夢》讀后感 篇9
我一遍遍地讀著《紅樓夢》。同是一本書,我卻收獲了不同的感受。
初讀《紅樓夢》
當我捧到散發著油墨清香的《紅樓夢》時,你可以想象我有多么激動!急忙打開書,一頁,兩頁。我忽然有些看不下去了,書里講的東西我覺十分無味。這時,我忽然想起“好的書籍是最貴重的珍寶。”這句話。如果我停止看《紅樓夢》,不久吧珍寶拋棄了嗎?再說了,《紅樓夢》是經典名著,不同于一般的故事書。想到這,我也就耐著性子繼續看下去。
讀到最后,我讀出了林黛玉的小肚雞腸,王熙鳳的狠毒狡詐……
再讀《紅樓夢》
我再次打開《紅樓夢》時,少了第一次的熱情,有的只是悲哀。
榮國府真是陰差陽錯。當寶玉娶寶釵時,應該是喜氣洋洋,歡天喜地,但在瀟湘館卻是哭聲一片。原來就在寶玉娶寶釵這個時刻,黛玉氣絕。寶玉堅持了自己的最愛,但婚姻伴侶卻不得不遵從父母的心愿。可憐寶玉最愛的人兒一生只落個“一縷香魂隨風散,愁緒三更入夢遙!”讀到這點,我不禁淚流滿面,既哭寶玉的無情,也哭林黛玉的悲慘身世。
又讀《紅樓夢》
再拿起書,我上了上次的悲哀,有的只是愉悅。
引起我愉悅的是什么呢?就是《紅樓夢》中第二十八回。馮紫英、蔣玉菡、寶玉、薛蟠、云兒等對令。大家都說得漂亮、文雅、流暢。到呆霸王薛蟠時,開始推推搡搡,最后看看他的嘴里蹦出了什么詞:
女兒悲,嫁了個男人是烏龜。
女兒愁,繡房攛出個大馬猴。
女兒喜,洞房里花燭朝庸起。
未了唱“一個蚊子哼哼哼,兩個蒼蠅嗡嗡嗡。”
哈哈!哈哈!你笑不笑?
呆霸王薛蟠是個十足的地痞流氓。平常我們都會用貶義詞來堆砌他。可高明的曹雪芹卻不這樣,他巧妙用薛蟠的言行來表現他的十惡不赦。
這也告訴我們:作文,要用人物的言行來表現人物特點。
名著《紅樓夢》讀后感 篇10
一句“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云作者癡,誰解其中味?”寫出了作者的辛苦與心酸,也表達出了知音難尋地無奈何苦悶。而我最喜歡讀的一本書就是出自 曹雪芹先生筆下的《紅樓夢》。
《紅樓夢》是一個悲劇,它不僅是曹雪芹先生的真實寫照同時也是當時社會的真實寫照,從而使一個繁榮的榮國府走向衰敗。曹雪芹先生歷時十年完成這部著作,用細膩和巧妙的文筆敘述了一個繁榮一時的榮國府。
當我看完了《紅樓夢》后,我感到無比的心酸,我甚至有點怨恨作者為什么把這《紅樓夢》的結局寫得這么悲慘,這與《紅樓夢》前部分的那生氣、繁榮的景象一點有不符合。但后來我漸漸的明白了,當時的社會就是這么黑暗,這只不過就是社會的演變過程罷了。
令我感觸最深的就是林黛玉,雖然很多人都不喜歡她那生性猜疑,多愁善感的性格,但我卻似乎知道她的苦衷似的。她從小父母雙亡,又寄人籬下,她感到自己的世界有多么的孤獨,為了保護自己,她只能用刻薄的語氣去對待他人,這也是她養成生性猜疑的情感的因素。林黛玉在凄涼中死去,身邊只有服侍她的一個丫鬟在默默的為她哭泣。這時我也想起了她那被預言的悲慘的一生。
賈寶玉,一個外表看上去柔弱帶點天真的男孩子,其實也有剛強男子的一面,也許到最后誰也想不到他會去出家,是因為他看破了紅塵吧,他是一個渴望得到自由的人,當姐妹們成家后都抱怨著生活中的事,他的內心漸漸的成熟了,更何況在這種“指腹為婚”的時代,對他來說更是一種水深火熱。
同時他又是一個癡情的人,他對林黛玉可以不顧一切,從這也可以看出林黛玉之死對他的打擊有多大。我不禁替賈寶玉感到惋惜,美好的青春就這樣被斷送了。
《紅樓夢》中的人物命運幾乎都是悲慘的,從王熙鳳的“一從二令三休”到薛寶釵的“可嘆停機德,金簪雪里埋”再到林黛玉的“堪憐詠絮才,玉帶從中掛。”都能體現出來。曹雪芹先生曾慘痛的寫道:“趁著這奈何天,傷懷日,寂寞時,試譴愚忠,因此上演出這懷金悼玉的“紅樓夢”。
《紅樓夢》一書讓我感慨萬千,它讓我第一次走入作者的筆下,體會作者的心酸。歲月流逝,生命的年輪在不停的輪轉,但又有誰能讀懂這曹雪芹的夢中淚。
名著《紅樓夢》讀后感 篇11
《紅樓夢》第三十四回“情中情因情感妹妹 錯里錯以錯勸哥哥”里,寶玉挨打躺在床上動彈不得又怕黛玉跟著擔心,于是派晴雯送了兩條半新的帕子過去,黛玉收到帕子后,明白了寶玉的用心良苦大受感動,當即動情寫
下了題帕三絕,其一正是——
眼空蓄淚淚空垂,暗灑閑拋更向誰。
尺幅鮫綃勞惠贈,為君那得不傷悲。
這首詩短短二十八字卻道出了黛玉心里藏了多年的'秘密,道出了黛玉一生還淚的本質使命,更道出了從古至今無數如這般才子佳人的共同心聲。
稍加注意,我們會發現從這次“題帕”事件后,黛玉和寶玉之間也再沒像先前那樣吵架慪氣。黛玉和寶玉從小一起長大,兩小無猜,耳鬢廝磨,雖然是郎情妾意,卻從來沒有真正表過心跡,這也是黛玉第一次直面自己這份早已深種心底的愛情。當愛情已不知不覺地深種心底,面對“金玉良緣”之說,情郎也無力改變長輩的安排,而自己卻是父母雙亡寄人籬下,敏感多愁如顰兒又怎能不暗灑閑拋淚空垂?美麗的愛情才剛剛發芽就注定要破滅,這當中又有多少的無可奈何。于是,林妹妹帶著她無限的憂愁終于淚盡人亡,留下一個寶玉也終于實了他的愿出家做和尚去了,只永遠地留給世間一個落寞背影,一段填補不了的遺憾。
不禁想起唐婉和陸游,那對把臂同游情深意重的可憐夫妻。他們通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拜堂成親結為夫妻,相約要攜手白頭到老。可是變化來得那么突然,“不孝有三,無后為大”,曾經的歡樂和誓言統統成了往事,而一場夫妻留下的卻只是一紙休書,一對釵頭鳳留下的也只是“錯錯錯”“莫莫莫”的無聲嘆息。離開后,固然思念,固然不舍,卻不能不擦干眼淚放下過去重新開始,只因為,他們還要生活。后來,他又娶了,她又嫁了,可他們的愛情被千古傳誦萬人瞻仰。
面對失敗的感情,我們有權利悲傷,我們也可以選擇放下重新開始。
人生哪得不傷悲,或喜或悲,卻只在我們的一念之間。
名著《紅樓夢》讀后感 篇12
讀名著《紅樓夢》實在姐姐的影響下開始的,半白話半文言的文字,我并不能完全理解,但還是陶醉于書中文字間流露出的真情,感慨萬分我剛剛接觸名著《紅樓夢》一書時,便被那些惠質蘭心·。優雅。純潔的青春少女迷住了。于是,我開始做一個夢,一個由絢麗到凄美的夢。夢越深,情越濃。越難以自拔;夢越深,夢中的紅樓就越發的凄美。可是當夢醒了,心也就碎了。眼睜睜地看著一朵朵絢麗的四月花的枯萎和凋零。
夢初
賈府是一個冠冕堂皇的外表下充滿了污濁丑陋的封建大家庭。在這里有美麗的女兒國,而賈寶玉是這個紅樓女兒國里唯一的的男性。而在這個小小的紅樓女兒國短暫的幾年中,卻充滿了青春的笑和淚,愛和怨,詩和酒。賈寶玉在這里享受了很有限又難得的自由。
噩夢
噩夢,是寶玉和他表妹林黛玉,表姐薛寶釵之間的愛情糾葛。黛玉是“世外仙妹寂寞林”,性格中有幾分叛逆,寶釵是“山中高士晶中雪”。是當時社會賢德媳婦的標準。在愛里,賈寶玉堅持了自己的選擇,可娶誰做妻子,卻一點選擇的權利也沒有,只能聽從父母長輩之命。黛玉,最后是含恨而去的凄涼結局。可她和寶玉的愛情卻超越了一切,是靈魂的永恒。
賈府里還有一群少女少婦。被父母送牢獄般宮廷的賈元春,悲觀絕望少年出家的賈惜春,跳井而死的金釧。她們都是“薄命”的,注定沒有好結局的人物,她們同樣的美麗·清純,卻又有同樣的悲慘命運。
夢醒
紅樓一夢,恍如夢一場。名著《紅樓夢》是封建社會的噩夢。書中,女性地位是那么的低下,命運是那么的悲慘,她們去又那樣的不屈不撓。我對她們又敬又愛,她們又悲又憤,我更對那些喪失人性和尊嚴的男人深惡痛絕。夢醒了,只覺得她美,美在真摯,美在精神永存,可剩下的卻是殘花落盡的枝頭空留余香陣陣。
名著《紅樓夢》這一篇細膩而婉約的詩篇,是對女性的頌詞,也是女性的噩夢。雖然我沒有太了解書中耳朵意旨,但名著《紅樓夢》卻讓我認識了封建家庭的生活和封建社會的腐朽。
名著《紅樓夢》讀后感 篇13
我都不知曉自己讀了《紅樓夢》多少回了,但每讀一次,就更喜歡它一分。在《紅樓夢》中,最喜歡的就是林黛玉了。
林黛玉是賈母的外孫女,自小體弱多病,賈寶玉在首次見到她時就評價道:“嫻靜似嬌花映水,行動如弱柳扶風。”又因“兩眉顰顰似蹙”,為其命字“顰”。也正由于身體的柔弱,注定黛玉的幸福渺茫。
傳聞黛玉前身為絳珠仙草,為了報答寶玉前世的澆水之恩,遂轉生為林妹妹,向寶玉還眼淚,當最后一滴眼淚還干,也就是黛玉香消玉殞之時。雖說是傳聞,但在賈府的黛玉,眼淚好像變得便宜,眼睛常腫得如兩核桃。有人說是黛玉小家子氣,所以才會常流淚,但在我看來,是什么原因在于賈府這一大環境。“一年三百六10日,風刀霜劍嚴相逼”,這是黛玉對賈府的評價。賈府在黛玉看來,就如一洪水猛獸,充滿污穢之氣,而在如此黑暗齷齪的環境中,黛玉一直維持我們的內心不受污染,堅守“質本潔來還潔去,強于污淖陷渠溝”,宛如污泥中的白蓮,一塵不染,潔白無瑕。
“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哪個憐”,身在賈府,是黛玉的無奈,知心的只有寶玉一個,在黛玉心中,向往著自由,“愿奴肋下生雙翼,隨花飛到天盡頭”,可惜不可以如愿!黛玉是聰明的,她知曉自己擺脫不了封建女子的運勢,但她沒屈服,而是進行反抗,所以,她對于跟自己抱有相同想法的寶玉給予支持。
但運勢是殘忍的,寶玉因丟玉而瘋癲,黛玉身子孱弱,遂有了新娘偷龍轉鳳這一招,也直接致使了黛玉的消殞,間接導致寶玉最后的出家····
“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女子最后都逃不過紅顏色衰,黛玉的早逝到底是幸福還是不幸呢?或許,死,對黛玉來講是一種解脫,是悲劇的終結,也是一種幸福
名著《紅樓夢》讀后感 篇14
一桌一椅一榻,幾摞書,參差不齊,四面堆跌。手捧一杯香茗,伴著幽幽的茶香四溢,靜下心來,慢慢品嘗。香茶與書香,一同帶進“黃金屋”。在心靈的一隅,獨獲“采菊東籬下”的悠然自得,又不乏幾分文人雅致,讓我們的人生旅途“風景這邊獨好”。
喜歡讀書的靜。她讓人得到享受與思考,尤其是在綿綿雨天,窗外細雨霏霏,像牛毛,像花針。雨絲親吻著玻璃,滴滴答答如少女呢喃。也只有這雨聲柔軟、細膩,撥動人的心弦。黃燈下,靜品《紅樓夢》,為黛玉的葬花而潸然淚下。那棵降珠草,用一生的淚來回報,這綿綿細雨,不正是他的淚水嗎?幾分柔情又起,風哀怨……唯有雨聲沙沙。一經情感的洗禮,吟唱著“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心底再也不能激蕩起浪花,像被降了溫,一份傷感,因為讀書時的雨聲靜謐,讓人像蘆葦般的,靜靜思考,細細品味。
當你在閱讀時,會獲得精神上的滿足感,體會著閱讀所帶來的幸福滋味,甚至可以穿越千年,與詩人相遇。采擷一本唐詩,輕輕地誦讀著,笑容綻放在臉上。回眸唐朝,我看見了那個瀟灑神奇的身影,手持一柄劍,行走在山山水水之間,似乎又不被世俗所牽絆的李白。寒風蕭瑟,皇宮外,金碧輝煌。他獨自站在宮門外,想起數月前天子堂前跑馬,醉酒時的力士脫靴,奉命時高歌“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鼎盛之際,一句“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卻遭人惡語,他沒有淚,沒有悲,依然一副坦然。是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細細品味,深深地汲取其中的營養精華。
不管是常讀,還是第一次品讀,總是甘愿被書中所俘虜,時而蹙眉,時而釋懷,時而怨,時而愁,跌跌宕宕,波瀾起伏。有時讀到了樂處,便傻傻的望著窗外,眼前似乎浮現出剛讀過的畫面,真可謂“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在閱讀中體會讀書的美妙,這種感覺如魚得水,自由自在。
漫嘗書香,就像清茶,入口苦澀,回味卻甘甜,因為那是跨越了時空留下的記憶。
漫嘗書香,“黃金屋”中風景獨好!
【名著《紅樓夢》讀后感】相關文章:
紅樓夢名著摘抄01-27
名著《紅樓夢》摘抄04-11
淺談名著《紅樓夢》11-29
名著紅樓夢的經典語句07-26
與紅樓夢相關的名著句子10-25
中考名著《紅樓夢》考點12-02
名著紅樓夢有關的感想11-20
經典名著《紅樓夢》650字08-19
讀名著《紅樓夢》之感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