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分享幼兒教育隨筆
【一】第一次正式接觸英語
因為是第一次上英語課,我生怕自己不夠好,“勤能補拙”我準備充分點還不行嗎!于是我認真備課,由于忘了請教馬老師英語備課的程序,于是決定按上課順序、說話內容,一句一句地寫下來,水平有限,把多年不用的英語詞典請出山幫忙,邊備課邊后悔以前英語學得太差了還準備了相應的教具。
我是第一次,孩子們和我一樣,絕大多數的孩子也都是第一次正式接觸英語,他們對著這些“奇怪”的語言感到新奇、有趣。
我始終認為,上英語課應給孩子們創造一個好的環境,英語活動時應自始自終都講英語,即使孩子們開始聽不懂,跟不上你的思路,經常出現“八哥學語”得狀況,你說什么,他們一樣畫葫蘆跟著你說,但只要堅持,在加上老師生動、豐富的肢體語言,相信孩子們會逐漸的習慣,喜歡英語、喜歡聽英語、喜歡說英語。
英語課開始了,“goodmroing”我想孩子們打招呼,孩子們馬上回應“goodmroing”,我喜出望外。可接下來就是“八哥學語”,我說什么,他們就說什么,我怎么搖頭說“no”都沒用,恨不得直接告訴他們我說的話是什么意思,可后來一想,這不是我預料到的嗎?于是我邊說邊加強肢體動作的演示,慢慢的孩子們似乎有點進入狀況了……
英語活動中孩子們的積極性很高,充滿了興趣,正如家長所說的:“內容粗淺一點,興趣地培養最重要!”在第一節活動中孩子們經常會出現答非所問或直接用普通話回答,但我始終堅持為孩子創造全英語的環境。在課后,鄭老師無意間聽到了小朋友在說:“hello,pubby!”于是順口問了一句,“是什么意思?”我正擔心孩子可能還不知道,可出乎我的意料,孩子們竟然能說出:“在和他打招呼嘛!”這是我更堅信自己的初衷!
【二】把愛深化在日常活動中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跟孩子們說人與人之間要互相關心,互相幫助。但總覺得這些小公主、小皇帝們還是以自我為中心,很少考慮到別人的感受。但有件小事改變了我的看法,誰說小公主、小皇帝們不會關心幫助別人的?
早上晨間活動后,XY扭扭妮妮的哭了起來,旁邊的SS說:“你怎么這么嬌氣的,又哭了!”(因為平時XY講話就比較嬌氣)XY聽了,哭得更厲害了!mm走過來說:“你怎么這么說她的,她可能不舒服吧!”又轉身問XY,“你是不是不舒服呀?”XY點點頭。這時老師走過去,得知孩子有些不舒服,便帶去保健室看了一下。回教室后,孩子們都圍了過來:“你怎么啦?”“要不要喝點水!”一聲聲的噓寒問暖,讓我感受到了孩子之間的濃濃情意!
這幾天天氣冷了,班級孩子的出勤率低了些,晨間點名時總有孩子會問同伴怎么還沒來得,是不是生病了,想同伴之類的話,說明在孩子心里還是有同伴的。
小小的孩子,有時其實并不是我們想象的那樣自私、任性,在他們幼小的'心靈上都有一顆善良的種子,只要我們心中有愛,并把愛深化在日常活動中,這顆種子會在孩子們的心里生根發芽的。
【三】尋找禮儀教育的契機
剛已進入新的幼兒園,幼兒不論在生活常規方面還是禮儀的表現上都不是很理想。早晨來上幼兒園的時候,我很少聽到小朋友說:“XX老師,早上好”這些親切的聲音。在晨間談話的時候,我也再三強調:“早上來幼兒園的時候,要用好聽的聲音跟老師和嬤嬤問好。”但是效果不是很明顯。有一次,我聽到一個幼兒用很好聽的聲音跟我來問好。我馬上抓住這一舉動進行了一次晨間談話,針對這個孩子的文明行為給予了肯定,并且獎勵了一顆小紅星。往后,晨間問好的小朋友越來越多,這種文明的現象在我們蔓延開來。即使幼兒只是想爭取這個小紅心也值得,因為畢竟已經形成了這種良好的習慣,禮儀的熏陶還是需要在常規中抓。在我們班還會經常發生這樣的事情:“林老師,我的書又被他弄破了。”“林老師,我想看他的書,可他就是不給我看。”針對這一現象,我也對他們進行了一些說理教育,但是我發現其實作用不大。今天是這幾個小朋友發生的這種事情,明天卻又是其他的小朋友發生了類似的事情。在教育的過程中,我并沒有關注到其他幼兒,只是進行了個別教育,因而讓這樣的現象一再發生。于是,我開展了關于禮儀的情景表演,針對平時發生的事情,設計問題和問題情景讓幼兒在對事件的評析中分辨美丑、善惡、知道好與不好?為什么?怎么辦?并且講述了關于此類現象的故事。
在幼兒一日生活中尋找禮儀教育的契機,才能更加深入人心。
【教師分享幼兒教育隨筆】相關文章:
教師幼兒教育隨筆11-23
分享隨筆02-16
幼兒教育的隨筆11-30
幼兒教育隨筆03-27
零食分享日教師隨筆03-14
隨筆《心情》分享05-26
生活隨筆經典分享05-28
生活隨筆經典分享05-29
最新幼兒教育隨筆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