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讀書就是為了看看熱鬧雜文隨筆
01
讀書就是為了去看看熱鬧。
這個回答還是前段時間翻知乎發現的,我覺得這個回答很樸實,比起那些張口閉口就是提升自己、了解世界的回答,讓人聽得舒服多了。
目的單純且容易實現?礋狒[誰不會。眶斞赶壬贿說愛看熱鬧是中國人的天性嘛。
有人當街撕打、商販被城管暴打、老人摔倒……這樣的熱鬧,很快就能聚攏大家的目光。
但書里的熱鬧場面,卻很少有這么多人去關注。
前幾天看到許地山的一本書,這個老先生就是我們小學時候學的那篇《落花生》課文的作者。
他身處民國時期,提出了作為一個“書蟲”的標準:
1.身體健康
2.家道豐裕
3.事業清閑
4.志趣淡薄
5.宿慧超越
當時覺得這五個標準立得很有趣,就隨手抄下來了。
02
首先身體健康是必須的,身體是革命的本錢,這句話是鐵理,毋庸置疑。
第二條說的是手頭要有錢,因為你要用錢來買書。
其實現在網絡資源豐富,買不買書其實不重要,只要你想看書,圖書館、kindle或者一些手機看書軟件都可以滿足你的需求。
不過還是想說一個普遍的社會現象:搞出版的人抱怨自己的新書剛上市就必須要搞打折活動,自己賺不到錢,廣大讀者們去買實體書,掏完銀子以后又覺得書又太貴。
大家都覺得自己的日子難過,那到底是誰占了便宜?
我現在一年也買不了幾本實體書,去年買過幾本書,大都是在圖書館看完,覺得確實寫的不錯,于是想收藏的心泛濫了,就買回來放在家里的書架上,準備有空再翻翻,回味回味。
但比較尷尬的是,我到現在都沒去回味過,甚至連那些書的包裝都沒拆。不過,我做一個決定總是想了很久才決定的,不是心血來潮。
我想等自己有一些不同的人生經歷之后,應該會重新翻開那些書。
像約定好了,到點了就準時赴老朋友的約。順便跟它們說說這段時間里,自己的一些經歷。
無論悲歡,就掏掏心窩子。
03
第三條講的是事業清閑,放在現在,那肯定是不現實的。
現在很多人壓力大,他們讀讀書也只是為了調節生活緊張的節奏。
但是如果真正讀進去書,非得有一顆悠閑自在的心才行。
我想到了之前許嵩發過一條微博,大意是總有人會時不時發消息問他最近忙什么?
他后來回復:“一點也不忙;蛘哒f我忙的都是些很閑的事?磿伎迹瑢懜,制作專輯。沒閑心可弄不好這些事!
我今年大三,大學生活也不清閑,有時一天忙的感覺給我一個支點,自己就能立馬睡著,雖然這樣,我還是盡量在讀書的時候,讓自己的心情悠閑起來。
我通常是把今天緊急的事情給抓點緊完成了,剩下的一堆事就等看書覺得看累了再去做。保證不會一邊看著書,一邊還擔心毛概課件還沒做。
那樣心里懸著一件事,再做什么都不會安穩的。
有一顆閑心,做起事來才能專心。
04
關于讀書要志趣淡薄,我覺得很符合“讀書是為了看看熱鬧”這一點。
我曾經也問過不少人:為什么你平常會選擇看看書?
有人回答想長長見識,讓自己看起來更有文化一些。
有人回答想在和別人交流時候,自己有話可說,顯得不那么文盲。如果連朱元璋是明朝還是清朝開國皇帝都傻傻分不清楚,那是要鬧笑話的。
自媒體時代,“知識付費”這個詞熱了起來,各種公眾號寫手多了起來,付費文集、付費文章音頻講解也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出來。
我不否認確實有精品的文章和音頻,值得去花錢。
但我也關注到了一些打著讀書分享的生意人,他們通常急功近利,向自己的讀者分享自己還不成熟的讀書想法,把讀過的書大卸八塊,拆開來和讀者一點一點分析,然后就煽動大家都去讀。
我想,他們的目的不單純,不是為了讓人們去熱愛閱讀,更多的是想怎么讓自己快速漲粉,然后好賺錢。
同時,我也想說最近幾年來,也沒有多少作者肯去認認真真去寫書了。像唐浩明寫的“晚清三部曲”用了十五年,路遙寫《平凡的世界》用了六年。
現在又有多少作者會干這樣的“傻事”呢?
作者不認真寫書。導致圖書內容粗俗,害苦了那些認真閱讀的讀者朋友們,他們不僅花了錢去買書,又花了大量的時間在一本不值得讀的書上。
所以說想出書的人得有點良心啊。
05
最后一條是宿慧超越。
說實話,我一開始就沒看懂這一條。后來百度才知道“宿慧”就是從前世來的智慧,簡單點說就是——悟性。
讀書也講究悟性,可能別人讀一本書就明白的道理,你需要讀五六本書才能理解。
我經常看見身邊有的朋友,小說一本接著一本的讀,小說情節讀完也能說個大概,至于讀完之后問他有沒有個人體會,他有些茫然。
最近我看完了余華的小說《兄弟》,四十多萬字,里面描寫宋凡平和李蘭夫婦的章節,莫名戳中我的淚點:無論自己心里受了多么大的委屈,從來不讓自己的兩個孩子知道,更沒有在外人面前輕易表露出來。
我開始對看書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不為讀完,只為有收獲。哪怕就一點,也是好的。
所以,現在我很少去關注作者那些優美又富有哲理的句子,更多的去找淚點,找痛點,這樣讀下來,我覺得自己收獲了更多意想不到的東西。
曾經在一本書上看過這樣一段話:
有悟性的人通天徹地,進而世事洞明、人情練達。沒悟性的人即使讀再多的書充其量也只是為世間多貢獻幾個“堂吉訶德”、“孔乙己”。
會讀書的人把死書讀活,不會讀書的人把活書讀死。讀書,說到底是智慧二字。
好了,一起去書中看看熱鬧吧。
【讀書就是為了看看熱鬧雜文隨筆】相關文章:
讓的雜文隨筆06-06
捆綁的雜文隨筆04-10
書店雜文隨筆06-16
眼淚雜文隨筆06-21
生命雜文隨筆06-18
我的愿望雜文隨筆11-30
雜文隨筆我與好書交談11-11
于青海雜文隨筆(精選10篇)10-26
娘親雜文隨筆(精選11篇)07-27
活著本就是最大的榮光雜文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