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買賣隨筆1300字
婚姻是一樁買賣,只是過去我們都不明白。八十年代時,我們不僅僅在文學和影視作品中嘲笑包辦婚姻,還連帶著批駁舊社會里的買賣婚姻。可如今折過頭來看,婚姻真的就是一筆買賣。以你的家境、青春、學歷、外貌等一切作為資本,以幸福與否作為生意的盈虧點。有資本、有條件的人,買好貨、精包裝,賺取富人的高附加值。沒錢的窮苦人也得做買賣,無非是貨次一些,利潤空間小一點,左手進、右手出,能賺一塊是一塊。
婚姻是一樁買賣,好貨崴貨都有人買。幾乎所有的生意人,都想把自己的貨賣個好價錢。可無奸不商、嫌貨才是買貨人,買賣的雙方一邊想要節約成本,一邊想要增加利潤,買賣的過程也就成了斗智斗勇的過程。于是,在萬惡的舊社會,有了欺行霸市的潑皮,有了哄臺物價的奸商,有奇貨可居的倒爺,有了“十年窗下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的名句,也就有了“十年能學個秀才,十年難學個買賣”的良言。
說起買賣的名言,有些用在婚姻上非常有哲理。如“強迫不成買賣,捆綁不成夫妻”。如“買賣走三家,不問是行家。”不過,關于買賣的有些俗語和名言,用在婚姻上也不貼切。例如:言無二價。在中國這個有13億人口的社會,什么都缺,就是不缺人。你明碼標價,你言不二價,可能嗎?剛剛開始銷售的時候,也許還滿臉的自信,可三年以后,五年以后呢?即使保質期不過,你打五折、打二折,也未必會有人買。所以,決定把自己的婚姻賣出時,萬萬不可繃著個白領臉扮酷,更不可故作天真裝可愛,而應該像一個有經驗的商人一樣,媚笑著問:“喜歡嗎?如果真心喜歡,價格可以商量商量!”
除了言無二價不貼切,不貼切的似乎還有“買賣不成仁義在,這回不買下回買”。婚姻這樁買賣,通常不成功便翻臉,一旦這回不買、不上當,就永遠都不會買。
幸福對于一個人太過重要,所以婚姻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一樁買賣。為了賣個好價錢,有人精心包裝,有人提高質量,還有人想隨行就市賣個好價錢。可商場如同戰場,在風云變幻、迎來送往的市場上,多數人要么認為商品的價格還會上漲,錯過了脫手的時間;要么以為商品會跌,草草賣了個便宜價錢;偶爾真的'把貨囤到了高價,要么沒人買得起,要么就像解放初期在上海囤積大米,準備牟取暴利,卻被英明神武的政府從外地調來大量的大米平抑物價,不得不吐血甩賣。
婚姻是一樁買賣,討價還價不可避免,賺貨才是買貨人。使勁夸你貨好的人,不提任何異議的人,都不是誠心想買。真正要買的人,總會挑出一些毛病,指出一些不足,以便用合適的價格,狡猾地把自己的幸福買下來。
在古代,為了使國家糧食儲備庫的大米以最優的價格儲備。一個富有智慧的家伙,曾經提出了幾種不同的價格和與之相對應的數量進行大米的收購。當價格為上價時,收購一小部分;當價格為中價時,收購略多一些;當價格為低價時,則大量收購。短短十幾年時間,就使一個國家走向了富強。這一招如果能夠用在婚姻買賣,相信也很厲害。只是絕大多數國家,只允許一夫一妻,不管價格高低,囤積和高拋低吸老婆或者老公,將會因重婚罪把自己送到大牢里面。
婚姻是樁買賣,在這個日新月異的社會,要做好買賣,不僅僅要精明,還需要有信息、有關系、有眼光和魅力。缺少了任何一個條件,都會是不成功的買賣。一些山區里的農民,用自己的大小便辛勤澆灌出品質好、無污染的白菜,完全可以出口到日本,可最終卻爛在了田里。不是因為他們的白菜不好,而是因為他們缺少一個科技副鄉長,缺少及時有效的供求信息,缺少價格低廉的保鮮技術,因為山區到達日本的交通不便。
【婚姻買賣隨筆】相關文章:
所謂的婚姻隨筆06-13
婚姻物語隨筆06-13
婚姻生活的隨筆04-01
關于婚姻生活的隨筆03-18
關于婚姻的心情隨筆04-06
感謝婚姻這個“墳墓”隨筆06-11
我的愛情和婚姻隨筆06-03
關于婚姻愛情-生活感悟隨筆05-03
婆媳代溝讓我的婚姻走到盡頭隨筆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