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薦】
作為一名教職工,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教案要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關于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關于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1
【活動目標】
1、會用牙刷沾顏料刷畫。
2、能添畫花莖和葉子。
3、體驗用牙刷作畫的樂趣。
4、激發幼兒感受不同的藝術美,體驗作畫的樂趣。
5、根據色彩進行大膽合理的想象。
【活動準備】
1、彩色卡紙、各色顏料。
2、牙刷每組5份、抹布,圓片每組若干。
【活動重點】
會用牙刷沾顏料刷畫花。
【活動難點】
能添畫花莖和葉子。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1、交流分享:你們看見過牙刷嗎?
2、牙刷可以干什么用?(幼兒自由交流)
二、欣賞范例。
1、今天我們要用牙刷來畫畫。
2、出示五彩花范例:它是什么樣子的?這幅畫就是用牙刷畫的。
三、觀察作畫材料,了解畫五彩花的步驟和方法。
1、先把圓片粘貼在紙上當花的花芯。
2、用牙刷沾顏料刷在花芯周圍當花瓣。
4、選擇另一顏色,用同一方法畫花朵。
5、等整個畫面畫滿后,用棉簽或排筆畫花的葉子和花莖。
四、幼兒操作。
1、幼兒動手操作,老師巡回指導。
2、老師提醒幼兒注意衛生,互相謙讓。
五、講評幼兒作品,讓幼兒感受成功。
1、幼兒展示作品。
2、講評有創意的作品,花朵排列的位置等。
教學反思:
作為教師要善于發現幼兒的不同特點,給予每一位幼兒以激勵性的`評價,充分挖掘作品中成功的東西,給予積極的肯定,使他們獲得成功的體驗,感受到手工活動的樂趣,從而增強自信心。
關于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2
活動目標:
1、教會幼兒簡單的撕紙、粘貼。
2、引導幼兒對紅、黃、藍、紫等常見色進行適當的搭配。
3、讓幼兒在操作中感受集體創作的樂趣。
活動準備:
1、紅、黃、藍、紫等常見色手工紙,畫有“草地”的美工紙人手一張,膠水、塑料小籃子等操作材料。
2、優美歡快的音樂,紅、黃、藍、紫色的紗巾人手一塊。
活動過程:
一、談話激趣,自由想象。
1、(出示彩紙)這是什么?(彩紙)這些彩紙會變成什么?(引導幼兒在自由地想象中,充滿興趣的融入活動中。)
2、(教師撕紙) 看看老師把這些彩紙變成了什么?
(教師重點示范撕成長條的彩紙,撕成碎片而成的“小花瓣”,在撕紙的過程中,要讓幼兒清晰的'看到教師撕紙的動作以及逐漸領悟撕紙的要領。)
3、(播撒花瓣)我們在什么時候看到過彩紙飄落的情景?
(引導幼兒回答:過節、結婚、心情快樂的時候)(教師把已準備好的彩色小紙片灑向空中)我們現在的心情就很快樂,快看啊!好漂亮的彩紙飄落下來了……(通過撕紙、播撒紙等環節,激發幼兒想要撕紙的興趣,玩耍的興致。
二、動手撕紙,辨認顏色。
1、師:(看向彩紙)桌子上有好多的彩紙,你們能不能把它變成長條呢?越細的紙條撕成的小花瓣會越漂亮!(利用激發性的語言,引起幼兒想要撕紙的欲望。)
2、師:(自由撕紙)讓我們一起動手撕紙吧!(教師指導幼兒動手撕紙,并提醒他們把撕好的彩紙放在小籃子里。)
3、師:(拋灑彩紙)你們撕的小花瓣真漂亮,讓我們的心情變得更快樂了。
4、師:(手舉紅紙)你們看,地上都是五顏六色的小紙片,你們能找到這一種顏色的小紙片嗎?找到了嗎?這是什么顏色的呢?(引導幼兒說出是紅色,并以此方法引導幼兒辨認黃、藍、紫色,從而鞏固對幾種常見色的認識。)
三、集體創作,共建花園。
1、師:(手指地面)滿地的小紙片,五顏六色的混合在一起,真象一個盛開鮮花的大花園啊!(出示范紙)師:這片草地上好像缺少了點什么呀?如果建上一個花園就會更漂亮的,你們覺得呢?(在孩子們興趣高漲時,繼續引發幼兒,讓他們對創建花園引起興致。
2、師:(自由選擇)把這些漂亮的彩紙片搭配起來粘貼,會讓我們的花園有五顏六色的花朵,就會更加好看的。(教師在巡視幼兒操作的過程中,引導幼兒大膽選擇彩色紙,自由搭配,粘貼出五顏六色的“美麗的花園”。)
3、師:(音樂輕響)你們的小花園開放出了美麗的花兒,讓我們創建一個大大的、美麗的花園吧!(教師組織幼兒共建“大花園”,將已做好的作品粘貼在一起,組成一個大大的“花園”。)
四、情景激趣,快樂舞蹈。
1、(頭披紗巾)師:這么優美的音樂,這么漂亮的花園,吸引來了好多的蝴蝶和蜜蜂呢!(引導幼兒扮作蝴蝶、蜜蜂隨音樂翩翩起舞。)
2、師:我們幼兒園的花是什么顏色的?我們一起去看看!(幼兒走出活動室,結束活動。)
活動延伸:
將“美麗的花園”投放到角色區,供幼兒做表演背景。
關于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3
活動目標:
1、通過讓對同類物體進行長短比較,提高幼兒的觀察能力。
2、能夠比較和區別物體的長短。
3、學習用并置的方法區別物體的長短。
活動準備:
1、趣味練習:比較概念
2、長短不同物品、幼兒學具。
活動過程:
一、導入
談話導入:小朋友,老師這里有兩根魔棒,你能看出它們有什么不同嗎?
二、展開
1、通過操作,學習并置比較法。
教師出示長短不同的物品,讓幼兒觀察并說出物品的名稱、顏色、哪個物品長?哪個物品短?
2、用什么方法證明你說的是對的`呢?
提問:你是用什么方法比出來的?
小結:用并置比較的方法比較長短。與幼兒一起朗誦教師總結的兒歌,邊說邊操作。
兩個朋友比長短,
先躺下,左對齊;
眼睛向著右邊看,
就能比出長和短。
3、趣味練習:比較長短
觀察圖片,比較相同物體的長短。
請幼兒看看圖片哪支鉛筆長?哪支鉛筆短?并在最長的鉛筆下面的圓圈里圖上紅色,
在短的鉛筆下面的圓圈里圖上藍色。
4、分組操作,鞏固方法。
請幼兒在小筐里分別拿出不同的物體進行比較,相鄰兩名幼兒相互交流,教師進行巡回指導,重點指導掌握不好的幼兒。
活動延伸:
教師小結后,讓幼兒通過尋找生活中熟悉的物品學習比較長短,形成長于短的體驗。
關于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4
一、授課班級:
小班
二、內容分析
《可愛的小綿羊》是小班主題《我的動物朋友》中的一節課,幼兒都是喜歡小動物的,豐富多彩的動物世界總是能夠引起幼兒的好奇心與探索興趣,小綿羊是被幼兒所熟知的小動物,通過小綿羊可愛的造型調動幼兒認識小綿羊外形的興趣,并能嘗試想辦法幫助小綿羊,圍繞“羊毛”展開一系列的想象,將會讓幼兒在生活經驗的基礎上感受創新思維的樂趣。內容的選取符合教育教學的要求,精心選取幼兒感興趣的小動物,以符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
三、幼兒分析
小班幼兒年齡小,語言表達能力較差,動手能力也較差,他們的思維仍帶有直覺行動性,他們喜歡直觀的、真實存在的東西,因此對小動物可愛的造型更是充滿了好奇心與探索興趣。他們的心靈是非常善良的,他們的思維不受習慣的約束,本次活動設計了符合小班幼兒年齡和心理發展特點的環節,容易為幼兒所接受。
四、設計思路
小綿羊毛茸茸的'可愛造型是被幼兒所熟悉的,幼兒在生活中也對小綿羊有一定的了解,本次活動中通過讓幼兒觀察小綿羊,激發幼兒幫助小綿羊的情感。活動中根據小班幼兒年齡和心理發展特點,通過撕貼小紙條,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并能大膽想象,敢于創新。
五、具體設計思路與設計意圖
1、談話導入:
以老師為幼兒請來好朋友,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引導幼兒觀察小綿羊的基本外形特征,今兒觀察羊毛的特點。
2、想辦法:
讓幼兒了解綿羊的羊毛做成了羊毛衫為大家帶來了溫暖,引導幼兒想辦法使小綿羊變暖和。對于3歲左右的幼兒,他們是非常善良的,在知道小綿羊為人們帶來的溫暖之后,一定會積極思考為綿羊保暖的辦法,是他們樂于參與的想象活動。
3、學習制作羊毛
請幼兒說說用紙做羊毛的方法,并自己動手嘗試撕紙,說說自己是怎樣撕的。
教師講解并示范撕紙做“羊毛”。同時,提醒幼兒觀看教師如何雙手配合協調的撕紙。
4、創新想象和操作活動
讓幼兒按照自己的想法把撕出的羊毛粘貼到小綿羊的身上,在操作活動中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鼓勵幼兒積極動手操作并大膽為綿羊設計造型。
5、贊賞激勵,激發設計綿羊造型的興趣
展示幼兒作品,讓幼兒體驗創新想象成功的喜悅,在評價中提高想象能力和創造能力,呵護幼兒的創新靈性,使幼兒的創新思維得到升華。
六、活動目標
1、認識小綿羊,愿意想辦法幫助小綿羊。
2、能夠撕貼小紙條,體驗制作“羊毛”、粘貼造型的樂趣。
七、活動準備
1、“小綿羊”課件
2、膠水、紙、調色盤、棉棒、“小綿羊”輪廓圖、背景圖
八、活動過程
1、導入活動:談話并出示課件
師:寶貝們,今天老師給大家請來了一個好朋友,會是誰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告訴老師小綿羊是長得什么樣子的呢?(兩只羊角、兩只耳朵、兩只眼睛、一個鼻子、一張嘴巴、四條腿、一個小小的尾巴、全身還長滿了羊毛)
小綿羊的羊毛有什么特點呢?(白白的、長長的、卷卷的)
2、想辦法:讓小綿羊變暖和
師:現在天氣變冷了,可是小綿羊的毛被送到了紡織廠做成了羊毛衫給我們帶來的溫暖,小綿羊自己卻感到很冷了,請小朋友想辦法讓小綿羊變得暖和一點吧。
3、學習制作羊毛
(1)師:你看,老師這里有這么多的紙,要怎樣給小綿羊做成羊毛呢?(進一步引導幼兒現象多種制作羊毛的方法)
(2)那現在我們請一個小朋友來撕一個“羊毛”,再說一說你是怎樣撕的。
(3)教師總結幼兒撕羊毛的方法,請所有幼兒一起嘗試動手制作羊毛,以兒歌“大拇哥、二拇弟,面對面、輕輕捏,撕、、、、、、”激發幼兒制作羊毛的樂趣。
4、操作:為綿羊設計造型
師:現在我們已經做了這么多的羊毛了,接下來讓我們一起為小綿羊設計一個既暖和又漂亮的造型吧,(介紹操作材料)鼓勵幼兒動手自由創作綿羊造型。
5、作品展評
師:現在,把打扮好的綿羊送到草地上吃青草吧!(展評過程中要肯定幼兒的表現)
6、活動結束
送小綿羊去曬太陽。
關于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5
教學目標:
1. 嘗試用手指團紙、捏緊。
2.初步會用糨糊粘貼,保持畫面清潔。
2. 鼓勵幼兒在活動中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并能獲得愉悅的情感。
教學準備:
1.各種水果圖片制成的PPT.
2.各種水果輪廓圖
3.各色皺紋紙、漿糊。
教學重難點:
重點:給水果寶寶穿上相應顏色的衣服。
難點:幼兒用團紙、粘貼的方法粘貼水果寶寶。
教學設計:
1.欣賞教師師范。
⑴師:“秋天到了,水果都收獲了,你們都知道有那些水果成熟了?”幼兒自由講述。(幼兒講述過程中,教師請孩子說出XX顏色的XX)師:有水果的啊,那有什么水果啊?(葡萄,香蕉,蘋果幼兒自由講述)教師出示紅蘋果、黃香蕉、紫葡萄等水果寶寶。
⑵師:今天我們要自己動手做水果寶寶,猜猜看,水果寶寶是怎么做的?
2.粘貼水果寶寶
⑴幼兒自選喜歡的水果寶寶。
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水果寶寶進行涂色。(結合上面說的XX顏色的XX,幼兒選擇正確的顏色為自己選擇的水果寶寶涂色。)
⑵師:每一個小朋友都選了自己喜歡的水果寶寶,我們馬上要做自己喜歡的水果寶寶。師:看看老師怎么做水果寶寶,等會我們自己做漂亮的水果寶寶,好嗎?幼兒選擇喜歡的`顏色,嘗試用團紙的方法粘貼水果寶寶。
3.看一看,誰的水果寶寶最可愛。
寶寶們本領真大,畫的水果真好看,
將幼兒做好的水果寶寶展示,大家選擇最喜歡的水果寶寶。
關于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6
活動目標:
1、 認識膠泥,學習團圓,嘗試用小棒串起圓球制作糖葫蘆串。
2、 喜歡膠泥,感受泥工的樂趣。
活動準備:
1、 經驗準備:認識糖葫蘆串
2、 材料準備:實物糖葫蘆、紅色的膠泥、膠泥板(幼兒人手一份)
3、 制作糖葫蘆步驟教學大掛圖。
指導重點:
1、 重點:引導幼兒用團圓的方法制作糖葫蘆。
2、 難點:能將糖葫蘆團得又圓又滑。
活動過程:
一、 出示糖葫蘆,引起幼兒興趣。
1、 老師帶來了一樣好吃的東西,你知道是什么嗎?
2、 知道糖葫蘆是用什么做的.?是是什么形狀的?是什么顏色的?
小結:糖葫蘆是由一個一個圓形的山揸串起來的。
二、 談話談論,師生共同討論糖葫蘆的制作方法。
1、 觀察制作糖葫蘆步驟教學大掛圖,了解制作糖葫蘆方法。
2、 老師示范講解制作糖葫蘆方法,
小結:今天我們就用膠泥制作好吃的糖葫蘆,比一比,看看誰團得最圓。
三、 幼兒學習制作糖葫蘆
1、 認識膠泥。
2、 學習團圓:把膠泥放在手心,另一只手壓在泥塊上邊轉邊團。
3、 學習用小竹棒串起圓球。
四、 分享交流,介紹自己的作品。
鼓勵幼兒在同伴面前介紹自己的糖葫蘆,說一說誰的糖葫蘆最圓。
關于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7
設計意圖: 小班美術:甜甜的西瓜 執教人:顧卓麗
初夏到了,天氣轉熱,西瓜又成了最受孩子們歡迎的時令水果。西瓜圓圓的外形特征,非常適合小班幼兒學畫,但是不規則的瓜紋在表現時有一定的難度,又剛好符合孩子的最近發展區。在本次活動中,通過觀察、學畫、和品嘗等操作活動,讓幼兒了解西瓜的外部特征并能用粗細不同的線條表現西瓜的瓜紋。 活動目標:
1、觀察西瓜,了解西瓜的外部特征。
2、畫西瓜,能用粗細不同的線條表現西瓜的瓜紋。
3、能積極大膽地參加美術活動。
活動重難點:
能用粗細不同的線條表現不規則的瓜紋。
活動準備:
1、西瓜、餐盤、水果刀。
2、油畫棒、繪畫紙、教師范畫。
3、輕音樂。
活動過程:
一、想一想、說一說,引起幼兒的興趣。
師:請小朋友想一想,可以把綠色的圓形變成什么?
二、出示西瓜,初步感知西瓜的基本外形特征。
1、通過看一看、摸一摸、說一說西瓜的基本外型特征。
(1)師:西瓜是什么形狀的,什么顏色的,摸上去感覺怎么樣?
小結:西瓜的外形圓圓的,大大的',它的顏色是綠綠的,摸上去滑滑的。
(2)師:西瓜的身上有什么?瓜紋是什么樣子的?像什么?
小結:有瓜藤、肚臍眼和一條條黑色的瓜紋;瓜紋像一條彎彎扭扭的線,有的地方粗有的地方細。
三、學習用粗細不同的線條表現瓜紋。
1、激發幼兒繪畫興趣。
師:今天西瓜交給小朋友一個任務,完成任務就可以吃西瓜,這個任務就是要把綠色的圓變成一個大西瓜。
2、結合西瓜實物,師幼邊觀察邊范畫。
(1)找到瓜藤和肚臍眼。
(2)學畫瓜紋。
3、交代繪畫要求。
注意:在拿黑色蠟筆畫瓜紋時一定要不能用小手去摸,不然就變成黑西瓜,沒人喜歡吃了。
4、鼓勵幼兒大膽繪畫,教師巡回指導。
四、集體欣賞、評價作品。
師:“今天西瓜大聚會,這里有這么多好吃的西瓜,你最喜歡吃哪個大西瓜?為什么?”
活動延伸:
品嘗西瓜,初步感知西瓜內部特征,為下次學畫切開的西瓜做鋪墊。
關于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8
有益的學習經驗:
1、練習用吹色的方法作畫。
2、發展想象力。
準備:
調和好的廣告色、水、吸管、圖畫紙、彩色筆。觀看幼兒園的花。
活動與指導:
1、引導幼兒回憶園里花的'美麗,引起作畫的興趣。
2、在紙上畫出花莖和花葉,再在花莖頭上滴色,學習轉畫紙,從中心向外吹出各色的花。
日常生活:
1、 帶領幼兒觀察春天花的形態和色彩。
2、 美工組為幼兒增加吹畫的材料。
家園配合:
鼓勵幼兒運用多種手段表現美,對幼兒的作品采取贊賞的態度,并為幼兒的美術活動提供條件,鼓勵多練習。
關于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9
有益的學習經驗:
1、發展動手、動腦的設計制作能力。
2、增強自信心,激發與同伴分享喜悅的情感。
準備:
用白卡片剪成的各式服裝樣板,用剪刀將剪好的各種花布剪出不同的圖案,膠水,幾件春季服裝。
活動與指導:
1、先組織幼兒觀察春季服裝,給幼兒介紹每件服裝上的主要圖案,激發幼兒活動興趣。
2、幼兒裝飾服裝:
每人取一張服裝樣板,再從各種圖案中選擇自己喜歡的`圖案,將圖案設計布置在服裝樣板上并用膠水粘好。
3、幼兒將自己設計裝飾的服裝可以贈送給同伴、老師或媽媽,讓他們與自己一起分享快樂。
關于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10
一、活動背景(設計意圖)
春天是一個美麗的季節,我們經常會在這時利用美麗的春景來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激發其熱愛大自然的情感。比如帶幼兒春游、布置自然角等。一天班上有位幼兒帶來了許多小蝌蚪,我將它們安置在自然角中,孩子們很好奇地圍著小蝌蚪,你一言我一語地議論開了,有的說:“小蝌蚪的媽媽是誰呀?”有的說:“小蝌蚪黑乎乎圓圓的真可愛”……后來有位幼兒告訴大家小蝌蚪的媽媽是青蛙,可其他孩子不相信。他們很奇怪小蝌蚪沒有大眼睛、綠衣裳也沒有四條腿怎么會是青蛙呢?于是我給他們講了《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使他們知道了青蛙確實是小蝌蚪的媽媽以及小蝌蚪變成青蛙的過程,這以后班上的孩子只要一有空就去自然角看看小蝌蚪有沒有變化。看到孩子們對小蝌蚪這么感興趣,我就思考讓幼兒用美術手段來表現他們喜愛的小蝌蚪。小班幼兒由于才開始接觸美術,他們更多是利用畫筆來表現他們的感受。為了讓幼兒了解除了用筆可以表現自已的生活體驗以外,還可以借助很多工具來表現,如幼兒最熟悉的身體器官。因此我選擇了幼兒的身體器官---手指來作為繪畫工具,設計了這節手指畫---《小蝌蚪》的美術活動,從而激發幼兒參與美術活動的興趣。
二、活動實錄
(一)活動目標
1、學習用手指點畫小蝌蚪的方法。
2、發展觀察力以及大膽作畫能力。
3、提高參與美術活動的興趣。
(二)活動準備
1、投影儀、明膠片、彩色照相透明水彩
2、黑色水粉顏料、餐巾紙、圖畫紙、青蛙圖案、頭飾
(三)活動過程
1、導入活動,引起幼兒的興趣。教師邊用語言描述邊用手指在膠片上點畫。
(1)教師:春天來了,小河里的冰都融化成了又清又涼的.水,你們猜猜是誰坐在荷葉上?咦!青蛙媽媽坐在荷葉上做什么呢?青蛙媽媽正坐在荷葉上看它的寶寶小蝌蚪游泳呢!你們喜歡青蛙媽媽和小蝌蚪嗎?我們今天就先來學畫小蝌蚪。
(評:教師邊用優美的話語進行描述邊畫,既把幼兒引入了一種情境,又在不知不覺中吸引了幼兒的注意力。)
(2)教師:那剛才老師是用什么畫出小蝌蚪的?(引導幼兒說出“手指”)好,老師告訴你們:用手指畫出的畫就叫手指畫。
(評:此環節很自然地引出了“手指畫”的概念,教師的示范與語言的敘述結合起來,使幼兒很容易就理解了“手指畫”的概念。)
2、引導幼兒觀察小蝌蚪的基本形態。
[page_break]
教師:哪個小朋友能說說小蝌蚪長得什么樣?是什么顏色的?小蝌蚪游泳時可調皮了,有的往上,有的往下,有的往左,有的往右。它們是不是往同一個方向游的呢?(引導幼兒說出往不同方向)
(評:教師適當的語言引導使幼兒很清楚地就了解了蝌蚪的不同姿態,為下面幼兒在自己作品中描繪蝌蚪的動態埋下伏筆。)
3、教師示范講解小蝌蚪的畫法。
(1)教師示范:用右手食指的指腹在黑色顏料中輕輕蘸一下,然
后把指腹按在紙上再提起,這樣小蝌蚪圓圓的身體就出來了。
(2)講解尾巴的畫法。
a.請幼兒來添畫尾巴。(評:這一環節的設計給幼兒提供了嘗試、探索的機會,滿足了幼兒主體需求。)
b.教師用指側畫尾巴,引導幼兒觀察比較出怎樣畫出小蝌蚪細細的尾巴。
(評:在幼兒嘗試的基礎上教師再示范畫,這樣更容易加深幼兒的印象。)
c.幼兒練習畫尾巴,教師巡回指導,提醒幼兒畫好后用餐巾紙擦一下手指。
(評:此環節給幼兒提供了充分的練習機會,解決了活動難點并注意到幼兒良好作業習慣的培養。)
4、交代要求,幼兒作業,教師指導。
(1)出示青蛙圖案:教師:咦!這只青蛙媽的寶寶哪兒去了?告訴你們,它們就藏在小朋友桌上的畫紙上,快,我們去幫青蛙媽媽找出它的寶寶。
(2)幼兒操作,教師指導他們注意點畫方法,鼓勵幼兒變換尾巴在身體上的位置畫出不同方向游泳的小蝌蚪,鼓勵他們大膽細心地操作。
(評:設計“給青蛙媽媽找寶寶”的環節,激發了幼兒學畫小蝌蚪的欲望,符合幼兒的游戲心理。)
5、評價和欣賞作品
(1)教師:我們快把找到的小蝌蚪送到青蛙媽媽身邊吧!將幼兒作品布置到青蛙圖案旁。
(2)引導幼兒觀看作品教師并給予簡單的評價。
(評:評價時同時展示每個幼兒的作品,總評與點評相結合使每個幼兒都有了成功的愉悅體驗,加強了兒童的滿足感。)
6、音樂游戲:小蝌蚪找媽媽
教師扮作青蛙媽媽,幼兒扮作小蝌蚪游戲。教師:小蝌蚪回到媽媽身邊真開心,我們一起和小蝌蚪做個找媽媽的游戲,好嗎?
(評:最后這一環節的設計使這節美術活動有了動靜交替的效果,活躍了課堂氣氛,易于消除幼兒精神上的疲勞。)
三、活動評價(思考體會)
這一活動主題源于幼兒對社會生活中某一事物---小蝌蚪的關注,它不同于通常以知識結構或學科結構考慮教學內容的做法。活動的展開是以幼兒參與,教師的適當指導為特征的,符合新綱要中教育內容的選擇“應體現貼近幼兒的生活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有助于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的原則。本活動以其有趣的情節和豐富的情感內涵激發了幼兒的創作積極性。首先活動一開始,教師就創設了優美動人的情境符合幼兒愛想象的心理特點,接著,教師在組織幼兒觀察討論范例的過程采用不同的情節引導幼兒觀察蝌蚪的外形和姿態的變化,并把幫青蛙媽媽找蝌蚪寶寶的愿望自覺地、持久地傾注于創作之中,最后當幼兒把自已畫的小蝌蚪全部送給青蛙媽媽并和青蛙媽媽一起做游戲,使幼兒的情緒達到了高潮,體驗到了成功的愉悅,順利地實現了教育目標。同時這一活動分別在泰州市幼兒園和朱莊鄉中心幼兒園的同一年齡班進行了實施,并沒有因為城鄉兒童存在的經驗差異而影響教學效果。
關于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11
一、活動目標:
1、學習將圓片片以不同顏色間隔開來連續的粘貼在紙上,并學習簡單的添畫。
2、培養幼兒對手工活動的興趣。
3、培養幼兒良好的手工活動的習慣。
二、活動準備
毛毛蟲變蝴蝶的大致過程
畫好的樹葉圖每人一份
漿糊、各種不同顏色圓片片若干
毛巾人手一塊。
三、活動過程
1、蝴蝶媽媽飛來了(音樂),出示頭飾蝴蝶,師生一起隨音樂飛舞。
2、蝴蝶媽媽生寶寶,教師出示范畫。(1)、蝴蝶真漂亮,蝴蝶媽媽想讓世界變得更美麗,她要生很多的寶寶。(2)、(教師示范畫卵),蝴蝶媽媽找到了一個綠色的小地方,開始生卵(3)、(教師示范)過了一天后,卵開始變了,它長出了腳,長出眼睛、嘴巴,還長出了長長的觸角。(觀察變成了什么)毛毛蟲。變毛毛蟲啦。(觀察卵是怎樣的?)圓的,一串串的(4)、剛變出來的毛毛蟲好餓呀,第一天,它吃了紅色的果子,第二天吃了綠色的果子,第三天,它吃了黃色的果子(5)、出示圖片,了解。過了天,毛毛蟲吃飽,它搭了一座房子,在里面呼呼地睡著了,整整睡了14天,毛毛蟲醒來了,它從房子里鉆出來,呀,它變成了美麗的蝴蝶
3-教師出示范例,引起幼兒的興趣。--出示“毛毛蟲”。提問:這是什么?(毛毛蟲)請小朋友看看這個毛毛蟲是由什么形狀組成的 (圓片片)那這個毛毛蟲漂亮嗎?(漂亮)你們想做嗎?(想)
4、教師進行示范,要求幼兒認真仔細的觀察,與此同時,著重講解操作中的要領。
5、幼兒進行操作,教師進行指導。
6、教師對幼兒的.作品進行分層次講評。
7、照相---幼兒拿著自己的作品留念。
四、教學反思:
通過這個活動,可以看出小朋友們對粘貼活動有很大的興趣 ,也初步具備了良好的手工活動的習慣 ,他們的作品非常的美麗。有幾個幼兒動作較慢。沒有完成。
關于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12
繪本《大西瓜》講的是鼠奶奶生病了,小老鼠要去看望奶奶。走在路上,它又熱又渴,被一條小河擋住了去路。小老鼠動腦筋過了河之后,又遇到了狐貍,最終小老鼠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氣戰勝了狐貍。進行這個活動的時候正好是夏季,所以我把它融入到了“夏天來到了”的主題活動。進行這個活動的本意有兩個,一是要培養幼兒遇到困難動腦筋、嘗試獨立解決問題的意識與能力,形成堅強的意志品質;二是要讓幼兒學習一些夏季的防暑及自我保護的方法。
目標:
1.想辦法幫助小老鼠解決在看望奶奶途中所發生的一系列問題,并大膽地表述。
2.知道夏天天氣炎熱,積累一些防暑降溫、自我保護的辦法。
準備:
1.大圖書一本,多媒體課件,小老鼠頭飾,西瓜。
2.請一位大班的幼兒在最后一個環節扮演小老鼠。
過程:
一、情景導入
師:你們瞧!誰來了?猜猜小老鼠出門要去干什么?(用多媒體出示“小老鼠”,同時出現“鼠奶奶躺在病床上,額頭敷著毛巾”的畫面。)
幼:小老鼠要去看奶奶,奶奶生病了。
幼:奶奶發燒了。
師:你是怎么知道的?
幼:我看到奶奶在床上躺著呢。
幼:奶奶頭上還放著毛巾呢,她一定是發燒了。
師:是的,奶奶生病了。小老鼠得知奶奶生病后很著
急,就急忙去看奶奶。一路上會發生什么事呢?
二、觀察體驗
(一)觀察多媒體畫面第1-5幅
師:從畫面上你們看到了些什么?
師:夏天的天氣是什么樣子的?
師:小老鼠怎么了?
師:還有半個西瓜,小老鼠怎么不吃了?它是怎么做的?
(幼兒看到小老鼠戴著西瓜帽的樣子都哈哈大笑了起來。)
師:小老鼠戴著西瓜帽的樣子很滑稽是吧?那它為什么還要這樣做呢?
幼:夏天的太陽火辣辣的,小老鼠太熱了。
幼:我媽媽說,陽光中有紫外線,會把皮膚曬傷的。
師:是的,夏天的天氣很熱,小老鼠就想了這個辦法來降溫,保護自己,它可真聰明啊。小朋
友們,在夏天里,你們是怎么保護自己的呢?
幼:我出門的.時候會戴上太陽帽。
幼:還要戴上太陽鏡。
幼:媽媽要涂上防曬霜呢。戴上手套。
師:小老鼠戴上西瓜帽后,就涼快多了。它繼續往前走,咦,它怎么不走了?(一條河擋住了去路)
師:小老鼠不會游泳,這可怎么辦啊?(幼兒為小老鼠想辦法。)
(二)觀察多媒體畫面第6幅
師:小老鼠想到了什么辦法?
(三)觀察多媒體畫面第7-9幅
師:又發生了什么事?
師:狐貍要干什么?你從哪里看出來的?
師:小老鼠是怎么樣的?你有什么辦法幫助小老鼠?
幼:我去請獵人來,把狐貍打死。
師:哦,你就是獵人,那你來試試。(幼兒舉槍瞄準,教師表演狐貍被打中的樣子。) 幼:讓小老鼠去請大象伯伯,大象伯伯用它的長鼻子把狐貍卷起來扔進河里。
師:那大象伯伯是怎么卷的呢?你來表演一下。
幼:小老鼠可以從地上抓一把沙子,扔到狐貍的眼睛里,狐貍就看不見了,小老鼠就趕緊逃跑。 師:這個辦法也不錯。
師:小老鼠究竟有沒有被會理吃掉呢?最后狐貍又怎么樣了?
三、完整欣賞
師:小老鼠來到奶奶家,把西瓜切成一片片的給奶奶吃。為了感謝大家的幫助,它還留了一些給小朋友們吃呢。瞧,它來了!(大班幼兒扮演的小老虎分西瓜給孩子們吃,邊分邊說一些感謝的話) 幼兒邊品嘗邊說:“謝謝小老鼠。”活動結束。
蔣玲丹 20xx年3月13日
關于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13
活動目標:
1、通過尋找、收集,了解阱曾生活中哪些物品能留下印跡。
2、嘗試用語言和動作與同伴交流自己收集到的能留下印跡的物品。
活動準備:
1、“能留下印跡的物品”調查表人手一份,事先和家長一起填寫好。
2、與調查表有關的實物。
活動過程:
1、交流各自的調查表。
(1)和好朋友交流。
教師:你調查表上的印跡是用什么印的?是怎么印的? (幼兒結伴交流)
(2)集體交流。
教師:你的調查表上有什么?是用什么印的?怎么印的?用哪一面印?這個好像和原來的'不一樣,你和爸爸、媽媽是怎么把它弄成這個樣子的? (將加工后的印制材料和原物品進行比較)
2、在教師的引導下,給所收集的印制材料分類。
(1)討淪。
教師出示各種玩具:這是什么?有什么用?還有什么也是玩的? (用同樣的方法分出蔬菜和生活用品)
(2)分類。
將幼兒帶來的所有印制材料放在三張桌子上,幼兒自由尋找并放在規定的簍子里。
教師:把能玩的東西找出來,把能吃的東西找出來,把要用的東西找出來。
3、嘗試印制活動。
活動延伸:
將幼兒帶來的物品放置在活動角供幼兒印制、欣賞。
區角活動:
出示印跡的圖案,玩猜一猜的游戲。如“你拿的是什么?印出了什么樣的印跡?”。
家園共育:
與家長共同尋找一些物品的印跡圖片,帶來供大家欣賞。
關于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14
活動目標:
1、用連點的方法畫不規定圖形,并均勻地涂上不同顏色。
2、激發幼兒的好奇心,鼓勵幼兒大膽涂鴉,培養他們的想象力。
活動準備:
每位幼兒一支記號筆、蠟筆、每人一張畫有點的紙。
活動過程:
1、游戲找朋友
師:“蔣老師有好朋友,我也有很多好朋友,我和李老師是好朋友,我和李嘯雨是好朋友。我知道你們也有很多好朋友,你和誰是好朋友呢?
師:“有了好朋友可真開心啊,現在我們一起來找朋友吧!”
2、圓點找朋友
師:小朋友你們看這是誰呀?圓點寶寶也想來找朋友了。
師:“圓點寶寶們找朋友可有趣了,它們伸出小手,拉拉手、可以橫著拉,可以豎著拉,也可以斜著拉,你拉著我、我拉著你,變成了神奇的形狀,是什么呀?誰想來幫點點找朋友手拉手?
師:“點點寶寶找到了朋友可高興了,它還想找到更多的朋友,找呀、找呀、找呀找了好多好朋友。
3、變“地毯”——分格涂色
師:“圓點寶寶找到了好朋友它們想在彩色的地毯上跳舞,怎么變出彩色的地毯呢?一個格子涂一種顏色,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顏色來涂.涂顏色時要注意從上往下或從左往右.請小朋友記住不能把顏色涂到其它框里,要涂的均勻,要有耐心。
圓點寶寶和好朋友手拉手,在彩色的地毯上開心的跳起了舞。
4、幼兒作畫
師:小朋友那邊還有很多圓點寶寶,它們想請我們小朋友幫它們手拉手找朋友,再給它們變出漂亮的`地毯,你們愿意嗎?
幫圓點找好了朋友再找自己喜歡的顏色涂塊面.把每個塊面涂的滿滿的.
教師在幼兒繪畫時出現的錯誤即時糾正.
5、欣賞作品
展示幼兒作品請幼兒欣賞,看看圖畫象什么,說說自己用了哪些漂亮的顏色.說的好的小朋友給予肯定和贊賞。
關于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15
活動目標:
1、幼兒能用雙手協調地撕出一定的形狀,并能組合粘貼出不同動態的人物形象。
2、體驗合作組畫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各種顏色的彩色紙若干。(大小不同)
2、記號筆人手一支,粉筆若干。
3、每組一份漿糊、抹布。
4、兩張1K的牛皮紙豎接。
活動過程:
1.教師和幼兒一起游戲,導入活動:
游戲名稱:運動猜謎。在游戲中,老師先做一些運動的動作,請幼兒猜這是什么運動?在請幼兒來做動作,其他幼兒猜。
2、談話討論:說說這些動態,人物的頭和身體是什么樣的'?
3、出示已撕好的頭和身體,請幼兒上前擺出各種剛才看見的動態形象。(教師可適當給予幫助)
3、交待活動內容,引起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A、請幼兒用雙手協調地撕出自己頭、身體和四肢的形狀。
(能力強的幼兒可撕出三角形的身體。)
B、幼兒將撕好的頭、身體和四肢的形狀進行動態的擺放,并能用語言表達自己在做什么運動。
C、 將頭、身體和四肢的形狀進行動態的擺放好后,用漿糊先粘住一點,然后再貼到大的牛皮紙上。
(提醒幼兒畫面合作組畫的布局,要考慮別人貼的位置)
D、用記號筆給人物畫上五官。
E、用粉筆在邊緣上進行加粗,然后涂抹。
(注意色彩的搭配,給自己加上腮紅)
4.幼兒合作粘貼組畫,教師巡視指導,重點指導任務動態的擺放及粘貼。在大紙的構圖上,教師及時給予適當的指導
5.評價作業,展示幼兒作品。
A、集體欣賞,體驗合作組畫的樂趣。
B、聽音樂,模仿運動人物的動態。
【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相關文章:
[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小班美術領域教案小班美術藝術領域教案12-26
教案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02-03
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11-07
幼兒園美術教案小班10-25
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02-18
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06-12
小班美術幼兒園教案12-27
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06-14
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02-04
幼兒園小班美術優秀教案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