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小學美術教案

時間:2022-07-31 20:56:05 美術教案 我要投稿

有關小學美術教案合集10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時常要開展教案準備工作,通過教案準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美術教案10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有關小學美術教案合集10篇

小學美術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掌握填灌的方法,制作百變娃。

  2、運用手捏的方法進行造型變化。

  3、激發好奇心,主動探索和發現問題,創造性地解決問題。

  教學重難點: 掌握填灌的方法,制作新穎、有趣的百變娃。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 導階段

  我們已經學過了很多制作玩具的方法,那些會走的玩具,會滾的玩具,會爬的玩具著實讓小朋友們覺得特別有趣,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個可以“超級變變變”的百變玩具,大家看一看,比一比,它有什么特征。

  二、新授

  1、展示“百變娃”玩具。

  2、四人小組討論:這個百變娃是怎樣變的呢?它的設計思想是什么 ?

  生:觀察,思考、討論、回答

  3、發展階段

  講解示范作業的設計思路。示范制作步驟:

  設計制作:找材料,通過想象與構思,設計并制作一個百變娃。

  裝飾美化:采用畫、剪、拼貼等造型手段裝飾美化。

  三、欣賞其他學生作品,開拓學生的思維。

  1、師:用什么材料,什么方法制作呢,我們先去看看其他小朋友制作的百變娃,你從他們的作品中學到了什么?(指名回答)

  2、不同的百變娃有不同的裝飾方法,想好自己要制作的百變娃和制作方法。(畫、撕剪啊、拼貼等造型手段進行美化。)

  生:表達自己的看法和自己制作玩具的想法。

  四、布置作業:

  師:小朋友們,我們已經知道制作百變娃的方法,想不想馬上動手制作呢?拿出你們的材料,開動自己聰明的腦筋,做出一個和其他人不一樣的百變娃。四人小組里的小朋友要比一比誰的百變娃最可愛,比一比誰的作品和別人不一樣,最有創意。

  五、游戲活動

  1、我們現在分四人小組開展一個百變接力游戲,比比哪個小組能制作出更多形狀的百變娃。

  2、請1、2個學生上臺來演示你制作百變娃的過程。

  六、評價交流

  請同學們自評、互評相鄰小組的作品,評價方案:

  1、你在百變娃接力游戲中的變化造型,可得幾顆星?每變一款可得一顆, 多變多得。

  2、你對自己創意的百變娃的評價:

  一般 滿意 非常棒

  3、你準備將最受歡迎的百變娃送給誰?理由是什么?

小學美術教案 篇2

  課題:第七課 夸張的臉

  課時:1課時

  課堂類型:造型表現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欣賞畢加索等大師的作品特點,同時觀察京劇臉譜中人物臉譜的變化特點。

  2、指導根據學生自己的想象,同時模仿運用大師的表現方法和臉譜表現的特點,設計出有新意的人物形象。

  教學重難點:

  1、指導學生模仿大師作品表現方法,設計有特點的作品

  2、學生大膽想象,設計富有創意和夸張的形象。

  教具學具:繪畫工具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講授新課:

  (一)導入

 。ǘ┬率

  揭題:夸張的臉

  1、欣賞課本中的范例:

 。1)《頭像》:非洲尼日利亞雕塑,眼睛很大,臉鼓的異常飽滿,脖子上掛的圈圈"淹沒"了下顎,很好的體現了非洲某部落的形態。

 。2)《青銅人頭像》:商代,嘴巴扁平且非常長,眼睛耳朵都超出正常人的比例,耳朵有比現代人經常說的"招風耳"更夸張的形狀,且有很大的耳洞,眼睛呈三角形,暴出。這件文物為揭開四川三星堆文化了歷史證據。

 。3)《北方多聞天王》:明代佛教雕塑,眼睛怒目前方,眉毛異常厚實,額頭處可見到常人沒有的圓形突出,這些特征都為了顯示天王的尊嚴與不可侵犯。

  2、欣賞一些漫畫人物頭像作品,讓學生深入了解夸張。

  3、請幾位同學做模特,對他們的某些特征進行夸張變形練習。

  游戲:做微笑、憤怒、哭泣等各種表情。

  觀察五官特征。

  方法:觀察--分小組討論各種表情的五官特征---交流----欣賞圖片

  4、提出作業要求:要求創作,畫面構圖安排得當;能概括表現人物表情;三、作業:表現一幅奇特的形象。表現形式可以畫,可以拼貼,可以拼貼和畫相結合。

  三、學生作業,教師輔導。

  四、作業展評:

  五、課后拓展:

  1、用鉛筆或鋼筆臨摹一幅自己滿意的漫畫作品。

  2、對著鏡子畫畫自己帶有夸張性的表情。

小學美術教案 篇3

  教學目的:

  1、利用廢舊材料,設計制作會走的玩具。

  2、培養學生動手動腦能力和協作精神。

  教學重點:

  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動手實踐的能力。

  教學難點:

  如何種使玩具走起來

  教學學具:

  師:舊掛歷紙、包裝紙、蠟筆、水彩筆、剪刀、膠水、彩色紙等各種繪畫和手工材料。生:制作工具。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檢查用具

  三、導入

  1、出示會走的玩具,引導學生觀察和分析,導出課題。

  師:小朋友門,老師這兒有一個小玩具,同學們仔細觀察和思考:小玩具和我們以前制作的有什么不同?

  生:思考,討論、回答。

  四:授新

  1、總結學生發言,引導學生思考。我們的小玩具會走,可是它為什么會走呢,還有什么其他的方法讓小玩具走起來么?仔細觀察,四人小組討論。

  2、示范說明集中會走的玩具的具體方法和步驟。師:真好,通過同學們的觀察,大家發現了,要玩具走動,必須是腹部貼地挪動身體。而我們今天制作會走的玩具的小秘密是什么呢?

  師:你們觀察得很仔細,非常好,知道了它,我們就能制作出會走的玩具了。

  3、欣賞其他學生作品,開拓學生的思維。

  師:可是,用什么材料,什么方法制作呢,我們先去看看其他小朋友制作的玩具,想好自己要制作的玩具和制作方法。不同的玩具可是不同的方法制作的呢,還有不同的裝飾方法。(畫、撕剪啊、拼貼等造型手段進行美化。)

  五、布置作業:師:小朋友們,我們已經知道制作會走的玩具的方法,想不想馬上動手制作玩具嗎?拿出你們的材料,開動自己聰明的腦筋,做出一個和其他人不一樣的會走的玩具。四人小組里的小朋友要比一比誰的玩具走的最好,最長。比一比誰的作品和別人不一樣,最有創意。

小學美術教案 篇4

  課題:造船去遠航

  年級:三年級

  1,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創造想象;

  2,通過對遠航船的設計繪畫,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綜合運用能力。

  欣賞各種遠航船的外形,通過想象,設計并畫出“我們去遠航”的船。

  通過對船的欣賞,引導學生發揮想象設計出“我們去遠航”的船。

  教學課件,學生用圖畫紙,黑色記號筆,油畫棒等繪畫工具,范畫。

  檢查學生備品準備情況。

  黑板上畫出大海,今天啊老師要領大家去大海遠航!

  1、想不想知道今天知道老師你們帶來了什么?(出示模型)這就是一艘遠洋船的模型,請大家仔細觀察,看看你發現了什么?有什么特點?由幾部分組成的?

  2、老師準備了幾種簡單的幾何圖形,誰能用這幾個圖形拼出一艘船來?

  3、其實遠洋船的種類有很多,下面老師就領大家去見識一下它們。ǔ鍪菊n件);邊放邊講解,學生認真觀察。

  4、看了這么多的遠洋船,你想自己親自造一艘這樣的船嗎?造船的工人叔叔們在造船之前有一項很重要的工作,那就是設計船。通常是用繪畫的方式畫出要造的船的外形結構(船的外觀造型,船艙等),還要表現出船的特殊功能的部分。

  5、老師也設計了幾種遠洋船,你們看,有用線描的,有用排水法的,這些方法都可以設計遠洋船。畫的時候,第一步用水彩筆直接畫出船的結構和輪廓,然后用水粉或油畫棒涂色,也可以用勾線筆在輪廓內填畫花紋。*(邊講邊畫)老師看到有的同學帶的是彩泥,這些同學可以用你手中的彩泥塑造出一個船的模型來。

  好了,現在就請你用你喜歡的方式設計一艘遠航船。

  引導學生從設計上,從造型上,從色彩上講評,評出獎項,貼上小星星。

小學美術教案 篇5

  教學目的:通過紙版畫集體創作,鞏固紙版畫知識,訓練制作技能,提高動手能力,增進師生之間的感情,培養學生之間的相互協作。

  教學重點:指導學生完成“師生樂”紙版頭像的集體創作。

  教學難點:紙版畫的拓印。

  教學過程:

  一、欣賞導入

  1、欣賞教師和學生共同參加的集體活動照片,引導學生回憶活動時的愉快情景。

  2、引出新的課題:用紙版畫的方法一起來印一張表現師生同樂情景的“集體照”。

  二、制作印版

  1、欣賞紙版畫作品“師生樂”

  提問:這幅特殊的集體照是怎樣作出來的呢?

  2、了解紙版畫“師生樂”的.集體創作過程。

  板書:個人紙版——集體拓印

  3、出示紙版畫成品讓學生觀察并引導回憶紙版畫的制版方法。

  板書:畫形——剪貼——拓印

  4、觀察自己快樂時的形象,把握特點。

  提示:你有沒有仔細觀察過自己的臉呢?

 。1)運用小鏡子,觀察自己的五官特點。

 。2)運用小鏡子,觀察自己快樂時的五官的變化。

  5、教師出示學生集體照,學生仔細觀察人物的歡樂表情,確定制作自己的制版畫頭像表情。

  6、學生根據制版畫紙版要求進行描繪、剪制、拼貼,完成印版制作。

  三、拓印

  1、教師示范并體是它印要點:固定位置,用瓷勺來回壓磨到位。

  2、教師上油墨,學生自由選定位置拓印。

  提示:拓印排列要緊湊。

  3、、填品主題——師生樂,完成創作。

  四、學生自評與師生互評作業。

  五、課堂。

小學美術教案 篇6

課目




第3課布藝溫馨(活動一)




年級




5年級上冊




執教 肖華




教學程序




教學活動




媒體運用






看一看,試 一試




1.欣賞作品,從材質、色彩、款式等方面感受布藝給生活帶來的溫馨感、舒適感、個性魅力。




2.以問題引導學生回憶,發現美,感受美。




(1)你看到了什么?




(2)你覺得哪件布藝制品最特別?




(3)它是用什么材料什么方法做的呢?你們也可以用手中的材料試試!




3.學生試做,自主探究。




1.展示現代家居中的布藝制品。




2.展示民間布藝制品。




3.展示課題。






玩一玩,做一做




4.以小組為單位玩“奇思妙想”游戲,引導學生探究質疑,發現制作方法及如何巧妙利用材料。




(1) “快樂轉盤”:用同一件原材料變換不同方向,通過聯想產生幾種形象生動的新造型,來啟發學生的求異思維以及聯想造型的思路。




(2) “百變魔方”:效仿智力魔方的玩法,用原材料(半成品)局部造型的不斷改變來引導學生發現如何巧妙利用材料和制作方法。




(3) “畫面競猜”:通過使用了幾個不同制作方法的半成品實物或圖片啟發學生展開聯想。




5.評一評小組游戲活動情況。




6.小組討論、合作使用材料,巧妙地運用材料和制作方法,自主或合作制作一件布藝小品。




1.展示:




(1)“快樂轉盤”:將原材料設計成“轉盤”,在轉動中不斷變換觀察角度。




(2)“百變魔方”:將原材料局部向左向右或向前向后折疊、收緊或挪動一下,產生新造型。




(3)畫面競猜:一一展示學法指導提示圖。




2.實物投影:展示小組作業時出現的紗線滑落、毛邊、須邊等狀況。






評一評,說一說




7.學生作業觀賞交流。




(1)展示作品。




(2)自評、互評。




8.學習引申:




(1)提示:布藝制品有更多可用之材(舊布鞋、舊牛仔褲、袖套等),以及更多制作方法(編織、拼縫、折疊、粘貼、穿插等)。




(2)發現其更寬廣的實用功能(表演道具、發結子、小掛袋、布藝鑲嵌畫等)。




(3)鼓勵學生利用各種布材和方法,嘗試更多的變廢為美的布藝小品制作。




展示:




(1)各種變廢為美的布藝小品圖片資料(發結子、小掛袋、布藝鑲嵌畫、筆筒等)




(2)童話劇表演:部分學




生運用布藝小品為道具表演童話劇。






小學美術教案 篇7

  課題:第15課 元宵節里掛彩燈

  課時:2課時

  課堂類型:綜合探索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了解元宵節的風俗習慣,并通過欣賞,感受元宵節熱烈的氣氛,培養熱愛中華民族文化的情感。

  2、引導學生進行彩燈的設計制作,并布置展示。

  3、培養熱愛中華民族文化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1、了解元宵節習俗,欣賞彩燈并學習設計制作彩燈。

  2、引導學生掌握彩燈的基本制作方法并能較好地完成作品。

  教具學具:制作彩燈的材料、手工工具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講授新課:

  1、導入:

  引導學生欣賞各種花燈圖片,并說說自己的感受

 。1)花燈美嗎?為什么美?

 。2)各有什么特點?

  (3)你還見過什么樣的花燈?

  2、新授:

  請學生說說元宵節的來歷及有關元宵節的傳說:

  正月是農歷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們對此加以慶祝,也是慶賀新春的延續。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按民間的傳統,在這天上皓月高懸的夜晚,人們要點起彩燈萬盞,以示慶賀。出門賞月、燃燈放焰、喜猜燈謎、共吃元宵,合家團聚、同慶佳節,其樂融融。。。。。。

  3、讓學生拿己帶來的花燈,引導他們觀察:

  (1)花燈的制作材料

 。2)花燈的基本結構

 。3)花燈的幾種制作方法,不同材料有不同的制作方法

  4、與學生一起探討、演示花燈的制作過程和方法

 。1)演示制作方法、過程

  (2)你認為還可以怎樣制作更漂亮或更簡便?

  三、學生分組進行討論、設計,合作

  四、作品展覽,評議

  五、課堂延伸:除了用紙質來做,還可以用什么材料來做?比如:釉子皮、廢棄物等。

小學美術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能認識常見的顏色,能利用線條和色彩進行造型。

  2、過程與方法:

  動作的活動中體驗動物之間的感情;在觀察比較中理解大與小的概念;自主探索以線條為主的繪畫表達方法。

  3、情感、態度、價值觀:

  說《小動物和媽媽》的故事;能體驗小動物和媽媽在一起的親情;能大膽使用不同的線條選擇自己喜歡的動物形象作畫。

  教學重點:

  認識各種動物的形象;體會動物的親情與人類的親情;表現喜歡的動物。 教學難點:

  關于動物親情的細節表達。

  教學興趣點:

 。1) 講述動物——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

  (2) 模仿動物親情的動作;

 。3) 給自己的畫起題目,并互相介紹。

  教學準備

  1、收集反映“小動物和媽媽”的親情的故事、圖片。

  2、繪畫工具和材料,如紙張、顏料、彩色筆等。

  課時:1課時;教學活動;一、課堂導入:律動,師生同做小指操;1、談話引入:列舉一下爸爸、媽媽平時是怎樣關心、;2、引出故事:可是今天有一群小蝌蚪找不到自己的媽;3、說一說:小蝌蚪找媽媽見到了哪些動物?它們是什;4、想一想:當小蝌蚪見到媽媽時,它會怎么做?;5、引導學生閱讀教材圖片,請學生說出和表演教材中;6、學生自己表演動物后說出名稱,或由同學猜出起名;二、

  --------------------------------------------------------------------------------

  課時:1課時

  教學活動

  一、課堂導入:律動,師生同做小指操。

  1、談話引入:列舉一下爸爸、媽媽平時是怎樣關心、愛護你們的嗎?

  2、引出故事:可是今天有一群小蝌蚪找不到自己的媽媽了。如果是你媽媽不見了,你會怎樣做?

  3、說一說:小蝌蚪找媽媽見到了哪些動物?它們是什么樣子?

  4、想一想:當小蝌蚪見到媽媽時,它會怎么做?

  5、引導學生閱讀教材圖片,請學生說出和表演教材中的動物。教師提問:有哪些小動物和媽媽在一起?(小鴨、小牛、小熊、小雞、小烏龜、小貓??)小動物和媽媽在一起做什么?你能模仿它們的動作嗎?

  6、學生自己表演動物后說出名稱,或由同學猜出起名稱。

  二、課堂發展

  1、教師啟發學生說出更多自己喜歡的小動物,播放課件,欣賞小動物和媽媽在一起的圖片。并引導他們注意小動物的顏色和基本的特征,同時想象一個故事,表演小動物和媽媽在一起的動作。在音樂中與學生欣賞相關題材的畫家作品或優秀學生作業。

  2、師生共同分析以上作品的內容、線條和色彩,啟發學生尋找自己喜歡的形象來作畫。

  3、布置美術學習方式

 。1)活動一:學生說出自己喜歡的小動物,構思一個故事并表演動作。

  (2)活動二:自由地在紙上畫出自己喜歡的小動物和媽媽在一起的形象,并在圖中適當位置簡單寫出故事內容;以小組為單位,在自主活動式的基礎上合作完成一幅有主題的作品。

  三、反思評價

  展示學生作業,學生評選出自己喜歡的作業,并說出理由。教師小結。

  四、課后延伸

  與父母或親人分享自己的作品。融人家庭的美術教育。進行愛護動物的教育。

小學美術教案 篇9

  教學目的:

  1、通過本課教學,使學生初步了解戲劇臉譜的特點、樣式及有關知識,學習臉譜繪制的基本方法和步驟,創造性地畫出一個臉譜樣式,提高對戲劇臉譜的欣賞能力和表現能力。

  重點難點:

  重點:常見臉譜樣式的繪制步驟及有關知識

  難點:臉譜紋樣的流暢、和諧與色彩的恰當運用。

  教學準備:

  課件、彩筆或水粉畫工具

  教學過程:

  一、設問導入

  1、課件播放京劇節目,提問:這是什么音樂?(生答。引出戲。

  除了京劇外,你還知道有哪些戲曲劇種?

  戲劇表演除了要唱、念、做、打的功夫處,表演前還需要

  做什么準備?

  戲劇的化妝與生活化妝有哪些不同?

  教師:戲劇化妝色彩濃重,形式夸張,具有象征性和約定俗成的程式。

  2、課件出示張飛和角圖片并簡析形式特點

  二、欣賞分析

  1、在戲曲表演中,臉譜的描繪往往根據戲劇角色行當生、旦、凈、末、丑來分別對待,特別是凈、丑角臉譜顯多種多樣,豐富多彩

  2、課件打出資料,并講述不同樣式特點

  3、課件錄像資料,讓學生再次欣賞并分辨角色行當

  4、教師:臉譜既是化妝手段,也是裝飾性很強的圖案藝術,具有較高審美欣賞價值,人物的忠奸善惡,愛憎分明地躍然臉上,為人民群眾所喜愛.

  三、步驟演示

  1、課件打出步驟圖,老師演示

  (1)畫出頭形、定五官位置

 。2)確定人物類型(紅、黑、反派、正派.....)

  (3)用線畫紋樣(流暢、和諧、美)

  (4)涂畫色彩(有主色、黑色和白色)

  四、學生作業

  1、大部份學生在作業紙上繪制

  2、請幾個學生在黑板上別畫出生、旦、凈、丑臉譜。

  3、放戲劇音樂,掛出“戲劇大舞臺”作業展示板

  五、展評

  今天,我們學習臉譜,大家不僅知道了戲劇臉譜的審美價值所在,還自己繪制出了一幅幅生動的臉譜,希望同學們在以后的學習中進一步去體會欣賞臉譜藝術,提高對戲劇藝術的欣賞能力,弘揚祖國傳統藝術。

小學美術教案 篇10

  教學目標:

  1.認知花邊是圖形的重復廷伸;

  2.培養學生折、剪、貼、畫、印等動手能力,掌握制作技法;

  3.培養學生敢想敢說,大膽創造意識,體驗花邊圖案的美感;

  4.培養學生造型設計能力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認識花邊圖案的圖形特點;

  教學難點:

  花邊的設計、應用;

  教學準備:

  布置學生收集有花邊的東西(例:手帕、餐巾布,碗、蝶等)剪刀、膠水、臘光紙等。

  教學過程:

  一、欣賞導入:

  教師組織學生上臺展示(投影)收集的各種有花邊的東西。( 教師提問、學生欣賞相結合導入課程主題內容)

  1你喜歡自己收集的東西嗎?它漂亮嗎? 引出花邊具有裝飾、美觀的作用,能使一件原本單調的物體更加美觀、豐富。

  2這些漂亮的花邊造型選用了什么材料?

  3你能發現這些漂亮的花邊,這有什么樣的規律。 引出是圖形的不斷重復排列延伸的知識點,教師可適時作簡單演示。

  4找一找我們身邊的東西還有哪些有漂亮的花邊:手帕、餐巾布、床單、布簾、衣服的衣領、袖子、熱水瓶、碗、蝶、瓶子、畫框、輪胎紋理等。

  二、探索研究:

  我們知道花邊是一種向兩邊重復延伸的圖形,我們用什么樣的方法來制作花邊?

  學生:畫的、剪貼的、蓋印的

  教師示范:

  1畫:

  2剪:連續圖案剪法:

  1.取一張長寬合適的長條紙,從中間連續對折數次成一小方形;

  2.在折好的紙上畫上要剪的紋樣(紙兩邊的點不要剪斷,一定要有物與物有連接的地方);剪掉空白處,留下色彩花紋展開為延接的圖案花。

  數張紙重疊剪出的單個圖形(不連接)進行排列組合,也能作出漂亮的花邊

  三、設計制作:

  1、 鼓勵學生自己設計圖形(紋樣)

  2、學生練習,教師適時指導(根據學生的能力進行輔導幫助,使每個學生能享受成功的快樂。

  四、應用建議:

  1.給自己的美術課本封面、學習園地、黑板設計一個漂亮的花邊

  2.在各種瓶、罐或日用器皿上進行裝飾。

【小學美術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美術教案《民間美術》03-25

小學美術《電腦美術》的教案06-14

美術的節奏小學美術教案07-10

小學美術教案06-18

小學美術的教案04-08

小學美術教案10-26

小學美術教案07-08

小學美術教案07-04

小學美術教案10-16

美術教案-小手帕 小學美術教案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