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高中美術教案

時間:2024-07-31 09:36:04 夏杰 美術教案 我要投稿

高中美術教案(通用14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高中美術教案(通用14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高中美術教案(通用14篇)

  高中美術教案 1

  教材分析:

  筆對于學生,是最常見的學習用品之一。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市場上也不斷涌現出各式各樣的筆,這些筆無論在外形和功能都十分受學生喜愛。本課《筆的世界》正是以此為切入點,帶領學生走進“設計·應用”的天地,讓學生接觸生活中的設計,并設計生活中常見的物品。

  而在第10冊《杯子的設計》一課中,學生對于設計已經有了初步的了解。本課的宗旨是使學生進一步了解藝術設計與生活用品的緊密聯系,學習掌握設計的基本方法,認識到設計要以人為本的原則,創作出更有創意的作品,進而培養創新精神,養成善于關注身邊事物的習慣。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了解筆基本結構和功能,學會觀察和分析筆各部分的特點和功能。

  2、技能目標: 學習簡單的設計方法,能夠設計美觀與實用相結合的筆。

  3、情感目標: 養成關注身邊事物的習慣,提高觀察和分析能力,了解設計要以人為本。

  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了解筆設計的兩大原則—實用和美觀,學會畫簡單設計圖設計筆。

  2、教學難點:了解形象與功能之間的關系,從美術的角度對筆的外形進行設計,結合實用性原則設計出造型新穎獨特的`筆。

  3、注意點:在引導的過程中,不要單方面強調筆的功能如何現代化、科技化,而是要從生活中的實際情況考慮,思考筆需要進行哪些改良,在保證基本實用功能的基礎之上對筆的外形進行美觀設計。

  教學設計:

  一、導入激趣——發現筆的變化美

  1、猜一猜 :“筆”字的構成:竹字頭和毛組成,既是我中國古代的毛筆。

  2、看一看 :展示收集的各類筆:毛筆、鵝毛筆、鋼筆、鉛筆、圓珠筆、水筆等,展示一個筆的發展歷史。

  3、小結揭題:從最古老的毛筆到現在的筆,筆的外形和功能也在發生著各種改變。今天我們一起來走進筆的世界,和筆來一次親密接觸吧。

  二、探究分析——感受筆的造型美

  1、尋找筆的內在美,既筆的基本造型及最重要的功能

  ① 拆一拆:在實物投影儀上拆一支筆,以此讓學生了解筆的基本構造。

  ② 智力闖關:

  問題一:除去外殼之后筆剩下了什么?說明什么?——筆芯,基本用途:書寫

  問題二:筆蓋、按鈕有什么用途?——出筆芯

  問題三:橡膠、筆桿上的凹凸變化是為了什么?——防滑,書寫的舒適

  ③ 小結、不管什么筆,去掉外殼,你會發現書寫是筆最主要的功能,而一切外在的形狀和功能設計都是為這一點服務的。

  2、探究筆的造型美,嘗試筆不同外形的變化

  ① 加外形:筆外形的創意設計(給上一環節拆出的筆芯增加外形)

  (根據摸到的物品進行筆外形的設計)

  如:針筒、口紅——他們形狀上有什么共性?怎么設計?

  水果(蘋果、香蕉、小西紅柿)香蕉可以,小西紅柿不可以,蘋果太圓怎么辦?切成瓣就可以了。(蘋果可以現場切開,進行展示)

  ② 小結論:筆的造型美是遵循一定得原則,也就是設計建立在筆實用性的基礎上,進行科學的設計。色彩要和諧、整體。

  三、探究筆的功能美

  1、加功能:設計計算題:(為上一環節的筆增加功能)

  ① 加法:了解筆的基本結構之后,通過功能相加對筆進行多功能的設計。 (播放圖片算式)

  鉛筆+橡皮=?

  圓珠筆+日歷=?

  (播放幾張多功能筆作品)

  ② 減法:糾錯示范

  說一說這支筆設計的好嗎?為什么?

  小結:筆的功能主要是書寫,增加的一些功能主要目的也是為此所服務的。

  四、綜合探索——造型美與功能美的結合

  1、看一看:欣賞優秀筆的設計:分別從大師、老師、學生的作品切入,拉近學生與設計的距離感。

  2、說一說:說一說這些設計好在哪。為上面的知識做一小結,為學生整理下設計思路。

  五、實踐探究——“不走尋常路”筆的設計

  1、創設情境:寧波北侖貝發筆業有限公司征集“不走尋常路”筆的設計方案。

  2、創作:(反對盜版,支持原創!)

  ① 創意:獨立設計一款外觀新穎、功能獨特的筆。

  ② 繪制:作品的大小用厘米圖示表示出來,并寫上設計說明

  3、評價:

  ① 展示:把自己畫好的筆剪出來,掛在老師事先準備好的筆架上,進行展示

  ② 評價:挑一挑:挑選你最喜歡的一支,說一說為什么?

  改一改:說說哪一支筆你認為需要改良的?為什么?怎么改?

  教師總結:設計的魅力就在于創新,服務于社會,提高人們生活的品質。

  要設計出優秀的作品,要學會觀察,勇于嘗試,這樣每一位同學都會成為一名優秀的設計者。

  高中美術教案 2

  教學目標

  1、了解20世紀中國雕塑發展的特點,由于西方雕塑的引入,對傳統雕塑經驗的研究與繼承。

  2、從城市大型雕塑的興起,了解大型紀念性雕塑的藝術語言特點。

  3、通過對部分架上雕塑作品的分析,了解雕塑對不同材質的運用和表現手法的特點。

  教學重點和難點

  1、結合具體作品分析大型雕塑與架上雕塑不同的藝術語言特點。

  2、結合實際,對當地公共性雕塑作品的主題、表現特點,與周圍環境的相互關系組織討論,以加深對大型雕塑特點的了解。

  課型:新授,鑒賞。

  教法:講解法,多媒體輔助教學。

  學法:聽、看、想、講相結合。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家鄉有哪些雕塑?你在哪見到有雕塑?他們給你留下什么印象?

  二、新課:

  1、初步了解20世紀中國雕塑發展的過程和特點:

  原因:傳統雕塑發展的'斷裂,西方雕塑觀念和表現技法的引入。

  2、人民英雄紀念碑的主題、創作方式和藝術經驗。

  3、鑒賞:大型泥塑《收租院》

  播放圖片投影,引導討論,為什么說《收租院》是中西雕塑技法結合的成功試驗?

  小結:雕塑家將西洋雕塑技巧與中國民間傳統泥塑的技巧融而為一,生動、深刻地塑造出如此眾多不同身份、年齡和個性的形象,可謂中國現代雕塑史上空前的創舉。群像與收租環境渾然一體,收租情節與人物心理刻畫驚心動魄,集中地再現出封建地主階級對農民的殘酷剝削壓迫,迫使他們走向反抗道路的歷史事實。在這組作品中,寫實風格和泥土材料的運用頗為恰當,中、西雕塑技巧的融合也達到了和諧統一的效果。

  4、架上雕塑

  你最喜歡哪個雕塑?它有什么雕塑語言特點及吸引你的地方?

  了解王合內(1912年—20xx年)(女),原籍法國。1955年加入中國國籍。1929年入法國尼斯國立學校專攻雕塑,1933年入巴黎高等美術學校雕塑系深造。1937年在巴黎與中國留學生王臨乙結婚后來華定居,抗戰時期,顛沛流離于江西、湖南、云南、四川等地。抗戰勝利后定居北平,任教于北師大,為中央美術學院教授。擅長動物雕塑,作品有首都機場廣場雕塑《中國人民歡迎您》、《小鹿》、《小馬》、《貓》等。

  5、城市雕塑創作在20世紀80年代以后的興起、意義、成就與問題。

  師引導學生交流,在指名發言。

  三、小結

  人民英雄紀念碑的主題、創作方式和藝術經驗。

  大型泥塑《收租院》對中西雕塑技法結合的試驗。

  四、布置課外思考

  高中美術教案 3

  一、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初步了解陶器,及其紋飾特征

  2、過程與方法:通過體驗、欣賞與分析,感受陶器之美。

  3、情感態度價值觀:提高對陶器的欣賞能力。

  二、教學目標

  教學重點:認識并了解陶器中的彩陶,感受陶器之美。

  教學難點:對彩陶紋飾的理解。

  三、 教學方法:

  欣賞法、討論法、講授法等。

  四、 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圖片導入

  同學們看老師上圖的三張圖片,大家能說一說這上面的三張圖片是什么呀(看生活中的陶器,放三張圖片,例如繪畫寫生時候的陶罐,博物館中的人面魚紋盆,生活中燒制中藥材的陶罐,讓同學們熟悉陶器)陶罐,陶盆總稱為陶器(我們用一個詞來概括陶器盆和陶罐,是什么呢?對就是陶器,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陶器)

  2、講授新課:

  (一)陶器常識:(講道陶器,首先老師又一個問題了,陶器使用什么做的呢?泥土和水)今天我們來重點講授陶器中的.彩陶

  (二)彩陶(從紋樣,構圖,色彩,用筆技法講授)圖片展示

  (1)欣賞《人面魚紋盆》(讓同學們通過從紋飾,色彩觀察)

  造型:結實敦厚 作畫地點:盆內壁

  色彩:紅、黑色

  紋飾:人紋和魚紋相結合了,產生了一種新的紋樣,人面魚紋。

  用筆技法:簡潔

  繪畫內容:人面之間有兩條魚在游動兩條小魚相互追逐,如果盛水的話,是不是像小魚在水中嬉戲呢?

  (2)欣賞《彩陶甕》(同學們說說看)通過老師上面帶領同學們欣賞的人面魚紋盆的方法,現在同學們欣賞下這個陶器。 造型:圓渾,飽滿

  作畫地點:瓶身上半部分

  色彩:紅、黑色

  紋飾:幾何紋樣,外側為鋸齒形裝飾,肩部為菱形連續紋樣,猶如一個華麗的大披肩,正面俯視是以瓶口為中心向四周放射的適合紋樣

  用筆技法:簡潔,大膽

  總結:不管以什么造型呈現出的陶器,都反映出當時勞動人們的藝術想象力和藝術創造熱情。

  3、鞏固提高:

  對陶器有了初步的了解之后同學們看上圖)觀賞從彩陶的地點時大家發現了什么?(小組討論:同桌)

  作畫地點:大部分內壁和罐子的上部分(提問:為什么只在這些地方有畫?)

  4、小結作業:去網上找些你喜歡的陶器上的紋飾,下節課帶過來和大家一起欣賞。

  高中美術教案 4

  教學目的:

  通過教學,使學生對中國古代建筑藝術的重要成就及其特點,有所了解和認識,達到開闊眼界,增長知識,陶冶情操,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培養學生欣賞中國古代建筑藝術的能力。

  教學重點:

  一是通過對中國結構建筑體系的介紹以及對北京故宮總體布局、主要建筑的屋頂形式和色彩的運用等方法的分析,了解中國古代建筑的主要特色;

  二是通過課文圖版提供的中國古代園林藝術的典型實例,了解中國古代園林藝術的主要特點。

  教學難點:

  本課的教學難點是對建筑藝術的欣賞,最好是實地參觀,現在僅憑課文提供的一些圖片,難以真正理解課文的內容。教學時應想方設法克服這一困難。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具準備:

  圖片、錄象資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組織教學:(常規)

  復習:

  提問:建筑的社會作用有哪些?

  引入新課:(出示課題)

  世界上曾經存在過多種建筑體系,但只有中國建筑、歐洲建筑和伊斯蘭建筑一直延續至今,被稱為世界三大建筑體系。其中尤其以中國建筑和歐洲建筑延續時間最長,流傳最廣,成就更為輝煌。

  1、中國古代建筑的特點:

  (1)木結構體系,承重與圍護結構分工明確。

  這種木結構體系的基本原則有許多是同現代鋼筋混凝土的框架結構的基本原則相一致的。

  (2)庭院式的組群布局,即重要建筑都是以“群”的形式組成一個院落。一般都是采用均衡對稱的方式,沿著縱橫兩條軸線進行布局,比較重要的建筑都安置在縱軸線上。這種布局是和中國封建社會的宗法和禮教制度密切相關的。

  (3)色彩是中國古代建筑的主要裝飾手段。這是由木結構體系的特點所決定的。從木材表面施加油漆作為防腐措施,發展到建筑彩畫,形成俗話所說的“雕梁畫棟”。

  2、中國古代建筑的類型:

  中國古代建筑的類型很多,主要有宮殿、壇廟、寺觀、佛塔、民居和園林建筑等。其中宮殿建筑與園林建筑的成就最為突出。

  宮殿建筑:

  中國古代建筑藝術的'精華是宮殿,因為,幾千年來,歷代帝王們都不惜以大量人力、物力,在都城建造規模宏大、巍峨壯麗、金碧輝煌的宮殿,以滿足自己窮奢極欲的享受,并在精神上給人們造成一種無比威嚴的感覺,以鞏固他們的政權。

  中國最早的宮殿之一建于3700年前的商朝,以后,歷史上出現過許多著名的宮殿建筑,例如漢朝在長安的三大宮殿——長樂宮、未央宮和建章宮。唐代建都長安后,興建了大明宮、太極宮和興慶宮。可惜這些宮殿皆已不存在了。留存到現在的只有明清兩代的宮殿了,其中保存得最完好,而且規模最宏偉、最有代表性的宮殿是北京故宮,俗稱“紫禁城”。

  宏偉壯麗的紫禁城是明、清兩代的皇宮,東西長760米,南北長960米,占地72萬平方米,房屋9999間半,建筑面積15萬平方米。整個建筑群按南北中軸線對稱布局,層次分明。周圍有十多米高的宮墻和五十多米寬的護城河環繞。宮墻的四角矗立著造型精巧、風格綺麗的角樓。所謂“九梁十八柱”,外貌層層疊疊,異常美觀。南面正門是中軸線的起點——午門。

  外朝以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為主。

  進午門,過金水橋,兩側是一間間重復出現的朝房。穿太和門走過東西寬200米,南北深190米的庭園,便是紫禁城中的主體建筑——太和殿,即民間所說的“金鑾殿。這是舉行最隆重的朝會大典的地方。該殿建于八米高三層重疊漢白玉石殿基之上,每層殿基都有漢白玉雕刻的欄桿圍繞并有三層石雕“御路”。御路和欄桿上的雕刻、檐下彩畫與圖案使用龍鳳題材。色彩中用了大量的金色。太和殿高居眾宮殿之上,仰望宏偉的殿宇,背后是廣闊無垠的藍天,更加威嚴無比,造成一種威懾天下、惟我獨尊的氣勢,使遞次增強的空間序列達到了最高潮。

  “后三宮”——乾清宮、交泰宮、坤寧宮,比三大殿略小,整體布局很相似,又依次列于中軸線上。東西兩側是供嬪妃們居住的東六宮西六宮,即民間所說的“三宮六院”。坤寧宮后是御花園。御花園中“彎曲的甬道,玲瓏的疊石和秀麗的亭臺,加上欄中花木”,所“造成舒緩、和諧,富有生活情趣的空間氛圍”,突出了皇帝窮奢極欲的享樂生活。

  出紫禁城北門——神武門,不遠處矗立著50米高的景山,形成山環水抱之勢,為這宏偉壯麗的紫禁城畫上了重重的句號。

  故宮的總體布局,其指導思想,就是要突出帝王至高無上的絕對權威,達到鞏固其政權的目的。主要建筑物置于中軸線上,并注意左右對稱的建筑布局。這種嚴謹對稱、有主有從的布局,表現出一種莊嚴肅穆、唯帝王獨尊的威嚴氣魄。由此可見,建筑不僅是滿足人們的物質需要,而且還要滿足人們的精神需要,建筑具有物質和精神的兩重性。

  高中美術教案 5

  一、教學目標

  1、借助現代教育媒體,從“審美教育”、“理論知識掌握”、“欣賞能力提高”幾方面制定教學目標,制作教學課件,努力使視、聽、練有機地組成一個既能傳授知識提高美術欣賞水平,又能獲取審美感受得到情感陶冶的動態功能系統。

  2、引導學生體會中國古代人物畫的內涵,分析欣賞中國古代人物畫在表現人物動態、人物表情、色彩、線條等諸多繪畫因素的同時是如何處理好形與情這一矛盾的。

  3、深入了解我國古代人物畫的幾副杰作。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1、以形寫神,形神兼備,突出人物內心世界是中國古代人物畫的主要特點,也是重點。

  2、以點帶面,通過本章中國古代人物畫某一點切入課題,全面認識中國古代繪畫。

  三、課的類型:

  講授課

  四、主要授課方法:

  講授、問答、討論、欣賞

  五、電教設計

  1、所需文件,范圍輸入計算機進行處理,做成課件。

  2、映示文字介紹中國古代人物畫的形成,發展過程,以及簡略介紹山水畫,花鳥畫種的表現技法。

  3、選用《韓熙載夜宴圖》長卷慢放一遍。再分成五個既有聯系,又相對獨立的畫面,配樂詳細講解,每段根據需要進行人物局部處理放大,最后全卷配樂以錄像形式再次放映一遍,加深理解。

  4、為啟迪學生思維,布置練習,欣賞幾幅唐代人物畫,電腦媒體映示。《虢國夫人游春圖》 《搗練圖》《龍鳳人物圖》《簮花仕女圖》

  5、小結

  六、電教軟件

  光盤課件

  七、教學過程

  (一) 導入新課

  媒體映示課題,介紹中國古代繪畫的悠久歷史,獨特的藝術傳統,發展過程和正式形成的時期。

  提示:由于以描寫人物活動為主的人物畫成熟的最早所以先上古代人物畫,而山水畫,花鳥畫是后來從人物畫中分離出來形成今天的獨立畫科。

  Δ按畫科分:人物、山水、花鳥

  按技法分:工筆、寫意

  媒體映示作品,工筆畫《張卿子像》,寫意畫《李白行吟圖》,配以文字解釋什么是工筆畫,什么是寫意畫。

  (二) 中國畫的特點

  1、映示標題文字說明:中國古代人物畫對于人物的描繪不僅滿足于外形的肖似,而更重要的是人物的性格與內心世界的揭示,即所謂傳神。

  2、映示圖片投影:五代畫家顧閎中作品《韓熙載夜宴圖》,慢速播放長卷,并配文字介紹作品中作者和主人公。

  Δ顧閎中南唐畫家,善畫人物,據記載,他奉南唐后主李煜之命夜至韓熙載家中,窺視其夜宴情景,憑現場目識心記,創作了此畫。

  Δ韓熙載,南唐大臣,出身北方貴族,避難來到南唐,初有恢復中原宏圖大志,但李煜對他猜忌,他為免遭不測便沉緬于聲色之中,以放蕩頹廢的生活來表示自己的政治上的無所作為。

  3、再把《韓熙載夜宴圖》分成五個獨立畫面。

  聽樂,觀舞,歇息,清吹,散宴。每個畫面放大,主要人物局部再次放大,配音樂。

  (1) 第一段聽樂:(映示畫面)

  作者緊抓一個“聽”字,把握不同聽眾的情緒反應,不論轉身注視著彈琵琶歌伎的賓客,還是半掩在屏風后面探頭傾聽的女子,都統一到聽樂這個中心,在場的每個人都被迷人的.音樂陶醉。

  提示:局部放大鏡頭,看到韓熙載神情憂郁,眉宇 間含著沉思與隱憂,這種出色的心理描寫達到極其傳神的境界。

  (2) 第二段,觀舞(映示畫面)

  畫面局部放大韓熙載為助興站起親自擊鼓,舞伎翩翩起舞,眾人也站立,擊掌,打板,合著節拍。

  提示:韓熙載雖擊鼓助興,但臉上沒有笑意,流露出悶悶不樂。提問學生為什么。

  另外畫面放大映示,后排穿黃色袈裟的和尚,處在觀舞賓客中,并不正視舞女,而是眼看擊鼓的韓熙載,人物表情內心活動,畫得很出色。

  (3) 第三段,歇息

  夜宴中休息的場面,此段情節輕松,使《夜宴圖》有張有弛,富有節奏變化,是整個宴會情節上的一個間歇。

  4、第四段:清吹

  描寫韓熙載欣賞樂伎演奏的場面,休息后的韓熙載更換了衣服,袒胸露腹,盤腿而坐,右手揮扇欣賞管樂。故作不拘小節,疏狂自放的姿態。

  五個樂伎雖并排一起吹奏,但表情姿態不同,有合有分,絲毫沒有呆板之感,使人仿佛聽到高亢豐富的管樂和聲。畫家用的線描,有粗細、輕重、疾緩之分,充分顯示了衣衫的質感。五個樂伎服裝主色調是淺色,由紅綠兩色相互穿插,有對比又有呼應,顯得豐富而統一,畫的極其工細。

  5、第五段,散宴

  這段收尾用一對男女隔著屏風對話的情節,自然過渡到最后一段送別(映示對話圖)

  韓熙載的其它賓客都在與歌舞伎調笑言歡(映示畫面并放大)

  唯獨韓熙載一人在獨立深思,揮手與客人道別,為什么?

  提示:聯系前四段的形象,反映了他在統治階級內部矛盾激化下,強顏歡笑的矛盾心理和內心苦悶。

  6、最后再次用錄像配樂形式完整放映一遍長卷圖,加深體會《韓熙載夜宴圖》在刻劃人物心理狀態,用筆沒色方面都達到了很高的藝術水平。

  八、作品欣賞

  1、《虢國夫人游春圖》

  2、《搗練圖》

  3、《簮花仕女圖》

  4、觀后交流,討論,請學生根據《虢國夫人游春圖》中人物動態、表情服飾等因素判斷誰是虢國夫人?

  九、課總結

  1、中國古代繪畫的形成和發展

  2、中國古代繪畫的分類和表現技法

  3、中國古代人物畫的特點

  高中美術教案 6

  一、教材分析與學生分析

  1、教材分析:本課是具體了解和認識三大美術類型中的第二種——意象藝術。由于意象藝術在整個美術門類中占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構成了美術鑒賞中的重要方面,使學生了解和認識什么是意象藝術,如何辨析意象藝術為主要內容來講解的。

  2、學生分析:高一年級的學生精力充沛,思想活躍,接受新鮮事物快,有很好的學習自覺性,勇于探究,敢于否定,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理解與聯想能力,但對美術作品的判斷標準仍單一、稚嫩,本課將進一步豐富他們的審美知識結構,針對學生在繪畫中不會通過特定的形象來準確的表達思想這一弱點,對美術作品中常用的象征性手法進行了介紹,并鼓勵學生在繪畫實踐中進行嘗試。

  二、教學目標:

  1、認知與技能:本課是具體了解認識和了解三大美術類型之一的意象藝術,使學生初步了解什么是意象藝術,并通過分析鑒賞美術作品學會如何理解意象藝術。

  2、過程與方法:本課教學方法采取對比來引導學生思考,讓學生轉換觀念來了解藝術家的創作觀點與視野對意象藝術作品重要的決定性作用。讓學生在一定的情景中感悟藝術,用意象藝術來表達自己的情感,觀點、思想等。

  3、情感價值觀:通過欣賞中外的意象藝術作品,感悟,增長知識,培養對意象藝術的鑒賞能力,提高欣賞水平。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通過教學,使學生分清意象藝術與具象藝術的區別,并初步掌握分辨什么是意象藝術,以及意象藝術的主要特征。

  教學難點:如何解釋清楚什么是意象藝術,以及究竟如何理解意象藝術,理解意象藝術的創作構思,以及意象藝術和作者個人主觀意識的表達。

  四、教學準備:

  制作PPT幻燈片。

  五、教學媒體設計:

  多媒體課件,實物投影儀

  六、課時安排:

  一課時

  七、教學過程設計:

  (一)創設情境,激情導入

  1、教師出示課件《馬蒂斯夫人像》

  虛擬情境,在美術館兩個觀眾在欣賞《馬蒂斯夫人像》。

  甲說:“這畫太難看了,一點也不像,我不能接受,無法理解為什么這么表現人物肖像,這就能成畫家了?這樣的作品那我也能畫!”

  乙說:“哎,你這都不懂,越怪誕越看不懂,這才叫藝術!”

  引發學生思考,激發求知欲望。

  2、教師對他們的對話進行分析,進而引出本課主題。

  這幅畫是法國畫家馬蒂斯的油畫,名叫《馬蒂斯夫人像》,是意象藝術的代表作。

  第一個學生把“像不像”當成了判斷美術作品的唯一標準,因為他不太了解什么是意象藝術。用“像不像”去評判作品也是很多人存在的審美誤區。第二個同學只說出了表象,也沒能真正理解意象藝術。

  《馬蒂斯夫人像》是對客觀世界的主觀表達。什么意思呢,就是說畫家在對著模特寫生時,加入了自己對畫面構圖的設計,對人物的理解,對色彩的運用,而不是對客觀對象機械的照搬。頭像背景冷暖色塊的對比,臉部的色彩組合,大紅的上衣,特別是臉部中間那道綠顏色,起到了重要的平衡畫面效果。這與《蒙娜麗莎》是完全不同的表現方式。《蒙娜麗莎》是具象作品,嚴謹的技法、柔美的畫面,寫實的人物。《馬蒂斯夫人像》是意象藝術作品,用筆大膽、奔放、狂野,色彩絢麗。展現給觀眾視覺的沖擊和豐富的想象。

  [設計意圖]創設人物對話情景,直入主題。并運用PPT課件中的圖片開拓學生思維,使學生參與思考,更直觀的認識、了解意象藝術作品,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

  (二)探究新知

  1、什么是意象藝術?

  “意象”有“意念之象”或者說“意念之象”是藝術家所感到的 或想象的要表達的事物。和“實像”是相對而言的。

  讓學生欣賞本課的《圣維克多山》油畫和圣維克多山實景照片,通過對比,引導學生自主找到《圣維克多山》油畫和圣維克多山實景照片不同的地方,從而找到什么叫意象藝術。意象藝術是對物象加以簡略,對其富有表現的因素容納作者的思想,形成概括的藝術形象。

  讓學生試述實景和作品的不同,以及對作品作出初步評價。

  2、為什么美術作品形象怪異?

  讓學生了解美術不僅可以再現客觀世界,而且更可以表現藝術家個人情感觀念和意識。藝術家的感覺和意圖越獨特,越強烈,其形象就可能越是與眾不同。

  課件媒體展示《內戰的預感》(油畫)達利

  《內戰的預感》局部很真實,它屬不屬于意象?這樣的置換組合的.形象我們還能說出哪些?這幅畫表達了主觀世界的哪方面?學生討論使學生感受意象藝術的表象特征——怪異。

  《鵪鶉圖》 (中國畫) 朱耷

  意象藝術的怪異與藝術家的觀念是怎樣的關系?觀察朱耷畫中的鳥和鴨有什么共同的特點?這是動物的表情嗎?朱耷把自己以鵪鶉自喻,并非自己的樣子長得象鵪鶉,而是借畫家筆下鵪鶉的神韻抒寫自己孤傲冷漠的精神狀態。

  “作者覺得對事物客觀的描繪已不能滿足創作的需要,這時就要通過變形、夸張來表現自己的情緒和意識。”

  教學活動隨著這些有趣有意義的問題展開,這種提問是發散式的,調動學生對問題探究的興趣,激發思維,充分發揮自主探究的能力,使教學生動活潑,并達到對內容的理解。

  [設計意圖]通過欣賞分析,讓學生分組討論與交流,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有利于對意象藝術作品的理解,體會意象藝術怎樣表現藝術家的個人情感觀念和意識。

  (三)理解與探究

  1、如何理解意象藝術?“意象”是與“寫實”相對而言的。

  2、引導學生總結理解意象表現性美術的兩個角度

  (1)是從藝術家按照“我”感覺到的樣子來表現世界的角度。

  (2)是從藝術家根據“我想”表現的意圖的角度。

  教師展示多媒體課件油畫《吶喊》 作者 挪威畫家 蒙克

  請學生說出對作品的感受。

  蒙克使用動蕩的彎曲的線條,將橋梁、天空、大地聯系在一起,強烈的色彩給人深刻的觸動,把那個瘦骨嶙峋雙手捂著耳朵的吶喊的人物置于畫面的背景,仿佛這吶喊直接沖著觀者,從而產生一種震撼人心的效果。

  教師引領學生從畫面、線條,色彩,形象處理等美術語言角度分析作品,了解意象藝術表現手法。并結合畫家獨特的經歷,讓學生更深層的感受意象藝術,理解畫家對畫面的主觀處理。

  教師展示多媒體課件《星月夜》(油畫)凡高

  運用分析《吶喊》的方法學生自主探究學習,通過分析讓學生充分發揮自主探究的能力,學生在討論探索中鑒賞能力得到提升。讓學生對具體作品進行深層、全面的剖析,感受畫面中蘊含的意境,體會畫家的心境,通過問題引導學生思維的方向,體會意象藝術是“表達作者內心世界”的藝術形式,通過學生的發言、討論與爭辯,再加上教師的點撥歸納,學生對“意”與“象”的關系有了深刻的理解。學生用自己的語言總結意象藝術的特征,挖掘他們總結歸納的能力。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要求學生根據教師提供的背景資料,對具體作品深入、全面的剖析,從而學會怎樣真正去讀懂一幅意象作品,理解意象藝術的創作構思是如何與作者個人的主觀意識、生活經驗等進行整合與聯系的,并抓住這個點深入挖掘拓展,使學生在探究中認識現實物象作用于心靈,經過藝術的創造成為意象的語言,構成心物一體的意象世界。

  3、意象藝術在生活中的體現

  列舉生活中校徽、標志、服裝的樣式,以及我們對線條、顏色的感覺等意象藝術表現形式。以變形金剛的標志為例,說明人臉的變形和夸張。也增加了趣味性,可激發高中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

  (啟發學生舉例說明,這個環節要求學生踴躍發言,根據身邊的事物展開聯想,發現生活中存在的意象藝術現象。)

  [設計意圖]通過列舉身邊生活中的例子,使學生拉近和意象藝術的距離,消除藝術的神秘感。讓學生感覺到藝術和生活息息相關,進一步加深理解意象藝術的特征。

  (四)拓展與小結

  1、教師讓學生用意象藝術的手法表達自己的各種感受(如歡樂、痛苦、激動、害怕、恐怖等)學生分成若干組進行意象繪畫練習。體會意象藝術的特點。

  2、展示評價

  以學生自評和互評為主,教師做最后總結。

  (1)小組派代表上臺講述自己的創作構思,展示學生作品。

  (2)讓學生對自己的創作進行解釋,談談自己在創作過程中是怎樣運用意象藝術的語言的。

  3、學生欣賞部分藝術作品

  [設計意圖] 在這一環節給學生極大的自由發揮與聯想空間,以學生為主題,讓學生簡單地畫出圖例,闡述自我的想法,然后引導學生自評、互評,肯定學生嘗試的結果,尊重學生的個性表現,同時激勵全體學生,激發創新意識和獨立思考,提高審美能力、表達能力,使學生學會用意象的藝術特點表達自己的主觀情感。

  高中美術教案 7

  教學目標:

  A、情感目標:通過欣賞木版畫作品,體悟版畫的獨特藝術美,提高學生的藝術欣賞能力。

  B、認知目標:引導學生認識版畫的表現語言,感受版畫與一般繪畫的異同。

  C、技能目標:學生在木版畫創作實踐中學習版畫的造型方法,掌握黑白木版畫的制作過程。

  D、創造目標:引導學生根據木刻版畫的特點,有創意地設計并制作動物黑白木刻作品。

  教學重點及難點:

  木刻版畫的藝術特點與表現語言。

  (第一課時)黑白木刻版畫的制作方法。

  (第二課時)動物的設計與印制。

  建議二課時

  教學過程設計與案例

  一、課前準備:

  教具:欣賞用的版畫圖片或多媒體課件、木版、木刻刀、油墨和顏料、滾筒、木蘑菇、印紙。

  學具:木版、三棱刀和圓口刀、顏料、文具盒、印紙。

  二、教學程序:

  1、激趣導入

  一上課,教師利用投影出示圖片,讓學生猜一猜畫面里畫的是什么內容(出示木刻年畫“門神”的實物或數字圖片)提問:“你認識畫中的人物嗎知道這是什么畫種嗎”學生你一言、我一語地說開了,有的說是演戲的人,有的說是神仙等等,在回答了一連串的答案之后,我逐步提示:畫面是中國的傳統風俗習慣,過年時家家戶戶都在門上張貼類似的門神年畫。你知道這種批量生產的古代的年畫是如何制作的是一幅一幅畫上去的嗎(學生回答:是印刷出來的。)這是中國傳統的木刻版畫,是通過畫稿、刻板、印制完成的圖畫。版畫是間接性藝術,通過“版”做媒介再轉印于紙上,這不同于直接性表現的其他繪畫。版畫有固定的印版,可以重復印制而產生多幅原作,因此版畫又稱為復數性的藝術。你們想做嗎“想”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木刻版畫。

  2、感授新知(進行繪畫基本技能訓練)

  木刻版畫是一門集繪畫、刻板、印刷為一體的綜合性的繪畫藝術,是在木板上采用不同的刻刀,通過刻、切、鏟、鑿、劃等手段來表現形象的。

  斜口刀 平口刀 圓口刀 三角刀

  首先教他們怎樣握刀,怎樣刻直線、曲線、點,認識不同刀具所產生的不同藝術效果和魅力;如何運用黑白的表現形式,有意識地進行木刻畫面的黑白處理,并學習一些簡單的表現技法。此時學生都興奮起來,躍躍欲試了。接著教師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進行選擇和加工,在木板上打出底稿,讓他們自己嘗試在簡單的圖形上練習木刻線條組合的感受與技巧。

  (投影出示上圖)

  幻燈片出示效果強烈的黑白木刻:

  對比“實景圖例”和“黑白稿”,學生小組討論:構思版畫底稿時要注意些什么版畫制版過程的特性決定了它在形、色上追求簡潔性、單純性、平面性和抽象性。黑白木刻只用黑色油墨或單色油墨印制,具有強烈的黑白對比。設計黑白稿時,不僅要夸張主體,還要注意省略不必要的細節與層次。

  黑白木刻可以表現很多可愛的動物內容,同學們可以根據自己喜歡的動物來設計。

  3、實踐階段:

  黑白木刻的設計與制作:

  ⑴起稿:

  ① 把你想要表現的動物圖案畫成簡要的線條稿或黑白稿

  ② 可以在用墨涂黑的板面上直接用鉛筆轉畫畫稿,也可以畫在復寫紙上再拷貝在版上。

  ③ 注意印刷出的畫面與版面是方向相反的,要因畫面內容而考慮版向的問題。

  ⑵刻制:

  ① 由于版上涂了墨色,每刻一刀都能清楚的顯示刻作效果。

  ② 刻作時先以三角刀刻出木板畫面上的輪廓邊緣線,再交替結合使用圓刀,逐步刻出亮面。

  ③注意安全,用刀時左手勿置于刀前。

  ⑶上墨:

  ①把以松節油調好的油墨,用勺子盛少許置于平底盛器上(如三合板),再以油滾來回滾動使油墨均勻地粘于油滾上,以便在版上均勻滾墨。②注意要使版上的所有凸起部位都沾上油墨。

  ⑷磨印:

  ① 把紙對準版面(為使紙與版固定位置,可使用夾子等)。

  ② 用木蘑菇或瓶蓋摩擦拓印。

  ⑸完成:

  ① 磨印完畢后,局部地打開看一看,如沒有印實,可以局部補上油墨,繼續磨壓,直到滿意為止。

  ②注意在局部滾油墨時要十分小心,不能移動紙張。

  評價階段:

  ⑴自評:引導學生對自己的作品做出合適的'評價。鼓勵學生向同學們展示自己的版畫作品,介紹制作技巧和設計經驗。

  學生的評價:

  我感受到了木刻版畫的藝術美;

  我掌握了黑白木刻的制作技法,制作出了有趣的作品;

  我的套色木刻作品雖然粗糙,但下次再做就有經驗了;

  我的動物可愛極了。

  ⑵互評:引導學生合理的評價他人的作品。評出最喜歡的版畫作品,說說自己的感受。

  大家的評價:

  是否能用語言描述自己對木刻版畫的感受;

  是否理解版畫的特點并能運用木刻版畫的不同刀法;

  是否體驗到創作的樂趣,是否有成功的體驗;

  是否能團結合作,互相幫助;

  是否能正確地評價自己和他人的作品。

  ⑶總評:教師充分肯定學生的創作熱情和能力,對學生作品以及設計制作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點評。同時對知識點作一個總結回顧,鼓勵學生大膽實踐。

  拓展延伸:

  ⑴推選出本班的優秀作品參加全年級的木刻版畫作品展,邀請老師和家長參觀。

  ⑵為自己和朋友制作動物、花卉、人物、藏書票、賀年卡,互相贈送,表達美好的祝愿。

  高中美術教案 8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初步了解陶器,及其紋飾特征

  2、過程與方法:通過體驗、欣賞與分析,感受陶器之美。

  3、情感態度價值觀:提高對陶器的欣賞能力。

  二、教學目標

  教學重點:認識并了解陶器中的彩陶,感受陶器之美。

  教學難點:對彩陶紋飾的理解。

  三、教學方法

  欣賞法、討論法、講授法等。

  四、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圖片導入

  同學們看老師上圖的三張圖片,大家能說一說這上面的三張圖片是什么呀(看生活中的陶器,放三張圖片,例如繪畫寫生時候的陶罐,博物館中的人面魚紋盆,生活中燒制中藥材的陶罐,讓同學們熟悉陶器)陶罐,陶盆總稱為陶器(我們用一個詞來概括陶器盆和陶罐,是什么呢?對就是陶器,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陶器)

  2、講授新課:

  (一)陶器常識:(講道陶器,首先老師又一個問題了,陶器使用什么做的呢?泥土和水)今天我們來重點講授陶器中的彩陶

  (二)彩陶(從紋樣,構圖,色彩,用筆技法講授)圖片展示

  (1)欣賞《人面魚紋盆》(讓同學們通過從紋飾,色彩觀察)

  造型:結實敦厚 作畫地點:盆內壁

  色彩:紅、黑色

  紋飾:人紋和魚紋相結合了,產生了一種新的紋樣,人面魚紋。

  用筆技法:簡潔

  繪畫內容:人面之間有兩條魚在游動兩條小魚相互追逐,如果盛水的話,是不是像小魚在水中嬉戲呢?

  (2)欣賞《彩陶甕》(同學們說說看)通過老師上面帶領同學們欣賞的人面魚紋盆的方法,現在同學們欣賞下這個陶器。 造型:圓渾,飽滿

  作畫地點:瓶身上半部分

  色彩:紅、黑色

  紋飾:幾何紋樣,外側為鋸齒形裝飾,肩部為菱形連續紋樣,猶如一個華麗的大披肩,正面俯視是以瓶口為中心向四周放射的.適合紋樣

  用筆技法:簡潔,大膽

  總結:不管以什么造型呈現出的陶器,都反映出當時勞動人們的藝術想象力和藝術創造熱情。

  3、鞏固提高:

  對陶器有了初步的了解之后同學們看上圖)觀賞從彩陶的地點時大家發現了什么?(小組討論:同桌)

  作畫地點:大部分內壁和罐子的上部分(提問:為什么只在這些地方有畫?)

  4、小結作業:去網上找些你喜歡的陶器上的紋飾,下節課帶過來和大家一起欣賞。

  高中美術教案 9

  教學目的

  1、了解中國古代大型雕塑的遺存。

  2、了解中國古代陵墓雕塑的內容:

  地上紀念性雕塑、墓室內隨葬的俑和明器,其代表一年級數學試卷 doc性作品與藝術成就;從中體會紀念性大型雕塑與小型架上雕塑之間不同的藝術語言特點。

  教學重點和難點

  1、通過對典型作品的藝術分析,啟發學生理解大型廣場雕塑與室內小型雕塑的不同特點;理解不同材質的作品對雕塑語言的不同運用。

  2、古代隨葬的俑和明器所反映的靈魂觀念對后世仍有影響,現在社會上仍有以紙人、冥幣等隨葬的封建迷信活動,啟發學生對此有批判的認識。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唐三彩屬于什么?兵馬俑你了解多少?

  二、新課

  1、20世紀下半葉,中國古代雕塑有什么樣的重大高中化學試卷網發現?

  欣賞視頻:三星堆

  2、討論:中國古代陵墓雕塑包括幾部分?兵馬俑有什么樣的特點?

  3、引導學生比較霍去病墓石刻群,指名鑒賞。

  簡介:唐乾陵 唐高宗李治和武則天的合葬墓。位于陜西省乾縣北的梁山上。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陵墓石刻 唐18陵石刻是中國古代雕刻藝術的重要寶庫之一,其題材和雕刻手法均大大超過了以前的陵墓石刻,既有圓雕,也有浮雕和線雕。有唐太宗生前所乘的`6匹戰馬的浮雕——昭陵六駿。自乾陵以后,石刻群的組合基本固定,按性質不同,可分6類:

  1、獅子;

  2、石人石馬和馬夫;

  3、翼獸化學工業出版社電話和北門六馬;

  4、“蕃酋”像;

  5、華表;

  6、碑石、無字碑和述圣記碑。

  欣賞漢、唐俑。唐三彩是唐代低溫鉛釉陶器。胎料多為白色瓷土,先以1 150 ℃左右的溫度素燒,施釉后再以900 ℃燒成。創始于初唐,繁榮在盛唐。為喪葬明器,其流行同厚葬之風有關。

  你最喜歡哪件作品?

  重點:擊鼓說唱俑:東漢時期,陶俑繼續流行于中原和關中一帶,造型較西漢時期更為生動。洛陽東漢墓中多出土各種庖廚、侍仆和樂舞百戲俑,特別是樂舞百戲俑,形體較小,但是姿態傳神,舞姿優美,是生動的古代雕塑藝術精品。形象極為生動。

  總結 :地上紀念性雕塑高一物理教案、墓室內隨葬的俑和明器,其代表性作品與藝術成就

  三、布置課外思考:

  中國古代陵墓雕塑包括幾部分?它們和現實生活有什么聯系?

  高中美術教案 10

  教材分析

  1、教材內容

  學生開始接觸到人物畫,捉到人物畫,學生并不陌生,他們在小學時兒童畫曾多次接觸,到了五六年級,又學習過人物結構和一般的比例關系,具有一定的正確性認識和經驗、但這種認識往往還停留在感性的認識上,還不成熟,幾乎還帶有強烈的兒童畫的痕跡、本課將就人的面部特征進行初步研究,并通過人物頭像的寫生訓練,使學生在了解整體的基礎上,進一步對人物面部形象、結構和表情有所接觸,掌握分析、比較的觀察和描繪方法,形成較為完善,成熟的人物畫。

  本課教材主要通過傳統的“八格圖”和“三停五眼”等方法,向學生介紹人物面部的基本規律,包括頭型特征、五官位置和表情變化等、按大綱要求,本教學內容為兩課時,第一課時為講授課,第二課時為技法練習課、但為了更好的讓學生掌握人物畫的畫法,在第一課時我也安排了人物畫的寫生練習,但不是對真人的寫生訓練,而是面對照片進行練習,這一方面降低了寫生的難度(對象可以保持不動),另一方面更利于對人物頭像畫的步驟進行更直觀的講解、這將為下一課時的真人頭像寫生打下基礎。

  2、教學目地

  ①使學生了解并掌握人的臉型特征和五官的位置關系,以及人物面部表情的變化規律、

  ②初步掌握人物頭像的觀察方法和描繪方法。

  3、教學重點

  掌握人物頭像的寫生方法和步驟。

  4、教學難點

  ①培養學生觀察和表現人物的形象特征和性格特征,掌握人物頭像的相關知識。

  ②掌握人物頭像的寫生方法和步驟。

  5、教具準備:

  多媒體教學

  授課部分

  引入新課部分

  在上課之前,播放一部影片片斷。目地:讓學生在休息之余觀看影片,并對影片中出現的人物發生興趣,為后面的引入新課埋下伏筆。

  點擊圖標,打開演示文件。在屏幕上首先出現了一系列大家熟悉的電影明星的圖片,然后向學生提問,認不認識屏幕上的這些人,答案肯定是認識,并能說出他們的名字。讓大家回憶上課前看的影片,讓同學們講出影片中有哪些人物。此時,同學們的注意力已經回來了課堂,這時提出問題:既然大家都認識這些人,或者說能記住影片中的人物形象,靠的是什么來加以判斷的呢?引導學生思考,這時同學們會得出答案:是通過人的樣子及人的臉來判斷的。這時候就可以告訴大家:人的臉是一個人的標志。所以在我們進行人物繪畫時,往往就得從人物頭像開始。要畫好人像,首先要對人臉的一些基本知識有所了解,所以今天這節課就讓我們共同來學習與我們人臉有關的知識。

  講授新課部分

  點擊“開始”,進入首頁。首頁分四個部分:臉型特征、五官位置、表情變化、作業演示,它們分別鏈接到不同的章節。

  一、臉型特征

  在我們身邊有很多不同樣子的人,這些人最大的區別就是臉有一樣,我們要認識一張臉,首先得從他的臉的輪廓開始,既人物的臉型。

  點擊“臉型特征”,進入《臉型特征》,屏幕上出現了一張由若干人物頭像組成的圖片。這圖片一方面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引導學生思考下面這個問題:這么多的臉,他們的臉型有沒有規律呢?

  點擊圖片,出現“相之大概,不外八格”。講解。

  點擊“八格”,出現“田國目用,由甲申風”。

  用鼠標指向“田、國、目”三個字,請學生觀察這三個字從形狀上講有什么特點? 然后分別點擊三個漢字,出現相對應的臉型,結合漢字,再分析不同臉型的特征。

  用鼠標指向“由、甲、申”三個字,請學生觀察這三個字從形狀上講有什么特點? 然后分別點擊三個漢字,出現相對應的臉型,結合漢字,再分析不同臉型的特征。

  用鼠標指向“用、風”兩個字,請學生觀察這兩個字從形狀上講有什么特點? 然后分別點擊三個漢字,出現相對應的臉型,結合漢字,再分析不同臉型的特征。

  完成臉型特征的講解后,為了讓學生加深鞏固,再在學生中選出一部分臉型比較明顯的同學站起來,讓其他同學判斷他們的臉型。(這樣可以讓學生更直觀的認識這八種不同臉型的特征,在學生回答問題的同時,老師要針對大家回答的情況,加以進一步和分析)

  二、五官位置

  (過濾)提問:掌握了人物的臉型以后,我們的人物畫就邁出了第一步,這個時候我們就可以想像在畫面中已經畫了一個臉的輪廓了,哪么接下來又該畫什么了呢?(學生一起回答:五官)。

  點擊“五官位置”,進入頁面,出現一個人頭像。

  要畫五官,首先得確定出它們不同的位置,這個很重要。引入傳統的“三停五眼”。

  1、三停

  就是把我們的臉從上到下分成三份,這三份就叫“三停”,是如何分的呢?請大家看圖:

  ①鼠標進入發際區域,出現“發際”二宇,點擊,鼠標進入眉弓區域,出現“眉弓”二宇,點擊,出現“上停”;

  ②鼠標進入鼻底區域,出現“鼻底”二字,點擊,出現“中停”;

  ③鼠標進入下頦區域,出現“下頦”二字,點擊,出現“下停”;

  (講此節內容時,還應適當的結合自己的面部進行講解)

  注意: (提問)請同學們觀察圖中的眼睛的位置在什么地方?

  (回答)基本上在臉的中間部位、 (在確定五官位置時,這點非常重要)

  2、五眼

  就是我們的臉(正面)寬為五個眼睛長。

  點擊鼠標,出現幾條線,把臉橫向分成五份。同時有兩只轉動的眼睛,可以移動到每一份中,大家會發現,這五份的寬度是相同的。(一方面吸引大家的注意力,另一方面直觀的讓學生看到五眼的關系)

  “三停五眼”古代畫家根據成年人的面部五官位置和比例歸納出來的。如果某人的五官不同于這一標準,則成為其明顯特征。因此,“三停五眼”是衡量人的五官大小、比例、位置的準繩。但是,兒童與成人不同,年齡越小,眼睛位置越偏下,五官位置顯得越緊湊。

  (過渡)人是有生命的',同時也是有感情的,而人們的感情往往都是寫在臉上的,比如我們常說的“喜形于色”等都是說的這個意思,那么這種寫在臉上的感情,我們)通常就叫他表情,人有喜,怒、衰,樂等豐富的感情,也就有了今天我們要講的豐富的表情,人們把感情寫在臉上,今天,我們就把表情寫在紙上。

  (點擊“下一節”)出現標題“豐富的表情”,同時在屏幕上出現一面磚墻,在墻上畫有三種具有不同的表情簡筆人像畫,還有一個小丑。

  三、豐富的表情

  今天這里也來了一個非常可愛的小丑,他已經捺不住了,就忙著在墻上畫了起來,我們看他畫的是什么?哦,原來他畫了三個人像,還不一樣呢?

  (提問)請同學們觀察這三幅不同的人像畫,看看他們有什么不同?

  (一起回答)表情;

  (提問)再請同學們觀察他們表情的不同是如何表現的呢?

  (回答)通過五官的不同來表現的,主要通過眼、眉,嘴的不同形態來表現的。

  好了,大家都看到了,在這里,我們可以通過這樣簡單的變化就可以把人物的表情表現出來,哪么究竟小丑是怎樣把人物的喜、怒、衰、樂畫出來的呢?有什么絕招嗎?

  我們來問問他?

  點擊鼠標,出現“畫人笑,眉開眼彎嘴上翹;畫人哭;眉掉眼垂嘴下落,畫人怒;垂眼落嘴眉皺掉。”這就是畫人物表情的基本方法,請同學們跟我一起來念一念,在念的時候,希望大學能記住這幾句口決。 (與同學們一起念)。

  當然,今天我們講的只是一點基本的方法,所以也只能通過這樣的方法,畫出簡單的人物表情,但這又是其它表現方法的基礎,其它的表現方法都是在這樣的方法基礎之上展開的。

  (過渡)我們講了這么多了,可能很多同學的手也開始癢了,也想在你的紙上畫出你的同桌或者朋友,但究竟怎樣畫,大家的心里可能還沒有底,哪么我們的人物畫該怎樣畫呢?(點擊“下一節”)

  四、步驟演示

  屏幕出現一張白紙、請同學們把紙拿出來,今天畫什么呢?今天我專程為大家請來了一位模特,大家請看: (點擊鼠標)出現一女子,這就是今天我們要畫的模特。哪么我們該怎樣來畫呢?

  首先,我們要仔細觀察對象,在觀察的時候就要運用到我們今天講的這些知識,主要從人物的臉型、五官的位置及表情變化,例如:我們觀察這位模特,(提問)這位模特的臉型是屬于什么臉?五官的比例有什么特別的?她的表情是怎樣的? (回答)她的臉型是屬于“甲”字型臉,中停要寬一點,表情是在微笑。

  步驟演示,分別點擊每一步的按鈕,出現每一步的步驟演示圖。

  在這里,根據學生的掌握情況和基礎水平,設計了兩種方案。一是,如果學生基礎較差,就一步一步的講,邊講邊畫,二是如果學生水平較高,可以先講步驟,再播放演示過程,讓他們能自主的觀察對象,表現對象。 <小結>講評學生完成的作業,同時根據作業情況復習鞏固講的知識點。

  結束。

  高中美術教案 11

  一、引人新課

  觀賞石膏像《米羅島的維納斯》,閱讀詩歌,講述相關神話,談論雕塑的審美感受。引入話題,馬克思說是“高不可及的范本”,恩格斯說在希臘羅馬面前,“中世紀的幽靈消失了”。

  二、新課講授

  1、古希臘藝術產生的條件

  貿易與航海造就了堅強的意志,機智勇敢和勇于探索的性格;城邦國家的奴隸主民主政體要求公民有健壯的體格與完美的心靈;溫和的氣候使運動員裸體竟放為藝術家對人體美有較早的領悟;“神人同形同往”的神話是藝術的土壤。

  2、古希臘雕刻一神性的崇高雕刻藝術特點。擔造完美的、理想化的人,追求一種和諧的理想美。

  重點作品:《米洛的阿芙羅蒂特》、《煉鐵餅者》《三女神》、《刮汗污的運動員》、《里切亞戰士》、(古典時期)《拉奧孔》《尼開神像》(希臘化時期)

  3、古希臘的建筑石柱圍成長方形,形成圍廊、拄、梁訪和兩面的山墻共同構成建筑的主要立面。

  4、古羅馬雕刻——人欲的膨脹:羅馬人很早就有為死者雕像的風俗,征服希臘后,雕刻走向成熟,注重理想美。帝國時期出現了強烈個性和復雜的內心世界描寫的肖像。

  重點作品:《奧古斯都像》、《卡拉·卡拉像》、《奧里略騎馬像》

  5、古羅馬的.建筑券拱加希臘柱式,混凝土使用廣泛。

  重點作品:《君士坦丁凱旋門》、《斗獸場》、《萬神廟》

  三、小結與作業

  1、師生共同總結古希臘雕刻的主要特點及古羅馬的建筑藝術的主要成就。

  2、教師談古希臘、羅馬藝術對后世歐洲藝術的偉大意義(文藝復興古典主義)。

  3、思考希臘、羅馬藝術與我國傳統文化的異同。

  4、應學生寫短文波最喜歡的一件作品,忌空談,多聯系實際。建議閱讀希臘羅馬的神話。后記:這是我多年前的一節對全省的公開課,標志著我美術欣賞課風格的形成。就是文化性、情感性和知識性的統一,以及把美術課本身作為“美的課”來上的教學手段。

  附:優秀學生作業

  高中美術教案 12

  一、教學目的

  1、認知目標:讓學生初步了解京劇臉譜設計中的經典造型、色彩、譜式、特殊圖案等方面的基礎知識,了解京劇臉譜設計中的思想性和藝術性,培養學生對京劇臉譜藝術的欣賞能力。

  2、實踐目標:學習京劇臉譜的設計步驟,根據所講解的'內容為身邊的親朋好友設計一幅京劇臉譜。

  3、情感目標:通過對京劇臉譜知識的學習,激發學生關心、熱愛中國臉譜藝術的情感,培養民族自豪感。

  二、教學內容及重難點

  1、教學內容:學習京劇臉譜中經典造型、色彩、譜式、特殊圖案等方面的基礎知識,為同學朋友設計一幅京劇臉譜。

  2、教學重點:培養學生對祖國傳統藝術的認識和熱愛。

  3、教學難點:使學生獨立創作一幅京劇臉譜,設計內容要豐富,線條要流暢。

  三、教具學具

  1、教具:京劇臉譜模型、設計作品、ppt課件、音頻、視頻等。

  2、學具:紙、鉛筆、橡皮。

  四、教學方法

  觀察理解法、分析比較法、指導制作法、多媒體演示法。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播放音頻《京劇臉譜》,指出音頻中“藍色的竇爾敦,盜御馬;紅臉的關公,戰長沙;黃臉的典韋,白臉的曹操,黑臉的張飛,叫喳喳”這幾句歌詞,引出本節課題。

  (二)講授新課

  1、臉譜的起源

  2、京劇臉譜的經典造型千人一面:從字面意義上理解,一千種人來演這種角色,他們的妝容都差不多。只是先在自己的臉上涂白,然后畫點胭脂上去就可以了,非常簡單的一種化妝技術,這種化妝叫作“俊扮”。

  白色豆腐塊:它所指的是我們京劇里面的丑角。丑角是一種喜劇角色,它為了增加喜劇的氣氛,所以特意在鼻梁的位置摸了一塊白色,這種化妝的技法可以稱之為“小花旦”。

  心靈的畫面:臉上畫了很多的油彩,很多不同的顏色,就像一張大花臉。“凈”俗稱花臉,是以各種色彩勾勒出的圖案為特點的臉譜。

  3、京劇臉譜的色彩

  白臉:奸詐多疑——曹操紅臉,忠勇、忠義——關羽

  黑臉,嚴肅,不茍言笑——張飛、包拯藍色:剛直,嫉惡如仇——單雄信黃色:彪悍,殘暴——宇文成都綠臉:勇猛,莽撞——程咬金

  4、京劇臉譜的譜式

  整臉:一種顏色為主色,以夸張膚色,再勾畫出眉眼鼻口和細致的面部肌肉

  高中美術教案 13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學生能夠了解中國古代繪畫的主要流派、代表畫家及其作品特點;掌握中國古代繪畫的基本技法和表現形式。

  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欣賞、分析中國古代繪畫作品,提高學生的圖像識讀和審美判斷能力;通過實踐練習,讓學生初步體驗中國古代繪畫的技法。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感受中國古代繪畫的藝術魅力,增強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中國古代繪畫的主要流派及代表作品的賞析。

  教學難點:理解中國古代繪畫的意境和筆墨韻味。

  三、教學方法

  講授法、欣賞法、討論法、實踐法

  四、教學過程

  導入(3 分鐘)

  展示一幅中國古代繪畫作品,引導學生觀察并思考:這幅畫給你什么樣的感受?它與西方繪畫有什么不同?從而引出本節課的主題——走進中國古代繪畫。

  知識講解(10 分鐘)

  (1)簡單介紹中國古代繪畫的發展歷程,包括不同時期的主要特點和代表畫家。

  (2)講解中國古代繪畫的主要分類,如山水畫、人物畫、花鳥畫等。

  (3)闡述中國古代繪畫的技法特點,如筆墨、線條、構圖等。

  作品賞析(15 分鐘)

  (1)展示多幅具有代表性的中國古代繪畫作品,如顧愷之的《洛神賦圖》、閻立本的《步輦圖》、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圖》等。

  (2)引導學生從題材、構圖、筆墨、色彩等方面進行欣賞和分析,討論作品所表達的意境和情感。

  小組討論(10 分鐘)

  分組討論以下問題:

  (1)中國古代山水畫為什么特別注重意境的表達?

  (2)中國古代人物畫的造型特點有哪些?

  (3)花鳥畫中常常蘊含著怎樣的寓意?

  技法體驗(10 分鐘)

  教師示范中國古代繪畫的`一些基本技法,如中鋒、側鋒用筆,以及簡單的墨色變化。學生進行簡單的實踐練習,如用毛筆繪制一些簡單的線條或圖形,感受筆墨的韻味。

  課堂總結(5 分鐘)

  (1)回顧本節課所學的中國古代繪畫的知識,包括發展歷程、主要流派、作品賞析和技法特點等。

  (2)強調中國古代繪畫的重要價值和意義,鼓勵學生在課后繼續欣賞和研究中國古代繪畫作品。

  布置作業(2 分鐘)

  (1)選擇一幅自己喜歡的中國古代繪畫作品,寫一篇賞析短文,表達自己對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2)嘗試運用所學的技法,創作一幅簡單的中國風格繪畫作品。

  五、教學資源

  多媒體設備、中國古代繪畫作品圖片或復制品、毛筆、宣紙、墨汁等繪畫工具。

  六、教學延伸

  組織學生參觀當地的美術館或博物館,欣賞更多的中國古代繪畫真跡,加深對中國古代繪畫藝術的了解。或者舉辦一個中國古代繪畫作品的小型展覽,展示學生的作業和創作成果,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學習。

  高中美術教案 14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學生能夠了解中國古代繪畫的主要流派、代表畫家及其作品風格。

  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欣賞、分析中國古代繪畫作品,提高學生的藝術鑒賞能力和審美素養。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感受中國古代繪畫的藝術魅力,增強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熱愛和認同感。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中國古代繪畫的主要流派及其特點,如山水畫、人物畫、花鳥畫等。

  教學難點:理解中國古代繪畫作品中蘊含的文化內涵和審美意境。

  三、教學方法

  講授法、欣賞法、討論法、比較法等。

  四、教學過程

  導入(3 分鐘)

  展示幾幅中國古代繪畫作品的圖片,讓學生觀察并談談對這些作品的初步感受,引出本節課的主題——中國古代繪畫擷英。

  知識講解(10 分鐘)

  簡單介紹中國古代繪畫的發展歷程,包括不同歷史時期的主要繪畫形式和風格特點。

  作品欣賞與分析(20 分鐘)

  山水畫:展示如范寬的《溪山行旅圖》等作品,引導學生觀察畫面的構圖、筆墨運用等,體會山水畫所追求的意境和氣勢。

  人物畫:以顧愷之的《洛神賦圖》為例,分析人物的形態、神情以及線條的表現力,了解人物畫的特點和文化內涵。

  花鳥畫:欣賞趙佶的《芙蓉錦雞圖》等,講解花鳥畫的表現技法和寓意。

  小組討論(10 分鐘)

  分組討論以下問題:

  不同流派的繪畫作品在表現手法和傳達的情感上有何異同?

  中國古代繪畫作品與當時的社會文化背景有怎樣的聯系?

  總結歸納(5 分鐘)

  請各小組代表發言,分享討論結果,教師進行總結和補充,強調中國古代繪畫的獨特價值和重要地位。

  拓展延伸(2 分鐘)

  鼓勵學生課后繼續欣賞更多的'中國古代繪畫作品,或者嘗試用簡單的繪畫語言表現自己對某幅作品的理解。

  五、教學反思

  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引導學生自主觀察、思考和表達,讓他們積極參與到對作品的欣賞和討論中。同時,可提供更多相關的背景資料,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文化內涵。此外,還可以引導學生將中國古代繪畫與現代繪畫進行比較,拓展他們的藝術視野。

【高中美術教案】相關文章:

高中美術教案高中美術 教案05-29

高中美術教案02-17

高中美術教案模板03-24

高中美術教案(15篇)11-10

高中美術教案15篇11-10

高中美術教案(通用17篇)10-17

美術教案 《美術》教案05-15

美術教案模板《美術》教案05-04

美術教案美術教學教案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