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實驗教學論文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寫過論文,肯定對各類論文都很熟悉吧,論文寫作的過程是人們獲得直接經驗的過程。那么你有了解過論文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初中生物實驗教學論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一、課外小實驗能激發學生學習生物學的好奇心
在生物課外小實驗中,可充分利用學生剛接觸生物學科的新鮮感以及好奇心,引導學生仔細觀察日常生活中的各種生物現象。例如,在夏天,沒有放在冰箱里的剩飯第二天就會發餿,而放在冰箱里的剩飯不會發餿,可指導學生在家里進行簡單的對照實驗,分析得出結論:霉菌的生長需要一定的溫度等環境因素。此類有趣的小實驗能把學生引進生物知識的海洋中。“生物難學”這一畏難情緒被淡化了,激發了學生強烈的好奇心。因為在課外小實驗中得到了啟示,學生更加深刻地認識到書本知識的重要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課外小實驗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以及實踐能力
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以及實踐能力是素質教育的關鍵所在。生物課外小實驗中,選擇實驗器材、設計實驗方案以及進行實驗的具體操作過程,對學生而言,都是一種創新的實驗活動。課外小實驗要求學生不拘泥于書本中的知識,不迷信,不墨守成規,并且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判斷力,獨立思考,大膽探求,獨具匠心。并且提出自己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因此,課外小實驗在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以及發展學生的特性與特長的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和顯著的效果。學生親自動手,經常會遇到意想不到的操作疑問,通過不斷地檢驗練習,由不熟練到熟練,獲得了良好的實驗效果,培養了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生物課外小實驗的進行不僅有利于學生把握生物學常識,也有利于學生將所學的書本知識融入生活中。如,在學習“植物營養繁殖”時,教師特意組織學生課外進行種植馬鈴薯、柳樹扦插以及草莓壓條栽培的實驗,可讓每個學生依據自身的愛好以及條件來挑選其中的一項來進行實驗。這樣,學生在課外能夠融入大自然,并且向自個的爸爸媽媽學習,向有經驗的農民進行討教,在天然的實驗田當中大膽地求證課本上的知識,不斷地探究生物的奇特性,既掌握了一定的技術和辦法,又領會到了勞作的趣味,并且深刻地認識到生物學與生活有著非常密切的聯系。同時通過小實驗,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以及實踐能力。
三、生物課外小實驗能夠提高學生的探究性思維
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挖掘教材,把生物課中的植物生成過程等探究內容展現出來。通過生物課外小實驗,在潛移默化中讓學生習慣于探究性思維,在探究中發現,在應用中拓展、反思,在探究過程中體驗探究的快樂。例如,學生課題《沙溪河畔綠化景觀和安全滿意度調查》,就是源于媒體上競相爭論的一個社會熱點問題而開設的一個課題。多年來,學生的探究性學習在教師指導下開展了大量的實踐,并取得一定成果,但其中有不少活動引出了一些值得繼續探究的問題,有的探究項目在討論部分提出今后的進一步研究的設想以及建議。教師若能引導學生注意收集和查閱有關資料,便可以為日后發現問題提供來源。比如,《探究動物的某種行為》《光合作用的實驗改進探究》《魚鰭在游泳中的作用模擬探究》《植物的運輸作用》等一直以來都是教學活動的難點,指導學生把這類問題作為探究的對象,其意義及價值將更大。在生物教育中,課外小實驗的教育無疑對生物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只有在生物實驗教學中從第一個探究性實驗開始,注重從實際出發,多給學生動手的機會,不斷地開展實驗,學生才能在探求中自己獲取知識,在深刻了解的基礎上完善生物學知識系統,才能使探究性實驗的教育充滿活力,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探究性思維及探究能力。
四、生物課外小實驗可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觀察是得知事物具體情況、獲取生物知識、發現知識疑問的源泉。許多科學史上的重要知識發現都是通過細微觀察而獲得的。在開展課外生物實驗教育的過程中,教師要激起學生在觀察方面的興趣,詳細教導觀察的具體方法,引導學生用兢兢業業的科學態度去觀察,啟示學生在觀察當中提出問題,思考并解決問題。觀察才能的進步,有賴于正確的觀察方法。教會學生用正確的方法進行觀察,對于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項工作。教師要教會學生運用正確的觀察方法,學會抓住事物的各方面進行觀察,并且注意事物的發展變化過程,由此才可以全面地認識事物。例如,學習“種子的萌發條件”前,讓每位學生在塑料杯中對玉米、黃豆、綠豆等種子進行實驗培養,并隨時觀察它們的生長情況。由于實驗是學生在家中各自獨立進行操作,缺少教師的演示指導,一定會有不足之處甚至失利。但是由于實驗比較容易操作,而且不容易受到時間和空間的束縛,通過學生之間的互相交流及實驗結果的對比,取長補短,重復地進行實驗,絕大多數學生仍取得了成功。上課時,我讓學生將在課外培養的萌發種子帶至課堂展示。在學生自個培養黃豆等幼根并觀察幼根和根毛的實驗中,教師還應當教導學生從整體上觀察幼根在不一樣的生長時期的形狀變動,并進行肉眼查詢和放大鏡查詢的對比,使學生在動態改動的悉數查詢中體會根的生長進程、根吸水的部位以及根尖適于吸水的特征。教師還應鼓勵學生用顯微鏡查詢根毛的方位和根尖的規劃,聯系根尖規劃掛圖,了解和掌握根冠、生長點、伸長區及根毛區的細胞規劃特征,然后進一步觀察根的生長。觀察到了表象的學生會不由自主地進行分析,思考表象背后蘊含的生物知識。這樣,通過課外小實驗,既讓理論知識聯系了實踐過程,鞏固了課堂所學的生物知識,又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分析能力。總之,生物課外小實驗是初中生物教學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提高初中生物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是初中生物課堂教學的拓寬和延伸。它不但可以激起學生學習生物的學習興趣,鞏固和深化課內知識,而且還可以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培養學生的探索能力和精神。我們生物教師在教學中應極力為學生提供寬松的實驗環境,為他們營造親身實踐、親手操作、親身感受與體會、自主協作與探究的學習氛圍,讓學生真實體會到學習的快樂和科學探究的成功感與自豪感。
【初中生物實驗教學論文】相關文章:
實驗教學下的初中生物的論文06-13
新時期的初中生物實驗教學論文06-22
探究性實驗教學初中生物的論文06-13
初中生物課的實驗教學分析論文06-22
初中生物學科實驗教學設計的思考論文06-30
關于實驗教學有效性初中生物論文06-12
實效性實驗教學初中生物論文推薦06-13
初中生物實驗教學措施探析論文(通用6篇)10-18
初中生物實驗教學反思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