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英語課件論文

時間:2023-01-30 12:43:54 論文 我要投稿

英語課件論文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寫過論文,肯定對各類論文都很熟悉吧,借助論文可以有效訓練我們運用理論和技能解決實際問題的的能力。你知道論文怎樣寫才規范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英語課件論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英語課件論文

英語課件論文1

  [論文關鍵詞]

  網絡技術 開放式教學模式 大學英語教學

  [論文摘要]

  本文針對目前英語教學的現狀,以開放式教學理念為指導,對基于網絡技術的大學英語開放式教學進行了探討,探討了開放式大學英語網絡課堂的教學模式及其意義。

  一、現代網絡技術及開放式英語教學模式

  現代網絡技術為開放式英語教學提供了有利的技術保證和支持。

  1、網絡課堂

  網絡課堂是指利用網絡技術,創建虛擬課堂。網絡課堂具備開放性強,信息量大,形象逼真等特點,為開放式英語教學提供了有利條件。

  2、開放式英語教學模式

  (1)理論基礎——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知識是學習者在他人的幫助下,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積極主動的獲取知識,積極地建構其知識體系。其基本觀點是強調以學生為中心,使學生成為信息加工者、知識的主動建構者。

  (2)開放式教學模式的定義及方式

  開放式教學模式:它指以知識教學為載體,把關注入的發展作為首要目標,通過創造一個有利于學生主動發展的教學環境,提供給學生充分發展的空間,從而促進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探索過程中,各方面素質得到全面發展。

  開放式教學模式的方式:開放式教學主張教學環境的開放,教學內容的開放,學生作業的開放及評價機制的開放。

  3、開放式英語網絡教學的迫切性

  傳統的教學模式,以教師教為主,以提高考試成績為主,學生處于被動的接受知識的過程,學生不能按自身的需要選擇學習的內容及方式,因而使一些學生“吃不飽”,而一些學生則“消化不了”,致使學生的全面的運用英語語言的能力得不到有效的提高。

  開放式英語教學以學生學為主,在網絡的輔助下,可以使學生最大程度地進行自主學習。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有選擇地,有針對性地進行學習。從而有效地提高學習效率。

  二、開放式大學英語網絡課堂的模式構想及實驗

  1、開放式大學英語網絡課堂的模式構想

  (1)網上講義及學習資料

  利用網絡多媒體技術,在網上教學講義及有意義的學習資料,不僅可以使這些資料圖文并茂,生動形象,還可以實現資源共享,讓學生自主選擇,從而提高學習的興趣和效果。

  (2)提供生動有趣,內容豐富的多媒體網絡課件

  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學需要,制作生動有趣的多媒體網絡課件。(a)要保證課件的科學化和藝術化。用多姿多彩的圖、文、聲等技術制作的課件,加之科學的教學內容,使課件科學化,藝術化。科學藝術的課件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網絡課堂當中來。(b)要使這些課件新穎,能夠反映出時代氣息;課件所傳遞的信息應該能夠做到與時俱進,反映出時代變化的特征,反映出先進的思想。在教學大綱的前提下,與時代緊密結合,介紹反映新事物的英語新詞語,用英語介紹新事件、新思想。(c)使這些課件能夠反映出中外文化差異,使學生了解英美文化,畢竟學習一門語言,就要了解其承載的文化,而網絡多媒體正是傳遞文化的有效工具。網絡多媒體可以生動,全面有效地,以淺顯易懂的方式向學生介紹英美文化。(d)使這些課件有一定的難易梯度。學生的已有水平,理解能力,接受能力各不相同,難易不同的課件。能夠滿足不同程度的學生學習需要。

  (3)提供豐富的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學習資料。眾說周知,學習只考課本上的東西是不夠的,還應當學習很多課外的東西。要在網絡上一些與課本內容相關的課外學習的資料,課外學習的資料不僅可以幫助學生開闊視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課本上所學的知識。例如。我們可以在網絡上一些具有明顯的英美文化特征的英文電影,這些電影不僅可以幫助學生了解英美文化,還可以幫助學生鍛煉英文口語和聽力。

  2、指導學生通過網絡課堂自主學習

  作為皇蘭偷拇笱災餮澳芰κ鞘種匾摹o-lec(1981)認為,自主學習是“對自己學習負責的一種能力”,學習者具各自主性學習的能力。意味著學習者自己能夠確定學習目標、內容、材料和方法,能夠確定學習的時間、地點和進度,并對學習進行評估。目前,通過網絡課堂,自主學習不是放任學生,而是在教師的指導和學生的相互監督,相互交流之下完成的。

  (1)開設網絡學習論壇

  (a)開設網絡論壇,讓學生積極地反饋網絡課堂學習中的意見、想法、需求和困難,以便改進網絡課堂,促進網絡課堂的教學效果。

  (b)開設網絡論壇,和學生展開討論,和學生共同探討學習過程中所遇到的困難,為學生解決疑難問題。通過網絡論壇,和學生交流,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英語表達能力,而且還可以和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c)開設網絡論壇。讓學生之間自主進行交流,活躍網絡課堂氛圍。

  (2)通過網絡布置作業

  通過網絡課堂,自主學習不是放任學生,而是在教師的指導監督下完成。如果不加以一定的輔助措施,讓學生放任自流,很難達到預想的效果。教師要通過網絡布置與課堂資料相關的作業,作為一種約束學生自主學習的方式。讓學生在學完網絡課堂上基本資料后,完成并提交作業。作業要有一定的.層次性,從實際情況出發。由淺入深,循序漸進。作業也還要趣味性和強制性相結合,興趣才是動力的源泉。

  3、學習效果的檢測

  英語網絡課堂的開設究竟有多大的效果,學生究竟學了多少知識,及在網絡課堂中的表現如何,教師要進行檢測。

  (1)批改作業

  通過批改作業,發現普遍存在的問題。尤其是英語作文,教師一定要認真修改。(a)教師應當認真批改學生的作業,記載作業成績。并根據作業情況進行講評。記載作業當中出現的問題,并及時解決。(b)要用客觀、公正、合理的心態批改作業,不能帶有任何個人偏見。(c)適當地讓學生相互批改作業。讓學生互相借鑒,真正學會學習。

  (2)進行測驗

  測驗是對學習效果和教學效果的一個比較重要的檢驗方式。就英語網絡課堂來講,同樣也是必要的。教師可以依據某一斷時期內,在網上的講義和其他學習內容,出一些難度適中的題,對學生進行檢測,可以利用計算機分析出具體的考試結果,查找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且將考試的結果在網上公布。

  (3)開展學生之間的相互評價

  開放式網絡課堂,要建立學生之間的互相評價機制,要給學生提供暢所欲言的機會。這正是科學評價學生,思想自我認識的一種有效的方式。學生之間在一起的時間比較多,讓學生之間相互評價,不僅能夠使評價更加全面和公正,而且也可以培養學生的學習主人翁意識,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英語課件論文2

  摘要:

  雙語教學是地方高校大學教育的一大難題。本文分析了《材料科學與工程概論》課程雙語教學實踐中的問題,對教學過程中的英語使用比例、課前準備、課件制作、作業和考核等問題提出了初步改革方案。

  關鍵詞:

  雙語教學;英語使用比例;材料科學與工程概論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xx)49-0095-02

  在20xx-2020《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中第一次提出了實施教育國際化的方針政策。教育國際化的重要內容之一是教學內容和課程設置的國際化。雙語教學是實現教學內容和課程設置國際化的必然選擇。教育國際化的另一重要形式是師生國際流動。雙語教學能為學生出國留學做全方位的鋪墊。因此,雙語教學的意義尤為重要。

  早在20xx年9月,教育部頒布的“關于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中,就明確提出積極推動使用英語等外語進行教學,按照“教育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要求,為適應經濟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挑戰,本科教育要創造條件使用英語等外語進行公共課和專業課教學。

  為了使學生更好地學習國際先進的新知識、新技術,培養與國際接軌的材料類人才,我校對金屬材料工程專業的《材料科學與工程概論》課程采取了雙語教學。在多年的教學實踐過程中,積累了一些經驗,也發現了不少問題。

  一、雙語教學定位

  從雙語教學的英文表述(content and language integrated learning)中可以看到三個關鍵詞:學科內容、語言技能、整合學習。其中“學科內容”置于“語言技能”之前,是首要目標。“整合學習”是雙語教學的精髓,體現了雙語教學的過程與方法。在教學設計上,要將學科內容和語言技能兩個教學目標整合,處理好語言與學科內容之間的依存關系:語言是學科內容的學習媒介,而學科內容是語言學習的資源。“整合學習”也是雙語教學的主要教學方式,強調以學生的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為主。在教學設計上,要創設多種有效活動,形成任務鏈,為學生營造主動參與、積極互動、努力探究、親身體驗的學習情境。

  二、教學實踐

  1.課程性質與目標。本課程是我校為材料類寬專業本科學生開設的專業課程,屬于專業基礎課。課程凝聚材料學科知識和應用型英語知識的精髓,使用全英文專業教材,通過中英雙語授課使學生在學習材料基礎知識的同時,也提高學生的專業英語閱讀和交流的能力。

  2.教學方式與考核。本課程總學時32學時,全部為理論課,采用多媒體授課,課件以英語為主。為了提高教學效果并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每6學時布置一次課后作業,要求用英語完成。考試方式為閉卷筆試。兼顧雙語教學和學生實際情況,試卷的卷面采取英文題目,學生作答可以用中文。課程成績由平時成績30%(考勤+習題)和期末考試成績70%組成。

  3.授課對象。本課程授課對象為金屬材料工程專業本科三年級學生,班級人數在20-40人之間。學生已經學習了兩年的《大學英語》課程,已學的專業課有《材料科學基礎》。由于是地方本科院校,學生的英語基礎較差,約有1/3學生通過英語4級考試。

  4.教師與教材。本課程授課教師為本學院材料學R到淌ΑV鶻灘奈青島科技大學陳克正教授編寫的《材料科學與工程導論》雙語教材。該書以國外原版教材做參考并根據國內的教學情況及材料科學研究的最新進展對教材內容進行適度的整合。全書共分固體材料的結構、常用工程材料結構等9章。

  三、問題與改進

  1.英語使用比例。在雙語課程中,英語的使用比例到底占多少,極大地決定了雙語課程的教學效果。由于環境限制,本課程采用保留性雙語教學,即部分采用雙語教學。一般情況,雙語教學要求英語使用比例不低于50%。在最初的教學中,因為追求英語使用比例,所以除了教材全英文外,電子課件也是全英文的,教師講課采用中英文結合。但是實踐過程中發現,學生較難接受,教學效果較差。分析原因為學生的英語基礎原本就比較差,再加上諸多生僻的專業詞匯和科技英語長難句,使得大部分學生上課無法聽懂。根據雙語教學“學科內容”為首要目標的原則,結合課堂互動的觀察和學生的反饋意見,計劃將教材更換為許并社編寫的全中文教材《材料概論》,從而確保學生對專業知識的學習。同時為了實現雙語教學“語言技能”目標,仍然保留了多媒體課件中較高的英文比例。

  2.課前準備。在教學過程中發現,由于地方高校學生,英語基礎薄弱,對于很多專業英語詞匯甚至大學英語詞匯都沒掌握,造成了學生聽課困難。因此提高本課程雙語教學效果的另一個措施是加強學生的課前預習,尤其是對于英語基礎不太好的學生。在每節課下課前,提前告知學生下次課的學習章節,并且提出相關的問題,讓學生課后預習準備。學生帶著問題預習會有更好的預習效果。同時注意設計不同難度的問題,提供不同英語基礎的學生回答,使學生都能參與。

  另外,為了使學生理解英文課件內容,編寫專業詞匯集發給學生,使其提前掌握每一課的專業詞匯,便于學生有更多的時間理解專業知識而不是查找單詞。

  3.課件制作。根據學生的英語基礎,從方便學生理解出發,在多媒體課件制作時,對英文專業詞匯加以中文注解。為了幫助學生對重點難點知識的掌握,在多媒體課件中制作收集視頻、動畫、圖片等各種教學素材,增加課堂內容的趣味性,提高教學效果。

  在教學實踐中發現,具有實際意義的'科研課題或學術論文等,特別是教師科研工作中的收獲或遇到的問題,相比刻板的教材理論,更能夠吸引學生的課堂注意力。可見科研與教學是密不可分的,將科研引入課堂,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強化學生對本專業的科研興趣和信心。在本課程中適時適量地給學生展示寫科研成果或論文不但可以提高課堂教學效果,而且開拓學生在材料領域的眼界,從而提升學生對本專業的興趣,為其今后在本專業中的工作或科研打下良好基礎。

  4.作業與考核。由于全英文教材中沒有習題,所以課后作業題為教師自擬題目。主要針對的是課程的重點知識,題型多數為簡答題。為了督促學生的英語學習,要求采用英文答題。但是學生反應太難,多數學生直接照搬教材相關文字,效果非常不好。后來簡化為可以用中文答題,大部分學生能把教材中文字翻譯為中文答題,但是也有少數學生將互聯網搜索的中文解答直接照搬。不過至少對大部分學生來說,中文答題能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課程期末考試采取筆試閉卷,但是考試成績很不理想。經過實踐反思后采取開卷考試,允許學生在考試時查閱參考書和英文字典,但是不允許使用手機等電子詞典。考試題型有填空題、名詞解釋、判斷題、簡答題、綜合題等。開卷后,學生的考試結果有所改善,但是學生的成績及格率還是偏低。將試卷的大部分題目改為中文撰寫,降低了試卷中的英文使用比例后,及格率提高許多。但是從學生掌握知識出發,為加強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記憶理解,又將開卷考試改為了閉卷考試。經過幾次考試改革后,學生考試成績分布良好,及格率達到正常范圍。

  5.課時安排。本課程的總課時為32課時。采取雙語教學后,要兼顧專業知識和科技英語的學習,課時量明顯不夠。因為在雙語教學過程中,要求使用一定比例的英語授課,然而很多學生的英語基礎較差,某些重點難點句子,教師必須反復講解,這在很大程度上減慢了授課進度。這就產生了課時不夠的問題。為了使該課程獲得良好的教學質量,必須修改教W計劃,增加總課時數到48課時,才能實現本課程采取雙語教學的最終目的。

  6.教學方法。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的另一個原因是課程教學模式單一,授課方法單調。在教學過程中,采用英語教材時,注重對ppt課件或教材內容的講解,主要采用逐字逐句翻譯的方式講解,沒有形象的描述和過多的專業闡述。這種授課方式枯燥單一,學生漸漸失去了學習和上課的積極性。解決方法之一在繼續使用英文課件的基礎上,更換教材為中文教材。方法之二是改變教學方法,以學生為課堂主體,加強師生互動。采用小組討論等其他方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以達到提升教學效果的目的。

  參考文獻:

  [1]雷麗文,等.《材料概論》雙語課程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教育教學論壇,20xx,(29):47-48.

英語課件論文3

  關鍵詞:

  軟件工程導論;雙語教學;教學計劃

  中圖分類號:

  G642 文獻標識碼:B

  1教學目標和定位

  軟件工程導論是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本科生的一門專業基礎課,是一門導論性課程。其任務是介紹軟件開發的過程、方法和工具,使學生初步掌握需求分析、軟件設計、軟件測試的工程化方法,為學生將來從事軟件開發打下一定基礎,并為后續“面向對象軟件工程”課程進行必要的知識準備。課程的總體目標是使學生掌握軟件工程的理念和軟件開發的方法學,了解軟件進化過程,通過實踐性教學環節培養學生的軟件開發能力、工程素質和協作交流能力,培養學生提高軟件產品質量、降低軟件開發和維護成本、按計劃交付軟件產品的意識,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和團隊精神。

  在該雙語課程開設之前,軟件工程課程已于20xx年被評為國家精品課程。我們在軟件工程系列課程的教材建設、知識點的持續更新、教學實踐、教學方法和手段的改進等方面進行了積極和富有成效的改革,取得了一系列的教學成果。我們注意到,與其他課程相比較,軟件工程導論課程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1)內容抽象,軟件是一個邏輯產品,軟件開發是一個邏輯思維的過程,軟件工程導論課程的教學內容包含了大量指導軟件開發的高層思想、方法和原則,這些知識點是對大量軟件工程實踐經驗的總結。(2)注重實踐,軟件工程導論課程非常強調工程實踐,幫助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來進行工程化的軟件開發,從而積累軟件工程的實踐經驗。(3)對英語運用和表述提出更多和更高的要求,包括文獻的閱讀、需求的分析和描述、軟件建模、文檔撰寫等等。因此,在該課程的雙語教學過程中如何深入淺出地向學生講授抽象的知識、如何加強實踐環節的建設、如何加強和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運用能力就成為該雙語課程教學的關鍵。

  為此,在軟件工程導論雙語課程建設和教學過程中,我們針對軟件工程課程的特點,設計科學和合理的雙語課程教學大綱和計劃,研究適合該雙語課程的教學方式和手段,努力提高學生綜合運用英語的能力,為軟件工程系列的后續課程以及其他雙語課程的教學奠定良好的基礎,并期望達到以下目標。

  (1) 課程教學與人才培養逐步與國際接軌

  西方發達國家和我國都在大力發展軟件產業,因此在人才培養階段如何加強學生的軟件工程素養十分重要。針對國家的這一需求,本雙語課程旨在探索和研究與國際軟件工程教育相接軌的課程教學和人才培養模式,使得所培養的學生在軟件工程的知識、能力和實踐等方面逐步向國際先進水平靠齊。

  (2) 適應專業特點,加強學生英語語言環境的熏陶

  軟件工程是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領域的一個重要方向,一直以來研究活躍,不斷有新的概念、方法和工具出現,課程的知識體系更新非常快。特別是,絕大部分最近的研究進展和成果都是以英文方式出現在各類會議和期刊上。因此,學科專業的這一性質決定了軟件工程課程尤其需要開展雙語教學,該專業方向的學生必須經常性地在英文的語言環境中接受教育。因此,通過本雙語課程的教學,希望培養學生逐步適應在英語語言環境中接受知識傳授,具備利用英語工具獲得知識的能力。

  (3) 促進學生多方面能力的培養

  通過本雙語課程的教學,促進學生多方面能力的培養,尤其是利用英語進行各種形式交流的能力,包括英文教材和文獻的閱讀能力、撰寫英文學術和文檔資料的能力、通過英文進行口頭表述的能力。這些能力都是培養創新性人才所必須的,也是作為一名合格的軟件工程師應具備的基本要求。

  2教學理念

  (1) 循序漸進

  本課程為大一學生開設,針對他們的英語實際水平,在課程教學中采用循序漸進的方式。比如,在課程教學中逐步加大英語在課程教學中的授課比重,首先要讓學生能夠聽懂所講授的知識內容,不要讓他們對英語教學感到畏懼;然后逐步培養他們利用英語來進行學習和交流的興趣,在此基礎上積極鼓勵他們利用英語來獲得知識和進行交流。

  (2) 求真務實

  注重實際和成效,不追求形式。對于一些有難度的項目(軟件工程技術文檔的撰寫和課堂報告),我們鼓勵學生用英文來表述,但是不強求。對關鍵性的概念和術語,適時做出中文的補充說明,并在課前提供課程術語中英文對照表,以便讓學生掌握與本課程有關的關鍵英文術語。

  (3) 注重能力

  我們認為大學課程教學不僅僅要給學生傳授知識,更要關注學生多方面能力(包括學術交流、獲取文獻、討論和報告、撰寫文獻等等)的培養,從而為其參與工程實踐和科學研究奠定基礎。為此,本課程將強調通過雙語課程教學培養學生以下幾個方面的能力:利用英語獲取知識的能力、文檔和報告撰寫能力、交流能力等。

  (4) 強化實踐

  加強案例分析和課程實踐。軟件工程導論課程的特點之一是工程實踐性非常強,為此課程通過多種方式強化實踐環節。比如,將具體和詳盡的案例分析作為課程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按照軟件工程實踐要求布置學生進行課程實習,撰寫規范化的工程實踐文檔,加強工程實踐在整個課程考核中的比重等等。此外,在課程教學中還安排諸多的實踐機會來加強學生運用英語實踐的能力,包括軟件工程技術文檔的撰寫、課堂報告、網絡教學平臺的在線交流。

  3教學方法

  (1) 激發興趣

  我們深信,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表揚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最好手段。通過對教學內容的精心組織,突出各知識點之間的邏輯關聯,強調軟件工程知識體系的系統性;通過梳理軟件工程的'歷史發展脈絡、揭示隱藏在知識點背后的思想深度、鼓勵老師和學生共享個性化的經驗等措施,激勵學生主動探索、積極實踐的學習熱情,支持和激勵學生利用英語來撰寫軟件工程開發文檔、在課堂上匯報其課程實習內容以及在網絡教學平臺進行在線交互,激發學生利用英語獲得知識和信息。

  (2) 案例教學

  挖掘、整理了若干工程案例,結合案例開展教學,將軟件項目案例貫穿整個講授過程,案例的規模由小及大,并要求學生與課堂案例同步地推進各自的練習案例;加速培養了學生在大型軟件開發、軟件工程管理等方面的能力,頗具特色和創新。此外,在教學網站上提供豐富多彩的案例庫、規范化的軟件工程文檔標準和模板,供學生研究、借鑒。

  (3) 互動教學

  老師、助教與學生通過網絡進行交流、溝通,包括網上答疑,網上作業提交、作業批改,BBS討論區,通過網絡對學生進行個性化輔導,及時與學生交互。學生不僅要提交課程實習文檔,而且還要在課堂上報告其課程實踐和實習成果以及體會,老師和學生一起對其實習成果進行評論和分析,從而對學生的課程實踐有所反饋,讓學生知道哪些方面是做的好的、需要發揚,哪些方面做的不好、需要改進和提高。

  (4) 實踐教學

  精心設計、精心組織實踐教學環節,緊跟軟件工程領域的最新發展,適應信息化時代教育手段變革的要求,不斷更新實驗設計,確保軟件工程的觀念、技術和方法在學生的實踐過程中得到應用并積累經驗、體會,逐步提升學生的軟件工程素質和能力。在課程教學中,我們要求學生以小組方式選擇一個應用,并遵循軟件工程的方法,對該應用進行需求分析和軟件設計,撰寫規范化的軟件工程文檔,并要求他們在課堂上報告其課程實習成果。課程還鼓勵學生利用英文來撰寫文檔、在課堂上嘗試用英語做報告、在課后用英語進行在線交互,為他們運用和實踐英語創造機會。除專業知識與實踐技能的培養外,還積極引導和培養學生的決策能力、分析能力、團隊合作能力和人際交流能力等。課程實習中,不但強調實踐的結果,更注重實踐的過程,實習全程都有輔導教師按照軟件工程的階段進行跟蹤。

  4雙語教學的實施

  (1) 教材

  目前,我們使用的是由Pressman編寫的軟件工程教材最新版本(第六版,英文):Roger S. Pressman, software engineering C A practitioner’s approach, sixth edition (English), Tsinghua University Press, 20xx。該教材在國際軟件工程界產生了巨大和深遠的影響,樹立了它在軟件工程課程教學中無可置疑的權威,在全球近千所大學中廣泛使用,是軟件工程課程教學最具影響力的教材。該書從1982年的第一版開始,就受到我國軟件工程界的重視,成為高等教育計算機專業軟件工程課程的重要教材和教學參考書。

  (2) 教學計劃

  該課程共有24學時,其教學內容的選擇和課時安排如下表。除了正常的知識講授之外,我們在課程教學過程中還安排了2個學時的案例分析和示范,4個學時的課程實踐報告和分析。案例分析和示范主要通過一個較為完整的案例分析和文檔演示,向學生介紹如何進行軟件的分析、建模和設計,并形成規范化的軟件開發文檔。課程實踐報告和分析主要選擇性的請一些學生介紹他們課程實踐的情況和結果,并進行分析和評價,以幫助學生知道哪些實踐和結果是可取的,哪些需要改進和提高。

  (3) 英語實踐

  在雙語課程教學過程中,我們通過多個環節來加強學生的英語實踐。首先,要求學生閱讀英文教材來提高英語的閱讀能力和水平,掌握與該課程相關的關鍵術語。其次,在課程實踐中鼓勵(不強求)學生利用英語來撰寫規范化的軟件文檔,從而來訓練和培養學生的英文書面表述能力;第三,在課程實踐報告和分析中鼓勵(不強求)學生運用英文來介紹其實踐文檔和結果,而來訓練和培養學生的英文口頭表達能力。

  (4) 課程考核

  課程考核分為二個部分:閉卷考試和課程實踐,各占50分。閉卷考試要求學生用英文答題。課程實踐分為二個實驗,需求分析和軟件設計,要求學生根據所選擇的應用,對其進行需求分析,建立需求模型,用中文或者英文撰寫軟件需求規格說明書;在此基礎上對其進行軟件設計,建立設計模型,用中文或者英文撰寫軟件設計規格說明書。課程將對學生提交的實踐結果(即軟件開發文檔)的正確性、規范性、完整性、一致性、語言表達等方面進行評估。

【英語課件論文】相關文章:

闡釋英語教學中的CAI課件論文06-20

論大學英語教學CAI課件的應用論文07-01

英語課件ppt課件內容06-10

網絡課件制作論文03-19

英語主題課件03-19

英語優秀課件03-19

英語培訓課件03-30

英語動詞課件03-24

英語數詞課件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