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家庭教育論文范文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論文吧,通過論文寫作可以提高我們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那么你有了解過論文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家庭教育論文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小學家庭教育論文1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他們不僅給了孩子生命,而且在日常生活中不斷地給予孩子以各種影響和教育,在孩子世界觀的形成、道德品質的養成和生活習慣的養成等方面起著無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在目前的家庭中,不少父母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往往缺少必要的方法,常常出現這樣兩種極端的情況:一是事事管、時時管,做了很多事,效果卻不好;二是什么都不管,什么都不做,放任自流,不聞不問,結果更不好。作為一名小學教育工作者,我認為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幫助孩子的父母教育孩子:
一、幫助家長和孩子建立良好適度的親子關系。
教育的本質是一種交往活動,好的關系勝過許多教育。父母什么時候與孩子關系好,對孩子的教育就容易成功;什么時候與孩子關系不好,對孩子的教育就容易失敗。而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其關鍵在于“定位”。作為教師,我們應該幫助父母在“養育”和“教育”的關系中準確地定位。
1、家長不應只是管理者,還應是示范者。
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認為,人是通過觀察和模仿他人的行為進行學習的。這個理論對于家庭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在家庭中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模仿的對象,家長的優良品質和不良習慣都會在孩子身上得到復制。所以,家長首先要做一個好的示范者,他的生活態度、言談舉止都是孩子源源不斷的學習資源。
2、家長不應只是“法官”,更應該做孩子的支持者。
有些父母看到孩子身上存在一些問題,總是以“法官”自居,這對孩子的教育是無益的。孩子的內心世界豐富多彩,父母要積極地影響與教育孩子,不了解其內心世界便無從談起。而了解孩子的第一要訣是呵護其自尊,維護其權利,成為其信賴和尊敬的朋友。這樣在孩子遇到問題的時候,你便能夠以孩子的“支持者”不斷施加教育影響力,這樣更能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心,而這正是家庭教育的核心任務。
二、幫助家長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
習慣決定孩子的命運,再也沒有什么比習慣養成更重要了。父母如果不注重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無疑是在葬送孩子美好的未來。作為教師,一定要幫助家長樹立“行為形成習慣、習慣塑造品格、品格決定命運”的觀念。
1、家庭教育從習慣培養開始
大量事實證明,習慣是一種頑強的力量,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孩子的一切都從習慣培養開始。教師要幫助家長認識到習慣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解決好這個問題是家庭教育成功的開端。
2、習慣養成絕非一日之功
習慣是個大問題,是大智慧。良好習慣的養成絕非一日之功,其主要原則是:低起點,嚴要求,小步子,快節奏,多活動,求變化,快反饋,勤矯正。習慣養成關鍵在頭三天,決定在一個月。父母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權利,讓孩子在習慣養成中發揮主人作用。教師要使家長認識到教育是一個長期、反復的過程,塑造人是一個無比復雜的勞動,一定要有耐心、信心和恒心。
3、通過習慣培養鑄造品格
家庭教育的一個核心任務就是培養孩子成為一個真正的人。但人格的培養問題通常很難落實到具體操作上來。教師要幫助家長認識到人格是與習慣相輔相成的,習慣是影響人格形成的最重要因素。勤勞、誠實、愛心、合作等品格都可以通過習慣培養來鑄造,在家庭教育中要注意通過一些細節習慣的培養來鑄造孩子的品格。
三、幫助家長引導孩子學會學習
吸引孩子熱愛學習、引導孩子學會學習是父母的一項重要職責,也是父母的真正魅力所在。那么怎樣幫助家長引導孩子學會學習呢?
1、樹立孩子學習的自信心。
在家庭教育中過程中,樹立孩子的自信心是很重要的。自信心是進取心的支柱,是有無獨立能力的心理基礎。自信心對孩子健康成長和各種能力的發展,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少兒期的`自信心對一個人一生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所以教師要幫助家長認識到通過賞識教育來建立孩子自信心的重要性,杜絕那種把嘮叨數落,肆意打罵等不明智的做法當作教育的做法,因為那樣只會使孩子越來越不愛學習。
2、激發孩子的學習潛能
孩子缺乏求知欲,通常不是父母的要求不夠嚴格,而是不良的家庭教育阻塞了孩子的興趣。教師要幫助家長通過培養學生良好的心境、利用暗示、目標、計劃等策略去激發孩子學習的欲望。潛能開發雖沒有絕對的“時間表”,但也有步驟,比如建立目標、控制情緒、磨礪意志、專注于一點等都是非常重要的。
3、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
在家庭中,家長不可能事必躬親地教給孩子所有的知識,但是家長可以通過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家長要培養孩子愛讀書的習慣和專注學習、提高學習效率的習慣?梢哉f,在這個方面花再多的工夫,都是值得的,因為這將成為孩子走向成功的堅實基礎。
四、引導家長重視營造健康的家庭文化氛圍
家長是家庭文化的創造者和傳播者,優化家庭文化環境,建設健康,文明,積極的家庭文化環境,是家長的重要責任,家長應努力創造一種與現代社會融合,合拍的家庭氛圍。家庭成員之間要互相尊重,平等相待,特別要重視孩子的合理意見。不要強迫孩子按父母的要求發展,而是去發展孩子的個性傾向,興趣志向,促使其健康成長。家長把希望寄托在子女身上是正確的,但不要去為子女設計未來,而應該鼓勵他們自由的成長,這種和諧民主的家庭氛圍十分有利于孩子自主意識和責任心的養成。生活中,家長要樹立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努力創造豐富家庭生活,如看電視,閱讀,家庭書法,繪畫,攝影,旅游,體育鍛煉等等,不僅能增長知識,鍛煉能力,還有利于家人的身心健康,有利于孩子發展多方面的情趣和多維學習。
總之,教師要引導家長不斷加強學習,提高自身素質,真正發揮家長作為“示范者、引領者、教育者、管理者”的作用,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促進孩子健康的成長。
小學家庭教育論文2
育人是復雜的,但尊重孩子的成長規律和個性需求,采用適合的方式和有效的策略,把握最佳教育期和最近發展區,就能實現每個孩子的健康發展。下面是WTT為你準備的小學生家庭教育論文范文,希望對你有幫助!
對于小學生來說,家庭是其生活的主要場所之一,家庭成員是其交往的主要對象。家長是小學生感情上的依托者。因此,家庭是小學生個體社會化的極為重要的影響因素。
家庭對兒童個體社會化的影響,有其自身獨特的色彩。將此歸納為三點:
第一,家庭教育的內容適合實際生活的需要,即屬于生活的教育。
第二,家庭教育是個別教育。知其子者,莫過其父。父母最了解自己孩子的個性,因而最能順應其個性而利導之,使其個性得以充分發展。
第三,家庭教育是感情教育。
家庭是一個整體,它的一切方面都對兒童社會化產生一定的影響,但是不同層次的因素對兒童的影響程度是不同的。一般來說,對兒童個體社會化有明顯影響的因素主要有:
1、父母的文化修養。
父母的文化修養是影響小學生個體社會化的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家庭因素。家庭方面的其他因素,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這一因素決定的。首先,父母的職業基本上就是由其文化修養決定的,而不同的職業又決定著其不同的'經濟收入,并進而決定著家庭的物質生活條件。其次,父母的文化修養,決定著父母對兒童所采取的教育方式以及對兒童的期望水平等。古人云:“士之子恒為士,農之子恒為農,工之子恒為工,商之子恒為商!瘪R克思也曾指出:“孩子的發展能力取決于父母的發展!
2、父母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態度。
父母對孩子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態度,對孩子的個性形成會產生不同的影響。這已被多方面的研究和調查結果所證實。心理學方面的有關研究指出,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方式可分為三種類型,即:
。1)民主的或寬容的;
。2)權威的或獨斷的;
。3)放縱的或溺愛的。
第一種方式表現為父母對孩子的活動不僅予以保護,而且給予社會和文化的訓練,對孩子的要求既給予合理的滿足,又加以一定程度的限制,父母和兒童之間的關系表現得非常和諧。在這種教育條件下成長的兒童大多能形成良好的個性。如謙虛有禮貌,待人和善誠懇等。第二種教育方式表現為父母統管了孩子的一切方面,孩子幾乎沒有任何自由的余地,一舉一動必須受到大人的限制。一旦孩子在某件事上犯了錯誤,父母便嚴加指責,甚至予以“武力制裁”。在這樣的教育條件下,很可能使孩子產生嚴重的恐懼心理,常常為了逃避懲罰而說謊。同時,經常挨打罵的孩子,其性情可能變得暴躁或倔強、任性。第三種教育方式表現為父母對孩子百般寵愛,百依百順,或者相反,對孩子不管不問,任其發展。在這種教育方式下成長的孩子,一般很難形成良好的個性。
3、家庭關系狀況——主要指感情氣氛
家庭感情氣氛是指在一個家庭中占主導地位的一般態度和感受。這種氣氛是由家庭成員共同釀成的,但主要是受夫妻關系決定的。因為就現代家庭結構而言,小學生一般都是來自核心家庭的兒童。在核心家庭中,盡管還有親子關系等,但這些關系都是由夫妻關系決定的。如果夫妻關系十分和諧,夫妻雙方就都樂意付出時間和精力來培養、教育孩子,親子關系也就相當和諧,父母與子女關系密切。這樣的家庭氣氛一般都是十分溫暖融洽的。生活在這種家庭氣氛中的小學生一般都有很強的安全感和幸福感。由此就非常有利于小學生形成良好的個性,并使之向理想的社會化方向發展。反之,如果一個家庭中夫妻反目,感情惡化,關系緊張,夫妻雙方都沒有心思和精力去照顧孩子,有時甚至拿孩子出氣,或者逼孩子親近自己,疏遠對方。生活在這種環境下的兒童,很容易產生焦慮、緊張和自卑心理(感到不如別的孩子幸福)而且缺乏安全感。這都會給兒童的社會適應和個性發展帶來極為不利的影響。
4、家庭生活條件
作為影響兒童社會化的一個間接因素,家庭生活條件同樣是十分重要的。如果一個家庭的生活條件優越,就可以為孩子購置更多的發展資料(如書籍、報刊、智力玩具、學習機等等),還可以帶孩子外出旅游觀光,擴大兒童的視野,加速其社會化的進程。不過,父母在為兒童購置發展資料時,必須有選擇地購買,而不能濫購,否則,一方面孩子應付不過來,另一方面對那些東西不珍惜。而且,有些東西甚至可能給孩子帶來消極影響。
父母的教育方法要注意情感與理智結合,也要尊重孩子的獨立人格、創造良好的家庭環境,此外家長還要學會欣賞與激勵,學會批評與懲罰,協同學校教育、社會教育。除了重視學習外,家長要重視孩子的心理健康,讓孩子能擁有一個良好的心理狀態迎接屬于他們的機遇和挑戰。
【小學家庭教育論文范文】相關文章:
小學教育隨筆:家庭教育01-20
小學語文高效課堂建設論文范文05-14
小學生家庭教育的誤區10-18
小學家庭教育經驗獲獎征文12-06
家庭教育經驗02-14
家庭教育征文01-19
高中家庭教育12-20
關于變通的議論文范文-議論文范文01-24
小學家長會發言稿家庭教育02-07
小學家庭教育心得體會(15篇)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