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練筆課題總結-學科論文
小練筆是新課改后語文教研課上經常出現的一種新型的語文實踐訓練形式,這種訓練既能鞏固語文閱讀課上所學知識,又為后面的習作訓練打基礎、做準備,還簡單易操作,深受廣大一線教師歡迎。我結合教學實際談談怎樣把小練筆這種好的訓練方法使用好,讓它更實用,更好的為我們的教學服務。
1、情感交融之處
“文章不是無情物”,每一篇的課文都包含著作者的濃濃深情,是作者情動而辭發的.產物。我們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常常會被文中的人、事、物、景而感動,此時如果相機設計一個小練筆,讓學生直抒胸臆、一吐為快,將會收獲意想不到的精彩。如:在學習《中彩那天》時我是這樣設計的想象庫伯先生派人把汽車開走以后,我們全家人當時的表現,把想到的寫下來,讓學生展開想象把當時家里人的想法、語言、神態等幾方面寫成200字左右的一段話。
2、知能轉換之處
何為知能轉換?即是將所學的知識進行遷移運用,轉換為能力。語文教學中,我們也時常引導學生實現知能轉換,教師時常引領學生,針對課文中出現的經典、精彩的語段,反復“咬文嚼字”外,還巧妙地抓住這一語言學習的“訓練點”,進行仿寫。這樣的仿寫目的非常明確,就是要求學生在感知中,從“依葫蘆畫瓢”開始,學會創生屬于自己的獨特語言。例如:學習《桂林山水》是我要學生學習作者采用排比的方法,按這種構段方式來寫自己觀察到的一處景物,如:湖嶺的水、石、樹、花等。文中的動詞使用準確、生動,富有特點,因此我就讓學生寫寫生活中一些活動場景,也用上準確生動的動詞進行描寫,有章可循,學生自然樂意寫。
3、情節空白之處
縱觀教材,我們不難發現很多的課文中也運用“空白”的藝術,給大家留下了更廣闊的想象空間。在教學中,我們可以精心挑選有一些有價值的“空白點”,引導學生入情入境、發揮合理想象,彌補這些“空白”,進一步深化課文的主題,增大語言訓練的力度。
4、文本延伸之處
在教學中,我們常會發現有一些課文結尾常常余意未盡,給學生們留下了無限想象續寫的空間,此時,教師不妨引導學生沿著原文思路或是根據課文創設新的情境,進行課堂練筆,既助于學生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又利于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寫作能力。
【小練筆課題總結-學科論文】相關文章:
小練筆記敘文05-10
小練筆作文600字10篇05-12
為什么而讀書小練筆(精選4篇)03-22
小課題研究開題報告06-03
小學英語小課題說課稿11-02
走月亮小練筆300字作文(精選66篇)04-11
月是故鄉明仿寫小練筆(精選49篇)04-16
廚房是一個音樂廳小練筆作文08-09
小課題研究開題報告11篇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