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傳統成本法與作業成本法的案例對比論文
1 傳統成本法
傳統的成本核算方法將產品的成本分為直接材料、直接人工以及制造費用,其中制造費用指的是生產產品的一些間接費用,例如多種產品共需的共同材料、共同人工、車間的動力費、車間管理人員工資、機器的折舊等,這部分費用與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的主要區別在于,它們不能直接地歸屬于某個特定的產品,這些費用發生的對象不是單一產品,而是多個產品,因此在核算某單一產品的成本時,必須人為地將制造費用在各個產品之間分攤。
如何分攤制造費用直接影響著產品成本核算的精確性,在傳統的成本核算系統下,假設制造費用的分配和產品的直接生產過程有關,通常將制造費用按照產品所消耗的人工工時或者機器工時分配給各個產品。例如,某車間共生產A、B兩種產品,假設制造費用按照人工工時分配給各個產品,制造費用一共發生30000元,兩種產品發生的人工工時總數分別為100小時和200小時,那么單位人工工時所分配的制造費用為100元[30000÷(100+200)],因此兩種產品所分擔的制造費用分別為10000元(100×100)和20000元(100×200)。在過去比較落后的工業時代,這樣的分配方式基本合理,原因在于那時候的產品成本主要由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組成,制造費用所占的比重較少,即使制造費用的分配并不精確,但是也不會對管理層的決策有大的影響,而在當前隨著高新科技的迅速發展,企業的生產方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在制造技術方面表現尤為突出,如數控車床、電腦輔助設計與制造、車間生產監督、生產過程電腦控制和管理費用等間接費用所占的比重越來越大,在自動化生產程度比較高的企業,甚至不會發生直接人工費用,直接材料是唯一的直接生產成本,那么間接費用在各個產品之間的分配直接影響著產品成本核算的準確性,因此,傳統的成本核算系統已經不能再適應企業的需求。
2 作業成本法
作業成本法也叫ABC(Activity—Based CostingSystem)成本法,產生于20世紀80年代,是為了彌補傳統的成本法產生的。作業成本法的理論基礎是:生產引起了作業活動的發生,這些作業活動包括生產過程的監督、機器的安裝等,產品的形成需要耗用這些作業,而這些作業活動消耗了企業的資源,從而最終導致了成本的發生。由此可見作業成本法的核心是作業,依據作業對資源的消耗將資源的成本分配到作業中,再根據作業動因將作業的成本分配到產品中。作業成本法的步驟包括:
(1)研究引起制造費用發生的所有作業,常見的不能直接歸屬于產品的作業包括生產的監督、機器的安裝調試、原材料在車間的轉移以及原材料的購買,這些引起產品成本發生的不同的間接活動即是不同的作業中心;
(2)計算每個作業中心所發生的'成本總額;
(3)識別出引起每種成本中心發生的因素,這種因素被稱為成本動因,例如機器安裝調試的成本動因是調試次數,原材料購買的成本動因是購買次數;
(4)根據2和3計算單位成本動因的成本,單位成本動因=作業中心總成本/成本動因總數;
(5)計算生產每件產品所需的每種成本動因的數量;
(6)用單位成本動因成本以及生產每件產品所需的每種成本動因的數量計算每種產品的制造成本;
(7)根據產品所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以及制造費用總額計算產品的成本。
3 兩種成本核算方法的對比
A、B兩種軸承的售價分別為340元和460元,其中A軸承是一種很常見的軸承,是企業的主打產品,跟其他同行業公司相比,銷售情況并不好,通過銷售部門調查發現,遠大公司的A軸承銷售狀況不好的主要原因是價格比其他公司要高,因此遠大采取了降價的方式促銷,價格一直降到340元,比單位產品成本只高出16。8元,但是銷售情況卻依舊不理想。
B軸承是企業的新產品,遠大公司剛剛開始試銷售,難度系數比A軸承要高很多,因此遠大公司將B軸承的定價定的比較高,比成本高出96。8元,即使如此,據銷售部門反映顧客對B軸承的需求非常旺盛,銷售部門反映顧客認為遠大公司的B軸承與其他公司比非常便宜。管理層很疑惑為什么定價比成本高出96。8元,顧客卻依舊反映此軸承售價很便宜。
傳統成本法下,由于制造費用以直接人工工時為基礎分配,導致產品成本極大扭曲,從而影響了公司管理層的定價策略。以傳統成本法為基礎的A軸承的定價偏高,而B軸承的定價過低,由于B軸承是技術含量比較高的新產品,制造費用的耗費比較高,而此制造費用的發生并不與人工工時成正比,因此傳統成本法下的成本核算并不準確。
而在作業成本法下,將制造費用分類,詳細追溯了制造費用發生的原因,更有利于管理層控制成本并幫助管理者尋找降低產品成本的途徑,例如,從表7可以看出B軸承雖然產量比A軸承低很多,但是生產協調所花費的費用卻比A產品還高,質量控制所花費的費用和A軸承也相差不多,所以管理層應該加強B軸承的生產協調效率,并需找途徑降低花費在B軸承上的質量控制的時間。由此案例可見,如今產品所發生的制造費用在很多情況下已經不與產品所消耗的機器工時或者人工工時成比例,所以傳統的成本法在很多情況下已經不適用,作業成本法較傳統成本法更準確,更符合管理層的需求。
【淺析傳統成本法與作業成本法的案例對比論文】相關文章:
成高課程論文寫作要求07-29
成考論文致謝詞范文05-12
2022成人本科論文致謝04-20
積善成德議論文01-10
成與敗-六年級-議論文01-08
成與功現代文閱讀答案08-16
2022成人教育論文致謝04-20
悲傷逆流成河觀后感論文04-11
描寫心情的成詞語03-21
愛成往昔散文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