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有效性探討論文
一、提高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有效性的措施
1.教師要做好備課這一基本的教學環節
初中信息技術教學是一門兼生活和技能的創造性活動,這就要求教師的備課不能停留在技術層面上進行設計,還要注意學生對生活藝術的感受。教師在備課的時候,要系統地研究教材,對教材進行第二次創造。作為教師拿到一本新到手的教材,不能局限于對教材內容進行備課,還要通曉整本書的結構體系和系統脈絡。因為信息技術的技能結構和知識結構是交叉的,在教材設計上,教師要根據自身的經驗和知識特點進行再創造。引導信息技術課堂生動活潑,發揮出教師的創造力和想象力,挖掘出教材的.閃光點,設計生動有趣的導入環節,結合學生生活中的例子,引導學生能感受到信息技術知識給學生生活帶來的樂趣。
2.教師在信息技術課堂上合理地創設教學情境
教學情境的創設以激發學生的興趣為出發點,教師要合理地選擇情境,合理地選擇情景素材,借助激活知識和技能為教學支點,精心設計情境過程,要以學生的信息素養為積淀。教師通過創設一定的教學情境,利用所學知識進行信息技術綜合運用,這樣就培養了學生信息技術的學習和創造能力,教師的教學目標就能得到實現,教學有效性就得到充分體現。
3.在初中信息技術課堂開展協助學習
在信息技術課堂上,我們不僅要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還要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和社交能力。例如,教師在課堂上把一個課題作為教學任務的載體,就需要幫助學生分組或者學生之間自行組合,通過小組這個集體合作完成任務,這就需要學生的協助學習,既能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還能引導學生之間互相影響、互相感化,小組合作還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意識,幫助學生集中學習的注意力,保障教學開展的有效性。
4.結合學生的差異性開展信息技術教學
每個學生都是一個個體,這些個體之間存在著很大的差異性,也就是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優點和缺點,作為信息技術教師在開展有效教學之前,就需要了解學生的特點,遵循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則開展教學。具體包括以下幾點:首先,要了解學生對信息技術課程的看法,幫助學生端正學習信息技術的學習態度;其次,就是正確對待學生對信息技術興趣的差異性,要盡可能地調動學生的積極的學習興趣,促使每一個學生在課堂上取得進步;再次,要了解學生的家庭情況,有的學生家內沒有計算機,有的學生家內安裝有計算機,這就需要給不同的學生布置不同的信息技術作業,從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最后,是注重學生信息技術程度的差異,有的學生對信息技術的知識了解較多,有的了解較少。這些因素都要求我們信息技術教師根據學生的差異進行因材施教,給每個學生最適合的教學。
二、結論
總之,有效的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不單單是體現在教師有效的備課、上課等教與學的活動,還要體現出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以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來促進學生的發展。在教學中,我們只有認真鉆研教材、備學生、備教材,才能保障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才能促進學生學業水平的提高,促進學生終身學習能力的提高。
【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有效性探討論文】相關文章:
探討初中語文高效課堂論文04-26
探討提升小學數學課堂練習的有效性論文10-09
小學語文有效性課堂教學策略探討論文01-18
農村初中體育教學有效性探討論文02-18
關于初中數學有效性課堂教學的論文07-21
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有效性初探論文01-22
初中信息技術教學探討論文09-23
有效性課堂教學論文11-23
有效性課堂教學的論文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