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電解質教學的一些認識論文
電解質問題是高考的命題熱點。從命題形式和題型上來分析,它涉及選擇、填空、判斷、推斷、計算等。從知識點方面來分析,命題主要涉及:①電解質的相關概念,如電解質、非電解質、強電解質、弱電解質;②鹽類的水解;③離子共存;④離子方程式的書寫及正誤判斷;⑤離子的推斷和檢驗。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中要注重對學生的多向思維、推斷思維的開發和培養。本文結合我校實施新課標三年來教學實踐談一些體會。
1.電解質中的概念辨析
學習電解質,必須注重相關概念的理解。要理解和掌握電解質和非電解質,強電解質和弱電解質。電解質溶于水或熔融時能電離出自由移動的陰、陽離子,在外加電場作用下,自由移動的離子分別向兩極移動,并在兩極發生氧化還原反應。所以說,電解質溶液或熔融的電解質導電的過程是化學變化,它不同于一般導體的導電過程。酸、堿、鹽都是電解質,其他一些離子化合物也是電解質,如活潑金屬氧化物、氫化物以及一些離子型碳化物等。當然很多共價化合物也是電解質,對它們的辨析需要嚴格從概念入手。
非電解質的.概念與電解質不同,重點突出“和”字,也就是說,非電解質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狀態下都不能導電。在學習這些概念時,我們要指導學生注意區分幾個易混淆知識點。
。1)電解質和非電解質必須是化合物,單質既不是電解質,也不是非電解質。
。2)電解質不一定能導電,導電的物質不一定是電解質。
。3)溶液的導電性與電解質的強弱沒有必然聯系,只與溶液中離子濃度有關。
。4)電解質的強弱與溶解度無關。溶于水的不一定是強電解質,不溶于水的不一定是弱電解質。
(5)溶于水之后溶液導電的不一定是電解質。
2.高考中的常見題型
高考命題具有相對穩定性,因此我們的教學要以近年高考命題內容為指導,對一些常見題型進行詳細分析和講解,在教學中要處理好以下三個問題:
(1)概念辨析電解質和非電解質;強電解質和弱電解質;電解質溶液的導電性和金屬的導電性。
。2)離子共存離子共存問題,是對學生審題能力的考查,得分與否取決于對題目隱含條件的挖掘是否充分。①有些要求能共存的,有些要求不能共存的。②有些要求不能共存,但同時提出不能共存的因素,如溶液的顏色、氧化還原反應、絡合反應、溶液的酸堿性等。 (3)離子方程式的書寫及正誤判斷。①書寫。讓學生嚴格按照“寫、拆、刪、查”的步驟書寫,以免出現不該出現的錯誤。書寫的難點在于過量問題,采取的策略應抓住少量。②判定正誤。首先要看是否符合反應原理,然后檢查原子、電荷是否守恒,再檢查一些必要的符號、條件等。
3.電解質問題解析策略
從高考試卷來分析,電解質考查不外乎兩大塊:①概念;②離子。對于基本概念考查,只有牢記和深入理解一些最基本概念,各種概念的考查題型都會迎刃而解。對于離子問題考查,題型千變萬化,其實萬變不離其宗,歸根結底都是考查離子反應,主要表現為:①離子共存;②離子方程式書寫及判斷;③離子除雜和鑒別;④離子推斷和相關計算。
解決離子共存問題,認真審題是關鍵。如離子共存問題中,外加條件以及隱含條件的挖掘都離不開審題。其次,在解析離子問題時,要注意認清反應實質,在離子共存問題、離子方程式書寫以及離子方程式正誤判定上,都要緊抓離子反應實質,只要能發生反應的離子,一定不能共存。在此基礎上,明確離子方程式的書寫步驟、離子方程式的正誤判定方法,所有問題都會容易解答。
離子方程式的正誤判斷是高考必考題型,對離子方程式進行判定,首先要檢查方程式兩邊是否符合電荷守恒和原子守恒,然后對一些物質的拆分進行分析,并在此基礎上,對過量物質進行分析,從而得出正確答案。
總之,在教學中,我們要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合理安排教學,指導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并對給出的習題精挑細選,使學生在訓練過程中總結解題方法,并使解題能力得到提升。
【對電解質教學的一些認識論文】相關文章:
淺談對課標的一些認識教育論文02-24
《認識鐘表》教學論文05-09
電解質教學設計模板11-29
電解質教學設計范文04-16
《弱電解質的電離》教學設計07-09
審美認識音樂的教學論文09-25
電解質的電離教學設計(精選5篇)05-27
電解質及其電離優秀教學設計11-28
《弱電解質的電離》教學設計范文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