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中學體育教學中開展戶外運動教學論文
論文摘要:本文以新課程改革的理念為基礎,論述了城市中學開展戶外運動體育教學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希望能對城市中學體育課程體系的完善提供參考。
論文關鍵詞:城市中學戶外運動青少年
現在的城市中學生被認為是“體格好體力不好”的一代,根據近年來的體質測評,他們不僅體力和運動能力持續下降,而且肥胖的比例也不斷增大,“生活習慣病”的發病率一直不斷提高。這不僅是孩子自身的問題,也是將來會波及和影響到社會整體的問題。學校教育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舉辦多種多樣的戶外體育活動,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合作精神和堅強毅力。
1、開展戶外體育教學的重要意義
戶外運動體育教學作為中學體育課程的拓展,把原先體育課上競技性很強的走、跑、跳、投等基本內容擴展到社會和大自然,這不僅符合現代課程改革的理念,而且可以豐富體育課程的內容。戶外運動體育教學所特有的趣味性使學生樂于堅持長時間的耐力鍛煉,他們穿梭于空氣清新的叢林、山地、溪流、湖泊等自然風光之中,角逐著體力,較量著智力,在不斷的地形判斷和路線選擇中,快樂地接受識圖用圖知識,不知不覺中鍛煉了身體,同時也增強了意志力。戶外運動體育教學對于促進學生身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具體可概括為如下幾個方面。
(1)在與大自然親密接觸中,體會所學的地理、生物等其它學科知識,并學會基本生活技能,如何處理簡單的運動損傷、迷路等緊急情況。
(2)學生可以在克服各種困難的過程中提高身心素質,改變學生肥胖型、豆芽型的外形,并塑造他們不畏懼困難,不害怕挫折的思想。
(3)學生可以在互相合作中增強社會適應能力,通過戶外運動體育教學,學生能夠在面對困難時,相互合作,增強社會適應能力。
(4)作為城市中學,把學生帶到戶外鍛煉,不僅能開闊學生眼界,更重要的是能讓學生認識自然,崇尚自然,進而在活動中陶冶情操,培養環保意識。
2、開展戶外體育教學的可行性研究
筆者將戶外運動定義為青少年群體有計劃、有組織地開展以親身實踐為主要形式,以包括定向越野、郊游、野外露營、野外生存能力訓練(包括搭建帳篷、生火做飯、急救護理、危機處理)、野外物種及自然知識的學習與考察、各類體能拓展(包括一些極限運動)為主要內容的,在自然環境開展的各類青少年教育活動。
(1)中學戶外運動體育教學的開展方式。現在,不論是在戶外運動體育教學盛行的美國還是日本,都還沒有全國性的標準化戶外運動體育教學計劃,但是,在中小學、短期大學、綜合大學等,各種戶外運動體育教學的學習計劃都正在被廣泛使用。這些戶外運動體育教學中的指導者有中小學教師、體育教師、生物學者、資源管理者、余暇活動指導員等等。他們制訂出的戶外運動的學習計劃,并使其得以實施。
(2)城市中學戶外運動體育教學的策劃與組織。
①教學內容和時間。教學內容可分理論課和實踐課兩部分。理論課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主要講授戶外運動概論、戶外醫學、飲食衛生、危險因素、自救求救的基本知識,實踐課則注重學生戶外技術、技能及生存技術、技能的培養,盡量讓學生根據所學的`知識、技術自己解決問題,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動手能力及應變能力。除正常的體育課時外,時間可利用雙休日、寒暑假,統一組織,合理利用教學資源。
②指導要點。戶外運動體育教學的指導方針和指導方法是引領活動順利進行并實現預期目標的重要保障。戶外運動體育教學的重要意義在于城市中學生得到的是在日常生活中完全不能體會,只能在大自然中才能獲得的新體驗。教師或指導者既要事先考慮活動管理上的可行性,也要考慮能給予他們新的目標而不斷挑戰新的活動計劃和內容。此外,應設置需小組共同完成的研究課題或任務,制造通過直接經驗而培養團隊精神的學習機會。③課程的評價。戶外運動體育課采用學生自評,互評及教師評價等方法。考核包括理論考核、實踐操作考核、綜合評定。理論考核占總成績20%,考核內容包括所有學過的戶外運動知識;實踐操作考核占總成績的40%,考核內容包括所學過的技能技巧,抽簽考核其中的一種;綜合評定占總成績的40%,教師應根據同學在戶外的表現(吃苦耐勞、互相幫助、團隊精神、技能技巧的掌握情況)進行綜合評定。
3、結論與建議
3.1結論
(1)城市中學生對戶外運動的感興趣程度較高,參與戶外運動的態度較為復雜,他們對戶外運動的功能有較清楚的、多元化的認識,表現出較高的認知水平。這為在城市中學開展戶外運動體育教學提供了有利的前提條件。
(2)戶外運動體育教學注重于對城市中學生生存能力、體力、精神力量和合作意識的培養,能從根本上改善現在城市中學生體力、運動能力和協同合作意識差、精神世界空虛的現狀,具有開展的必要性。
(3)城市中學戶外運動體育教學的開展方式、策劃和組織都具有一定的可行性。授課時間除正常的體育課時外,可利用雙休日、寒暑假,統一組織、合理利用教學資源。
3.2建議
(1)城市中學開展戶外運動體育教學,需要制定和完善相應的法律法規,為戶外運動體育課的開展提供政策保障,還需要設計與之相配套,符合戶外運動體育教學開展規律的各種具體制度,逐步構建我國完備的戶外運動體育教學教育體系。
(2)以自然環境為場所是戶外運動體育教學的最大特色。校園的綠地、城市公園、社區空地、動植物園、城市附近的農村等等都是戶外運動體育教學的良好場所。充分利用這些我們身邊的活動場所,是最為便利的可行途徑。
(3)培養優秀的指導者是推進戶外運動體育教學發展不可缺少的部分,可以通過幫助城市中學體育教師、生物學者、戶外運動指導員參加國內外的參觀、培訓和研討,促進他們在專業知識、理論素養、活動程序、目標途徑等方面迅速提高,滿足和適應開展戶外運動體育教學的新要求。
參考文獻
[1]鐘啟泉.現代課程論(新版)[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10
[2]龔正偉.體育教學論[M].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4,3
[23]陳志堅.戶外運動教學體系的研究[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6,6
[24]李國巖從拓展運動的特點和功能談其普及和發展前景[J],山東體育科技,2005,12
【在城市中學體育教學中開展戶外運動教學論文】相關文章:
中學體育教學設計07-15
中學體育教學計劃08-19
中學體育教學設計9篇03-31
初中學校體育教學計劃06-29
中學體育教學計劃9篇06-11
中學體育教學計劃11篇11-17
語文教學中如何開展探究式學習12-07
中學體育教學計劃合集9篇06-07
中學體育教學計劃匯總7篇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