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根實驗教學彰顯創新課堂論文
新的國家課程標準洋溢著時代的氣息,體現著改革與創新的精神,令人耳目一新,而科學課擔負著向學生進行科學啟蒙教育的任務,它較之其他學科內容更豐富,涉及的領域更為廣泛,科學課程必須建立在滿足學生發展需要和已有經驗的基礎之上,提供他們能直接參與的各種科學探究活動。讓他們自己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比單純的講授訓練更有效,更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因此,如何運用新課程的理念來構建扎實有效的科學實驗教學,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我做了如下一些探討:
一、激發興趣,喚醒創新意識
創新意識即推崇創新、追求創新、以創新為榮的觀念意識,是一種發現問題積極探求的心理趨向。教學中,教師首先應喚起學生的創新意識,只有在強烈的創新意識引導下,學生才會產生強烈的創新動機。而愛護和培養學生對科學的興趣是喚起創新意識的起點。例如,在教《物體在水中是沉還是的浮》一課時,學生看著盆里浮著的塑料泡沫、木板、氣球、小皮球等就按捺不住好奇的心情,情不自禁地想玩。這時抓住學生急切投入的心理,我進一步激發他們的興趣:"同學們看盆里浮著什么?今天你們想不想玩一玩?現在我們一起來試一種新的玩法。大家先用手按住塑料泡沫,慢慢向下壓,壓到水底后慢慢松手,這樣反復做幾次,體會手上的感覺。"話音剛落孩子們就玩了起來,教師不失時機地點撥:"你們在玩這些東西的過程中,發現了什么?"學生很自然地回答出來:"這些東西往下按時要用力,當把這些東西按到水底再輕輕松手時感覺到水里有什么東西向上頂手……。"這樣每個學生都充分感知到水中浮著的物體都受到一個方向向上的力。不斷地嘗試這樣的教學設計,不僅貼近學生的生活水平,符合學生的心理需要,而且也給學生留有一些遐想和期盼,使他們將科學知識和實際生活聯系得更緊密。在此基礎上充分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二、創設情境,啟發創新能力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則誘發探索,從而發現真理。多媒體課件具有教學信息多維化、集成化和交互性的特征,富有趣味性和啟發性,大大豐富了表現力,更有利于學生進行信息加工,便于培養學生思維的創造力,適應個性差異,更容易落實科學學習中的重點、突破教學難點。上科學課學生總愛問些奇特問題:"太陽為什么總是東升西落?""人為什么不能象鳥一樣在天空中飛翔?"等等。為了滿足他的這種求知欲望,我便靈活機動地采用多媒體教學,播放了《宇宙太空》和《動物趣聞》的有關片斷,給學生提供了豐富的感性材料,將抽象的知識及道理寓于生動的形象之中,在較短的時間里,把學生們帶到古今中外海闊天高的知識海洋里,激起了學生學習科的極大興趣,使其能主動地去探索大自然中的奧秘,去體味探索成功的樂趣。又如月相形成的原因始終是學生難以理解的問題,很少有學生真正理解上弦月和下弦月的區別。我利用多媒體"虛擬現實"的功能,進行逼真的模擬,將日、月、地之間的關系生動、形象地展示在學生面前,使學生直觀地感受到月亮相對于地球和太陽的位置變化與月相的關系,不知不覺中突破了難點。利用多媒體可使科學研究對象的一些不可見因素呈現于學生面前,起到化無形為有形、化抽象為形象的`作用,降低學生思維難度,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教學效果,又有利于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
三、提供機會,培養探究能力。
美國一所大學送給學生一句話:"聽說了,就忘記了;看見了,就領會了;做過了,就理解了。"小學科學教學更要重視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也更具備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條件。只重視知識傳授,而忽視了實踐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是我們傳統教育中的弊端。 培養學生的創新和實踐能力,科學課占有獨特的優勢,而科學課的實驗教學是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在科學教學中,加強實驗操作,積極創造條件讓學生動手,親自經歷探究知識的過程,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科學的學習方法。
在教學《冷水與熱水》一課時,結合實際說一說冷水與熱水看上去有什么不同;摸一摸熱水與冷水又有什么不同;有比冷水更冷的水嗎?除了這些以外,熱水與冷水還有哪些方面的不同呢?我先讓學生大膽假想,然后說出自己的猜想,之后引導學生:如果要你證明給我們看,你準備怎么做,具體操作應該注意一些什么,讓學生說出,如果說不出,同時當場演示如何操作。并組織討論每一組準備選擇哪一種材料進行實驗?這樣,整個教學過程時時體現對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從實驗設計到實驗匯報,從實驗匯報到實驗評價,整個過程都是學生親身經歷從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研究觀察冷水與熱水的過程,所以他們說出研究的問題是什么,怎么做的,結果怎么樣等對于他們來說并不是很難,尤其是實驗評價,在這堂課上我將實驗分工、合作、傾聽作為一個個的指標,既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培養了他們實事求是、與人合作、尊重他人的科學精神,可以說他們的探究欲望得到了很好地張揚,同時探究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四、發揮想象,培養創新思維
創新的核心是思維。有思維活動才有創新成果。而科學幻想是科學課程提倡的一種學習方式。傳統的灌輸式教學封閉了學生的心靈,使他們失去了自己的想象,失去思考的機會。沒有想象力,沒有異想天開就不會有偉大的發明創造。因此,在教學中,我們應時時給學生提供想象的機會,讓學生在實驗過程中有一個思維過程。
如《玩具里的科學》一課,同學們在玩玩具時,發現了許多問題,對現在的玩具有許多不滿意的地方。就在這時,我趁機讓學生當一回"小科學家"、"小設計家",充分發揮他們的想象力、創造力,讓他們設計或改進一種玩具。可以讓他們把想法說出來,也可以把它畫出來。學生對此興趣盎然,想象出了很多花樣;有的小組討論設計智能玩具,有的小組畫出了設計圖樣,有的小組試著給玩具汽車上裝螺旋漿,有的小組給機器人安裝無線電接收天線,有的小組則將玩具汽車拆開,加上了潤滑油,同時換上了功率大的馬達……。
又如《科學在我們身邊》一課中,科學家們的創造令我們贊嘆不已,那么我也有一些大膽的設想,結合當前比較熱門的話題:"生物技術--克隆技術"、"能源技術--無污染能源"、"空間技術--太空移民"等對科學的未來進行暢想,展現給學生一幅美麗的科學畫卷。此時,同學們一定也有許多大膽的設想,我讓他們拿起手中的筆畫一幅科學幻想畫或編一個科學幻想小故事,盡情地展示他們的才華。對此,激發了學生濃厚的興趣,使他們展開了豐富的想象。有的學生畫科學幻想畫,有的編科學小故事,有的小組開起了科學故事會,有的小組在討論進行一次以"暢想科學未來"為主題的手抄報展示活動……,這樣設計發散了學生的思維,使學生在無拘無束中學習科學,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實踐證明創新總是和自主聯系在一起的,就象生命離不開水、陽光和空氣。留足學生的創新時間和空間,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關鍵。構建"自主--合作"的開放性課堂是素質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學生只有在自主活動的過程中才能感悟出科學的真諦,才能漸漸養成創新的習慣。離開了時間和空間,創新能力的培養就成了無根之木,無源之水。因此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最大限度地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觀察、操作、思考、討論,多元化交流合作。適時激發,使學生在動手、動腦、動口中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在互動過程中,讓學生去發現、探索、創造。
【植根實驗教學彰顯創新課堂論文】相關文章:
初中物理實驗教學創新與突破論文11-15
創新鑄就高效信息課堂論文04-07
翻轉課堂實驗教學設計研究論文08-28
強化實驗教學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論文12-03
改革實驗教學,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論文04-23
化學實驗教學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論文12-08
初中物理的實驗教學創新思路論文10-16
游戲課堂在小學體育的創新與探索的論文01-22
實驗教學改革和創新精神培養的論文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