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高職學校德育管理機制的探討及分析論文
摘要:從德育工作的重要戰略意義高度出發。指出其在新時期面臨的嚴峻挑戰.分析了當前學校德育管理工作的背景和現狀。闡述了學校德育管理機制的內容,即德育管理組織、管理內容和管理方法上的具體要求,并有針對性地提出了建立良好德育管理機制的措施。
關鍵詞:高職學校;德育管理機制;內容;措施
加強德育工作,推進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是黨一貫堅持的教育方針,學生的全面發展是德、智、體、美、勞等方面的全面發展。在全球經濟國際化的趨勢下.高等職業教育不僅要對學生進行技能培訓,更重要的是進行素質教育,思想政治素質是最重要的素質.是素質教育的靈魂。黨和國家高度重視從素質教育的高度來推動德育工作,德育是素質教育的核心,我們要堅持把德育作為高等職業教育的重中之重來抓。高職學校要實現德育目標.必須建立和健全學校德育管理機制,形成良好的學校德育管理機制主要是解決德育運行中誰來管、管什么、怎樣管和在什么條件下管的問題,即德育管理組織、管理內容、管理方法和管理環境等問題。德育管理機制是把德育的目標及其系統決策付諸實施,并取得預期效果的保證。下面。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和管理經驗,就此談些體會和看法。
一、學校德育管理工作的背景
1、社會環境變化對德育工作的影響
(1)經濟環境變化的影響。商品經濟、市場經濟對學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積極、消極的雙重效應。學生對與其相適應的新觀念、新行為的認識有不少差距。如何以集體主義、愛國主義、法制觀念實施教育,幫助學生樹立遠大理想成為了一個重要課題。
(2)政治環境變化的影響。當前政治生活日趨完善和透明.學生的民主要求和參與意識大大增強.對政治教育的選擇明顯增強。我們既要鼓勵發展青少年的民主意識、獨立思考意識,又要提高他們的政治判斷力,增強法制觀念。
(3)文化環境變化的影響。當前社會文化是豐富的、多元的、復雜的.探究學生道德成長與文化環境的本質聯系,讓他們以正確的價值觀來進行道德選擇,將新思想、新觀念與封建渣滓、外來污毒區別開來,成為德育工作的新課題。
2、教育對象變化對德育工作的影響
現在的學生思想活躍、求新求異、價值取向變化大。具體包括:經濟意識增強。理想觀念趨于現實化,擇業取向偏重個人經濟利益;思維方式由求同轉向求新求異;思想觀念由接受灌輸轉向獨立思考;集體生活由被動追隨轉向主動參與;審美需求從他擇轉向自擇;獨立意識和獨立行為不一致:生活條件的優越導致意志力的脆弱,心理發展極不成熟。
3、學校德育工作的特點
當前社會影響因素在學生品德形成中的作用相對上升,大環境消極影響增多,學校德育的可控性明顯減弱。信息化時代教育者與被教育者同步接受信息.幾乎沒有提前量,教師對學生接受信息內容和反饋方式難以把握和預測,使教育和指導增加了許多因難。
二、學校德育管理機制的內容
1、學校德育管理組織
學校德育是多方位、多因素、復雜多變的系統工程.需要設置德育工作的管理機構,組成合理的、高效能的管理系統。德育管理總是在一定組織中進行的。德育目標、計劃必須通過一定的組織形式來實現。從這個意義上說,學校組織是德育管理的手段。當然,從另一角度分析,德育管理也是對組織的管理,通過設置和控制組織使之穩定有序地趨達目標,或根據社會和教育自身發展需要對組織進行變革,使組織的各部分相互協調并同周圍社會環境保持動態平衡。因此,組織又是德育管理的客體,正因如此,著名的管理學家西蒙認為,所謂管理就是建立組織、管理組織。學校德育管理也不例外。德育管理系統的組織,不是松散的聯合體,而是依據一定的德育目標、一定的法律、章程成立的。由一定的心理和精神維系的'。組織又是有明確的管理目標的,沒有明確的目標,組織就失去了工作的方向,組織正是為了實現既定的管理目標而設立的。從結果上說,德育組織還是建立權力、責任、人員編制、控制層次、控制幅度、信息傳輸的穩定結構,有了這種穩定結構,構成德育組織的所有要素就能在其位、做其事、建其功。
2、德育常規管理
學校德育管理,除了確定目標、制定計劃、明確分工外,在很大程度上,是通過德育常規管理來實施的。常規管理是學校德育乃至學校全部教育工作得以有條不紊地進行.達成規范化和有序化,實現正常的教學秩序、工作秩序、活動秩序和生活秩序的重要保證。許多學校正是通過常規來進行德育管理的。我們應通過制定和執行校內一日常規、校外生活常規、學習常規、活動常規等來控制、約束和調節學生的品德行為。
學校實施德育常規管理,首先必須依據社會主義教育方針,貫徹從實際出發的原則,擬定簡單明確、高度簡約的德育常規。這種常規既能夠控制、調節師生員工的行為,同時又不約束、限制他們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其次,在德育常規管理過程中。學校要提出鮮明的行為、活動特征方面的要求,好的德育常規應是本校行為活動特點的鮮明化、概括化.是本校良好傳統和校風的體現。再次,實施德育常規管理,學校必須培養一批模范帶頭執行常規的積極分子。模范人物、積極分子是一個組織、一個集體價值觀的人格化,他們是學校德育常規和風氣的載體與傳遞者,起著承擔、象征、延續的作用,有了一支積極分子隊伍,就能形成很強的同化力。第四,實施德育常規管理要嚴格要求。馬卡連柯說過.沒有要求就沒有教育。德育常規管理必須狠抓“細”、“嚴”、“實”,反復訓練,形成習慣。最后,德育常規管理光靠學校力量是不夠的,還應爭取家庭、社會的支持,做到校內外結合。 3.德育管理方法
所謂德育管理方法,是達到德育目標,實現德育管理職能所應遵守的活動方式.是取得德育成效的精神性工具和手段。合理的德育管理方法之所以成為人們進行德育管理活動的工具和手段,能夠引導人們采取合理方式,實現德育目標,就是兇為它是以客觀規律為依據的。合理的德育管理方法是對德育管理規律的自覺運用,是人們在長期的德育管理活動中形成的經驗的結晶.并在人們的德育管理活動中不斷得到檢驗和發展。德育管理方法可以分為德育管理認識和實踐方法。德育管理認識方法是正確反映客觀實際并據此進行德育決策的方法。德育管理實踐方法,是控制和協調德育組織內的組成要素使之達到預期目標的手段。
德育管理實踐方法,也就是德育管理得以運行的方法。由于人們的品德行為模式包括相互聯系的幾個環節.即思想一動機一行為。德育管理實踐方法也可分為行為控制的方法、動機激勵的方法、思想教育和自我管理的方法。
三、建立良好德育管理機制的措施
1、要健全完善學校的德育管理組織
學校要建立權力責任編制、控制層次,控制幅度.確保信息傳輸的穩定結構,其中所有的要素都能在其位,行其事。當前學校的黨、團組織,學校德育領導小組、政教處、年級組、班主任、德育教師就是一個完整配套的德育組織系統.它既有決策指揮層,又有具體的執行層,職責范圍明確合理.較適合新形勢下德育工作新特點的要求、能按德育規律辦事。
2、健全完善德育常規管理
教育法、未成年人保護法、中學生守則、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和校內各種制度。都可以用來約束和調節學生的品德行為,在這里既有國家立法、政策、條例等宏觀內容,又有校內制定的規章制度等微觀內容。這些管理制度具有基礎性、政策性、強制性和可操作性特點。沒有德育常規管理,學校的德育工作就無章可循,無矩可守。
3、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
德育管理方法主要包括德育認識方法和實踐方法在實踐中,一是學校可積極采取行政方法和法律方法,直接調節德育管理對象.通過權威和服從關系對管理對象發生影響。二是學校可采取動機激勵法,設置具體目標。激發師生積極參與活動過程。三是學校可以采取自我管理的辦法.通過學生工作組織實施自我計劃,自我組織、自我控制,自我調節、自我評價,引導學生從小事做起,逐步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總之,當前學校德育工作狀況,從外部原因分析是社會大變革對德育的多元復雜影響,從學校內部原因分析是教師的德育觀沒有發生根本變化。教師必須首先實現“內化”,即個體把思想道德納入自己的思想品德結構體系中,使之變為自己的信念并具有自主性,成為支配、控制自己的思想、行為的內在力量,然后在實踐上促使學生“外化”,即在道德信念驅使下,通過合理的行為方式轉化為其道德行為,作用于社會生活,才能使學生真正成為社會主義的合格接班人。
【對高職學校德育管理機制的探討及分析論文】相關文章:
探討對高職畢業論文03-31
對高職畢業論文工作探討04-19
社會消防安全管理機制探討論文07-04
學校德育分析論文情況06-28
高職學生的審美心理探討論文09-15
高校財務管理機制創新探討論文07-03
高職畢業論文指導分析03-27
高職數學建模分析的論文09-26
信用評分模型探討分析論文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