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互聯網思維指導下的高等職業教育改革思路論文
互聯網思維,就是在(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科技不斷發展的背景下,對市場、用戶、產品、企業價值鏈乃至對整個商業生態進行重新審視的思考方式。“互聯網+”就是“互聯網+各個傳統行業”,是利用信息通信技術以及互聯網平臺,讓互聯網與傳統行業進行深度融合,創造新的發展生態。“互聯網+”思維就是以互聯網思維為指導,利用互聯網平臺,對其它行業進行改革與創新的思想。
從2012年11月易觀國際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于揚首次提出“互聯網+”理念到2015年7月4日,國務院印發《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互聯網+”已上升為國家戰略。在當今這個互聯網時代,在“互聯網+”已經成為國家發展戰略的形勢下,高等職業教育必須用“互聯網+”思維來推動自身的改革和發展,才能勇立時代潮頭,才能真正成為為國家發展培養技能型人才的中堅力量。
1.互聯網思維的核心理念
360公司董事長周鴻祎認為互聯網思維的重點是用戶至上、體驗為王、免費的商業模式和顛覆式創新。古華京在搜狐公眾平臺上撰文提出“互聯網思維精髓大總結:①用戶思維;②簡約思維;③極致思維;④迭代思維;⑤流量思維;⑥社會化思維;⑦大數據思維;⑧平臺思維;⑨跨界思維”。百度百科解釋互聯網思維時認為“互聯網的技術結構決定了它內在的精神,是去中心化,是分布式,是平等”。
總結各種觀點,互聯網思維的核心理念就是開放、平等、用戶至上、扁平化結構、流量思維、免費模式和平臺思維。
2.互聯網平臺的功能和優勢
百度百科解釋互聯網的優點有信息交換不受空間限制,信息交換具有更新速度快、成本低、互動性、多樣性和個性化特點,互聯網使用者多,信息量大且能被整合利用。在移動互聯網及智能手機日益普及的今天,隨著用戶使用互聯網的便利性大大提高’上述互聯網優勢更加得到強化。
3.“互聯網+”思維指導下的高等職業教育改革思路
3.1 發揮互聯網優勢,在保留傳統教育優勢的基礎上大力拓展開放教育
目前高職院校的教學基本是全日制傳統教育,只有參加統一考試并取得學籍資格的學生才能到學校來學習,學歷教育占據很大比重。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學歷在學生的就業和發展方面的重要性已經逐步下降,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我們也發現,學生在工作中仍然存在學習需求,可以說當下社會對全日制之外的學習和受教育需要與日俱增。
高職院校要大力拓展開放教育,亟待發展的不是現在已經成熟的類似廣播電視大學、成人教育等這樣的系統的、長時間的、考取學歷為目標的開放教育。而是一種碎片化的,短時的,以學習某些知識或技能,以解決問題為目的的開放式教育,受教育者不是為了獲得某種學歷而學習,而是為了提高自己的能力為目的進行學習。
為了拓展這種開放教育,職業院校應當利用師資和硬件優勢,創造以單一知識點、單一技能項目為內容的數字教學資源,組建提供這種開放教育的學習平臺,并探索合理的運行方式與制度,以確保教師和院校能夠從這種教育模式中獲益。
3.2 用戶至上,體驗為王,追求至極的學習和用人體驗
現在的高職教育在考慮教什么,怎么教的問題的時候,重視的是符合教育部制定的教學標準,符合學校所擁有的教學條件。考慮“我想怎么教”比較多,而考慮“學生需要我怎么教”比較少。在“用戶至上,體驗為王”的思維指導下,教育應當盡快把關注點轉移到用戶需要和用戶體驗上來。
在高職教育中,學校的用戶其實有兩個:學生和用人單位。以“用戶至上,體驗為王”的'思維為指導,高職院校應當把學生和用人單位的需要看做頭等大事!應當把學生上學的體驗和用人單位的用人滿意度看做頭等大事!這種思維的轉變在當下行政化色彩濃厚、貼有事業單位標簽的高職院校身上殊為不易。
3.3 利用互聯網技術,創新教學模式和考核方式,打造教、學兩端的自由、開放平臺
當前的高職教育在教學模式和考核方式上存在無個性化、自由度低、師生互動不良等缺點。在互聯網時代,探索基于互聯網技術的學生自主學習、個性化學習、靈活學習、互動學習的教學模式和靈活考核模式是順應時代需要、提升高職教學水平、培養具有專項特長的高技能人才的必由之路。例如對于全日制在校生采取傳統教學及考核與互聯網教學及考核相結合的方式,在安排學生學習時間時留出其自主學習的時間,在課程安排時除了統一安排的基礎課程外,對專業課程采取自主自由的教學方式。學生利用互聯網和完善的數字教學資源,自由選擇學習的科目、章節和學習時間,自由的選擇利用學校實訓設備增強技能的時間和科目,在考核方式上也可以利用互聯網技術進行時間自由的科目考核。在這種教學模式下,能夠滿足不同需要、不同水平學生的學習需要,真正實現因材施教,交流通暢。
3.4 依靠互聯網技術,暢通上下游連接,追求連接一切
在互聯網技術飛速發展和互聯網終端日益普及的今天,高職院校已經有條件將與教學有關的學生、家長、教師、用人單位、學校管理部門和其它各管理部門全部連接的條件;更進一步,學校還可以選擇將學校與其它學校、社會學者、社會求學者、社會企業單位進行更大范圍、更高層次的連接,真正實現連接一切。一旦做好連接一切的工作就能帶來巨大的變革與優勢,對學生求學和就業、對家長掌握和管理學生、對教師教學、對學校管理學生、對用人單位招聘、對學校增強知名度和實力都有極大的好處。
3.5 發揮互聯網優勢,改革教學和學生管理工作
這幾年,高校教學管理平臺應用已經逐漸推廣,但是隨著互聯網技術和應用迅猛發展,特別是移動互聯網終端的普及,高職學校的教學管理和學生管理應該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改變管理方法,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例如教學管理中的請假管理,傳統的開請假條的方式不僅不方便而且容易造假,如果給假的老師能夠把學生請假信息發布出來而上課的老師都能看到這一信息,那么請假管理不僅變得便捷可靠,而且請假數據還能得到保存和統計,從而提升了管理水平。
再比如學生管理中的就寢時査宿舍管理,利用移動互聯網終 端核査寢室情況,省時省力同時還能保存核査資料,同樣提高了管理效率和水平。從所舉的例子可以看出,利用互聯網技術改革教學管理和學生管理并不難,只要從業者有這個意識,經過試驗后能夠上升為制度或者慣例,則利用互聯網技術進行的教學管理和學生管理改革很容易開展和深入。
互聯網時代已經到來,其它行業與互聯網的結合已經產生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高等職業教育要想跟上時代發展潮流、實現跨越式發展,就必須開展基于互聯網思維和互聯網技術的深刻改革。
【研究互聯網思維指導下的高等職業教育改革思路論文】相關文章:
餐飲高等職業教育改革論文11-20
高等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論文11-19
高等職業教育改革建設及發展論文11-19
從“互聯網+”看電視傳媒的思維轉型思路構建的論文3000字04-25
理性思維指導下的小學科學教育論文07-20
互聯網的研究論文03-09
初中數學教育改革研究論文10-08
高等職業教育課程改革思路論文11-19
聲樂教學歌唱思維研究論文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