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有關與職業崗位能力對接的高職學材開發研究論文
一、背景
高等職業院校是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培育基地。教育部在《關于推進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協調發展的指導意見》中指出,高職教育應“以對接產業為切入點,強化職業教育辦學特色”,明確提出了“專業與產業、職業崗位對接”等五個方面的對接,要求高職教育要基于職業崗位能力需求設置專業課程體系,統籌規劃課程開發和教學資源建設。
二、學材的特點本文作者觀點,
與傳統意義上的“教材”不同,“學材”是指“學習所用的材料”,一門課程的學材廣義上可認為是該課程全部教學資源的集合,主要功能是用于引導和幫助學生學習,最終促成教學目標的實現。高職專業課程的典型學材應主要包括與職業崗位相同或高度接近的專業工具、應用軟件、專業設備、耗材等,行動導向教學中必需的項目化教材、引導課文等,延展性學習所需的視頻資料、行業網站等輔助資料。總體來看,高職專業課程的學材應具備以下特點。
1.能調動學習者的主觀能動性,促進有目的的學習。在近年來,隨著職業教育改革的深化與推進,一大部分高職專業課程已經進行了行動導向的課程改革,通過設置學習任務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能引導學生從中獲取并分析專業信息,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并經歷完整的工作過程直到完成學習任務。學材不提供全部的專業信息和完成的工作計劃,而是通過提供相關工具和材料,設置一系列引導問題,引領學生來學習新知識、新技能,制訂工作計劃來完成學習任務,并對獲得的工作成果和經歷的工作過程進行總結和反思。
3.能幫助學生從實際經驗和教材抽象的描述中構建知識體系,實現理論與實踐的統一。學材的開發必須依據“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構建接近生產現場的學習環境,幫助學生通過模擬的職業活動來獲取職業能力。
4.學材中的核心材料應與實際崗位的工作過程或生產過程高度貼近。例如在行動導向教學實施中得到廣泛應用的引導課文(又稱工作頁)等,遵循完整工作過程的六個階段,即獲取信息、制訂計劃、做出決策、實施計劃、檢查控制和評價反饋。
三、學材使用環境在當前高職教育環境下,
學材應基于工學結合一體化課程開發,再運用到工學結合一體化課程當中去,其中蘊含著豐富的現代職業教育的理念、思想與方法,必須在一定的環境中實施才能發揮最大效應。
1.建設以專業教室和工學結合式學習崗位為代表的教學環境。整套學材的實施需要相應的教學媒體和高度仿真的專業學習環境。目前比較合適的方案是一體化教室。在一體化教室中,教師創設盡量真實的工作環境,科學、有效地設計“學習崗位”,讓學生利用學材完成與典型工作任務內容相一致的學習任務。
2.遵循行動導向原則實施教學。學材的使用需要配合采用適合學生特點,具有職教特色的教學方式、方法和組織形式,即行動導向教學。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以個體或小組合作的方式圍繞明確的學習目標,通過完成一系列的綜合性學習任務學習新的知識與技能,提高綜合職業能力。這里的行動不是簡單的重復性操作,而是為達到學習目標而進行的有意識的行為,學生通過主動、全面和合作式的學習,達到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的統一。
3.建立以過程控制為基本特征的質量控制和評價體系。在一體化課程的實施過程中,教學內容、教學活動方式更加豐富,教學空間增大。課程和教學質量控制的重點應當從外部評價轉向教學者對教學過程的自我控制。
四、學材開發與設計過程學材的開發者是教師,而使用者是課程的學習者。
師應基于專業對接崗位,從學生視角出發進行學材開發。對于高職高專的專業教師而言,為一門專業課程規劃和設計出一套好的學材,既要具備豐富的教學經驗和較高的專業水平,又要隨時更新和掌握第一手的生產現場實際情況,包括專業對應的職業崗位、各崗位應具備的能力、崗位工作過程、崗位工作材料等。學材的設計與開發一般應包含以下幾個基本過程。
1.行業企業生產一線調研與分析。主要明確以下問題:行業發展現狀、人才層次需求、職業發展前景、崗位對工作能力的需求、畢業生對現有課程實施后的反饋信息等,并對崗位能力進行描述和解析,找準本門課程應訓練學生具備的能力條目,結合國家職業技能鑒定標準,制定或更新課程標準。
2.召開或參加實踐專家研討會,明確本課程對應的工作過程要素,包括工作對象、工作步驟、組織方式、工作要求、設備與工具等,還應包括在工作中所用的最新的信息技術。參會的實踐專家必須是具有豐富經驗的一線工作人員,如優秀技師、班組長、車間主任或基層部門負責人等,他們工作的領域應與所接受的職業教育專業對口,具有高級工及以上職業資格和足夠的重要工作經驗,具備較高的職業能力。
3.教學項目的確定和教學實施過程設計。對原有課程內容進行整合、更新和秩序化,盡可能選擇與學習者學習和生活相關的載體,確定課程教學項目和子任務,并依照企業崗位實際過程進行“教學做一體化”的教學實施設計。
4.學材的設計與準備。根據上述三個過程的結論設計學材。學材的設計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一是硬件學材的準備,硬件學材是學習過程實施的必須支撐,主要指實際崗位工作中相同或相近的專業工具、設備和耗材等;二是文本資料設計與準備,主要包括項目化教材的選擇或編寫、各任務對應引導課文的(其中必須包括任務單和任務評價表)設計與編寫等;三是輔助學材的準備,根據課程特點,準備課程應用軟件、課程教學視頻、相關案例、網絡資源庫、行業技術論壇網址、在線試題庫等
5.學材的發放。在教學活動開始之前,需要將準備好的學材發放給學習者。學材發放途徑要根據學材特點和學習者特征來決定。例如硬件學材必須以實物的形式發放,其他各種類型的學材可以采用開放式、信息化的手段進行發放,并由學習者自由選擇。
6.學材使用、反饋及調整。在一體化教室中遵循行動導向原則開展教學實施,進行學材使用。搜集使用中的學生反饋,結合過程評價結果和課程校內外評價意見進行學材的修改與調整。
五、學材開發實例
2010年,武漢鐵路職業技術學院應用電子技術專業教學團隊的單片機課程組即開始著手對《單片機原理與系統設計》課程進行工學結合一體化課程改革,至今已滿四年。經過多輪次的教學實踐、反饋、調整,目前已形成教學做一體、開放多元的教學環境和一套軟硬件結合、文本資料和信息化材料融合的學材。
1.開發過程。課程組在赴富士康科技集團武漢工業園、中興通信公司、武漢盛帆電子有限公司等多家電子類企業調研的基礎上,每年參加專業指導委員會的會議,與企業專家共同研討專業動向和職業崗位能力更新情況,隨后更新課程標準、課程內容及課程項目設置,最后對學材進行設計與調整。
2.學材內容。本套學材目前主要由硬件設備、通用軟件、仿真平臺、文本資料和信息化資料等構成。硬件設備由微機原理實訓室、電子產品設計與開發實訓室、電子競賽訓練實訓室共同提供支撐,主要包含單片機最小系統板、常用外圍模塊電路、面包板、萬用表、常見元器件、預裝仿真平臺的電腦、多媒體教學設備和討論拼桌等。文本資料包含各任務的任務單、資訊表等各種引導課文、教材、教案和各類參考書籍。網絡資源和通用軟件主要包括搜索引擎、網絡碎片資源、各種視頻學習材料、Office軟件等。仿真平臺選擇電子企業在進行電路設計和調試時普遍采用的Pro-teus&Keil平臺。在每學期伊始,教師將引導課文、電子教案、仿真平臺安裝文件、多媒體資料等上傳到個人網盤,學生可根據需要隨時下載使用。
3.學生反饋。為了客觀反映學材使用效果,以便進行下一輪次的設計調整,課程組自2011年開始,連續三年對武漢鐵路職業技術學院應用電子技術專業大二下學生進行了學材使用情況反饋調查。課程組教師依據學生特點在專業調查網站上設計并制作調查問卷,令學生采用在線作答的方式展開調查。回收有效問卷數及調查在專業的覆蓋率見表1。2011年,在參與調查的學生中,有62.6%的學生認為,在一體化教學環境中使用課程的整套學材能夠提高專業技能,有20.3%的學生建議適度增加信息化手段,對學材達到“基本滿意”程度的學生占76.1%。從2012年開始,課程組在學材中加入Proteus&Keil仿真平臺,2012年和2013年分別有86.6%和90.7%的學生對學材使用效果達到“基本滿意”程度,有70.8%和72.5%的學生認為學材有助于提高專業技能。
【與職業崗位能力對接的高職學材開發研究論文】相關文章:
高職學生職業溝通能力培養研論文09-30
簡論高職建工監理專業人員職業能力的培養模式教育論文10-01
以職業為導向高職心理學論文09-27
排舞運動的文化價值開發研究論文09-28
幼兒生活能力培養的實踐與研究論文09-30
對接專員崗位職責10-17
高職院校開展職業生涯教育的探討論文10-02
高職院校教師職業素養論文09-30
旅游文化紀念品開發設計研究論文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