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科技推廣與產業融合新模式初探論文
摘要:農業科技推廣是將農業科研成果和實用技術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橋梁和紐帶,是推動現代農業發展、促進農民增收的重要力量。太谷縣以省級戰略山西“農谷”建設為契機,開創農業科技推廣創新模式。對此發展新模式進行了詳細論述。
關鍵詞:農業;科技推廣;產業融合;模式
1太谷縣農業發展背景與頂層設計
太谷縣位于山西省晉中市中部,是傳統農業大縣,總面積1050km2,轄3鎮3區6鄉198個行政村,人口32萬人,耕地面積2.9萬hm2,先后成為首批全國現代農業示范區、山西省唯一省部共建新農村示范村聯系村所在縣、全國首批現代農業示范區農業改革與建設試點縣,是全國生豬調出大縣、全國綠化模范縣、全國休閑農業與旅游示范縣、全國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全國農村產業融合發展試點示范縣、全國可持續發展試驗區、全國生態綠化縣及全國武術之鄉。作為擁有山西農業大學、省果樹所等駐地院校(所)的傳統農業大縣,太谷縣在農業科技推廣應用、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及農業科技服務體系建設等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太谷縣以省級戰略山西“農谷”建設為契機,規劃“一城、三園、五區”發展框架。“一城”即農谷科技創新城,“三園”即高新技術產業孵化園、特色農產品加工交易園和北方林果科技園,“五區”即紅棗苗木特色產業推廣示范區、綠色養殖產業推廣示范區、設施農業推廣示范區、生物技術推廣示范區和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區。通過“農谷”三產融合發展示范區建設,聯合南山休閑農業旅游區,形成百里三產融合發展帶,打造全域性產業升級版,帶動縣域經濟發展,實現農民增收。
2太谷縣農業科技推廣與產業融合創新模式
2.1莊園經濟模式
依托南山百里林果帶旅游線路開發,充分利用充足的生態資源和撂荒耕地、閑置“四荒”資源,以南山生態公園、烏馬河濕地公園為基礎,引導民營資本集中流轉土地進行生態開發,實現了土地與資本的結合、農業與生態的結合、資源與產業的結合、城市與鄉村的結合、一二三產的融合。目前,全縣南山一帶已形成美寶、梅苑等各類功能莊園共12個,社會投資20億元,實現年收益1億元,解決就業崗位近千個,以莊園輻射帶動周圍23個山村改變生產經營方式,促進了貧困地區農民的增收。
2.2“康養+休閑”模式
依據地理、人文、產品優勢,大力發展康養文化。以廣譽遠為代表的南山醫藥食品園區,將康養文化、保健產品與休閑旅游相互融合,開辟了一條健康保健之旅。龜齡集酒、定坤丹、牛黃安宮丸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溶栓膠囊、葡力膠囊等保健品蜚聲國內,形意拳傳播世界,影響深遠。梅苑山莊滑雪場、棋盤山漂流、鳳凰山登高,已成為健康休閑旅游必選活動。總投資21億元、占地面積23.5hm2的孟母文化養生健康城,以孟母孝道文化為底蘊,致力于打造教育與旅游相結合的'孟母傳統文化傳播基地和母親文化展示中心。
2.3“歷史文化+休閑旅游”模式
挖掘太谷歷史,將璀璨的晉商文化、名人軼事、古宅院落等傳統文化與現代休閑旅游融合,打造積聚傳統文化內涵的歷史之旅。依托晉商文化、孟母文化、近代名人(孔祥熙、杜潤生、趙鐵山)等歷史文化資源,建成了孟母文化廣場、孟母祠堂、孟母書院,挖掘整理了上安古村落、杜潤生故居、青龍寨等一批極具歷史文化價值的建筑。已建成占地面積600m2的太谷非物質文化遺產展廳,展示了戲曲音樂、中醫中藥、武術游藝等國家、省、市、縣非遺項目100項(其中國家級5項、省級7項)。
2.4“經營主體+園區+旅游”模式
以企業為主體,依托特色園區,拓展三產融合發展模式。怡園酒莊依托200余hm2葡萄種植園,形成“企業+園區+旅游”的發展模式,開展品酒、觀光等休閑業態,實現了一產的接二連三發展。興谷棗業公司擁有紅棗種植基地667hm2,形成了集農家樂、采摘、觀光于一體的綜合休閑區,通過微商、淘寶、金合網等平臺,年實現網絡銷售500余萬元,極大地增加了產業附加值。
2.5“企業+品牌文化”模式
依托優勢產品資源,全力打造企業文化品牌。已分獲“國家地理標志”和“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的太谷餅、壺瓶棗等為延伸的企業文化逐步建立,鑫炳記、榮欣堂、鼓樓等太谷餅企業建立了太谷餅文化園,集中展示了從手工到現代化的太谷餅制作工藝,通寶醋業文化園將醋的功能價值體現到極致,黃河中藥建設的中醫藥博物館將中醫藥發展過程進行了集中展現。
2.6城鄉一體化模式
以產業為依托,以鄉村小鎮為亮點,打造一村一品升級版,實現城鄉一體化旅游格局。“一線六鄉二十點”旅游線路涵蓋了9個特色園區、300個農家樂、13個山寨、7個小鎮,拉開了城鄉休閑旅游框架。綠美園林苗木園區擁有種植基地266.7hm2,是華北最大的白皮松種植基地,在其帶動下,白燕村、王村等4個村實現了以苗木花卉為主導產業,小白鄉成了名副其實的苗木花卉和紅棗之鄉;杏林生態莊園QQ農場深受市民喜愛,認領供不應求。總之,太谷縣堅持把農村產業融合作為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推動農業轉型升級、提高農業競爭力、發展農村新經濟、培育農村新動能、促進農民持續增收的重要途徑,優化融合發展環境,激發資源要素活力,實現農村產業相融發展大格局。
【農業科技推廣與產業融合新模式初探論文】相關文章:
現代化農業建設科技推廣新模式探究論文11-04
農業科技推廣效益論文11-03
農業產業農業發展論文02-12
東北文化產業及旅游產業的融合模式論文09-30
旅游產業及文化產業融合策略探究論文09-28
農業科技推廣制度創新研究論文07-02
探析基層農業科技推廣現狀論文11-04
農業科技推廣農藥減量思考論文11-03
淺談農業科技推廣服務體系論文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