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化體驗的民俗文化傳承研究的論文
摘要:中原民俗文化有著鮮明的民俗特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隨著時代的發展,民俗文化缺乏活力,瀕臨消失。分析中原民俗文化的發展狀況,整理優勢資源,在中原民俗文化的傳承發展過程中,以娛樂化體驗為構建的核心模式,以滿足人們的精神追求為構建的出發點,大力推廣民俗產品,寓教于樂,開拓中原民俗文化傳承的嶄新模式,而這一模式,也必將中原民俗文化的傳承進行的更遠、更寬、更廣。
關鍵詞:娛樂;體驗;中原民俗文化;傳承
中原地區擁有著樸素的民風以及豐厚的文化底蘊,這一地區自古就被譽為中華文明搖籃和禮儀之鄉,人們在長期的生產、生活中形成許多風尚和習俗,并代代相沿,積久而成了鮮明的民俗特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方式和消費觀念發生了巨大變化,這一變化導致傳統的民俗文化由于缺乏活力,瀕臨消失,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中原民俗文化傳承與中原文化的前途和命運有關,與中原經濟區建設的總體形勢有關,如何在繼承傳統的前提下進行發展與創新,是目前中原民俗文化亟待解決的問題,探討這一問題關系到中原民俗文化整體實力和競爭力能否增強,涉及到中原民俗文化開發和利用效能能否提升。
一、中原民俗文化的發展現狀
民俗文化是人類在不同的生態環境和文化背景下產生的,并在獨特的歷史過程中積淀、傳遞、演變成不同的文化類型和模式。民俗文化是民族精神的重要載體,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原民俗文化具有典型的根文化特征,還具有集體性、傳承性、傳播性等特征,對中國民俗文化乃至民族文化都有著重大的影響。雖然中原民俗文化具有先天良好的基礎和發展優勢,但是目前,在中原民俗文化的發展建設中,人們過于關注的是其“外部”的價值,即中原民俗文化所產生的經濟利益,反而忽視了中原民俗文化的“固有價值”,即中原民俗文化在使用中的實際價值和精神力。由于保護不善、盲目商業化等因素,使得中原民俗文化瀕臨消亡的種類愈來愈多,事實上,遏制這一現狀繼續發展的唯一方法,需要創新的思路和策略,樹立一個“內在價值”的新概念,以實現中原民俗文化的自然傳承與永續發展。
二、中原民俗文化的發展優勢
了解中原民俗文化的價值與優勢,關系到中原民俗文化的生存與發展,關系到中原文化的前途命運。因此,有必要對中原地區民俗文化的優劣進行界定,理清中原民俗文化的價值分類,從而理清中原民俗文化保護與發展的關系,為文化建設創造良好的條件。1.優秀的中原民俗文化。展現中原人民品質和智慧的民間文學,如花木蘭傳說、盤古神話、大禹神話等;至今仍在全國廣為流傳的民間美術工藝,如朱仙鎮木版年畫、沐京燈籠張、盧氏縣民間剪紙、汴繡工藝等;獨具中原特色的傳統戲劇和曲藝,如豫劇、越調、靈寶皮影戲、河南墜子、洛陽河洛大鼓等;精益求精的民間傳統技藝,如禹州鈞瓷燒制技藝、洛陽唐三彩燒制技藝等;技藝精湛的傳統醫術,如洛陽正骨、中醫針灸等;享譽海內外的功夫文化,如少林功夫、溫縣太極拳、漯河心意六合拳等。2.庸俗的中原民俗文化。集中體現在各類封建殘余思想,如信奉“三綱五常”、認同男尊女卑觀等;各種迷信活動,如迷信鬼神、相信天命觀、信仰宿命論、巫術等。理清了中原民俗文化的價值分類,也就明晰了中原民俗文化的發展目標與發展方向。毋庸置疑,我們要大力傳承、發展中原民俗文化中的優勢元素,積極改造中原民俗文化中的不足項目,依法取締庸俗中原民俗文化,將中原民俗文化的優勢最大化的體現出來,充分發揮中原民俗文化在文化強省建設中的積極作用。
三、中原民俗文化傳承發展中娛樂化體驗的必要性
體驗式娛樂主要是滿足人的“體驗需求”,它的核心是在消費過程中產生愉悅、難忘、酷等等體驗,例如目前國內出現的“飛行體驗中心”、“職業體驗館”、“4D電影”等即為這一類型的產物。因此,將中原民俗文化的傳承與娛樂化體驗相融合,在市場中加入娛樂元素,對中原民間文化發展具有創新的意義。首先,娛樂化體驗是近年來市場和消費者關注的焦點,是一種嶄新的傳播與營銷理論,體驗式營銷為娛樂化傳播提供可以參考的營銷框架,娛樂化傳播則歸納了所有的娛樂元素與消費者的娛樂心理,將中原民俗文化的傳承與最前沿的市場體驗模式相結合,目前這一領域的研究還沒有形成系統的理論,有探索和研究的價值需求。其次,人們的生活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不再是逛個超市、看個電視就能滿足的狀態,中原民俗文化要想在發展的潮流中不被時代淹沒,需要順應時代的變化,用現代化的傳播觀念、傳播方式進行傳承,而娛樂化體驗正好滿足了這一需求,將這些寶貴的民俗文化以高科技的手段加以包裝,使得人們在享受體驗式娛樂項目的同時,愉悅的接受文化的熏陶,從而實現傳承的這一過程。最后,民俗文化有其特殊的性質、文化、歷史等因素限制,使得娛樂化體驗模式在民俗文化中的應用具備其他行業所不具備的特征。以滿足大眾娛樂心理及娛樂需求為前提,發掘民俗文化的娛樂功能,是迎合大眾娛樂的天性。用娛樂體驗的方式為民俗文化注入活力,能夠吸引大眾的關注和主動參與,為塵封在記憶里的民俗文化注入符合時代發展的躍動的活力,具有極強的潛力和發展空間。
四、構建中原民俗文化的娛樂化體驗模式
隨著生活物質水平的增長與提高,單純的物質追求已經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轉而追求精神產品的時代已經到來。現代人的消費重點已經從“實體滿足”轉向“精神愉悅”,從有形轉向無形,人們對于精神層面的享樂要求更高,需求更多。在中原民俗文化的傳承發展過程中,以娛樂化體驗為構建的核心模式,以滿足人們的精神追求為構建的出發點,不僅能夠推廣民俗產品,而且能夠寓教于樂,極大地拉近消費者與民俗文化的距離,使其能夠在一種輕松愉悅的'氛圍中,自然主動地接受文化產品,而這一模式,也必將中原民俗文化的傳承進行的更遠、更寬、更廣。中原民俗文化是民間的一種文化形態,呈現出兩種不同的態度和發展趨勢:一種是作為文化遺產,講究自然、真實,強調文化生態平衡;另一種是將民俗文化作為一種生活文化,強調民俗文化的傳承與創新,強調以新的文化形式和現代傳播媒介來推動民俗文化的發展。后者本身就是將民俗文化以文化形態的形式構筑的體驗形式。如果在結合自身優勢的基礎上,根據消費者的娛樂和休閑需求進行創新,通過開展多層次的體驗模式,為消費者創造獨特的娛樂式體驗,對于中原民俗文化的傳播和推廣,必將開啟一扇嶄新的窗口。以娛樂式體驗為基礎的推廣方式,可應用在民俗文化產品的方方面面。在全國廣為流傳的民間美術工藝,如朱仙鎮木版年畫、沐京燈籠張、盧氏縣民間剪紙、汴繡工藝等,可通過如今流行的手工作坊等推廣方式吸引消費者,使其參與其中,親手接觸到這些傳統文化產品,手手相教,口口相傳,而不再局限于家族傳承,這種模式將會充分調動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和參與性;展現中原人民品質和智慧的民間文學,如花木蘭傳說、盤古神話、大禹神話等,可通過4D電影的方式進行展示,將會更有說服力和接受度;傳統戲劇和曲藝,如豫劇、越調、河南墜子、洛陽河洛大鼓等,可與現代音樂結合進行推廣,2016年春節晚會上所展現的《華陰老腔一聲喊》這一節目就是一個成功的范例,將傳統曲藝與年輕人熟悉和喜歡的現代音樂大膽融合,在內容上挖掘,使得這一表演模式更具傳承性與民族性,也更容易被年青一代所接受。
五、結語
中原民俗文化不僅是河南、中國,更是全世界寶貴的文化財富,對于其傳承、發展和推廣是我們不容推辭的責任和義務;娛樂式體驗是現代社會流行、人們大力追求的休閑方式,這種方式被大多數人所推崇。將前者的傳承發展建立在后者的技術基礎之上,是古今融合的一種手段,這種手段為傳承者提供了一種嶄新的視角,構建了一種新的發展模式,為中原民俗文化的傳承發展另辟路徑,對傳統文化資源的轉化也具有一定的理論意義。
參考文獻:
[1][美]約瑟夫派恩,詹姆斯吉爾摩著,夏業良等譯.體驗式營銷[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2.5.
[2]埃爾李伯曼,帕特麗夏埃斯蓋特.謝新洲譯.娛樂營銷革命[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7.
[3]劉景亮.河南民俗的價值及保護[J].河南:河南教育學院學報,2013.4.
[4]王學俊.河南傳統文化在文化產業發展中的價值和作用[J].河南:美與時代,2013.2.
[5]呂淑珍.以文化創意產業助推中原民俗文化發展研究[D].河南:鄭州大學,2014.4.
【娛樂化體驗的民俗文化傳承研究的論文】相關文章:
多維視野中的民俗文化研究分析論文10-04
關于汽車娛樂電子管理研究的論文04-12
體驗營銷研究論文怎么寫04-02
國際化研究論文04-12
民族民間民俗文化藝術研究論文10-03
莫把真情娛樂化隨筆02-05
過度娛樂化是慈善的悲哀05-03
農村城鎮化的研究論文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