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專業教學中地方旅游文化的融入研究論文
近年來,中國旅游業飛速發展。中國旅游業統計公報顯示,2013 年我國旅游業總體保持健康較快發展:全國國內旅游人數 32.62 億人次,旅游收入達 26276.12 億元人民幣。隨著旅游行業的進一步發展,對旅游管理方面的人才需求不斷增加,中職學校給旅游行業培養了很多人才,給旅游行業的進步奠定了人力資源基礎。根據相關統計,2014 年全國招收旅游管理類專業的中等職業學校 933 所,全國共招生12.3 萬人。中職學校非常重視旅游管理人才的培養。根據專業的預測,我國在 2020 年,將會變成第四大旅游目的地國家和第一大客源國家。這也給中職旅游教育的進行帶來了新的挑戰和機遇。但是現在我國中職學校畢業的旅游人才和社會需求之間存在很大差距。一方面市場對旅游管理人才的需求較大,另一方面中職學生本身的文化程度低和知識水平的欠缺使企業可遇而不可求,這種現象導致了學生就業比較困難,就業后不夠穩定,流動性較大,這也給人才培養造成了很大困難。同時,由于中職生的地域限制,他們選擇的企業多傾向于本地區以及周邊的縣市區。因此,在專業教學中,如何把本地區地方文化滲透到課堂上,逐步提升中職學生的文化知識水平,加強他們在專業理論方面的深造便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地方旅游文化一般指與特定區域相聯系的文化,它形成的基礎是當地自然環境,能夠很好地將不同地區的人類發展歷史以及文化內涵體現出來。地方文化包括歷史文物、文化遺跡、古典建筑、文化藝術、風土民俗、工藝特產、風味佳肴等。這些與當地自然環境有機地融為一體,成為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重要的旅游資源。
那么,在旅游專業教學中,如何貫穿地方旅游文化呢?
以漳州為例,我們在專業課堂的教學中,可讓學生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學習:
首先,讓學生對本地區的地理位置進行概括。
在描述地理事物空間和時間關系時,往往會通過地理位置進行,其度量標準是經緯度,地球上每一個地方的經緯度值都是唯一的`。這些可以揭示本地區的自然要素,也可以體現本地區的氣候、地貌、地質等特征。例如,漳州地處東經117°-118°、北緯 23.8°-25°之間,陸域南北 187 公里,東西寬 127 公里,面積 12607 平方公里。
其位于福建省東南部,東臨廈門、南與廣東交界,東與臺灣隔海相望,年平均溫度 21℃,最高日氣溫 36.3℃,最低 -4.7℃。無霜期達 330 天以上,年日照 2000-2300 小時;年降雨量 1000-1700 毫米,雨季集中在三至六月。這樣的地理位置與氣候無疑給漳州的旅游業發展帶來得天獨厚的有利條件。
其次,讓學生對本地區的歷史文化進行梳理。
中華文明演化惠及的、能夠將獨特民族風貌和特質反映出來的民族文化便是中國傳統文化,其包含了民族歷史中各種觀念形態和思想文化的總體表征。指的是在我國地域內的祖先和當代人一起創造的,并且被繼承發展的文化,其包含了我國各民族幾千年的文明。各地區不同的歷史文化造就不同的民俗特色。唐朝以前,漳州這個地方并沒有建制。唐高宗年間,閩粵地區的有些少數民族經常一起反抗唐朝。唐高宗詔令歸德將軍陳政,帶領伏兵兩千多人進入閩地,并奮力征戰。
在陳政去世后,陳政的兒子陳元光繼承父親的志愿,率領陳政的兵馬,平定了閩粵邊境。公元 686 年,陳元光經奏準在泉、潮二州之間設置一州,因旁有一水叫"漳江",所以叫漳州。現今,在漳州云霄縣仍保存開漳圣王---陳政、陳元光父子將軍山公園紀念地。漳州名人薈萃,文化昌盛。歷史上除了開辟漳州的將領陳政、陳元光、丁儒外,還出現了高登、黃道周等一大批政治名人。現代詔安畫家較著名的有"三沈":沈福文、沈柔堅、沈耀初。近代著名的文學家則有林語堂、楊騷、許地山。
再次,讓學生對本地區的民風習俗有個大致的了解。
在特定社會文化區域中,人們共同遵守的相關行為模式便是民風民俗。民風民俗非常多。人們習慣性地將因為自然條件不同而導致的行為規范差異稱為風,而由于社會文化差異導致的差別則為俗。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這句話能夠很好地將地區之間的差異反映出來。漳州屬于中國歷史名城之一,有著自己獨特的民俗風情,其中以龍舟賽等為主,下面我們來了解一下漳州的一些奇特風俗。
每年農歷端午節舉行龍舟競賽,龍舟競賽的規模比較大,參賽的船只在 100 只以上,每條船長度達到了 20 米,水手人數有 30-40 人,船身分別漆成紅、黃、青、黑、白等各種顏色,象征紅龍、黃龍、青龍、白龍等。比賽的時候,船頭位置有一個人擊鼓,船尾位置有一個人敲鑼,將其作為信號來指揮劃船,船中有一人揮舞蜈蚣旗,兩岸觀眾大聲喝彩,場面非常宏大。
平和縣文峰鎮有一個村叫三平村,三平村中有一個千年古寺---三平寺,離漳州市距離有 47 公里。三平村的民風淳樸,山清水秀,并且還一直保留著一個奇怪的習慣,也就是"人蛇共處,同床共眠".在這帶地區,有一種小黑蛇,頭帶八卦形,沒有毒不會咬人,性情馴順,相傳三平寺的開山祖師楊義中高僧曾將其收為侍從。
所以,在當地人們都將這種小黑蛇看成居家平安的神物,并將其稱為侍者公,認為長蛇進入到室內象征著吉祥,家里的蛇越多便越吉利。這個地區居民不害怕蛇,蛇也不會咬人,人和蛇之間相處得非常和平。即便是人在夜里不小心踩住蛇的尾巴,蛇也只是象征性地咬一下,被咬的人也笑笑,不會報復蛇。并且,人在床上睡覺,蛇在下面爬來爬去是比較常見的,甚至有時候,蛇還會鉆到人的被窩中去,在主人腳邊蜷曲,人蛇共眠,非常奇特。
若是想近距離地觀看,可以在春暖花開時,到當地住幾天,近距離領略其魅力。
六月半年節---每到農歷的 6 月 15 日,閩南農村都會吃半年圓。半年圓的大小只有冬至圓的一半,沒有湯,大都將其染成朱紅色。6 月 15 日,人們還會準備較為豐富的菜肴,全家進行半年小圍爐。這個風俗是從明代開始形成的。
漳州在明朝時是對外貿易的重要港口,非常繁華,海賊和倭寇經常騷擾,特別是收了夏糧之后,經常突然襲擊,殺人搶物。于是人們便在農歷的 6 月 15 提前過小年,希望能夠得到神明的庇佑,全家平安。有些家庭主婦還會把圓丸疊成小山的樣子,在山頂放帶殼的龍眼干,希望全家團圓和富貴。
最后,讓學生對本地區的"城市名片"進行歸納。
城市名片這個概念的來源是紙質名片,城市名片能夠很好地將當地的經濟文化特色反映出來,其代表了城市文化內涵以及品牌形象。現在城市名片非常流行,這與國家放眼看世界的需要相符合。在進行國際交流過程中,中國城市開始作為整體形象出現,尋找更多的機會進行自我展示。展示過程中手段比較多,比如:民族舞蹈、傳統工藝、民族舞蹈、書籍網絡以及琴棋書畫等等。城市名片并不是簡單地對城市進行包裝,而是立體的、全方位的科技含量較高的綜合體。
漳州是有著 1300 多年歷史的文化名城,蘊藏著豐厚的文化底蘊,有著無限的魅力。2006 年 3 月,漳州開始舉行"漳州十大城市名片"評選活動。水仙花"、林語堂"、中國女排娘家、三平寺、"萬利達"、"片仔癀"、平和王官溪蜜柚、南靖土樓、趙家堡、漳州 110 榜上有名。除此之外,漳州還有許多"名牌的身份"---中國東南花都、全國歷史文化名城、海峽兩岸農業合作試驗區、"雙魚島"全國最大的生態人工島等。
漳州又是著名的"魚米花果之鄉",是中國的"田園都市,生態之城". 2014 年當選福布斯中國最佳商業百強城市,是閩南商貿重鎮和富有亞熱帶風光的海岸地區,先后榮獲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全國文明城市、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全國科技先進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全國雙擁模范城市、中國溫泉之城等稱號。
總而言之,在中職學生旅游專業的教學中,把地方旅游文化貫穿于課堂之上,讓學生學會把握基準點,由點及面,認真歸納總結,既可以強化自身學習知識面,又可以從理論上加強導游技能本身。
參考文獻:
[1] 中圖版《旅游地理》七年級下冊之第五章"地方文化特色與旅游".
[2] 閩南日報,2013-11-19.
[3] 董玲玲。高職旅游專業圍繞市場需求培養實用型旅游人才的思考[J].商情,2010.
[4] 陳才,張燕燕,劉英。旅游管理專業課程結構的系統分析與優化設計[J].旅游學刊,2005.
【旅游專業教學中地方旅游文化的融入研究論文】相關文章:
冰雪體育旅游文化研究論文10-03
如何打造地方旅游文化概述的論文09-30
猶太旅游文化資源價值研究論文10-07
文化旅游品牌建設研究論文10-05
園林意境及旅游文化的結合研究的論文09-30
新型旅游方式文化變革研究論文10-03
中職旅游文化教學中合作學習應用論文10-04
旅游發展研究論文03-30
旅游專業論文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