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歡迎來到瑞文網!

對英漢跨文化交際詞匯對比模式的相關研究論文

時間:2018-10-01 10:05:14 論文 我要投稿

對英漢跨文化交際詞匯對比模式的相關研究論文

  對比語言學是語言學中的一個分支,其任務是對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語言進行共時對比研究,描述他們之間的異同,特別是其中的不同之處。英漢跨文化交際詞匯文化對比模式研究只是英漢語言對比的一個方面。不同的國家和民族有不同的文化背景,總是由跨文化交際詞匯表現出來。在不同的語言中,跨文化交際詞匯分為: 概念意義相同,聯想意義部分相同的詞匯;概念意義相同,聯想意義不同或截然相反的詞匯;概念意義相同,在一種語言中有豐富的聯想意義,在另一種語言中卻沒有任何聯想意義的詞匯。由于目的語與母語的文化背景不同,會產生特定的文化意義或內涵。跨文化交際詞匯的文化內涵具有對應性、不完全對應性、零對應性三種模式。

對英漢跨文化交際詞匯對比模式的相關研究論文

  1 英漢對應詞匯

  詞匯意義一般由兩部分組成: 一是表示概念的部分,這是詞義的核心部分,在兩種語言中是相同的,在雙語字典中的解釋是概念上的對應。二是表示聯想意義的部分,尤其是內涵意義,是詞義的附加部分,這部分體現出民族文化的特色,在兩種語言中是不完全一致的,而這不完全一致的部分在雙語字典中沒有給出具體的反映。所謂對應詞匯,是指那些在英漢兩種語言中表示相同概念的詞匯,即概念意義相同,內涵意義也基本相同的詞匯。如狡猾的“狐貍”、溫馴的“綿羊”、兇殘的“惡狼”、愚蠢的“驢子”、人云亦云的“鸚鵡”、生命力強的“小草”、生態環保的“綠色”、貪吃懶動的“豬”、漂亮傲慢的“孔雀”、邪惡不祥的“黑色”、共同崇拜的吉祥數字“3”和“8”、模糊夸張的數字“3”和“9”、委婉的“生老病死”、禁用的“污穢語”和“動物辱罵語”等,這些都是屬于概念意義和內涵意義基本對應的詞匯。

  2 英漢不完全對應詞匯

  英漢不完全對應詞匯指那些在英漢兩種語言中,概念意義對應而內涵意義不對應或不完全對應的詞匯。它們往往具有鮮明的民族文化的伴隨意義,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詞匯內涵在涵蓋面上呈現不等值性,其內涵意義表現出某種詞匯信息上的增值或減損,即在一種語言中詞匯所含的意項要大于或小于另一種語言中的對應詞。還包括詞義的褒貶色彩不同,詞義的搭配關系不對等,詞義的聯想反映迥異。

  不同的文化背景會把各自語言所含的文化涵義加以充分聯想和擴展,造成母語與目的語之間的詞匯涵蓋面上的不等值。如“知識分子”的概念意義是從事腦力勞動的人,在漢語中,主要指擁有大學學歷的人,包括大學教師、醫生、科學家、工程師、中小學老師、大學生等;但過去在偏遠鄉村,受教育水平低,中學生也被稱為“知識分子”。而英語國家intellectuals 只包括擁有高學術水平的人,如大學教授等。所以,英語中intellectuals 的范疇比漢語中的“知識分子”要窄得多。

  在不同的背景下,詞匯的文化涵義還表現在兩種語言相互間質的差異,因為這種現象有時表現為不同語言詞匯概念意義貌似對應而實質涵義卻相差很遠。傳統文化的內涵造成兩種文化內涵的非完全對應性。如“農民”在漢語中是指“從事田間體力勞動的人”,不帶貶義,而在英語中peasant 帶有貶義,指的是“未受良好教育、社會地位低下的粗俗之人”。sexy( 性感的) 在英語中是褒義,而在漢語中是貶義。又如: child’s play( 兒戲) 在英語中表示“比較簡單的,不很重要的事情”;而漢語中的“兒戲”則表示“對重要的工作或事情不負責任、不認真的態度”。to eat one's words 非漢語中的“食言”,而是表示“收回說過的話”,帶有慚愧不光彩的道歉; 而漢語中的“食言”表示違背諾言,用英文解釋為“to break one's promise”。又比如英語中的“adult book”和“senior citizen”,從字面意思來看“adult book”與漢語的“成年人用書”相對應,然而“adult book”的文化內涵是“色情書刊”的代名詞。原來在西方社會中,淫穢書刊充斥市場,為了掩人耳目,這樣一個委婉的詞應運而生了。中國是一個尊老的國家,人們往往會倚老賣老,而西方國家誰都不愿說自己老,因為“老”就是無用的代名詞,所以“seniorcitizen”是指“老人”。

  3 英漢零對應詞匯

  英漢零對應詞匯,也叫英漢文化空缺詞匯,這是英漢跨文化交際詞匯對比的盲點。這一特征表現為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對應詞含義的空缺,即在一種語言中有,而在另一種語言中沒有表示相應的概念或對應事物的詞語,母語與目的語之間相互找不到合適對應的`詞匯,這就是文化的零對應。零對應詞匯最能體現民族文化的特點。每一種文化都有其特定的詞匯,在一種語言詞匯中一定存在著某種異族文化接受者不明的文化涵義,造成對異族文化理解的空缺,成為語言文化的盲點。

  在漢文化中,“松竹梅”被稱為“歲寒三友”,具有傲霜斗雪,意志頑強之寓意;“梅蘭竹菊”堪稱“植物四君子”,代表剛直不阿,孤高傲世之品格,但在英語文化中,它們只是普通植物。在西方人心目中,palm 象征著“勝利”。傳說耶穌受難前勝利進入耶路撒冷時,人們撒滿了棕櫚枝歡迎他的到來。為紀念這個日子,人們設立了palm Sunday( 棕櫚主日) ,即復活節前的星期日,此時人們會戴上棕櫚枝來慶祝勝利、成功或高興。漢語中棕櫚樹沒有這些意義。

  鴿子是明顯具有西方文化意象的詞匯,表示“和平”的鴿子來自《圣經》。在《創世紀》中,當洪水退去,諾亞首先放出探聽消息的是烏鴉,它一去不復返。第二次放飛的是鴿子,它銜回了橄欖枝,表示陸地已經安全,方舟可以著陸,后來人們把鴿子作為世界和平的象征。而在中國文化里,鴿子沒有太多的文化意象,俗語“放鴿子”指沒有按約定的時間出現,“信鴿”亦稱“通信鴿”,是把普通的鴿子馴化后用來傳遞重要信息。

  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是外語教學不斷追求的最高目標。在當今地球村的形成過程中,人們的跨文化交際日益增多,語言的文化背景是交際的一道最大屏障。在多元文化并存的今天,進行英漢詞匯文化對比研究,就是要英語學習者尊重文化差異,處理好母語和目的語之間的關系,既不能禁錮于自已的本土文化,也不能盲從于西方文化,要讓母語文化和目的語文化兼容并舉,為多元文化的共同發展奉獻一己之力。

【對英漢跨文化交際詞匯對比模式的相關研究論文】相關文章:

1.淺析語言學習中的英漢對比研究論文

2.英漢語言學術語對比論文

3.英漢網絡語言對比分析研究的論文

4.英漢口譯互動式教學模式研究的論文

5.全業務運營研究相關論文

6.英漢言中動物詞語的對比

7.關于英漢科技翻譯中的主位推進模式的論文

8.中美交通對比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