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心理學教育改革的對比研究論文

時間:2021-06-20 17:05:30 論文 我要投稿

心理學教育改革的對比研究論文

  l、問題的提出

心理學教育改革的對比研究論文

  高師生作為一個特殊的學生群體,是“未來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將來要從事塑造人的靈魂的工作。因此,高師生除了具備合理的知識結構和一定的教育教育能力外,還必須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但是許多研究發現,高師生的心理問題者檢出率為22.40%m,自信心缺乏者占30.91%,情緒不穩定者占34.43%,人際關系緊張者占10.22%,神經衰弱者占30%[2],許多高師生在強迫、偏執、焦慮、敵對方面存在著顯著的心理問題[3]?于是高師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了當務之急。公修《心理學》作為非心理專業的高師生唯一的一門心理教程,應當充分發揮它對高師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功能。作為一門課程,課程的內容、教育方法等都將影響課程的教育效果。為了提高《心理學》在高師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必須對原有的心理學在內容、方法上進行改革。鑒于此,本文對于公修《心理學》的教育內容、教育方法進行了實驗探索。

  2、研究方法

  2.1研究對象

  本實驗在商丘師范學院一年級專科生中進行。隨機選出中文系一個班為實驗組,共62人,其中男生28人,女生34人,平均年齡為18.7歲;隨機選出數學系一個班為對照組,共64人,其中男生34人,女生30人,平均年齡為18.8歲。

  2.2研究步驟

  首先采用Derogatis,L.R1975年編制的癥狀自評量表(SCL-90),(上海精神衛生中心王征宇1984年中文本)。在實驗前對實驗組和對照組的兩組學生進行測試。受試自填量表前給予統一指導語。其次,實驗在大學一年級第一學期進行。實驗班開設《心理學》課程,教育時間為一學期(16周),每周3節課(每節課40分鐘),共48個學時。對照班在本學期不開設《心理學》課程。課程以正式出版的《心理學》為教材,但對其內容進行一定的增刪。刪除有關介紹國外心理學派別理論觀點的內容,保留了基本的概念、原理,增加與大學生有關的實際問題,融知識教育、心理教育、青春期教育、人際關系指導、健全人格培養、抗耐挫力等于其中,讓心理學更接近學生的生活。

  根據教育需要,心理學教育采用講授法、案例分析、課堂討論(或辯論或演講)、角色扮演、寫論文、個別輔導等相結合的教育方法。講授法,即對心理學教材中的概念、原理要點做重點講解,使學生理解掌握基本知識;案例分析,即教師把收集的有關心理病例呈現給學生,并引導他們分析其成因及矯正方法,以提高學生的心理輔導能力;課堂討論(或辯論或演講),即教師提出大學生關心的普遍存在的問題,讓學生展開討論(或辯論或演講),如如何面對挫折(或“失戀”)“。通過討論,學生互相溝通,相互啟發,修正自己的觀點或認識,讓學生之間利用已有的知識進行“互動”,不但培養提高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并掌握了有效的心理調節方法。角色扮演,即讓學生分角色表演心理短劇,通過角色的體驗,讓學生在特定情景中學會調控自己的情緒,懂得如何與人交往等,掌握一定的社會技能,?寫論文,即要求高師生把自己的學習體會和感受以論文的形式表達出來,既能提高學生的認識水平,又能更深地了解高師生的心理狀況,以便做好個別心理輔導。個別輔導,即發現有心理問題或心理障礙的學生,采取個別、具體的輔導和行為矯正,及時給予解決,使他們愉快地學習和生活。

  課程結束后,利用SCL-90問卷再次對實驗班和對照班的學生進行測試,并對測試結果進行統計分析(見表1),以檢驗心理學教育改革對提高高師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的'實際效果。

  3、結果與分析

  3.1實驗前后兩組的比較

  就對照班與實驗班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而言,我們分別在對照班和實驗班前測結果之間、對照班自身前測與后測之間、實驗班與對照班的后測結果之間、實驗班自身前測與實驗后測結果之間進行了比較和差異顯著性檢驗(見表1)。其結果是實驗班和對照班的學生在實驗前的SCL-90測驗中,各因子之間的均值差異不顯著(P>0.05),對照班自身前測與后測各因子之間差異不顯著(P>0.05),對照班與實驗班后測各因子之間差異達到顯著水平(P<0.01),以強迫、人際敏感、焦慮、恐怖、精神病性等項因子的差異最為顯著(PC0.001)。這就表明,對照班與實驗班在實驗前各因子的均值沒有明顯的差異,但經過一個學期的心理學教育,實驗班的學生在陽性項目數和各項因子痛苦水平明顯好于對照組。

  3.2實驗組不同于性別之間測試結果比較

  男生在強迫、人際敏感、抑郁、焦慮、敵對、恐怖、精神病性等項上前后測因子的痛苦水平顯著降低,差異均達到顯著水平(P<0.05?0.09),其它三項的痛苦水平略有降低,但無顯著差異(p>0.05)。

  女生在陽性項目數、軀體化、偏執、強迫、人際敏感、抑郁、焦慮、精神病性等項上前后測因子的痛苦水平顯著降低,差異均達到顯著水平(P<0.05?0.001),敵對、恐怖因子的痛苦水平前后無顯著差異(p>0.05)。

  以上表明《心理學》教育對男女學生的影響存在顯著差異。

  3.3實驗組所有學生實驗前與實驗后的結果比

  就實驗班學生前后心理健康水平變化的情況,我們對所有實驗班學生實驗前后各因子的均值、心理健康、測驗中有心理問題的學生人數進行了比較,結果發現,實驗前,有27%的學生存在輕度心理問題,3%的學生存在明顯心理障礙。實驗后,有輕度心理問題的學生人數下降至5%,但存在明顯顯著心理障礙的學生人數并沒有顯著減少。上述結果表明,《心理學》教育對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疏導輕度心理問題效果較好,但對于存在明顯心理障礙的學生的教育效果不太明顯。

  4、結論與建議

  4.1實驗表明,高師生的心理健康狀況不容樂觀,應當引起重視。學校各管理機構、各科教師都應把高師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作為自己的一項重要教育任務抓緊抓好。

  4.2本實驗表明,采用新的心理學教育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高師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但對于心理

  表1兩組SCL-90

  問題較嚴重的學生效果卻不明顯。心理障礙形成的原因很復雜,單靠心理學教育無法真正解決。因此,需要學校開展心理咨詢工作,有必要的話,需要精神病醫院的協助治療。

  4.3心理學教育對于提高不同性別的高師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效果存在差異性,提示在心理學教育中要考慮到性別因素,加強教育的針對性。

【心理學教育改革的對比研究論文】相關文章:

初中數學教育改革研究論文06-23

心理學的研究論文04-11

發展心理學在教育改革中的應用研究論文08-18

幼兒心理學研究論文04-11

積極心理學研究論文04-11

職業發展能力的會計教育改革研究論文06-30

紙張印刷與馬口鐵印刷對比研究論文04-16

晏幾道與秦觀戀情詞的對比研究論文08-22

有關積極心理學研究論文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