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淺談環境適應性心理問題論文

時間:2021-06-20 10:22:34 論文 我要投稿

淺談環境適應性心理問題論文

  本文通過對1例環境適應問題求助者齊詢案例的資料收集,評估與診斷,并制定齊詢目標和方案,運用認知療法和支持療法進行齊詢,使求助者對學校和同學從排斥、回避、懷疑最后接納并能正常上學和人際交往的過程。

淺談環境適應性心理問題論文

  1臨床資料

  患者,女,19歲,大一新生,個性內向文靜。主訴:1年前,從農村考到某市的一所大學讀書,近1個月,我就開始害怕和同學說話,尤其是說話時怕看人的眼睛,不想參加集體活動,變得很孤僻。覺得自己是鄉下人,穿著上氣,同學們都瞧不起,有時想回農村種地算了,可又不甘心。結果學習注意力不集中,有時感到特別緊張、焦慮,非常苦惱,后來看到報紙上有心理齊詢中心的介紹就來了。齊詢師觀察與了解到的情況:患者個性內向,很文靜,衣著樸素,學習非常用功,成績一直很好。母親是地地道道的農民,樸實、善良、克己,是個典型的傳統女性。常教育孩子老實做人,不要跟別人爭名奪利出風頭。父親比較內向,不茍言笑,對孩子要求嚴格,從不夸獎或鼓勵。患者自幼隨父母在農村長大,一直也比較順利,上中學時考入當地縣里一個重點中學,鄰座男生總欺負她,說她是“鄉下人”。后經老師調解,才緩和關系,但從此給患者留下被歧視而不愉快的經歷。本人無重大軀體疾病歷史,家族無精神疾病歷史。

  2評估與診斷

  2. 1評估根據病與非病三原則,該求助者的知、情、意協調一致,個性穩定,有自知力、主動求醫,并且沒有表現出幻覺、妄想等精神病的癥狀,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對照癥狀標準:該求助者表現出緊張、焦慮、害怕和同學說話、尤其是說話時怕看人的眼睛。嚴重程度標準:該求助者的.反應不太強烈,反應也只局限在害怕與同學們說話的范圍內,沒有影響邏輯思維等,無回避和泛化,沒有對社會功能造成嚴重影響。病程標準:病程只有1個月,時間也較短。該求助者的心理問題并不嚴重,因此排除嚴重性心理問題和神經癥心理問題。

  2. 2鑒別診斷(1)與嚴重心理問題相鑒別:嚴重心理問題的反應強烈,出現泛化,對社會功能造成嚴重影響,病程大于2個月,而該求助者的心理問題并不嚴重,沒有對社會功能造成嚴重影響,持續時間也比較短,因此排除嚴重性心理問題;(2)與精神病鑒別:根據病與非病三原則,精神病的特點是患者的知、情、意不協調一致,沒有自知力,沒有主動求醫愿望,常常出現幻覺、妄想、邏輯思維紊亂及行為異常等。而該求助者的知、情、意協調一致,個性穩定,有自知力、主動求醫,并且沒有表現出幻覺、妄想等精神病的癥狀,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3)與焦慮癥鑒別:焦慮性神經癥在癥狀上主要是焦慮,有持久的痛苦不能解決,對社會功能造成嚴重的影響,出現泛化和回避,持續時間長,大于3個月或半年。而該求助者雖然也有焦慮癥狀,但未嚴重影響社會功能和邏輯思維,沒有泛化和回避,而且持續時間只有1個月,因此排除焦慮性神經癥

  2. 3心理測驗結果征得來訪者的同意,8c190,恐怖2. 8,焦慮2. 9 0綜上結果分析:初步診斷為:一般性心理問題。

  3齊詢目標的制定

  根據以上的評估與診斷,同求助者協商,確定如下齊詢目標:(1)具體目標與近期目標:減少緊張和焦慮情緒,恢復社會功能;(2)最終目標與長期目標:學會健康有效的人際交往技巧,完善求助者的個性,增強其社會適應能力。

  4齊詢方案的制定

  交待雙方權利與義務。主要齊詢方法為支持療法和認知治療。齊詢時間與收費:齊詢時間:每6天1次,每次1小時。齊詢收費:每次100元人民幣。

  5齊詢過程

  齊詢階段大致分為:(1)診斷評估與齊詢關系建立階段; (2)心理幫助階段;(3)結束與鞏固階段。具體齊詢過程:

  第1次,2013年3月1口。目的:(1)了解基本情況;(2)建立良好的齊詢關系;(3)確定主要問題;(4)探尋改變意愿;(5)進行齊詢分析。方法:會談、心理測驗。過程;(1)填寫齊詢登記表,詢問基本情況;介紹齊詢中的有關事項與規則;(2)做焦慮和抑郁量表; (3)確定齊詢目標;(4)與其交談,收集臨床資料,探尋求助者心理矛盾及改變意愿;(5)將測驗結果反饋給求助者,并作出初步問題分析。

  第2次,2013年3月7口。目的:(1)加深齊詢關系; (2)認知療法。方法:會談。過程;(1)采用認知療法告訴患者,她之所以變得孤僻,不參加群體活動并且擔心別人不喜歡她,對別人的視線特別敏感是因為她對新環境的適應有困難,就用這種心理方式去表現和反應;(2)與其探討個人優點,如:謙虛、學習認真、衣著樸素大方、待人平和等,加強其對自己的正面看法;(3)幫其分析和認識自己家庭的優點:母親善良、家庭和諧等,增強其對自己家庭的自豪感;(4)布置齊詢作業:①父母“特意”積極評價:只找孩子的優點。②患者要找出自己的優點,越多越好,并寫下來,經常看。

  第3次,2013年3月13口。目的:(1)加強親子交流;(2)學會合理評價自己;(3)改善害怕別人的感覺。方法:會談;支持療法、認知治療。過程;(1)與患者父母探討孩子的問題,告訴他們變更環境對成人的影響可能不大,可是對孩子來說,會是很大的困難,再加上患者個性比較內向,對新環境的適應就更困難。而且青少年期的女孩特別需要父親的贊美與鼓勵,和母親的認同和支持,綜合建立對自己的信心;(2)采用認知療法解釋過去上學時碰到了1個不好的同學對患者不友善且歧視,但這只是個例外,大多數同學還是友好的,不能因為1個人,一件事,被人說是鄉下人,就定下“我是鄉下人,會被別人看不起”的結論;(3)與患者夕談“人際交往“問題,找出差異,促進自我覺知;(4)齊詢作業:①建議患者時時心里要提醒自己,內心對自己說:“我行,你們可以做的,我都可以做得到。”時時這樣鼓勵自己。②建議她每天去找一個同學,不管是否被拒絕也要與他們主動打招呼或交談,開始患者很猶豫,不想嘗試,害怕同學們不理她。經齊詢師鼓勵,她才決定去試一下。

  第4次,2013年3月17口。目的:(1)固齊詢效果;(2)增強自信心。方法:會談、認知療法。過程;(1)反饋作業:患者主動與同學打招呼,她本來認為大部分同學都不會理她,瞧不起她,結果讓她驚訝的是沒有1個同學拒絕她,而且大家很友好。通過這個嘗試,她發現別人并沒像她想象的那樣不喜歡她;(2)建議父母支持和鼓勵患者并教她如何去適應都市新環境。建議患者約一兩個女同學來家玩,或一起去逛街,與她們探討如何穿著打扮;(3)布置齊詢作業:繼續主動與同學打招呼或交談。

  第5次,2013年1月l}口。目的:Cl}鞏固齊詢效果;CW結束齊詢。方法:會談、心理測驗。過程;(1)反饋作業:患者情緒很好,不再回避集體活動,也敢與人說話了;(2)指出繼續努力的方向,進一步鞏固與父母、老師、同學的關系;(3)基本結束齊詢。

  6齊詢效果評估

  患者自訴“感覺同學們開始喜歡我了”;“我不再害怕去學校了,也不再擔心別人瞧不起我,說我是鄉下人了”;“爸爸對我很關心,不再只要求我學習好,經常鼓勵我和別人交往。”“我現在學習成績很好,老師也夸獎我,同學們都很佩服我,經常找我輔導。”“現在覺得雖然自己是從鄉下來的,但能力并不比城里的學生差,對自己充滿信心。”

  齊詢師的評估:通過回訪和跟蹤,發現齊詢己基本達到預期目標:改善了對別人的害怕情緒,促進了良好人際關系的發展,提高了環境適應能力。

  心理測驗結果:各項因子分趨于正常。

【淺談環境適應性心理問題論文】相關文章:

適應環境的議論文06-16

淺談中國南海問題論文12-17

適應環境議論文-議論文10-20

淺談環境績效審計論文03-09

淺談定金的相關問題論文04-17

適應環境的議論文5篇02-21

內控環境問題研究的論文06-17

淺談高職學生企業適應性禮儀教育論文04-04

淺談大學生誠信問題論文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