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地方院校播音主持教學改革分析論文

時間:2021-06-15 08:27:07 論文 我要投稿

地方院校播音主持教學改革分析論文

  【內容摘要】傳媒發展的日新月異,對高校播音主持專業的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傳統的單向傳播已經無法滿足學生對知識的渴求及時代的發展,教師應利用新媒體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學習便利。文章認為,應在理論指導的基礎上,依托實踐,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構建合理化實踐平臺,并充分利用新媒體資源,培養適應新環境、具備綜合能力的復合型人才。

地方院校播音主持教學改革分析論文

  【關鍵詞】新媒體;播音主持專業;教學模式

  互聯網的出現給信息的傳播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也給傳媒帶來不小的沖擊。在傳媒領域里,播音主持是其重要的組成部分。高校對于播音員與主持人的培養,以往一直按照工作崗位的需要按部就班的進行。然而在新媒體環境下,受眾參與意識增強,劃分日趨細化,對時效性、客觀性要求更高。在教學過程中,僅僅依托傳統的課程模式和教學模式已經無法滿足學生的求知欲及專業未來的需求。對于當代大學生而言,信息并不匱乏。但在對信息的選擇上卻不能很好地明辨是非,更多是以個人喜好為前提。作為一名傳媒工作者,正確的是非觀念極其重要。在新媒體與人們的生活聯系愈發緊密的今天,如何對信息進行判斷、選擇,進而傳播,是傳媒工作者需要面臨的一項重要任務,更是職業操守的體現。因此,無論從哪個角度分析,新媒體環境下,對播音主持專業教學模式改革的探索都勢在必行。

  一、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在新媒體盛行的今天,傳統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也在經受著考驗。信息大爆炸所帶來的并不完全是正面效應。作為當代大學生,必須具備獨立思考的能力。擔當傳媒重任的播音員、主持人更是如此。這種能力該如何培養呢?實踐之外的理論學習是重點,也是突破。對于理論的研究,無論何時,無論在哪一個領域,都是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部分。沒有理論的指導,實踐活動就像在茫茫大海中盲目行駛的船只。然而對于理論教學,教師習慣了“填鴨”“灌輸”式的教學。通常授課教師參照指定教材或是融合多本參考教材,通過細致認真的準備,將知識點一一講授。課堂內容雖然充分,但模式固定統一,使學生依賴教材,更依賴教師。看似學會的知識,學生在實際應用中不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獨到的.見解更是少之又少。面對新的問題,教師不應再墨守陳規,要改變策略、調整模式,以適應新環境。根據每門課程指定的專業規劃教材,授課教師可將內容劃分為了解、難點、重點三個層次。對于詳述和難點、重點的部分需要教師細致備課,在課上充分解析。而略講部分,教師可以考慮給學生自由發揮的空間,讓學生通過自己的理解和互聯網上相關資料的幫助來解決問題。當然,這并不代表教師可以置身事外,反而給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同的資料來源和思考角度均會給學生帶來不同程度的理解差異。此時,教師就要擔當起一個引導者的角色。教師要通過多番考量,查閱大量資料,從不同的觀點、角度、方向幫助學生分析、解決問題。這樣不僅能從側面督促學生主動學習,還可觸動其主動思考,使學習更有意義。能力的提高需要專業課程的訓練,自主的思考和積累更是不可或缺。

  二、參與、互動式教學

  新媒體環境下,信息愈加透明。民眾的參與意識逐漸增強,不再僅僅滿足于以往的單向傳播。在今天,全民傳播已不再是構想。這就要求傳媒學子要與時俱進。在傳統的課堂上,教師與學生的互動僅限于固定思維,參與和互動較少。這對于思維活躍的當代藝術類大學生來說,是遠遠不夠的。為適應飛速發展的社會和日新月異的傳媒領域,教師有責任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更有義務為學生提供一個合理的有利于創新的環境。通過多媒體呈現教學設計無疑是教學過程中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但僅靠教師一人,所呈現的內容和角度是有限的,不夠全面。依托新媒體,學生課下可根據自己的興趣主動尋找、搜索相關資料。教師也應將新媒體列入教學環節之內。課下,學生除了要自學教材的略講部分并呈交作業外,教師還可以將下節課所講內容作為預習作業。課上,在保證課堂有序的前提下,教師有意識的引導,鼓勵學生大膽發言,并可將一些熱點話題和現象作為討論的重點,將課堂模式適當調整為討論、交流式。同時,在討論過程中,教師可適時抓住一個問題點,可以是爭議點,也可以是興趣點,讓學生在課后通過實踐來論證。如此良性循環,不僅可以將刻板的理論知識融會貫通、活學活用,更能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其創造能力、溝通能力和運作能力。

  三、構建合理化的實踐平臺

  播音員和主持人在社會中具有重要的角色地位。對播音主持專業的學生而言,實踐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的。為了使學生能盡早接觸并熟悉話筒和鏡頭,很多高校與當地廣播電臺、電視臺建立聯系,成立實踐基地。然而近幾年,隨著播音主持專業學生數量的逐年攀升,使得人才飽和,致使學生的實踐鍛煉機會少之又少。新媒體的出現解決了這個難題。通過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課堂的互動參與度,在一定程度上開啟了學生的思路,促使學生在課下可以通過選題、策劃、錄制、剪輯等一系列制作過程完成一部實驗作品,并通過互聯網上傳到自媒體。筆者認為,在受眾的監督下,廣泛吸取客觀的建議,實為提高能力的最有效途徑。高校可充分利用實驗演播室和自媒體,提供實踐平臺,使學生增強傳播意識。

  四、結語

  時下,傳媒行業需要具有綜合素質才能的復合型人才。綜上所述,為適應新媒體環境帶來的變化,播音主持專業的教學應敢于求新、求變。高校應切實從學生利益出發,從實際情況做出調整,適應當下,勇于創新,推動播音主持專業的學科建設,從而培養出更多優秀的播音員和主持人。

  參考文獻:

  [1]張頌.廣播電視語言藝術//中國廣播電視語言傳播研究[C].北京: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1.

  [2]姚喜雙.播音主持語言評價的發展[J].學術前沿論壇,2008.

  [3]鄭德海.高校傳媒人才培養探析[J].電影評介,2007.

【地方院校播音主持教學改革分析論文】相關文章:

播音主持的文化價值分析的論文06-22

地方院校環境科學專業實驗教學改革論文01-31

實驗教學改革播音主持論文論文06-18

融媒體背景下播音主持教學改革論文06-21

高職院校女生體育課教學改革分析論文06-21

播音主持人員的培養模式分析論文01-23

電視播音主持創作心理狀態分析論文08-21

地方院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培養模式分析論文06-29

淺談高等農林院校現代儀器分析課程教學改革研究論文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