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節日文化培育幼兒良好社會性品質電腦科研論文
【摘要】培育幼兒良好的社會性心理品質,是幼兒教育的重要內容,更是幼兒學習、生活、行為的影響因素和動力源泉。我園結合傳統節日,利用節日文化促進了孩子良好社會性品質的形成。在活動中,不僅十分重視節日知識的課堂教育,還特別重視節日手工作品的制作和開展節日教育社會實踐活動。社會教育是做人的教育,學習尊重他人,學習自尊,培育堅強的意志力,學會與人溝通,合作,對幼兒的終生學習和發展十分有利。
【關鍵詞】 節日文化 培育 社會性品質
節日文化凝結著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感情,承載著中華民族的文化血脈和思想精華,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勤勞勇敢、尊老愛幼、追求和平、團結合作、熱愛國家等優秀品質和精神,這是十分寶貴的教育資源。但是近些年來教育觀念上偏重于追求知識和技能的掌握,而忽視了對青少年,尤其是幼兒的社會性優良品質的培育。再一方面,當今社會關系、家庭結構的發展和變遷,以年青夫妻加一個小孩的三口家庭人口模式較為普遍,家庭之間的聯系比過去大為減少,造成了幼兒社會性體驗學習機會的欠缺。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指出: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引導幼兒實際感受祖國文化的豐富與優秀,感受家鄉的變化與發展,激發幼兒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社會領域的教育具有潛移默化的特點。幼兒社會態度和社會情感的培養尤應滲透在多種活動之中,要創設一個能使幼兒感受到接納關愛和支持的良好環境,避免單一的言語說教。幼兒的社會學習是一個漫長的積累過程,需要幼兒園、家庭和社會密切合作,協調一致,共同促進幼兒良好社會性品質的形成。因而,我園結合傳統節日,利用節日文化開展了促進孩子良好社會性品質的研究與實踐。
一、研究節日文化,構建活動課程
1.深入調查研究。
這是研究的最基礎工作,任何一個科學管理的應用或好的方案設想都必須與客觀條件相結合。為此,我們經常利用家長會和家長接送幼兒上學的機會向家長調查其家庭人員組或情況。為了獲得確切的信息,我們還組織老師到學生家中實地走訪,為了獲得較全面的數據,我們還制作了節日文化活動調查表,對全體幼兒的家庭展開調查,為研究提供了充實的基礎資料。使我們的研究有針對性,吸引性,興趣性和高效性。
2.優化教育活動內容。
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我們認真的研究和優化教育內容。在過去,多數幼兒的家長在節日活動中都比較片面重視讓孩子享受食品等方面的物質待遇,讓孩子享受到長輩的愛,從而引得孩子的高興。但根據我們的調查,過半數的家長較少了解傳統節日的由來,也比較忽視國慶節,母親節的教育的重要性。有20%以上的家庭不注意節日文化對幼兒的.教育意義。為此,我園以春節,清明節,端午節,勞動節,中秋節,國慶節和母親節為重點,認真研究和編輯了節日文化教育資料。每到相關節日,向家長宣傳節日活動的教育意義,節日活動習俗和節日活動的方式等。使家長們能夠了解節日活動的教育意義,掌握開展節日教育活動的方式方法。
二、精選教育內容,開展實踐活動
我園在節日文化教育中,不僅十分重視節日知識的課堂教育,還特別重視節日手工作品的制作和開展節日教育社會實踐活動。①如清明節,知識教育內容有:清明節的由來,介紹介子推不圖富貴,不懼功勞,希望晉文公持政清明,百姓安居樂業,人們每逢清明節懷念介子推,演變成懷念先烈祖先的節日。②如端午節,文化知識教育內容是端午節的來歷,屈原愛國不屈,投江身死的故事。教育幼兒爭做一個愛國愛鄉的下一代。情境方面教育內容是:觀看端午節活動片子,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佩香囊等。③中秋節和春節,中秋節和春節都有合家團圓祥和,尊老愛幼節日特征。中秋節還有慶賀金秋豐收,春節還有辭舊迎新的意義。我園除了認真做好節日由來的知識介紹外,還特意指導幼兒做月餅,包餃子,畫圖畫,寫對聯,手工勞動,把作品贈送給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布置作業在爸爸媽媽的帶領下,為老年長輩打掃衛生做好事。④結合國慶節,開展“喜迎國慶,熱愛祖國”系列主題教育活動等等。
三.利用節日文化,培育幼兒社會性品質
經過近三年的研究與實踐,在培育幼兒良好社會性品質,改變家長教育理念整合社會教育資源,提升教師整體素質,提升本園辦學能力,提高辦學質量,促進幼兒園發展等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績。
(一)創建了幼兒良好社會品質培育的新模式。
社會教育是做人的教育,同時我們也明白社會領域的教育具有潛移默化地特點。幼兒是人生的起步,他們的心靈世界如雪一樣純潔,美麗,是學習做人的奠基期,我們教書更應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教師,專業知識,做好活動,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經過實踐操作,我園教師深刻領會到,只有走幼兒園家庭社會的合作之路,才能拓展幼兒教育的服務功能,才能全面開展幼兒的素質教育,才能深入有效地開展培育幼兒良好的社會性品質。
(二)有效提升教師的整體素質。
有效改變了幼兒園教師的教育理念,他們深刻體會到幼兒的素質要整體發展,不僅要傳授文化知識,勞動技能,也同樣要培育幼兒良好的社會性品質,這對幼兒良好的人生觀,世界觀,學習尊重他人,學習自尊,培育堅強的意志力,學會與人溝通,合作。對幼兒的終生學習和發展十分有利。再是幼兒教育必須要充分利用社會家庭的利用才能完整全面的實施,社會,家庭,幼兒園的互動教學,有效彌補了幼兒園在幼兒素質教育方面的缺乏性。
(三)促進了幼兒良好社會性品質的形成。
節日文化教育滲透于幼兒園的主題活動,使幼兒豐富了知識經驗了解節日的由來,習俗和愛學習的精神文明方面的內容。傳統節日教育不僅僅局限于,一節課,一個活動上,更多的是滲透在日常生活中對幼兒的教育是十分有意義的,讓幼兒深切的感受到節日的氣氛,從而更深的理解傳統節日的意義,教師能積極創設有節日氣氛的環境布置,讓幼兒身在其中,更深的感受節日的氣氛,使環境發揮應有的節日教育功能。
總之,傳統文化的教育是很重要的。但是在研究實踐的過程中還存在一切不足之處,如少數的家長因三班制上班在家園互動配合中有一定的困難存在,尤其是單親家庭,家長在經歷,能力,時間的配合上困難更大,常常花很多的精力。再是的研究對象多,開展的活動多,而且很多的活動是在家庭社會上進行的,常受到意想不到的外界因素干擾,再是我們盡管很注意資料的積累,由于上述的原因,資料的收集還不夠全面,但是探索幼兒園教育規律,培育幼兒良好的社會性品質是我園教師的神圣使命和光榮職責,也是我們的應盡義務,我們將堅持不懈地努力下去,力爭為幼兒教育事業做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