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大學生就業認識論文

時間:2023-02-27 07:41:24 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大學生就業認識論文

  論文常用來指進行各個學術領域的研究和描述學術研究成果的文章,下面是關于大學生就業認識論文的內容,歡迎閱讀!

大學生就業認識論文

  【摘要】文科大學生就業形勢嚴峻,主要是由文科的專業性質與文科大學生本身的素質欠缺以及相關的體制造成的,為了緩解文科大學生的就業形勢,學校和文科大學生個人,特別是學校應該采取積極的措施協助大學生做好就業準備,促進文科大學生的就業。

  【關鍵詞】文科大學生;就業準備

  隨著中國經濟的不斷發展與經濟體制的進一步改革,就業問題日益突出,其中大學生就業問題更成為就業問題中的“大問題”。1999年高校擴招之后,在校大學生的人數急劇上升,大學教育逐步褪去了精英教育的光環,同時隨著社會下崗工人和農村剩余勞動力的不斷涌入,大學生就業形勢愈發嚴峻。特別在金融危機的影響下,大學生就業問題日益尖銳。而與理工科大學生相比,文科大學生的就業形勢更加嚴峻[1],因此如何正確對待當前大學生特別是文科大學生的就業形勢,探究解決或者緩解其就業難的途徑,是迫在眉睫需要解決的問題。

  一、文科大學生就業困難的原因分析

  文科主要是研究人類認識與改造人類社會的科學,大學文科設置有:政治學,經濟學,法學,哲學,歷史學,文學,藝術學,外國語言與文學,新聞傳播學,人類學,社會學,民族學,管理學,教育學等等。筆者對所在學院198名2010屆文科畢業生做了一次調查(包括中文專業、英語專業、旅游專業、廣告專業四個專業),調查結果顯示,有近九成的學生認為當前的就業形勢十分嚴峻,工作不好找;其中5成以上的學生已經樹立了先就業再擇業的觀念;結合文科專業與文科大學生的特點,分析文科大學生就業困難原因主要有:

  1.文科學科專業性不強,具有強烈的可替代性。自1999年高校擴招以來,各個高校都不斷增加專業,與理工學科相比文科專業建設投入較小,因此許多高校一哄而上,專業設置不規范,專業培養目標不明確,專業趨同現象十分嚴重。據統計,文科專業80%以上的課程趨同[2],因而培養出來的大學生在知識結構上具有明顯的同質性,加劇了文科畢業生之間的競爭,同時也減弱了文科大學生了不可替代性。筆者對本學院198名2010屆文科畢業生(包括中文、旅游、英語三個專業)做了一項調查,結果顯示只有不到4成的學生表示是根據自己的專業選擇工作的,其中主要是旅游和英語學科專業性比較強的專業的學生。

  2.體制的轉變與改革。過去文科生畢業去向大多是政府部門、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隨著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國有企業改制、事業單位的改革,這些部門對大學生的新增需求越來越少,特別是沿海發達地區現在已經形成了供遠遠大于求的局面。同時我國正處于工業化階段,對理工科的大學生的需求越來越大,造成了文科大學生就業難。

  3.文科大學生,女生大學生的比例較高,在就業時性別歧視嚴重。筆者所在的學院為文科院系,包含中文、旅游、英語三個專業,在198名畢業生中,男生所占人數不到3成。 江蘇省婦聯針對本省《婦女權益保障法》實施十周年情況進行的專題調研顯示,有80%的女大學生在求職過程中遭遇性別歧視,有34.3%的女大學生有過多次被拒經歷。許多用人單位在招聘中明確要求“只要男生”或“同等條件下男生優先”。而在同等條件下,男生簽約率明顯高出女生8個百分點[2]。

  4.文科大學生自身素質有待提高。根據“麥可斯-中國2008屆大學畢業生求職與工作能力調查”結果顯示,當前大學畢業生亟待改進的基本工作能力依次為管理能力、動手能力、理解與交流能力、科學思維能力和應用分析能力等。而這些對文科大學生而言,更是至關重要和必須具備的素質。根據招聘單位反饋:絕大部分文科大學生缺乏實際意義上的實踐經驗,他們既不具備崗位要求的職業能力或專業能力,又缺乏工作經驗,沒有很強的競爭力,導致企業對應屆文科畢業生的需求總量在不斷減少。

  二、文科大學生就業準備和就業促進

  俗話說不打無準備之仗,同樣為了更好地就業,首先要做好就業準備。從學校層面而言是指學校為了更好地促進大學生就業所做的一些活動,現在大多數高校所進行的就業準備主要包括開設就業形勢和就業指導課程、搭建就業信息平臺、以及進行簡單的職業指導等。從大學生個人層面而言是指大學生個人為了更好的就業所進行的一些準備活動,例如加強專業課或者實踐課程的學習。目前無論是學校層面的就業準備還是個人的就業準備都是主要針對大學生專業技能方面的。參考國內外的文獻,結合以往學者們對就業準備的界定,就業準備是指大學本科生在就業前,為了就業需要具備的各種特征關鍵或者基礎條件而進行的準備,包括技能條件和心理條件兩方面的準備。因此若想更好的促進大學生的就業,學校和大學生個體應該在專業技能和心理兩方面做好就業準備。在此筆者將就學校層面如何做好文科大學生的就業準備進行探討。

  1.細化量化文科大學生所需具備的技能條件與素質要求。正如上文所說,文科課程的趨同性,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文科大學生就業競爭的激烈和文科大學生的強可替代性。同時調查也顯示就文科大學生的就職崗位而言,文科大學生自身素質欠缺。筆者就文科大學生就職的崗位進行過簡單的調查,結果顯示文科大學生就職的崗位一般要求文科大學生具有良好的溝通能力、協調能力、動手能力以及一定的管理能力。但是根據“麥可斯-中國2008屆大學畢業生求職與工作能力調查”結果顯示,當前大學畢業生亟待改進的基本工作能力依次為管理能力、動手能力、理解與交流能力、科學思維能力和應用分析能力等。因此對于文科大學生而言,最主要的是要加強其自身綜合素質。為了更好的促進文科大學生提高綜合素質,可以將綜合素質的內容細化和量化。例如針對溝通能力,可以開設溝通技巧等相關的課程,在課程結束之后采用溝通能力量表對同學們進行測試,對測試結果仍低于平均水平的學生,再次進行交流和指導。

  2.系統地開展就業指導課程。所謂就業指導課程應該包括職業素質教育、綜合能力教育、形勢政策與法規教育心理課程以及自我認知教育等一些就業心理課程。目前大多數高校是在畢業前夕針對畢業生開設就業形勢和就業指導課程,主要就就業形勢和面試技巧給畢業生做一些介紹,缺乏系統性。并且高校在安排就業指導課時缺乏系統的規劃和調研,在實際開課過程中隨意性很強,很難考慮課程設置的科學性、合理性、實用性。很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基本上是講到哪算到哪,沒有完整的計劃與思想體系,很難教出特色,也難以提升就業指導課的地位。同時筆者對所在學院198名2010屆文科畢業生做了一次調查(包括中文專業、英語專業、旅游專業、廣告專業四個專業),調查結果顯示,有近九成的學生認為當前的就業形勢十分嚴峻,工作不好找;其中5成以上的學生已經樹立了先就業再擇業的觀念。說明在走向職場前大部分同學還是對就業形勢有正確的認識的,能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因此在進行就業教育時應該把重心更多的放在就業心理課程上。正如上文所說就業心理課程主要是指自我認知教育,具體包括主要包括對自己的氣質、性格等心理傾向的認知和對自己的興趣、能力等行為傾向的認知。對于大學生特別是文科大學生而言,在走向職場之前,充分的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長處和短處,在求職過程中揚長避短,避免人與亦云隨大流,不僅加劇了就業的困難,還不能展示自己的長處,從而失去良好的就業機會。

  文科大學生就業的形勢嚴峻,除了文科大學生本身不斷提高自己的素質之外,學校也必須采取相應的積極的措施指導和促進文科大學生提高促進,才能進一步緩解文科大學生研究的就業形勢。

  參考文獻

  [1]鄔大光,俞俏燕.單科類高校專業為何普遍趨同[N].中國教育報,2006,15.

  [2]茆漢成,王欣.文科大學生就業困難的成因與對策分析[M].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9,07.

  [3]慈兆雪,劉昊.中國女性大學生就業現狀分析[M].中國市場,2010,31.

  [4]楊學新,李小麗,李小剛. 我國文科大學生科學素質教育狀況的調查研究――以河北省文科大學生為例[M].教育理論和實踐,2009,29.

【大學生就業認識論文】相關文章:

大學生就業論文08-16

大學生就業的環境論文09-24

大學生就業環境論文09-24

大學生就業論文大全07-25

大學生就業相關論文03-19

關于大學生就業論文01-12

大學生就業創業論文09-15

大學生的就業觀的論文02-21

大學生就業創業論文通用02-16

大學生創業就業論文范文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