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小學課堂教學論文分享

時間:2021-06-10 10:59:19 論文 我要投稿

小學課堂教學論文分享

  作為一名老師,我們都知道課堂的重要性,我們應該如何開展一節課的教學才能讓學生收獲更大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好的小學課堂教學論文,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小學課堂教學論文分享

  【內容摘要】傳統數學教學大綱制約著數學教材與數學教學過程,它主要是從教學目的和教學內容兩方面對教材和教學過程做出規定,強調教學目標是“雙基”;現代數學教學的目標發生了改變,從“雙基”發展到數學思考、情感與態度以及行為習慣等方式,這些因素是不能用教學大綱來體現的。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

  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進入課改后,好多教師在課堂上都比較注重學生的合作學習,但合作學習并不是簡單地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讓學生圍在一起坐就行。低年級學生自我管理能力差,還沒有形成合作的意識和能力,往往出現分組學習時,學生的參與程度不均衡,學生的合作的主動性還不夠。

  一、小學數學的教學分析

  1、標準的確定。隨著現代信息的發展,人們進一步認識到計算機的重要價值,珠算作為一種計算工具已為計算機所取代。因此增加了計算機的運用內容,使學生從那些繁瑣的數字運算中徹底解放出來,將學習精力放在更有用的內容上。

  對小學數學教學目標的設定、教材的處理、教學方法的確定和學習方式的選擇等,與傳統數學教學比較都發生了重大變化。數學教學要有效實施對教師本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下面從教材處理、教學方法、學習方式三個方面來進行分析。如,小明家到爺爺家1公里,爺爺家到小明學校2公里,那么,小明家到學校多少公里?這就可能有另一條更短的'道路,小明應該估算不會超過3公里。

  2、轉變學生學習方式。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對學習方式的轉變明確提出:“改變課程實施過程中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提倡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學習方式的轉變當然離不開對教育現狀的分析。

  標準強調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過程”的觀點,傳統意義上數學教學過于強調知識和技能的傳遞,強調教師對教學的控制,注重學生接受式的學習,課堂教學模式基本上是灌輸,學生基本上是聽講―記憶―練習―再現教師傳授的知識,不同的是教師處理的方式方法不同而已,學的方式以被動接受為主要特征。標準提出的現代觀念是數學活動應該是學生學習、探索、掌握和應用數學知識的活動。同時,數學活動不是一般的活動,而是讓學生經歷數學化過程的活動。要進行數學化活動,

  3、轉變教學方式。數學教學要適應個性化發展,估算能讓學生運算策略產生多樣化,發展學生的估算能力,讓學生擁有良好的數感。例如,有本課外讀物12元,全班48個人,每人買一本大約需要多少錢?教學中,教師應充分鼓勵學生估算,可以是10×50=500,也可以是12×50=600,也可以是10×48=480。不同學生可能有不同的估算方法。數學學習的個性特征應該受到教師的尊重,允許不同的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認識問題,采用不同的方法表達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識與方法去解決同一問題。創設生動具體的現實情境,讓學生在所創設的情境中學習數學、體驗和理解數學

  二、數學課堂教學

  1、創設情境。設計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數學教學活動,目的在于強化學生最佳的學習動機,誘發強烈的數學學習興趣。學生學習數學的動機可以分為四類:逃避教師、家長的批評;完成教師的要求,希望取得好成績,得到老師的表揚;對數學學習產生了興趣,學習給他帶來愉悅與滿足;通過學習數學知識,能掌握、理解解決實際問題的思維方法,從而提高自己的能力。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創新情境是為了啟發學生積極思維,培養學生的能力和挖掘學生的智力。創設情境要符合循序漸進、由直觀性到抽象性、由已知到未知、由淺入深的原則;既要引起新舊知識的矛盾,又要引起新舊知識的聯系。例如,講解下面的例題時,既要創設問題情境,又要符合上面提出的一系列原則。

  2、鼓勵學生自主探索。小學階段讓學生積極參加數學活動,動手、動腦、動嘴,形成合作交流的學習數學的良好環境,是數學學習的重要方式。通過獨立思考,不斷追求新知,發現、提出、分析并創造性地解決問題,使數學學習成為再發現、再創造的過程。增加數學實踐活動,進行自主探索,為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提供一些良好機會。

  要積極引導學生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踐,從數學思考的角度對某些日常生活、生產活動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研究或對某些數學問題進行深入探討,并在其中充分體現學生的自主性和合作精神。自主學習、合作交流對學生形成正確的學習態度是十分有益的,它能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使他們掌握更多的學習方法,從而顯著提高自己的數學學習能力。

  3、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在教學中,應通過學生已有的生活背景材料,運用已有的數學知識,及時引導學生將所學習的知識運用到生活實際中去,經常運用數學的常用方法,進行觀察、實驗、比較、猜想、分析、綜合、抽象和歸納,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問題。解決數學問題就是一種數學實踐活動,是培養學生進行主動探索與合作交流的重要途徑。教師要設計一些生動有趣的教學案例,引導學生去接觸自然,了解社會。喚醒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本身就是為社會實際服務,使學生從抽象的數量關系中擺脫出來。

  課堂是構成教師與學生數學活動的基本空間,缺失任何一個主體參與,就不能構成小學數學課堂的數學活動。于是,分析在課堂學習的意義以及在課堂活動中人的相互作用的過程與方式,就成為了研究小學數學學習的一個基本的方面。課堂教學活動并不是單純的解題訓練,現實的數學活動要成為數學學習內容的有機組成部分,數學課題學習要成為數學學習重要形式。

  課堂教學應該是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出發,向他們提供充分的從事數學實踐活動和交流的機會,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思想和方法同時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

  參考文獻

  [1] 李月蘭. 低年級數學課堂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和養成教育[J]

  [2] 周超俊. 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情感教育初探[J]

  [3] 張 峰. 小學數學有效教學策略[J]

【小學課堂教學論文分享】相關文章:

小學課堂教學論文04-02

小學教師師德論文分享09-11

小學體育課堂教學論文03-29

小學美術課堂教學論文03-31

小學語文朗讀課堂教學論文06-21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論文06-28

《師說》課堂教學反思分享11-02

課堂教學論文04-13

小學語文作文教學論文分享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