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大學生就業的論文

時間:2021-06-10 14:07:44 論文 我要投稿

有關大學生就業的論文范文

  一個人想要順利地找到工作,在工作中做出成績,就必須具備一定的就業能力。就業能力包括一般就業能力和特殊就業能力。下面,小編為大家分享有關大學生就業的論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有關大學生就業的論文范文

  據有關資料顯示,2012 年遼寧省共有大學畢業生26.4 萬人,截止到 6 月 14 日,已簽約大學畢業生 19.12萬人、簽約率為 72.42%,與 2011 年同期基本持平;2013年畢業的大學生人數在 700 萬左右,比 2012 年的 680萬人數增加 20 萬左右,而 2014 年大學畢業生又達到了727 萬人。大學生人數不斷增多,已經成為近年來需要解決就業崗位的首要考慮因素,就發展趨勢而言不容樂觀。

  一、大學生就業困難的原因分析

  (一)社會環境的變化

  對于遼寧省而言,我省近年來經濟發展迅速,經濟環境變化快,我省正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各個職能部門都在加大力度促進科技進步、管理創新和產業升級,大學畢業生在求職時不能及時對此做出調整。城鄉發展不均衡導致的就業條件差距過大,也使得人才的分配出現“一邊倒”的問題。

  (二)高校課程內容滯后

  在現如今科技與經濟大發展的時代,知識的更新顯得尤其重要。可是由于條件的限制,高校的課程內容更新的速率遠遠滿足不了現實發展的需求,這就導致了高校畢業生在求職時發現自己所掌握的技能并不能適應其崗位的要求,結果與心儀的崗位失之交臂。各個高校普遍是在自身條件所能滿足的情況下來設立專業、安排課程,而不是按照市場需求來設定。

  (三)用人單位選人標準不一

  大學畢業生數量的增多給了用人單位更多的選擇權,用人單位如何選人、用人也大大影響了畢業生的就業情況。例如:有些用人單位過分看重學歷,認為高學歷就等于高能力;也有的單位過于偏向名牌大學的畢業生而忽視了來自普通大學的求職者;還有的單位為了節省人才培訓的成本,更愿意錄用有一定工作經驗的求職者等等,這些都成為了應屆大學畢業生求職過程的阻力。

  (四)畢業生自身因素

  大學畢業生的自身因素是對其就業與否最主要的影響因素。這部分因素主要體現在:

  (1)大學畢業生對自身定位不準確,導致求職者與用人單位無法達成共識;

  (2)大學畢業生在求職過程中對工作環境、薪酬待遇、工作量等要求過高;

  (3)大學畢業生過于追求效益好、競爭激烈的崗位;

  (4) 大學畢業生傾向于經濟發達的先進地區,不愿意到較為偏遠的地區就業;

  (5)一部分大學畢業生的綜合素質還達不到要求,等等。

  二、基于營銷理論的大學生就業機制策略

  運用市場營銷的方法來促進大學畢業生就業,這需要市場各方的共同努力。我們不妨將高校畢業生看做是一種特殊的產品,那么,高校就是生產這種特殊產品的特殊企業,而用人單位則是對高校畢業生這種特殊產品的需求方。整個就業市場的分配合理、供需均衡對于大學生就業來說就顯得尤為重要。我們可以看到,雖然大學畢業生的數量照以往有所增加,但這并不意味著整個就業市場上供大于求。不難看到,有些崗位競爭激烈,有些崗位卻是門可羅雀,一人難求。這正說明了當下的就業市場上,產業結構不夠合理,大量資源正被浪費。

  (一)高校:調整生產銷售戰略

  高校作為就業市場中的生產方,為了達到產品的最大銷量,首先應該積極了解整個市場上的發展趨勢和需求方也就是用人單位的需求,按照市場的需求來進行人才的培養,使得市場結構得到正確有效的調整,真正做到市場中各個環節都能夠達到平衡,高校也能夠提高其市場占有率,大學畢業生也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其就業概率。高校必須要不斷提高競爭力,做到與時俱進,時時掌握市場的最新形勢動態。在滿足市場上需求的基礎上,還要把自己的產品打造得有特色,有亮點。只有這樣,才能在同類的競爭企業中脫穎而出。

  第一,高校要準確定位自己的消費群體。要明確自己生產的產品主要是由哪一類的需求方來購買,只有在了解客戶群體之后,才能在產品的打造上有一個準確的方向。

  第二,做好市場調研。在了解了自己的消費群體后,就要時時刻刻了解客戶的需求。隨著社會這個大環境的發展,客戶的需求也不會一成不變,高校要能夠跟得上時代的步伐,才不會被市場淘汰。例如,根據市場的需要,對專業和課程進行適當的調整等等。

  第三,打造獨特的品牌。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要想有自己的一席之地,除了具備過硬的核心技術———教學能力之外,還必須不斷提高軟實力,就是要有自己的特色。高校的特色主要體現在校園文化方面。一個學校的校園文化對學生的影響是無關乎專業的,它會在無形之中對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產生重要的影響。讓用人單位在了解畢業生的畢業學校后就能夠大致上判斷該畢業生所具備的特質。

  第四,大力宣傳企業品牌。宣傳也是營銷中的重要手段之一,它旨在讓更多的人了解企業品牌、推廣產品。高校可以通過與用人單位進行廣泛密切有效的交流,使自己的品牌得到推廣。

  第五,與客戶建立穩定的合作關系。多建立一些固定的客戶群,便可以使自己的產品有固定的銷售保障,這也減輕了一些銷售壓力,提高大學生的就業率。

  (二)畢業生:調整自我營銷戰略

  之所以稱高校畢業生是一種特殊的產品,是因為他/ 她不光是依靠高校等外部環境來打造,還受其自身因素的影響;畢業也不代表產品完善的終止,無論在何種環境中,他 / 她始終在不斷地完善。大學畢業生是在求職過程中主要責任承擔者,他 / 她在自我營銷中能夠自主地控制方向而不受生產方和需求方直接控制。因此,大學畢業生必須著眼于自身情況對自己的人生負責,定下自我營銷的戰略。

  第一,必須對自己的情況有正確的認識。要清楚地了解自己究竟具備哪些能力和特質,在求職過程中自己的優勢和劣勢分別在哪里,自己喜歡的職業和能力與所能達到的職業之間如何權衡等等。在充分了解自身情況的基礎上來制定合理的自我營銷策略。

  第二,不斷地提高競爭力。畢業并不意味著自我提高的終止,要想實現條件更為理想的就業,就要按照自己的目標要求來完善自我,使自己具備適應其標準的能力特質,增強自己的競爭能力,在激烈的競爭中加大獲勝概率。

  第三,適當放寬對崗位的要求。有些求職者對崗位要求過于苛刻,造成了自我營銷的失敗。例如,大學畢業生往往過分強調自己的高學歷,一味追逐辦公環境舒適、待遇優厚、工作壓力小等“體面的”工作,排斥如基層、服務行業、生產一線等崗位,導致了錯過了求職的黃金期。高校畢業生應該轉變一下自己的觀念:行行出狀元,自己還處在求職初期,起點低一點兒是很正常的,日后還有很多的發展機會,沒什么是能夠一蹴而就的。

  第四,提高自身的實踐能力。用人單位往往不愿花費過多的人才培養成本,他們更希望求職者能夠招來即用,所以那些有工作經驗的求職者成功的概率會大于應屆畢業生。因此,高校畢業生必須在扎實掌握理論的基礎上提高自己的業務實踐能力,畢業生可以在畢業前的實習階段充分提高這方面的能力。

  第五,拓寬自我營銷渠道。隨著科技的發展,一些新興的銷售渠道走進了我們的生活。高校畢業生在進行自我營銷時不應只局限于傳統的銷售模式。要充分利用人員推銷、公共關系、廣告、網絡營銷等營銷手段,使更多的需求方能夠了解到自己的求職信息,增加求職成功概率。

  (三)供職方:確定選人策略

  供職方作為求職市場中的需求方,其選人用人的'主要目的就是通過選用最為適合的職工為自己贏得最大的利益。那么,什么是正確的選人策略?

  第一,選擇最符合自己需求的員工。一些供職方往往只追求產品的品牌,而忽略了產品的特質,就像一些用人單位只關注畢業生的高學歷,名牌大學的畢業證書,而對求職者的能力視而不見,或者說,他們認為學歷就等于能力。結果發現找來的人才并不符合自己的要求或者無法留住人才造成了不小的損失。所以,用人單位一定要全面地了解應聘者的能力特質,以此判斷求職者是否為自己需要的人才。

  第二,要懂得人才的儲蓄。要敢于培養新人,放寬對工作經驗的要求,因為工作經驗是需要在工作中積累的。有工作經驗的求職者一般對薪酬待遇的要求比高校畢業生高,并且有更多同類的供職方的需求,跳槽的概率也比高校畢業生大許多。而職場新人通過工作也會有所成長,因求職的艱辛反而會更加珍惜自己的崗位。

  (四)政府:對市場環境進行有效監管

  政府應對整個求職市場肩負起監管與調控的責任,使求職市場能夠持續健康穩定的發展。

  第一,政府應時刻掌握求職市場的情況。高校畢業生的就業關乎整個社會的穩定和發展,所以,政府必須及時地了解就業市場的動態,準確把握形勢。

  第二,政府應為畢業生就業提供有利條件。例如,在高校畢業生的生產環節上,政府應扶持一些有需求缺口的學科建設;應適當放寬戶口、人事關系等的限制,促進人才的流動等等。

  第三,政府應在求職市場發生問題時及時做出正確反應。在就業市場發生問題時,政府可出臺相關的政策,引導市場向正確的方向發展從而解決發生的問題。

  參考文獻:

  [1]宋俊杰,余姍姍,徐文琴等.淺談營銷理念與大學生就業[J].科技經濟市場,2008,(10).

  [2]李麗萍.高校畢業生就業的營銷分析[J].高教論壇,2004,(6).

  [3]趙慧嫻.從營銷組合角度看高校畢業生就業[J].經濟視角,2007,(7).

  [4]司紅.高校學生的職業理想教育與職業生涯規劃[J].北方論叢,2002,(5).

  [5]陳曉慶.淺談如何指導大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J].魅力中國,2009,(8).

  [6]王莉,高百寧.關于我國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思考[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1,(5).

  [7]趙凌雁.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思考[J].金融理論與教學,2011,(1).

  [8]趙頌平,張榮祥.關于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調查與分析[J].現代教育科學,2004,(5).

  [9]劉瑩,劉進華.淺談大學生就業問題與對策[J].現代經濟信息,2009,(24).

【大學生就業的論文】相關文章:

大學生的就業論文03-31

大學生創業就業論文03-31

大學生關于就業論文03-29

大學生就業論文08-16

大學生就業的論文03-31

大學生創業與就業論文03-31

大學生就業論文精選03-30

大學生就業與成才論文06-12

大學生就業與創業論文03-31

大學生就業論文例文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