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環保小論文分享
在地理教學中,滲透環境教育是最為密切的。環境問題已成為全社會關注的問題,學校加強學生的環保教育迫在眉睫。以下是小編整理好的地理環保小論文分享,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摘 要】地理教育中強調的“人 與自然(地)的關系”與環境教育中所倡導的生物地理環境之間的相互作用是一致的。在環境教育中,為了加強學生的環境教育,明確地理教育在學生環保意識培養方面的目標和任務,充分挖掘現行地理教材中環保教育資源,有效培養中學生的環保意識。在地理課堂中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能使同學們在學習地理知識技能的同時,接受環境教育,實現地理教育與環境教育的雙贏。
【關鍵詞】教育資源;環保意識;環保教育
保護環境已成為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每一個公民都應具有保護環境的意識,而這種意識的培養,要從孩子開始,從中小學抓起。初中學生正是培養環保意識的關鍵時期,中學地理是闡述人類與地理環境關系的學科,所以地理教師應承擔起向學生進行環境保護意識教育的任務。
一、挖掘教材環境教育資源
地理現行教材中有許多與環境教育密切相關的章節,教師可以以這些章節為藍本,精心設計問題,讓學生在質疑解惑的過程中,自覺地引起對環境問題的關注,從而受到環保教育。教材以大量的篇幅講述社會、經濟、生態的持續發展,資源的持續利用;闡述環境 問題的現狀、起因與解決辦法,揭示人地互動發展過程中的經驗與教訓。
教材同時告訴我們,自然資源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環境對廢棄物的容納能力是 有限的,對資源的無節制掠奪開采,對環境的任意污染與破壞,必然受到自然界的懲罰,通過破壞環境來侵犯 他人的利益,危及子孫后代的生存,必將受到社會的譴責,從而明確人對自然的道德責任和義務,樹立“保護環境光榮,破壞環境可恥”,“保護環境,人人有責”的新型環境道德觀念。環境道德是共產主義道德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環境道德教育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一環。要求學生成為大自然的優秀管理員,從自己做起,從小事做起,講究環境衛生,節約用水用電,收集廢紙廢鐵,愛護花草樹木,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積極主動參加環保宣傳教育活動,投身于 環保事業。例如,在教《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時,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你認為人類的活動能否影響到我們當地的氣候?請舉出一些實例來說明。學生通過對這一問題的解答,自然就能對環境問題有所關注了。
二、參與社會實踐活動,增強環保意識
環境意識的形成必須依賴于學生的實踐,而且只有在他們的實踐中才能表現出來。如果沒有接觸過協調環境關系有關的活動,那么,熱愛環境、保護環境只能是一句空話。所以,在地理教學中必須十分重視理論聯系實際,加強環境教育。把地理知識與周圍看得見、摸得著、能體會的環境緊密聯系起來。如在學習“地球上的大氣”這一章后,要求學生根據自身的感受,分析家鄉冷熱、刮風、下雨等現象。特別是造成本地的干旱、暴雨、冰雹等災害性天氣的形成原因。使學生們知道這些主要是由于生態環境遭到破壞的原因產生的環境問題,人類只有認識自然規律,趨利避害,按客觀規律辦事,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讓學生深入社區參觀訪問,增加感性知識,深化理性知識的學習。如在學習工業“三廢”的危害及治理的內容后,帶領學生到附近的養殖場、手工作坊去考察,觀察這些廠區的環境污染及污水處理設備。這樣,同學們對工業“三廢”的治理過程有了清晰的了解,不但獲得環保的技能知識,而且在親身的感受到加強環保的重要性。
三、精心設計教學內容,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
在環境中的教育,為了環境的教育更有可操作性,只有精心設計教學內容。世界上的事物是復雜的,許多事物的存在既對人類的發展有益,也可能對人類有潛在的危害。如何讓學生認識到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環境問題的存在往往受多種因素的制約,在不同的地區,不同的時期有不同存在的形式。不同階層的人對同一環境問題也會有不同的看法。比如在地理教學中設計爭議性問題,組織學生進行多方面的討論,讓他們通過內部矛盾的沖突,深入理解環境問題,提高自身的環保意識。如人口、資源、環境及其相互間的關系等內容一直在地理教育中包含著,在實際教學中,要培養中學生正確的人口觀、資源觀、環境觀。地理教育應幫助中學生在環境中提高環保意識。開展豐富多彩的地理學科興趣活動,通過各種課外活動,讓學生在環境中親身體驗,通過各種探索活動,感受各種環境問題,端正環保態度。
四、重視開放性教學,加強環境教育
所謂開放性教學就是指環境教育中利用一些開放性教學材料,這些材料不限于常用的課本,教師不給出固定格式的結論,而是由教師指導學生通過搜集、閱讀文字資料,實地調查問題現狀等學習活動,使學生自己得 出恰當的結論。學生自己得出的結論可能是各種各樣,也可能是比較一致的,教師要根據一定的科學原理引導 學生討論所得結論的合理性,但不必統一到教師事先準備的結論上。因為環境問題本來就有多種解答方法,通過開放性教學培養中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也是對學生進行如何利用信息資源來學習和探索的過程。學生不掌握這個過程,就無法做到真正理解生活中的環境問題,環保意識的提高也無可談起,因為真正使學生信服又能理解的知識是學生自己參與學習過程后獲得的。
在地理課堂中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能使同學們在學習地理知識技能的同時,接受環境教育,實現地理教育與環境教育的雙贏。
【地理環保小論文分享】相關文章:
地理環保小論文03-17
高中地理小論文分享03-16
地理環保小論文800字03-17
地理的小論文03-16
關于環保的論文分享06-11
初中地理教學論文分享03-16
環保小論文04-28
環保小論文06-12
地理小論文:生活中的地理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