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大學生網絡道德論文

時間:2023-01-26 10:46:12 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大學生網絡道德論文

  大學生網絡道德論文應該怎么寫?網絡是我們現在生活中不能夠少的一部分,看看下面的關于大學生網絡道德論文吧!

大學生網絡道德論文

  大學生網絡道德論文

  摘要:隨著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網絡已經滲透到社會的各個領域,而大學生群體作為網絡活動的主力軍,其網絡意識和行為對整個網絡社會的道德現狀將產生重大的影響。

  大學生在利用網絡獲得大量信息和愉悅身心的同時也陷入了形形色色的網絡陷阱之中,出現網絡道德失范現象。

  本文旨在闡述大學生網絡失范現象,分析現象出現的原因,進而探索如何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網絡道德觀。

  關鍵詞:大學生;網絡道德失范;正確引導

  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調查研究結果顯示:我國大學生網民占網民總數的近40%,大學生群體已經成為網絡活動的主力軍,大學生網絡行為和意識將影響整個網絡的發展。

  因此如何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網絡道德觀念,規范其運用網絡的行為成為大學生網絡道德教育的關鍵。

  近年來,我國大學生網絡道德教育受到了學校、家庭、社會的重視,網絡教育研究逐步向專業化方向發展。

  然而,諸如網絡語言不文明行為、網絡欺騙盜竊行為、網絡誹謗行為、傳播計算機病毒與網絡黑客、網絡色情等行為的凸顯,說明大學生在使用網絡時面對良莠不齊的網絡陷阱常常做出錯誤判斷,從而引發各種網絡道德失范的行為出現。

  一、大學生網絡道德失范現象

  網絡的虛擬性使得大學生網絡誠信缺失。

  網絡交往中大學生可以完全隱去自己真實的身份,以一個或者多個的虛擬身份從事網上活動。

  一旦自己不滿意,可以隨時終止自己某種身份而不必承擔任何責任。

  同時,網絡還允許匿名發表個人意見而忽視了發表言論的道德化與合法化,虛擬的世界解除了現實社會對人的身份、角色的束縛,網民可以隨心所欲的享受自己的“精神樂園”,并一次性緩解在現實生活中長期壓抑的情緒,從而獲得內心的發泄和平衡。

  基于這樣的原因,大學生在網絡生活中不顧道德和誠信的約束,在網絡交往上產生不負責任的懈怠思想。

  至今,不少人尚未將網絡上的非誠信行為視為不道德的行為。

  由此引發的網絡誠信危機,以及在網絡活動中的精力消耗,勢必會造成大學生與周圍同學關系的淡薄與疏遠。

  同時,網絡的不良誘導使得網絡犯罪率上升。

  網絡不單單為大學生的學習、生活做出了積極的貢獻,紛繁復雜的網絡信息也帶來了很多社會問題,使大學生難免其害。

  網絡的飛速發展催生了“網絡犯罪”這個名詞。

  如網絡游戲的內容多是帶搏殺、武斗、色情等情節,使得一些癡迷于網絡游戲的大學生深受其害,甚至紛紛效仿。

  不良信息的誘惑,使得大學生難以分辨,由此帶來了一系列由于網絡不良誘導而發生的大學生犯罪事件。

  同時,由于大學生的自控能力比較弱,過度沉迷網絡游戲,由于沒有經濟來源,無經濟能力支付游戲費用,但又抵擋不住游戲的誘惑,從而產生違法犯罪的念頭,為達目的鋌而走險。

  二、大學生網絡道德失范的原因分析

  首先,大學生自身價值觀不穩定,網絡道德認識不高從而導致信念不堅定。

  大學生的自制力相對較差,意志力薄弱,在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過程中如果遇到各種干擾就會改變甚至扭曲其正確的價值觀,在網絡社會中道德防線很容易崩潰,心中的道德良知很容易泯滅。

  其次,由于利益的驅動,網絡法規的不完善,網絡上充斥著追逐私利和享樂的個人主義的消極思想和不良信息。

  網絡的日益普及使得人類社會出現了新的生存空間——電子空間。

  電子空間由于互聯網所采用的特殊離散結構,沒有中心,沒有國界,不受任何組織機構的控制,更沒有健全的法規制約,加上利益的驅動,電子空間就脫離了網絡法規的限制和約束,各種軟件開發商開發出雖利潤空間大但包含暴力色情等不利于大學生身心發展的游戲、軟件,從而腐蝕大學生身心,引發一系列不良社會問題。

  再次,大學生網絡道德教育缺乏有針對性、積極的教育引導機制。

  網絡生活是豐富多彩的,而現行的網絡道德教育卻將道德從活生生的網絡世界中抽離出來,變成了僵硬的教條,讓大學生背誦、記憶,將網絡道德變成了沒有情感與意志的抽象物,使得大學生很難從中找到與自身發展的'切合點,無法把道德內化成自身的理念,外化為自己的行為,造成絕大多數大學生明知網絡文明公約,卻在網絡上進行各種不道德行為,獲得自我滿足。

  除此之外,生硬的“灌輸教育”和“全程講授”的教育方法無法滿足大學生的內在需求和自我需要,學生沒有機會對所接受的道德觀念教育進行批評性思考,沒有將各種觀點進行比較,而是被動的接受,思想灌輸并沒有真正成為塑造大學生性格的手段,反而降低了學校教育引導的效率和成果。

  目前,學校、社會、國家都還沒有一套針對大學生網絡道德的積極有效的教育引導機制。

  因此建立有針對性的積極的教育引導機制迫在眉睫。

  三、如何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網絡道德觀念

  第一、要客觀認識網絡,保持積極心態對大學生進行網絡道德教育。

  網絡之所以能在快速發展的今天受到歡迎與應用,是因為它自身很多優點方便了人們的工作、學習和生活,適應了當今社會信息化發展的需要。

  大學生網絡道德教育越來越得到學校、家庭和社會的重視。

  三方結合,對規范大學生網絡道德行為,明確大學生網絡道德目標,進一步加強大學生網絡道德教育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網絡道德教育作為新生事物,引起了廣大學者的關注,他們的著作從倫理學的角度審視信息世界人與人之間的倫理問題,介紹計算機網絡發達國家的研究成果,探討適應我國網絡人群特點和網絡文明發展的道德理念和道德規范,為進一步具體研究我國網絡道德建設提供了理論基礎。

  第二、要強化思想道德課程教育力度,引導大學生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培養道德自律精神。

  大學教育在大學生網絡道德教育過程中始終起著積極的引導作用。

  大學要充分認識自身角色的重要性,依托《形勢與政策》、《思想道德修養和法律基礎》等課程,積極引導,對大學生進行網絡道德行為和思想意識教育,積極響應《全國青少年網絡文明公約》,切實實施其中提出的“五要”、“五不要”方略,矯正大學生盲目使用網絡的行為。

  通過教育使大學生具備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樹立良好的網絡道德,端正上網的心態和目的,做到科學合理地使用網絡資源。

  第三、要創新網絡道德教育手段,加強網絡道德教育的針對性。

  網絡強大的交互性、開放性和及時性,使網絡道德教育的內容也相應豐富、及時而全面。

  因此,針對大學生的網絡道德教育手段不能僅僅拘泥于書本理論教條,而是應開拓新穎的教育引導方法,開辟新的教育陣地,充分運用網絡自身加強對大學生網絡道德教育的正確引導,使教育內容從通俗化向科技化轉變。

  針對大學生不同類型的網絡道德危機有目的、有計劃的進行重點教育和引導。

  同時,道德的監督需要輿論的有力支持,網絡的特點決定了網絡道德缺乏輿論監督,因此輿論應該發揮其特點,加強對網絡道德的及時監督。

  總之,網絡一方面使大學生面臨著不可多得的發展機遇,另一方面也使大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面臨著嚴峻的挑戰。

  只要我們積極面對,汲取網絡文化的精華,清晰認識問題癥結,就一定能充分發揮網絡媒介的強大優勢,推進大學生的網絡道德建設,建立良好的網絡倫理規范,將網絡技術與道德倫理有機結合,讓大學生在網絡世界中充分的認識和發展自我,成為新時代真正的主人,為我國社會的發展進步做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許劍穎 論網絡環境中的信息理論問題及對策[J] 情報雜志,2004(4)

  2、王秀榮 建構網絡倫理規范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J] 中國成人教育,2006(4)

  3、王文 網絡文化與大學生思想道德建設[J] 電化教育研究,2005(7)

  4、張彥 大學生網絡道德教育現狀探析 西南農業大學學報,2008(4)


【大學生網絡道德論文】相關文章:

法律與道德論文08-25

大學生網絡道德調查報告03-20

職業道德論文11-02

大學生網絡道德調查報告03-07

大學生網絡道德調查報告09-05

網絡直播論文11-20

網絡傳播論文11-21

《道德與法治》網絡研修總結06-16

《道德與法治》網絡研修總結08-17

論職業道德的論文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