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創業的論文精選
古典文學常見論文一詞,謂交談辭章或交流思想。當代,論文常用來指進行各個學術領域的研究和描述學術研究成果的文章,簡稱之為論文。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關于創業的論文精選,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摘要:農民工返鄉創業為解決“三農”、失業和剩余勞動力轉移等經濟社會問題,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開拓了一條新路,但由于當前國家財政扶持力度不夠等原因,農民工返鄉創業比較優勢不明顯,在取得了一定成績的同時,也面臨著重重困難。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首先對農民工返多創業的現狀和原因等做了詳細地分析,找出了目前農民工返鄉創業存在的主要困境,并從政府和農民等兩方面提出了引導和扶助農民工返鄉創業的政策建議。
關鍵詞:農民工;返鄉創業;剩余勞動力轉移;政策扶持
1 農民工返鄉創業特點分析
。1)投資方向主要是發展工商經濟。
目前返鄉創業的農民以第一、二代農民工為主,這些農民工大多在制造業和服務業務工。因此,他們回到家鄉后在政府的支持下,同時利用打工期間獲得的見識、本領、資金、信息、社會資本等,發展工商服務業,投資商品性的農業經營,主要是興辦規模種植業、養殖業、農產品加工業。興辦二、三產業。
。2)大多數人選擇在小城鎮居住。
農民工回鄉創業不是單純的回農村原戶籍所在地創業,大多數創業者把企業辦在了家鄉的集鎮和縣城,近70%是在小城鎮居住。
。3)部分農民工被充實到農村基層組織。
返鄉創業的農民工利用亦工亦農亦商的特點,積極參加合作組織和中介組織,成為經紀人或創辦農民合作經濟組織的帶頭人,也有部分人擔任村干部或參加村民議事會及村民理財小組。
由于農民工與農村、農業的天然聯系,農民工回鄉創業正在以其特有的方式,在帶動農民就地就近轉移、促進現代農業發展和新農村建設、加快不發達地區縣域經濟發展、推動中西部地區城鎮化進程等方面發揮積極的作用。必須切實轉變觀念,從戰略高度對待農民工返鄉創業問題,在全社會營造吸引農民工返鄉創業的氛圍。
2 農民工返鄉創業原因分析
2、1 返鄉創業是勞務經濟發展的高級階段
農民工返鄉創業是勞務經濟發展的高級階段,作為特有的經濟和社會現象,我國的“民工潮”和勞務經濟已經大體經過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農民工跳出農門到大中城市、發達地區去務工或經商。解決溫飽問題;第二階段在務工或經商的過程中,一些農民工變成了管理者或者老板;第三階段越來越多的農民工開始返鄉創業,大量地從“打工者”嬗變為“創業者”。
2、2 城鄉經濟社會二元結構的長期存在
改革開放以來由于沿海經濟特區的開放,農民工形成了單向性的“外向”型流動,進一步拉大了原本就存在的區域差距和城鄉差距。在城市和農村之間、市民和農民之間形成了一個無形的壁壘,既體現在經濟制度和政策上,也體現在精神和心理上,增加了農民工在城市穩定落腳的成本。在城里農民工不能獲得穩定就業,加上城市人對鄉下人的歧視和排斥,以及經濟待遇的不公平,而使農民工選擇返鄉發展。
2、3 返鄉創業投資環境的改善
2004年、2005年中央連續二年下發的兩個“一號文件,為從根本上解決”三農問題提供了政策依據,創造了有利的大環境,尤其是出臺的許多“惠農”硬措施,使農村的創業環境更穩定、更優化,對農民工返鄉創業產生了極大的吸引力。隨著西部大開發的推進,農村基礎設施的改善,小城鎮建設步伐的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各項具體措施的落實,各級政府招商引資條件的優惠,再加上外面投資風險和創業成本的增加,使相當一部分有創業意愿的農民工,也愿意選擇返鄉創業。
2、4 鄉土觀念和“根”文化的需要
大量農民工有故土情結和情系家鄉的情感需要。大量創業人員愿意為家鄉的發展和榮譽去打拼、去貢獻,主動捐資公益事業,并響應家鄉政府的號召,在家鄉投資辦企業,帶領鄉親們致富,并就近吸納了當地農民工就業。這些農民工對自己家鄉的資源情況、人事關系和投資環境比較熟悉。也掌握了家鄉內外的市場信息,有助于其成功創業。
2、5 農民工自身創業條件的具備
經過幾年的外出務工。一般農民工每年都能掙到上萬元甚至幾萬元收入,再加上在外結交的朋友多了,見的世面大了,學到了一技之長,思想觀念上就自然地會發生變化,創業意識就會增強。這些農民工通過“打工大學”接受到了先進的科技文化,有了發展現代產業的沖動和信念,經濟基礎和人力資本的提升都是促成農民工返鄉創業的基礎。
3 農民工返鄉創業面臨的困境
3、1 創業資源的短缺
首先是資金短缺,融資難是不少返鄉創業人員反映的首要問題,F在的國有商業銀行貸款門檻高,而且貸款手續非常復雜,周期很長,難以解決返鄉創業者的融資之渴。其次是土地制約。隨著這幾年農民工返鄉創業的增多,有些地方供地指標也開始捉襟見肘,對很多想進一步擴大規模的企業而言用地成了一大制約。最后是人才短缺,不少返鄉創業者是初高中畢業,辦企業存在盲目性,自身經營管理知識也比較薄弱,又很難吸引人才,迫切需要指導。另外由于內陸欠發達地區生活與人文環境較差,服務業不發達,即使是在同等的工資待遇下,很多年輕勞動力也更趨向于外出到沿海經濟發達地區打工。 3。2 政府扶持政策的'缺失
有的返鄉創業者反映政府效能不高,雖然很多地方領導給予高度重視,但在落實過程中一些部門和個人執行政策有偏差,服務意識不到位,甚至還存在吃拿卡要、推諉拖延辦事的情況,不利于企業更好創業。如創辦企業中是稅費減免優惠不明顯,甚至當前大部分內陸地區還沒有對農民工返鄉創業實施稅費減免政策。見了“世面”的農民工回到當地,可能會與當地官僚習氣、無視市場規律的做法產生沖突。但沖突矛盾解決的過程,其實也推動了當地投資環境的優化。返鄉創業農民工呼吁,今后國家能農民工創業中農遇到的問題。出臺相關政策給予農民工創業更多政策支持。
3、3 創業投資成本高
我國內陸欠發達地區普遍存在基礎設施建設差的問題,尤其是縣、鄉(鎮)兩級,基本上都存在路、水、電、通信、交通和能源等城鎮基礎設施建設跟不上企業發展需求的問題。有的地方政府甚至在企業用地、用水、用電和證件辦理等方面設置障礙,使有的投資項目遲遲難以落實。直接導致農民工返鄉創業額外投資成本增加、交通運輸成本升高和產品交易周期拉長等問題。
4 農民工返鄉創業的政策建議
4、1 為返鄉創業提供融資優惠政策
要加快信貸改革與創新步伐。首先,鼓勵和引導發展鄉村和城鎮社區中小金融機構等,并把農村中小企業作為其主要目標客戶,提供貸款服務。其次,堅持支持其它商業銀行到農村地區設立營業網點或鞏固其已有營業網點為返鄉創業提供信貸服務。再次,考慮設立行業協會基金擔保公司。
政府要為農民工返鄉創業提供信貸擔保和信貸補貼。設立農民工返鄉創業專項扶助基金,為返鄉創業提供信貸擔保。同時協同金融機構為返鄉創業提供低息或無息貸款,利息差額由國家財政予以補貼。
4、2 為返鄉創業提供資源使用優惠政策
國家可以參照農業反補貼的辦法,加大對返鄉創業的財政補貼力度。對于返鄉創業,特別是創辦為解決當地就業、“留守兒童”、“留守媳婦”問題做出重大貢獻的環境友好型、資源節約型和科技效能型經濟實體和農業產業化企業,政府要在用地、用水和用電等問題上給予一定的政策傾斜。例如,可以考慮為農民工返鄉創業提供低于市場價的土地資源和用水、用電等創業便利,其差價由國家財政予以補貼。
4、3 為返鄉創業充實人才等資源
由國家財政撥款為返鄉創業業主及其員工提供免費培訓,加強培訓基地建設,拓寬培訓領域,進一步充實和提高培訓師資隊伍。另外可積極采取外聯式發展模式。主要可以通過與大學社會實踐合作吸收大學生進企業實踐,并積極吸收人才指導企業更好的發展。如可通過政府部門與各個大學協調,以大學生下基層掛職鍛煉的合作方式,實現學生得到實踐鍛煉機會和企業獲得人才資源的雙贏,同時還應該與社會各界合作利用外方所擁有的資源來彌補自身急需同時又緊缺的資源。
4、4 為返鄉創業提供稅費減免優惠政策
農民工返鄉創業處于起步階段的,政府必須實施一定期限的稅收減免政策,立足現實、著眼長遠,先引導和扶助盡可能多的農民工返鄉創辦盡可能多的經濟實體,支持與鼓勵其中發展潛力大,前景看好的企業做大做強,堅持鼓勵農民工返鄉創業“做多做小”與“做大做強”兩條腿走路。等這些經濟實體發展到一定階段有承擔稅負的能力時,再按國家標準對其進行稅收征繳,使其納稅能力與收入水平相適應。
4、5 為返鄉創業創建良好硬件環境
國家要加大對內陸欠發達地區基礎設施建設的財政投入力度,突出抓好交通運輸設施建設,小城鎮道路、水、電、通信等基礎設施及其配套設施建設,如積極創建“工業園”、“返鄉創業園”和“返鄉創業一條街”等創業基地,不斷增強小城鎮的創業項目承載能力,減輕返鄉創業者的額外投資壓力,同時降低人居園區的門檻。
根據相關部門統計,全國農民工總量中有7%~10%基本完成資本原始積累,1400萬~2000萬人具有了創辦企業的能力。可見未來吸引外出務工農民返鄉創業的潛力巨大,建立吸引外出務工農民返鄉發展的制度有助于實現新農村建設的持續發展。全方位探索吸引外出務工農民返鄉發展的制度,深化對勞務經濟戰略思想的認識,變“輸出勞務掙錢”為“引回人才發展”。另外我國應出臺《外出務工農民返鄉創業促進法》等相關的法律法規,從法律層面上引導和規范,逐步建立“政策吸引、市場運作、政府引導和法律保障”相結合的外出務工農民返鄉發展的機制,為實現農業現代化、農村城市化、農民市民化探索制度選擇。
【關于創業的論文精選】相關文章:
關于美容的創業計劃書(精選7篇)05-10
關于個人的創業計劃書(精選8篇)04-01
大學生創業論文15篇04-13
大學生創業論文2500字01-23
關于學生的論文08-21
關于奮斗的議論文(精選31篇)03-21
關于道德的議論文精選15篇02-23
關于英雄的議論文(精選9篇)03-14
關于變通的議論文(精選14篇)02-09
關于餐廳的創業計劃書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