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前教育史的論文
如何寫好關于學前教育史的論文呢?以下關于學前教育史的論文是小編為各位整理收集的,希望能給大家一個參考,歡迎閱讀與借鑒。
學前教育史的論文
這學期學習了邵曉芙老師的《中外學前教育史》,收獲頗多。使我對中國學前教育史以及外國學前教育史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中外教育史的結合有利于我們全面理解,把握學前教育發展的規律。同時此書對學前教育有關的杰出人物也做了非常詳細的論述,對這些人物的思想進行了總結,有利于我們更好的吸收歷史杰出人物的好的教育思想,對今后的工作實踐有很大的幫助,所謂有了扎實的理論功底,才能更好的實踐。邵曉芙老師將課堂變得生動有趣,她的教學方法也使我們更好的吸收了《中外學前教育史》的精華。
此次,我將從以下兩個方面對這學期上的《中外學前教育史》做一個總結:
一.中外學前教育史的發展
此書闡述了從中國原始社會和奴隸社會到當代中國學前教育的發展以及思想,其歷史發展的軌跡使我們更加深刻的理解中國的學前教育,像原始社會和奴隸社會的學前教育屬于萌芽和開創階段,對中國的學前教育史來說,具有重大意義,原始社會一直以社會公育形式進行兒童教育,在后期,產生了最原始的教育機構,成為學校的萌芽。奴隸社會逐漸產生了學校教育,也意味著與之相對應的學前教育也開始出現。奴隸社會是我國古代學前教育的奠基階段。接著又經歷了好幾個時期,到了1903年,在湖北武昌,中國第一個公共學前教育機構產生,蒙養院。蒙養院產生以來,中國學前教育得到了很好的發展,出現一批學前教育專家,陶行知,張雪門,陳鶴琴,張宗麟等是教育家中的典型代表,他們好的教育思想一直沿用至今,為中國學前教育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同時在1958—1965年,我國學前教育發展非常曲折,出現了盲目發展,教育質量大幅度下降,但隨著一些教育家的堅持,對幼教事業的忠誠,學前教育事業也得到了回升。20世紀90年代,中國學前教育進入穩步快速發展的階段,接下來我國的學前教育發展在不斷上升整改,使幼兒擁有更加美好的未來。
外國的學前教育大約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在世界文明古國產生的,外國的學前教育也在一步一步的發展中,期間也出現了許多偉大的教育家,為學前教育事業做出了杰出貢獻,蒙臺梭利,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福祿貝爾,夸美紐斯,洛克,盧梭,杜威等都是杰出代表人物。同時中國的一些教育家會學習國外教育家好的學前教育思想,取其之精華,將思想應用到中國的教育身上,如杜威曾經就在中國進行游歷講學,他選擇五四時期最有利的時機來華講學,使他的實用主義哲學在中國廣泛傳播,并產生了信奉其思想和學術的胡適、陶行知、張伯苓等一批有作力、有號召力的名家。所以國外的學前教育思想對中國也是有深遠的影響。近代是學前教育發展的重要時期。盧梭的近代兒童觀為學前教育找到了出發點,同時,他關于生來具有學習能力的嬰幼兒不是通過語言和文字,而是通過經驗并利用自己尚未成熟的器官進行學習的主張,對后世學前教育思想的發展有重要影響。福祿貝爾繼承和發展了夸美紐斯和裴斯泰洛齊等主張,系統的提出了幼兒園教育理論,在使學前教育學成為教育學中的一
個獨立方面,做出了巨大貢獻。20世紀初,世界各國的學前教育得到了迅速的發展,杜威和蒙臺梭利提出了現代派學前教育理論,重視兒童的活動過程和自我教育,對學前教育思想產生了久遠的影響。當代西方的學前教育發展處于領先水平,很好的運用了之前教育家的學前教育思想,讓學前教育思想與方法在不斷的進步中。
我們應該將中外學前教育的思想融會貫通,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將各個偉大教育家的好的教育理念融入到實踐中去。
二.幼兒園實踐中感受到的學前教育思想理念(主要從幼兒一日教學以游戲的教學形式展開)
現在的幼兒園大多是以幼兒為主,游戲化的教學模式,教育內容為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五大領域,各領域內容相互滲透,從不同角度促進幼兒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的發展,其實,在之前,陳鶴琴先生就有指出,幼兒園課程結構以“五指活動課程”為基本成分,為“健康,社會,科學,藝術,語文”
這學期我去了仙巖幼兒園進行了為期一個星期的見習,就充分感受到了教師設的教育內容包括了五大領域,并且很好的融會貫通。我見習的班級是小班,他們的一天都是在游戲中學習的,福祿貝爾認為,隨著幼兒期的到來,兒童進一步的運用他們的身體,感官,和四肢,并力求尋找內部和外部兩者的統一,這一點特別應當通過游戲來實現。因此,游戲是幼兒期兒童生活的一個要素。早晨入園,可以自主選擇各區域中的玩具,如建構區的積木,這也是非常受歡迎的一個玩具,可以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創造能力,以及思維能力。接下來就是晨間鍛煉和自由活動,晨間鍛煉一周中每天都是不一樣的,在游戲中使幼兒的身體得到很好的鍛煉,就像福祿貝爾把游戲分為三類,一就他是身體的游戲,主要就是為了鍛煉幼兒的身體。二是感官的游戲,既可以是聽覺的練習,也可以是視覺的練習。三是精神的游戲,主要為了訓練幼兒的思考與判斷。晨間鍛煉教師會帶領著小朋友去玩平衡板鉆山洞呼啦圈等游戲,自由活動時間教師和幼兒一起搬器材搭建活動區域,團結合作,小班的小朋友由于年齡比較小,所以大部分的.器材還是由老師們來搭建,小朋友們可以幫助老師拿一些小的器材,搭建的器材可以鍛煉到小朋友身體的各個部位,還可以鍛煉到平衡能力,膽量等,接下來就是做早操時間,小中大班的操都是不一樣的,根據其年齡特點定制一系列的早操,是身體能得到很好的鍛煉,陳鶴琴也主張課程首先應該考慮的是兒童的健康,幼兒園應該注意幼兒的身體健康,這也是3-6歲幼兒發展的關鍵。早操結束后,小朋友們就回到教師進行主題活動,這時,你會發現,教師大多數都是以游戲的形式給幼兒傳授知識,讓幼兒在游戲中學習,這次見習,我印象最深的主題活動就是語言活動“小熊醒來吧”教師就是通過輕聲叫醒小熊的游戲的形式讓幼兒理解本節課的知識點,同時課堂也不會枯燥乏味,小朋友也會感到非常有趣。接下來還會有一個戶外自由游戲活動時間,教師主要還是帶領小朋友在游戲中鍛煉身體以及各種能力。下午的時候,小朋友睡醒,吃好點心,又會有一個戶外自由活動時間,接下來就是區域活動,主要也是讓小朋友在游戲中學習,比如娃娃家,小朋友通過角色扮演的游戲,了解一家中爸爸媽媽的職責與責任,體會爸爸媽媽帶小孩兒的辛苦,醫院則可以通過角色扮演的游戲體會醫生們的偉大與辛苦,所以說,通過游戲活動,還可以讓幼兒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體會父母的辛苦與各職業的責任與辛苦。為什么一日教學中戶外活動時間會這么多呢?陳鶴琴發展幼兒園的主張中有一條寫道幼兒的戶外活動要多。因為戶外活動是保證和促進幼兒健康的有利措施。
通過這次以及之前的見習,我都充分感受到讓幼兒在游戲中學習在游戲中體會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同時,《中外學前教育史》書中的許多教育家福祿貝爾,陳鶴琴,皮亞杰等也主張幼兒園應采用游戲式的教學方法。玩中學,學中玩。
通過學習《中外學前教育史》讓我們了解中國與國外學前教育的發展,讓我們看到了歷史,看到學前教育在不斷的進步中,就像前言中寫道的“學習中外學前教育史,通過對兩種發展史的比較,批判與反思,就 更能幫助我們全面把握學前教育現象,正確認識學前教育規律,有利于我們探尋一條有中國特色的,科學的,健康和諧發展的學前教育之路,使我們的教育實踐少些波折”同時,中外各教育家的學前教育思想理念也能運用到我們的工作實踐中去,借鑒教育家的思想,通過自己的熱愛與努力,讓幼兒能快樂健康的成長。
【學前教育史的論文】相關文章:
學前教育專業論文致謝04-20
學前本科論文致謝(精選7篇)04-20
學前教育論文致謝(精選9篇)04-20
學前教育論文致謝詞(通用12篇)04-01
學前教育畢業論文的致謝詞(通用5篇)05-15
升學前的祝福語05-19
幼兒入學前要做的準備06-28
學前班說課稿11-22
學前拼音教學課件04-10
學前班說課稿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