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危重癥急救管理論文
醫(yī)院急診室是開展急癥救治搶救患者生命的重要場所,加強急診室對急危重癥患者的急救管理能夠有效提高醫(yī)院急救技能的同時展現(xiàn)醫(yī)院的診治水平。下面小編為大家分享急危重癥急救管理論文,歡迎大家參考借鑒。
摘要:目的是觀察急危重癥患者的急救處理情況,分析提高急危重癥患者搶救成功率的有效方法。方法是資料選自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本院急危重癥患者108例,對患者院前急救及院內急救處理措施等情況進行回顧性分析,針對急危重癥患者制定有效急救管理措施。結果 108例急危重癥患者搶救成功96例,成功率達88.89%,患者在急診室停留時間平均為(42.6±4.6)min,搶救效率有所提高。結論 對急危重癥患者采取院前及時搶救、提前介入及完善各種檢查等管理方案的實施,可以有效縮短患者停留急診室時間,提高患者的救治率,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急危重癥;急救;管理
醫(yī)院急診室是開展急癥救治搶救患者生命的重要場所,加強急診室對急危重癥患者的急救管理能夠有效提高醫(yī)院急救技能的同時展現(xiàn)醫(yī)院的診治水平[1]。本文主要對急危重癥患者行急救管理的相關措施進行分析,現(xiàn)將結果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資料選自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本院108例急危重癥患者行急救措施的相關情況進行回顧性分析,其中男女比例52:56,年齡20~68歲,平均年齡(46.3±4.2)歲;其中包括休克36例,腦外傷35例,心肌梗死28,多發(fā)傷9例。
1.2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均為急危重癥患者;患者家屬均在知情并同意情況下參與研究調查[2]。排除標準:嚴重心、肝、腎等臟器功能障礙者;資料不完全者。
1.3管理方法
1.3.1院前急救工作
120急救中心在接到急救電話后及時處理出車,同時隨車出診醫(yī)護人員需全程監(jiān)控患者的生命體征情況及了解患者病情基本情況,及時聯(lián)系急癥室做好接診人員及藥物準備。患者在未到達醫(yī)院之前,急診室最好各種搶救物品、人員及設備的準備,確保患者一入院即刻開始救治行為。
1.3.2搶救人員工作
急癥室護理人員在搶救患者時需明確分配好工作內容,負責患者呼吸道、循環(huán)系統(tǒng)及對外聯(lián)系管理工作,保證呼吸道通暢是救治工作的基本要求。同時做好患者術前準備工作,專科醫(yī)師的接到急救指令后協(xié)調工作人員的分配,聯(lián)系專業(yè)醫(yī)師做好接診準備,必要時需準備好相應的搶救器械并參與患者的搶救工作中。
1.3.3綠色通道協(xié)調
醫(yī)院在處理急危病癥患者的救治工作時需本著搶救患者為主的原則,即接受到急危病癥患者時可在急診醫(yī)師的申請向使用"綠色通道"專用章進行搶救治療及用藥檢查等工作,各相關科室需優(yōu)先處理此類病患以保證最短時間內完成救治工作,保證救治效率。
2結果
2.1急危重癥患者急診室停留時間
根據研究資料顯示,患者在急診室停留時間為30~120min,平均停留時間為(42.6±4.6)min;其中創(chuàng)傷性疾病患者的停留時間為30~120min,平均停留時間為(48.6±4.8)min,非創(chuàng)傷性疾病患者的停留時間為30~100min,平均停留時間為(37.6±3.7)min。見表1。
2.2急危重癥患者搶救情況
根據調查資料顯示108例急危重癥患者搶救成功96例,成功率達88.89%,其中2例放棄治療,放棄率為1.85%;死亡12例,死亡率為11.11%,其中2例死亡發(fā)生于住院24h內。
3 討論
通過加強醫(yī)院急診救治工作中的管理可以完善救治過程中的各項任務分配工作,同時提高醫(yī)院的整體醫(yī)療水平。在處理急危重癥患者的急救過程中需要重點注意和解決的是時間問題,可在急危重癥患者的救治過程中安排醫(yī)護人員全程負責。如在急救出車過程中參與的醫(yī)護人員在患者進入醫(yī)院急診室進行急救處理過程中的需全程參與,減少交接過程中出現(xiàn)的浪費時間問題出現(xiàn)[3]。醫(yī)護人員必須盡力減少患者在急診室停留的時間。患者在搶救過程中需要強調黃金1h和白金10min的科學理念。
在研究資料中顯示患者在急診室停留時間為30~120min,平均停留時間為(42.6±4.6)min,即護理人員在院前急救中就聯(lián)系急診室準備相關的`物品,這樣就大大減少了患者到達醫(yī)院后準備急救時間。通過"綠色通道"及時處理急危重癥患者的急救工作,各科室的優(yōu)先處理配合工作能夠縮短患者的急診室的停留時間。創(chuàng)傷性的患者相關停留時間為30~120min,平均的停留時間為(48.6±4.8)min,非創(chuàng)傷性患者的停留時間為30~100min,平均的停留時間為(37.6±3.7)min,兩類急危重癥停留時間差別主要是由于患者的病情具體情況不同引起的。在處理創(chuàng)傷性病癥過程中需要進行消毒處理等一系列繁瑣程序,相應的工作量會較大,所以時間會長一些。據調查資料顯示108例急危重癥患者搶救成功96例,成功率達88.89%,其中2例放棄治療,放棄率為1.85%;死亡12例,死亡率為11.11%,其中2例死亡發(fā)生于住院24h內。這說明在縮短患者急診室停留時間的同時,醫(yī)護人員進一步排除急危重癥患者的漏診及誤診率能夠提高患者的救治率。
綜上所述,在醫(yī)院急診室建立系統(tǒng)的救治管理程序,通過縮短患者急診室停留時間,有效的加快患者直接進入救治狀態(tài),且提高急危重癥患者的救治成功率。醫(yī)院完善急救管理工作,提高整體醫(yī)療水平,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張萍.加強院前急救管理與提高院前急救質量的相關性[J].吉林醫(yī)學,2014,35(3):570.
[2]王艷春,崔明淑,劉希娟.護理流程管理在危重癥患者搶救中的應用[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2,19(15):95-96.
[3]葉曉明.院前急救管理的加強與提高院前急救質量的相關性[J].吉林醫(yī)學,2012,55(18):3968.
【急危重癥急救管理論文】相關文章:
忙投急趁的成語解釋05-13
中暑的急救方法08-06
呼吸保健與急救12-13
急產來臨時如何正確處理08-07
王維《田園樂采菱渡頭風急》翻譯09-01
痛經暈厥的急救方法08-07
應急救援演練方案05-24
小兒高燒抽筋的急救方法08-07
腦出血的有效急救辦法08-06
腦部疾病突發(fā)的急救辦法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