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我喜歡奔跑在雨天,腳踏著大大小小的水洼,聆聽不同水洼中不一樣的音調聲響。天上的雨向下撇,地上的水洼往上濺,立時是一個水嘩嘩的世界。回過頭,剛用腳尖點了一下的水坑中,濺起皇冠形狀細小的水花。
我總是把自己的全身淋得濕漉漉的,衣服、鞋子全濕了還渾然不知,只顧著在水中的歡樂了!忽然,頭頂似乎亮了些,雨也像是改變了方向似的向外散,但滴答聲猶在,變得更加清晰了。
我抬了抬頭,眼眸里閃爍著繽紛的色彩,五顏六色的花兒開滿了我頭頂的天空。哇!好漂亮的傘,小小的我不經感嘆,媽媽在一旁撐著傘,輕輕的摸了一下我的頭,說著:“下雨時要記得撐傘哦!”媽媽的眼神像一潭深深的湖水,深邃而又明亮。“長大了,要學會自立,撐起一把屬于自己的傘。”媽媽的聲音夾雜著雨的滴答聲,蕩漾在我的耳旁。 夕陽下,我和媽媽大手牽著小手,踏著深深淺淺的水洼,想著回家的路走去。夕陽把我們的影子拉得好長好長,風吹起了我們的衣角,在風中翻飛著。
仰望此時的天空,已是陽光明媚。風雨之后就是彩虹,多日不見的陽光,正像是清澈的河水一般,飄飄然撫搖直上,變得深遠而明亮。撐起一把屬于自己的傘,創造一片屬于自己的藍天!
文七:愿時光停留
踏入初三,回首會發現有許多的美好的事物以悄悄走遠,留下數不盡的遺憾,而曾經的點滴總是夾雜的痛苦難以回憶的想念,還有陪伴自己的白樺樹,白樺樹見證了自己一點一滴,自己總還是喜歡在太陽西墜時刻坐在白樺樹下和它訴說些什么,太陽的余暉映我自己的側臉,還記得就是喜歡那種無法言表的味道……
情人節,微風。我獨自坐在白樺樹下,拿著一束嬌脆欲滴的紅玫瑰放在白樺樹的枝頭,仰起頭看著枝頭那怪誕的玫瑰,傻傻的笑了。只有這樣的情人節你我才不會孤單。幾只麻雀從停在樹枝看了看玫瑰,又匆匆忙忙的飛走了,就和什么都沒發生過一樣。這樣的場景如同那世道變遷,人情世故,最后物是人非,誰也改變不了的規則。
白樺樹見證了我整個少年的時光。而我突然有一天才明白,當初魯迅為什么如此懷念藤野先生,確不給寫信了。畢竟有些東西過去了就是過去了就拾不起來了。既然如此,我只能做的就是保留那些帶有溫存的回憶,畢竟世界變化的太快,也只有這些回憶提醒生命來過。讓回憶與我不在分離。
流光似水,紅了櫻桃,綠了芭蕉。愿我生命中有足夠的云翳,能造成一個美麗的黃昏。
文八:關于黎明關于生活
在每個人的人生中都會面臨無數的選擇,有時候一味地堅持是毫無意義的。一個會生活的人一定是那種會取舍心里懂得自己有時需要適時放棄的。我想大家應該懂得那一句古話它告訴我們有舍才會有得。我們應該以一種勵志的奮進的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去面對生活,去敘寫人生。為了獲得更好的生存狀態我們應該更努力地去為將來的生活做些事。人世間最遭人厭惡的便是滿足于現狀,一味地想要索取而不懂得通過自己的努力去獲得的人。我們應該用一種良好的心態積極地去謀劃自己未來的生存狀態。
人生就像是一場充滿挑戰的馬拉松長跑比賽,身體與內心的堅持是到達終點所必須的。人生也像是一幕實況轉播的舞臺劇,衣裳襤褸的窮酸少年或許隱藏著無限的潛力,或許他的將來遠比你想像中要輝煌很多。
一路走來,告別昨夜的黑暗,經歷了艱苦的困境,曾經壓抑的心境,在生活的磨煉中體會。收獲幸福的喜悅,一切的一切,是夢想鑄就一種堅毅刻苦的精神,去穿透黑暗,在黎明時分得到光明。高節奏的年代,生活在這個繁華通脹,擁擠嘈雜的社會里,每個人心里有一種說不出的難處。黎明時分,難得有機會一個人享受這份恬靜和靜謐,一個人的世界,很安靜,安靜得可以聽到自己的呼吸聲和心跳聲。憶往昔,冷了,給自己加件外套。餓了,給自己買個面包。病了,給自己一份堅強。失敗了,給自己一個目標。跌倒了,在傷痛中爬起,并給自己一個寬容的微笑。現如今,有家之人,安貧樂道,幸福溫暖,知足常樂。面對晨曦,感悟到理想的路原來是為有信心的人預備著,終明白,有志的人戰天斗地,無志的人怨天恨地,樹怕爛根,人怕無志。黑夜之后,黎明之前,或許只是那么一刻鐘的時間,讓人明白了許多,懂得了許多。今生里,只愿珍惜生活,抓住幸福,勵志人生,執子之手,與子攜手創造更美好的明天。
黎明時分,一種心語,一種寄情,一種感恩,總在腦海盤旋。父愛如山,母愛如海。小時候我就很佩服我的父親,但不懂其中的含義。隨著歲月的推移和一些事情的發生,漸漸地了解了他,他若水般,遇到障礙則氣勢更大,是一種遇到挫折則更加堅強刻苦的人。從黑夜過渡到黎明,懷舊經歷已成一種習慣。每每想起往日歲月,總心存感激與愧疚。曾記得70年代的家里,生活條件很困苦。父母為了孩子們的健康成長與家庭幸福,沒日沒夜的奔波勞累,每晚在昏暗的燈光下彎著腰,靠編織一些藤工藝品賺些微薄工錢貼補家用。深夜里,父母肚子餓了喝開水。冬天冷了,手割破了,還是依然堅持著。可到了黎明時分,睡眠不足的老父還是堅持早起,親自頂著寒風到街上買來羊奶給他的孩子喝。在那個物資匱乏的年代,他自己省吃儉用卻把豐盛的早餐親自做給我們吃。他說:你們身體好了,學習進步了,將來走到社會才有體魄和能力去工作,才能建家立業。
一個黎明記憶,一個親情寫照,難免有時讓我感慨心酸。長大后,老父仍然對我們家教嚴格,要我們做人腳踏實地,憑良心為人處事,提倡勤能補拙、勤儉持家,天晴砍柴下雨燒。一返時光到青年的我,為了事業有成,出人頭地,每每當累活干到黎明天亮時,拖著疲憊的身軀面對清晨的陽光,心里依舊記得父親的教誨,一股干勁與進取的動力,一份滿懷對生活與未來的信心和憧憬,讓我堅信明天會更好。轉眼不惑之年,讓我覺得幸福無比的是上有高堂可孝敬,下有兒女繞膝行,大小平安,生活和睦美滿。感謝上蒼垂愛的同時,感覺不惑的年齡,是成熟,穩重的代名詞,所以,心態無惑,依舊年輕。
黎明是世上增值最快的一塊土地,因它充滿了希望。有能耐的人駕馭魔鬼,有智慧的人騎乘雄獅,樂觀者在黑暗中看到黎明,悲觀者在黎明中墮入黑暗。回憶的情懷,不是一種墮落與沮喪,是一種自信與奮進,只為在過去的美麗與艱苦中尋找前進的動力,只是為了走得更遠,活得更好。歲月無情人有情,生活在糾結里,因為孤獨與單調,所以遇見。思憶中,黎明,破曉,只為襯托你的美好。當最后一顆流星刺破黎明,我會發著呆然后想,因為你快樂,所以我也快樂,我的快樂同樣是你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