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從事鄉村教育的同志,要把我們整個的心獻給我們三萬萬四千萬的農民。
· 我們心里要充滿那農民的甘苦。
· 我們要常常念著農民的痛苦,常常念著他們所想得的幸福,我們必須有一個“農民甘苦化的心”才配為農民服務,才配擔負改造鄉村生活的新使命。
· 我們深信最高尚的精神是人生無價之寶,非金錢所能買得來,就不必靠金錢而后操作,尤不可因錢少推諉。
· 我們深信教師應當做人民的朋友。 —— 陶行知名言
· 我們的新使命,是要征集一百萬個同志,創設一百萬所學校,改造一百萬個鄉村。
· 我們深信如果全國教師對于兒童教育都有“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決心,必能為我們民族創造一個偉大的新生命。
· 大凡小學教員,沒有改造社會的精神,便是很枯燥無味的。
· 鄉村教師與未來的鄉村教師,心里都應當有一個“理想的社會”。
· 比方這里定山已是一個社會,我們要把這個原有社會的惡習慣,壞事情,統弘革除,把我們心中理想的新社會實現出來。雖然時間不各市地我立刻完全成
功,但是我們干一段去了,可以把未完工作交給第二屆同學,以至于第三屆第四屆第十屆……同學去干。 —— 陶行知名句
· 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你們抱著這種精神去教導小朋友,總是不會錯的。
· 教員的天職是變化,自化化人,雖然不容易學孫悟空的七十二變,但是至少要看重變化。
· 我們對于自然的環境和人為的環境,都該要有理想的安排。
· 教育是實現理想社會的歷程,假使理想社會里有不好的東西,我們就要運用教育力量去變化它;至于優良的雖在這社會之外,也要把它吸進來。
· 現任教育者,無不視當教員為苦途,以其無名無利也;殊不知其在經濟上固甚苦,而實有無限之樂含在其中。 —— 陶行知名句
· 愚蒙者我得而智之,幼小者我得而長大這,目視后進日上皆我所造就者,其樂為何如耶?故辦教育者之快樂當在手續上而不在其結果之代價。
· 紙上的教育改造有多大效力!大家愿把整個的心捧出來獻給小孩子才能實現真正的改造。
· 我們自從跳進實際生活中去工作,便覺得真正的教育,必須使學者和人民萬分親近。
· 小人居高位如在廳里掛畫像,掛得愈高,愈見其小。
· 與人民親近是“做人”的第一步。 —— 陶行知名句
· 我想我們每一個人,能把“一”“集”“鉆”“剖”“韌”五個字做到了,在做學問上一定有豁然貫通之日,于已于人于社會都有貢獻。
· 探討真理,我們提五條路:(一)體驗;(二)看書;(三)求師;(四)訪友;(五)思考。
· 體驗相當于篤行;看書、求師、訪友相當于博學;思考相當于審問、慎思、明辯。我們的治學次序是依據“行是知之始”及自動的原則排列,可以說是把傳統
的道理顛倒過來。 —— 陶行知名句
· 虛心,虛心,虛心,承認一無所壬,一無所能;學習,學習,學習,學到人所不知,人所不能。
· 我們要虛心的跟一切人學;跟先生學,跟大眾學,跟小孩學,跟朋友學,也跟敵人學,跟大自然學,也跟大社會學,要學得專,也學得博。
· 民主的教師,必須要有:(一)虛心;(二)寬容;(三)與學生共甘苦;(四)跟民眾學習;(五)跟小孩子學習
· 個人學習不如集體學習,偶爾學習不如經常學習。為著進行經常的集體學習,最好是聯合起來組織社會大學、星期研究會以實施共同之進修。
· 惟其學而不厭才能誨人不倦;如果天天賣舊賣貨,索然無味,要想教師生活不感覺到疲倦是很困難的。 —— 陶行知名言
· 我們做教師的人,必須天天學習,天天進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學之樂而無教學之苦。
· 我們要跟小孩子學習,不愿向小孩學習的人,不配做小孩的先生。
· 一個人不懂小孩的心理,小孩的問題,小孩的困難,小孩的愿望,小孩的脾氣,如何能救小孩?如何能知道小孩的力量?而讓他們發揮出小小的創造力?
· 我們要跟老百姓學習,學習人民的語言,人民的情感,人民的美德,努力發現老百姓的問題,困苦,和他們心中所希望達到的目的。
· 我以為不但教師要學而不厭,就是職員也要學而不厭。 —— 陶行知語錄
· 因為既以生活為學校的中心,那么各種事務都要含有教育的意義:從校長起一直到廚司、校工,各有各的職務,即各有各的學問要增進。
· 師生本無一定的高下,教學也無十分的界限,人只教師教授,學生學習;不曉得有的時候,教師倒從學生那里得到好多的教訓。
· 我們要培養新父母和新教師,以培養更有福的后一代。
· 舊父母和舊教師,憑主觀以責兒童之服從;新父母和新教師,客觀地根據他們的需要能力以宣導他們的欲望而啟發他們自覺的活動。
· 新父母與新教師,要跟兒童學,教兒童啟示自己如何把兒童都得更合理。 —— 陶行知語錄
· 但書是一種工具,只可看,只可用。看也是為著用,為解決問題。斷不可以呆讀。
· 認清這一點,書是最好的東西,有好書,我們就受用無窮了。
· 用書如用刀,不快自須磨,呆磨不切菜,何以見婆婆。
· 行為知先,就是沒有自己的知識作根基就不能體會他人的知識 。
· 人生是患難與快樂所組成。 —— 陶行知名言
· 集體生活是兒童之自我向社會化道路發展的重要推動力;為兒童心理正常發展的必需。一個不能獲得這種正常發展的兒童,可能終其身只是一個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