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不確定的明天,一個不知道的未來,突然好迷茫,但是要學會堅持。我們每個人都需要正能量來激勵我們,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精選勵志演講稿3篇吧!看看能不能激勵你!
篇一:精選勵志演講稿3篇
這兩件事情,帶著我走到了今天
文/俞敏洪
在大學,你要學會的第一句話是什么?
You are born different.
請記住,不是說你比別人好,還是比別人差,而是你天生與眾不同。你就是你,你是特別的,你必須靠你自己,為你自己,打造一個與眾不同的生活。
有多少同學已經下定決心要變成心中所想的那樣的人?事實是,95%以上的同學根本不知道這輩子想成為什么樣的人。我就是一個例子。我到現在都不知道自己要成為什么樣的人,也不知道我這輩子的終極在什么地方。從過去走到現在,我沒有具體的、明確的目標。
可是,如果什么目標都沒有,就會渾渾噩噩,感覺生命中缺少能量。什么能給你能量?對未來的期待。如果說我的生命中有一些期待的話,大概是兩件事情帶著我走到了今天。
第一件,我始終為了進步而努力。
我絕對不會看到今天的我還是昨天的我。這件事很重要,你一定要讓自己長進、長進、再長進。想要變得與眾不同,最重要的是,不要與別人比較——總有人比你好,也總有人比你差,這種比較沒有意義,改變不了現狀,卻只會讓沉溺在比較之中的你,變得心胸狹隘。你應該和自己比較——比較一下,今天是不是比昨天有進步,明天是不是比今天更有進步。
當你學會與自己比較的時候,你每天都在進步,你獲得了更多的經驗、學識,你的心胸更開闊,你的眼神和氣質會變得完全不同。大學四年,與其追尋全世界的駿馬,不如種植豐美的草原,到時駿馬自然會來。
第二件,我始終有階段性的目標。
我們為什么要給未來設定一個目標?為了提升現在。當我們迷茫徘徊,感覺全身無力的時候,是因為生命中沒有給人能量的東西。什么東西能給你能量?是未來的期待。
回頭再看,我的生命中出現了很多意想不到的結果,之所以這樣,是因為我一直在為自己設立短期目標,并付出足夠的努力。很多人生目標并不是想出來的,而是你付出努力到了那個地步之后,自然而然出現的。
大家都知道,我參加過三次高考,曾經拖后腿的就是英語成績。第一次高考時我的英語只考了33分,復讀時,我的目標就是學好英語。第二年,英語成績55分,雖然有進步,但總分不高仍然落榜。在質疑聲中,我堅持再讀一次高三,這一次英語考了95分,被北大錄取。
進入北大以后,我的學習成績上不去,體育運動、文藝活動也不行,感覺非常自卑。作為一個樸實的農村孩子,我當時想到的唯一途徑是,把學習搞好。我的大學同學讀書太多了,所以我就給自己定了一個目標,大學四年讀完800本書,等大學畢業時,我看過的書光自己買的就一千多本。
大三時我患上肺結核,在醫院待了整整一年。最初的一兩個月,我非常迷茫,也特別痛苦。但這場病帶給我最大的好處,就是讓我在迷茫與痛苦中想通了一些事情。什么是命運?命運就是老天不經意加在你身上的苦難,以及面對這種苦難你所采取的態度。我不能永遠待在痛苦中,我要選擇一條道路、一個目標去努力。那時,我選的第一個目標是,必須把身體養好。
在醫院里,我做了兩件對我的人生產生很大影響的事情。第一件事情是讀書。住院一年,我幾乎一天一本書。所有文學、哲學、詩歌、散文、歷史的名著,我都是在醫院里讀完的。第二件事情是背單詞。為了打發時間,我每天平均背50個單詞,到年底時,我的詞匯量已經從原來的八千多個上升到兩萬多個。這件無意中做的事情,直接促成了后來新東方的誕生。我對教詞匯非常有把握,在80年代末成為中國教GRE詞匯的第一人。同學們有沒有發現,人生中會有迷茫,但迷茫的時候也不能停下進步的腳步,前行之中總會有轉機,生命就是這樣轉動起來的。
考慮畢業分配工作,我不想進入政府機關,也不想過朝九晚五的生活,于是我想著去當老師,一周只需要上八小時的課,每年還有三個月的假期。我花了一年半的時間用英文寫論文,找了最嚴厲的老師輔導,這篇論文最終成為被老師認可的論文。大學畢業的時候,我留在了北大教書。
后來,我想出國深造,聯系美國的大學,對方只給了我兩萬美元獎學金,一共需要三萬美元,而以我當時在北大每個月六十元人民幣的工資,需要不吃不喝一百年才能攢夠一萬美元。所以我決定創辦新東方,初衷非常簡單,就是攢錢出國。等到新東方開班之后第三年,我就有了到美國讀書的錢,但那時我突然決定不去了,為什么?因為我發現新東方很可能是一個事業。當時中國想出國留學的學生非常多,他們都要通過幾門考試,托福、GRE、GMAT,但相應的教育還是一片空白。于是,我把幾個在美國讀書的朋友叫回北京一起創業。這樣到2006年,新東方市值就做到了幾個億。這時,我們又突然暢想,那新東方為什么不上市呢?于是改結構、重組,到紐約上市。
新東方上市時,只有8億人民幣,我們又給自己定了一個目標,十年后做到年收入100億人民幣。今年9月7日是新東方在美國上市十周年,新東方年收入已經正式宣布突破100億人民幣。這個目標并不是我在最初設定的,但是最后它到來了,而當我將過去的一切連起來再看時發現,這一切并不是偶然,因為我設定的階段性目標,連起來就會變得越來越高遠。
生命只有幸福與不幸福兩種狀態,任何中間的渾渾噩噩都是沒有生命的狀態。我希望若干年后,同學們回過頭來再看的時候,你的生命是與眾不同的。在與眾不同的生命中,你過得合算嗎?所謂的合算不是指功利的標準,而是人生豐富的標準。只有一件事情不合算,就是在這件事情中,你消磨了斗志,忘記了夢想,這就是生命的不合算。
篇二:精選勵志演講稿3篇
生命中最簡單而又最困難的事情
文/大衛·福斯特·華萊士
兩條小魚在水里游泳,突然碰到一條從對面游來的老魚向他們點頭問好:“早啊,小伙子們。水里怎樣?”
小魚繼續往前游了一會兒,其中一條終于忍不住了,他望著另一條,問道:“水是個什么玩意?”
這便是美國大學畢業典禮演講上的必備故事,演講者由此便能展開寓意深刻的說教。這個故事似乎稍好一些,不比其他俗氣的故事那么胡扯……不過,你們若以為我會將自己喻作智慧老魚,向你們這些小魚兒闡釋水的含義,那還是省省吧。我可不是什么智慧老魚。
這個魚兒的故事要表達的觀點很簡單:最明顯、最普遍、最重要的關系,往往是最難發現、最少談論的。
當然,這句話說出來也是陳詞濫調——但事實是,在成年人的日常之中,即便是陳詞濫調,也可能攸關生死。或者,這大概便是我在這個清爽的早晨,想給各位的建議。
我做這樣的演講,主要是想給各位說說教育本身的意義,給各位解釋一下,對于即將取得學位的諸君而言,你們所擁有的并非只是物質回報,更有實實在在的人文價值。因此,我們還是說說畢業典禮演講上的那條最簡單、最常見的陳詞濫調吧——即,人文科學教育并非知識填鴨,而是“讓你學會如何思考”。
如果此時的你們同大學時代的我一樣,那肯定不愿聽到這樣的話,反而會覺得這樣的話語是一種侮辱,因為你們已經無需任何人來教你們如何思考了——既然已經獲得了一流大學的認可,也就證明,你們早已懂得如何思考。可我要跟你們說,人文教育的這條陳詞濫調毫無污蔑之意,因為,我們在這樣的大學里應當接受的真正有意義的教育并非關乎思考能力,而是對思考內容的選擇。
如果你覺得自己完全能夠自主選擇思考的內容,覺得這樣的討論純屬浪費時間的話,我建議你先思考一下魚和水的故事,隨后幾分鐘,煩請暫且不去懷疑討論如此顯而易見之事的價值。
再講一個具有教育意味的小故事。
在阿拉斯加一個偏遠郊外的酒吧里,坐著兩個人。
其中一個是信徒,另一個是無神論者,他們正借著四杯啤酒下肚后的那股烈勁兒爭論著上帝存在與否的話題。
無神論者說:聽著,我不相信上帝,也并非全無道理。我也曾做過向上帝祈禱之事。就在上個月,我在離營地很遠的地方碰上了暴風雪,什么也看不見,完全迷了路,當時溫度有零下四十五度,所以我便試著祈禱。我。膝跪在雪地里,大喊著:上帝啊,我在暴風雪中迷失了方向,如果你真的存在,求求你,救救我,否則,我就要死在這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