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留得一分津液,便有一分生機。
27、六腑以通為用。
28、陰平陽秘,精神乃治。
29、胃以通為補,脾以健為運。
30、養生在動,養心在靜。
31、六腑以通為補。
32、不知易,不足以言太醫。
33、久立傷骨,久坐傷血,久視傷神,久行傷筋,久臥傷氣。
34、吃藥不忌口,枉費大夫手。
35、心主血、脾統血、肝藏血。
36、善言天者必有驗于人,善言古者必有合與今,善言人者必有厭與己。
37、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
38、氣聚則塞,氣散則通。
39、風為百病之長。
40、清瀉不用醫,餓到日沉西。撐痢疾,餓傷寒。
41、夫病有宜補,以瀉之之道補之;病有宜瀉,以補之之道瀉之。——程杏軒《醫述·藥略》
42、久病成良醫。
43、故治疝必先治氣。——金翼匱
44、是痛之休作由氣聚散也。
45、白露身不露,寒露腳不露。
46、痘要結,麻要泄。
47、藥為治病之器,可以除疾,亦可殺人。若知之不詳,用之不的,小錯則貽誤治療,大謬則關系性命。故醫者于藥不可不精。
48、修和無人見 存心有天知。
49、必先歲時,勿伐天和。
50、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