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分行對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有關要求,4月19日下午兩點三十分,蘿北縣支行組織全體黨員干部觀看教育實踐活動教育影片---《永遠是春天》,全體黨員干部接受了一次生動的群眾路線教育的洗禮。
影片講述了主人公王永樂身患癌癥,在有限的生命時間里,他帶領一批樂于奉獻、敢于帶頭的優秀黨員干部,在推廣大棚蔬菜種植過程中克服艱辛萬苦、力排阻撓和障礙,用自己的有限的生命換來了全村的新面貌的故事,影片立意高遠、感人至深,生動地再現了一位黨員干部處處為群眾著想、無私奉獻的優良作風和寶貴精神,從正面樹立了開展黨風廉政建設,教育共產黨員堅持黨的基本路線的積極意義。在觀看影片的同時,大家都被主人公王永樂的實干精神、時時刻刻為群眾著想的公仆精神深深的感動。
《永遠是春天》劇情取材于王樂義從一個癌癥病人成為蔬菜種植領域領軍人物的豐富而傳奇的人生經歷,對王樂義這一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全國重大典型生活經歷的諸多精彩瞬間進行藝術再創造,通過塑造以王樂義為原形的永樂以及梁書記、母親等極具個性的藝術形象,試圖用獨特的電影語言、生動的故事、真實的細節、真誠的態度對生命進行禮贊,表現一種值得普通人崇敬與效仿的理想人生境界。
影片以山東省壽光縣三元朱村黨支部書記王樂義為原型,主人公王永樂身患癌癥,在有限的生命時間里,他帶領一批樂于奉獻、敢于帶頭的優秀農村干部和群眾,在推廣大棚蔬菜種植過程中克服艱辛萬苦、力排阻撓和障礙,改變了中國北方冬季蔬菜無法種植的歷史。該片以全新的視角獨展現了中國農村三十年間驚天動地的大變化,旗幟鮮明的反映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輝煌成就。
王樂義常說,“天下農民是一家,自己富了不算富,大家都富才算富”。他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大棚蔬菜搞成功后,到三元朱村參觀學習的人絡繹不絕,他從不藏私,以誠待人,并和全體村民約定:“對前來參觀的人要熱情相待,毫無保留地把技術教給前來學習的農民兄弟。”17年間,三元朱村無償接待前來參觀學習的農民超過120萬人次,4000多名農民技術員在王樂義的帶領下,把大棚蔬菜種植技術傳遍了全國26個省區市。王樂義本人也拖著患了癌癥的身體,先后到全國11個省、區、市無償傳授大棚蔬菜技術,行程達幾十萬公里。2005年8月,他冒著酷暑到新疆、青海、陜西等地指導蔬菜生產,在不到一個月時間里,行程3000多公里,幫助那里的農民兄弟解決了大量的蔬菜生產技術難題。同時,他在西北5省建立了培訓基地,聘請專家授課,為當地5000多名農民送去了致富鑰匙。
王樂義說,“作為一名村干部,尤其是黨支部書記,必須按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做事,離開這一條,本事再大也干不好。”幾十年來,王樂義一直堅持“當村干部就得讓鄉親們的日子一年比一年好”的信念,在他心里,“鄉里鄉親的事再小也是大事,自己的事再大也是小事。”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一項長期而緊迫的重大歷史任務,迫切需要一大批像王樂義這樣的帶頭人。他們是民族的脊梁,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廣泛宣傳王樂義的先進事跡,大力弘揚樂義精神,具有鮮明的時代意義,是事業的需要,是人民的意愿,對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將起到重要作用。
看完影片后,每一位黨員干部備受感染,紛紛表示:在今后工作中,要以為民務實清廉的作風為鏡,修身正己,踐行群眾路線,認真發揮好黨員的作用,做好本職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