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關于學西餐禮儀
人們在社會交往活動中,為了相互尊重,在儀容、儀表、儀態、儀式、言談舉止等方面約定俗成的,共同認可的行為規范。禮儀是對禮節、禮貌、儀態和儀式的統稱。下面是小編收集的關于學西餐禮儀,歡迎參閱!
學西餐禮儀 1
一、學西餐入座
進入西餐廳后,由服務生帶領入坐,不可冒然入位。男士或服務生可幫女士拉開椅子協助入座,一般由椅子左側入座。座位的安排于離出口最遠的位置為上位。
二、學西餐上菜順序
正式的全套西餐上菜順序是:
①前菜和湯
②魚
③水果
④肉類
⑤乳酪
⑥甜點和咖啡
⑦還有餐前酒和餐酒。
沒有必要全部都點,點太多卻吃不完反而失禮。稍有水準的餐廳都歡迎只點前菜的客人。前菜、主菜(魚或肉擇其一)加甜點是最恰當的組合。點菜并不是由前菜開始點,一般是先選一樣最想吃的主菜,再配上適合主菜的湯。
三、學西餐餐具的擺設
(1)擺在中央的稱為擺飾盤或稱展示盤(Show Plate),餐巾置于裝飾盤的上面或左側。
(2)盤子右邊旁擺刀、湯匙,左邊擺叉子。可依用餐順序、前菜、湯、料理、魚料理、肉料理等,視你所需而由外側至內使用。
(3)玻璃杯擺右上角,最大的是裝水用的高腳杯,次大的是紅葡萄酒所用的,而細長的.玻璃杯是白葡萄酒所用,視情況也會擺上香檳或雪莉酒所用的玻璃杯。
(4)面包盤和奶油刀置于左手邊,裝飾盤對面則放咖啡或吃點心所用的小湯匙和刀叉。
四、學西餐刀叉的使用方法
(1)西餐進餐時一般以右手拿刀,左手拿叉。如果用左手拿叉不方便,也可以使用右手。
(2)用餐中,有事而離席時,宜把刀叉擺成八字型掛放在餐盤上。用餐結束后,則是平行的斜放在盤上一側。
五、學西餐用餐時的基本禮儀
1.喝湯、咀嚼絕不出聲。
2.不在公開場合,大聲地發出打嗝聲。
3.不碰撞杯、盤。不要移動餐盤,不許和同伴交換餐點。
4.刀叉輕放,不發出刮盤聲。
5. 講話時不揮舞刀叉,或用刀叉指著人。
6.不彎腰埋頭吃飯。這模樣實在很窮酸相、狼狽。
7.切食物只切一口大小,并且一口放進嘴里,不要只咬半口。
8.不要翻看盤底的廠牌名。
9.每上一道菜,從最外側的左、右一副刀叉開始使用。
10.使用放在右前方的杯子,不要拿到別人的杯子。
學西餐禮儀 2
在英國,并不是所有人都每天吃四頓飯。大多數英國工人既沒有時間也沒有能力,90%的英國人以午餐為主餐。它是由家里的女主人而不是廚師做的。大多數家庭每天吃三頓飯:早餐、晚餐(午餐)、午茶和晚餐。晚餐只是吃一些冷茶。
在英國的日常宴會上,先倒牛奶,然后倒紅茶。主要是為了防止茶粘在杯子上。除了女主人,沒有人應該移動茶壺。把烤牛肉切成薄片是男主人的任務。男主人還應該注意這里的每個人是否都得到了食物。
吃飯時,吸煙被視為不禮貌;在別人面前拔牙是不禮貌的。在人面前打噴嚏咳嗽時,用手帕遮住。按照英式做法,手不能放在桌子下面。所以吃飯的時候不要把手放在下面,不要用手拿褲兜里的手帕,也不要撿地上的東西。吸煙時,一根火柴或一次點火不能給三個人點煙。一些英國人認為,如果他們在吃飯時用刀叉碰水杯,讓它發出聲音,就會帶來不幸。因此,在與英國人共進晚餐時,應盡量避免刀叉器皿的碰撞聲。席間談話時,不要把王室的事情作為談笑風生的信息,也不要談諷刺英國皇室的話題。英國國王和王室人員不得因英國法律而受到批評。此外,在稱英國人時,避免使用ENGLISH一字表示,宜用BRITISH”一字。因為“ENGLISH這意味著它只代表英格蘭,而不代表英國其他民族,如蘇格蘭或威爾士。
在英國,請吃飯或看歌劇可以代替禮物。去英國人家做客,最好帶些有價值的禮物,以免受賄。禮物一般可以送高檔巧克力、名酒、鮮花,尤其是具有民族特色的民間工藝品,如竹簾畫、臺布、花瓶、熊貓圖案的紀念品、軟木雕、蟲鳥花貝雕、藝術陶瓷等。英國人特別喜歡,但他們對客人公司標記的紀念品不感興趣。在英國,服裝、肥皂等物品一般不需要送人,因為它們涉及人們的私生活。送花時,應避免送菊花、白花、紫花(這些花用于葬禮)。英國白百合象征著死亡,不適合送人。宴會結束后,盆栽花一般送人。
英語言談注意事項
即使在家庭中,請和謝謝在英國人的語言中也很常見。父母和孩子在同一張桌子上吃飯時,父親讓兒子把桌子上的.鹽、醬油或其他東西拿過來,說:請給我鹽。當兒子把父親想要的東西拿過來時,父親必須說:謝謝。夫妻、母女等也是如此。如果孩子在飯桌上向媽媽要面包,說給我一塊面包,媽媽會回答他:什么,給我一塊面包!?請給我一塊面包,給我一塊面包。這些生活用語在英國非常嚴格。
英國人非常關心生活中的一些私人事務。除了熟悉和親密的朋友,普通人不能問生活中的事情,比如他們每月有多少錢和工資。當你看到你的朋友戴著一塊漂亮的手表時,不要問它值多少錢。最好不要提租金等其他問題,否則對方會認為你很粗魯。另一個例子是年齡,尤其是女性的年齡,從不希望別人問。
英國人認為13是一個不祥的數字,如果周五恰好是13天,那就被認為是不吉利的兩倍。因此,在與英國商務商務交流宴會時,應避免共有13名客人和業務相關活動。英國所有的酒店和酒店都沒有13號房間。13排、13號座位在劇院找不到。大多數英國人認為7這個數字會帶來好運,周六被視為黃道吉日。
如果你遇到或告別英國人,握手時避免穿過別人的手。英國人認為交叉握手會帶來不幸。英國人為自己的幽默感感感到驕傲。如果你對一個英國人說你沒有幽默感,那可能是對他的極大侮辱。因此,在與英國人交談時,我們應該非常注意這一點。
學西餐禮儀 3
西餐禮儀
衣著服飾
首先是穿著,一般非常高檔的西餐廳要求必須著正裝出席。男士要求西裝革履,女士則傾向于包裙或者套裝。高檔的西餐廳對穿著的要求非常嚴格,小編就有朋友被店員要求換了三套衣服才得以進入餐廳。
并且在西方的用餐禮儀中,他們認為穿著厚重的衣服用餐是一件非常不禮貌的事情,所以在等位的時候就可以脫掉厚厚的衣服交由店員掛起來,等到走出餐廳的時候再索回衣物,特別是冬天,即使條件不同也要美美的用餐噢~
排隊等位
其次是等位,一般我們都習慣進入餐廳之后直接走向空位置坐下,但是在西餐廳千萬不要這樣。很多位置可能都是被預定好的。西方人習慣在前臺等待,告訴服務員你們有幾個人,然后等著服務員引導和分配位置。
飲料酒水
西餐廳一般會先提供Drink menu,你可以點了飲品之后,一邊小酌一邊考慮餐食的選擇。很多人在點飲品的時候都會點特別正式的酒,比如說白葡萄酒和香檳。
其實很多外國人都會點一些比較適合前菜的酒,比如氣泡甜酒或者開胃紅酒,甚至有人干脆點啤酒,后面配合主菜會選擇其他的飲品。
點菜順序
關于Menu,一般高檔西餐廳的menu都是先點沙拉,再來是湯,接著是前菜,然后是主菜,最后還可以有選擇的提供甜點。很多人都說英國的餐飲屬于黑暗料理,但是小編真的在某家傳統西餐廳吃到過正宗的五道式英國西餐,還不錯!
每個國家的料理都有自己的特色,比如意大利的甜點最有特色的.就是提拉米蘇,比如奧地利會提供正宗的牛肉湯等等,大家感興趣的話可以提前做做功課。
餐具使用
餐具也非常有講究,有些餐廳是直接把餐具擺好,使用的規則就是從外向里。
但有些餐廳是每一道菜都有搭配的餐具,吃完之后會隨著餐食一起撤出餐桌,然后再上下一道菜的餐具。分類非常精細,喝湯的湯匙和吃甜點的不同,切牛排的刀和切三文魚的刀不同等等。
餐后甜點
關于餐后甜點,很多人在餐后都喜歡點一杯卡布奇諾,比較中規中矩而且不容易出錯。但其實在意大利等歐洲國家,卡布奇諾一般是早餐的標配,很多人過了中午就不會再喝了,所以大家可以隨意點自己喜歡的飲品,小編覺得紅茶也是不錯的選擇,還可以助消化~
飲食文化
談起英國的食物,很多人可能會皺眉頭,畢竟是“黑暗料理大國”,聲名在外。但實際上,如果深入了解英國的飲食文化,你會發現,英國的飲食因為歷史原因,一直受到多元文化的影響。遠古時期是古羅馬人的飲食習慣,中世紀又受到法式料理文化的滲透。
例如,古羅馬人給英國帶來了櫻桃、大蕁麻(在沙拉和湯里面經常用到)、卷心菜、豌豆及酒;而法國人的入侵則給英國帶來了東方的調料,包括肉桂、番紅花、麥芽、肉豆蔻、胡椒、姜等。
現代的英國美食,又受到了世界各國美食的影響。在首都倫敦,中餐、印度餐、意大利餐也是受歡迎的。
如果你有幸住在英國人家里,就會發現,很多家庭的飲食也是經常變化,可能今天吃典型的英國餐,明天吃印度咖喱,周五晚上吃中餐外賣或者日本壽司,英國人很少連續吃一種國家的食物。
學西餐禮儀 4
座次的安排
首先是如何坐。餐廳經理介紹說,在俄羅斯,客人的座位是右為尊,左為次。同時,女性占據著重要的位置,男士不僅會替自己右邊的女賓客拉開椅子以示尊重,還會在用餐過程中照顧女士,留心她的餐盤里是否需要添菜。筆者一坐下,經理就提示說,入座后姿勢要端正、自然,后背微靠椅。坐在椅子邊緣,是不速之客的坐法。
餐具的使用
看著桌上擺放整齊的餐具,筆者一下犯了難。經理介紹說,俄羅斯人進餐時,采用分餐制,使用刀叉以及湯匙。基本用法是,右手持刀或者湯匙,左手持叉。湯匙持法與握筆姿勢基本相同,刀叉是輕握后半部,食指按在柄上。切牛排時,應切一塊,吃一口,每塊大小以一口的量為宜。每吃一道菜,都要換一副刀叉,從外向內依次取用。
俄羅斯的餐具中很少有碗,喝湯時也是用盤子作為盛湯的器皿。盛具講究“三盤兩杯”,“三盤”指的是湯盤、冷盤和熱盤。冷盤一般是蔬菜,熱盤通常指葷菜。“兩杯”指一個飲料杯和一個酒杯。
筆者有模有樣地學著,想喝點水便放下了刀叉,服務生隨后就把筆者還沒有吃完的盤子收走了。原來,如果用餐尚未結束,一定要把刀叉呈八字擺放在餐盤兩邊,直接擺放在盤內,服務生會認為你用餐完畢,就會收走你的盤子。還需注意,發言或者交談時,應將刀叉放在盤子上。不可用自己的餐具為他人添菜,餐具掉落也無需彎腰拾撿。
不同食物的吃法
一份份美食上桌,拿對了餐具,如何正確食用又困擾著筆者。餐廳經理又當起了老師,一步步教著如何正確享用美食。俄羅斯人上菜的順序,通常先上湯,然后是熱菜,最后上甜品。
面包作為俄羅斯人的主食,有“左面包,右水杯”的說法。食用時,直接用手將面包掰成小塊送人口中,抹黃油應該先用刀從黃油罐里取出一小塊黃油置于自己的盤中,然后再涂抹。
湯是正餐的第一道菜。如果湯很熱,不要用嘴使勁吹或用湯匙不停攪拌,用湯匙喝湯時,不能吸著喝,而是將湯送人口中。面條應用餐叉叉起,然后旋轉餐叉,將面條卷在上面,再送人口中,不可直接吸食面條。吃魚時,先去掉魚皮,再剔除魚刺,吃完一面后,再把魚翻到另一面吃。面條、魚、雞蛋、布丁和果凍不能用刀切后食用。在用完正餐且稍事休息后,俄羅斯人習慣再喝點茶或咖啡。根據自己的口味添加調味品后,輕輕攪拌,忌攪拌時發出聲響。
用餐的氛圍
筆者走進西餐廳時,就已經被安靜的就餐氛圍所感染。俄羅斯人習慣在長條桌上就餐,實行分餐制,即各自點餐、各持一份。這種方式不僅衛生,同時還體現了適度節儉、合理飲食的理念。用餐時,雙手放在桌面以上,胳膊肘不可搭在桌面上。就餐時,俄羅斯人從不高聲談笑,僅用對方能聽見的聲音“交頭接耳”,少了些熱鬧,倒多了些客氣與獨立。俄羅斯人愛飲酒,但他們只敬酒不勸酒。利用上菜的間隙,也會來上兩句祝酒辭,態度熱情、話語簡短、幽默詼諧。
餐廳經理說,我市作為一座口岸城市,與俄羅斯人來往甚多,不少市民對俄羅斯美食頗感興趣。學習俄羅斯餐桌禮儀,不僅有利于增進中俄兩國人民友誼,同時對于理解俄羅斯的民族文化也很有作用。
西餐禮儀有哪些禁忌
第一,咀嚼食物的時候張嘴。有的人在咀嚼食物的.時候,總是不自覺的張開嘴巴,這在西餐中是十分不雅的。下次用餐的時候請務必記得咀嚼食物要閉住嘴唇,不要讓別人看到你的食物或者牙齒。而且,張嘴咀嚼食物很容易發出吧唧嘴的聲音,這會影響別人用餐。
第二,嘴巴里面有食物的時候進行交談。嘴巴里面塞滿了食物的時候談話很不雅觀,而且發出的聲音也往往不準確,很難讓別人聽清楚你的聲音。即使你的嘴里面只有一點點的食物,也不要說話,等你把食物全部咽下去以后再開口不遲。同樣,當別人嘴里有食物的時候也不要發起對話,等對方把食物咽下后再開口。
第三,把嘴巴里面塞滿食物。不要大口大口的進食,嘴巴塞的太滿,兩頰都鼓起來了,這樣很不雅觀,給人感覺好像是個餓死鬼。也不要用一邊的牙齒咀嚼所有的食物,這樣一邊臉頰鼓成球,更不好看。
第四、咀嚼食物的時候喝湯。在咀嚼食物的時候不要喝湯或者喝水,除非是食物太燙或者太辣不能適應,喝湯作為調整。
第五,用嘴吹涼食物。很多人都有用嘴巴吹涼滾燙食物的經歷,但是記住了,在西餐中這樣做是萬萬不行的。你可以小口小口的慢慢吃,或者等食物溫度降下來以后再享用。
第六、叉子上的食物,只咬半口。你可以把食物用刀切成小塊,適合一口的量,不用試圖用嘴來撕開食物,很多食物是做不到的,尤其是牛排,試圖用牙齒和叉子把牛排分開基本上是妄想。
第七、揮舞餐具。當你手里拿著餐具的時候,它們就是負責幫助你把食物送進嘴里的,不要談話談的得意忘形,來回揮舞餐具來指點江山。
第八、用餐具指人。用餐具指人是非常不禮貌的,尤其是用刀指人,有提出決斗的嫌疑,在西方禮儀中,用刀指人,往往代表了極度的蔑視或者深仇大恨,往往代表了你要準備殺之而后快。
第九、玩弄餐具或者衣服飾品。當你在自己的座位坐下以后,可以和別人談話,也可以傾聽別人的發言,站有站姿、坐有坐姿。不要低頭玩弄自己的領帶、珠寶、手鐲等飾品,也不要來回擺弄刀叉、盤子、餐巾等餐具,不要左右擺動身體或者動來動去,搞得別人感覺你像個沒有長大的孩子一樣,整個用餐過程要保持儀態端莊。
第十、用錯餐具。西餐最基本的原則是左手拿叉,右手拿刀,這是刀叉配合的時候的標準。不過當你不需要用刀的時候,也可以用右手拿叉子。當吃面條的時候,要用叉子把面條卷成一卷,然后放入口中。不要高高的挑起來,然后像釣魚一樣從下面接住,也不要用嘴叼住面條的一頭往里面吸。
十一、用餐的時候不要抖。有的人就是不能老老實實的坐著,一定要動,要不就是腿上下抖動,要不就是腳不老實,你這樣做會讓別人很煩躁。而且也是沒有教養的表現,俗話說,男抖窮、女抖賤,我們最好改掉這種壞毛病。
十二、打嗝。如果能預測到要打嗝,最好離席,如果控制不住打出來,也不要太尷尬,向旁邊的人輕聲道個歉就可以了,畢竟有時候沒法控制。
十三、把湯匙放入咖啡杯。咖啡配套的湯匙,是要放在旁邊或者放在托盤中的,當我們倒入牛奶或者加完糖以后,可以用湯匙攪拌一下再喝,千萬不要讓湯匙在咖啡杯里面立正。這代表了西方一個非常下流的手勢,我就不說是什么了,大家想象一下那個形狀就知道了。當然,也不要用湯匙喝咖啡,要端起杯子來喝。
十四、擦餐具。我們中國人有個習慣,開始吃飯前,喜歡用餐巾紙擦拭餐具,包括筷子、碗、盤子,有些人還習慣于要用開水燙一下餐具。這在西餐中是非常不禮貌的,是認為主人提供的餐具不衛生,對主人的蔑視,會讓主人非常的不舒服,甚至有可能會被趕出去。
十五、離開餐桌不打招呼。不管你是暫時離開上衛生間還是接聽電話,還是用餐完畢需要離開,都要向主人打聲招呼,如果主人不空,也要向旁邊的人說聲:不好意思,示意要離開一下。但是不必要向他人說明你要去哪里,去干什么。當然,別人要離開的時候,你也不要去詢問人家到底要干什么去。
十六、在餐桌上補妝或者整理服裝。當然,在任何情況下,你需要補妝或者整理服飾,都應該去衛生間完成,這是屬于比較私密的活動,不應該在公共場合進行。女士如果要參加宴會,最好使用質量比較好的防水的口紅,否則你的口紅被沾到了杯子上也是很尷尬的事情,或者你飯還沒吃完,口紅就被吃的七零八落了,自己還不發覺,還在和別人高談闊論,也是很有損自己的形象的。
十七、剔牙。在西餐的餐桌上是找不到牙簽的,你也不要試圖和服務生要牙簽,更不要用刀叉來剔牙。如果牙齒上粘有食物,不要在大庭廣眾之下進行任何操作,這讓別人會感到非常惡心。你應該起身去衛生間整理干凈。當然,你也不要坐在餐桌邊上用舌頭悄悄清理牙齒,你以為別人看不到嗎?更不要用餐桌上飲用的水漱口,然后再咽下去。
十八、用餐的時候不要發出聲音。餐具之間不要發出聲音,不要像鐵匠鋪一樣把刀叉弄的叮叮作響,更不要在等候上菜的時候敲打餐具。吃東西的時候不要吧唧嘴,喝湯的時候不要往里面吸,發出吱吱的聲音。西方人認為,吃飯的時候發出聲音,是豬的基本特征,是一個人沒有教養的表現。
學西餐禮儀 5
1、就座時,身體要端正,手肘不要放在桌面上,不可蹺足,與餐桌的距離以便于使用餐具為佳。餐臺上已擺好的餐具不要隨意擺弄。將餐巾對折輕輕放在膝上。
2、使用刀叉進餐時,從外側往內側取用刀叉,要左手持叉,右手持刀;切東西時左手拿叉按住食物,右手執刀將其切成小塊,用叉子送入口中。使用刀時,刀刃不可向外。進餐中放下刀叉時應擺成"八"字型,分別放在餐盤邊上。刀刃朝向自身,表示還要繼續吃。每吃完一道菜,將刀叉并攏放在盤中。如果是談話,可以拿著刀叉,無需放下。不用刀時,可用右手持叉,但若需要作手勢時,就應放下刀叉,千萬不可手執刀叉在空中揮舞搖晃,也不要一手拿刀或叉,而另一支手拿餐巾擦嘴,也不可一手拿酒杯,另一支手拿叉取菜。要記住,任何時候,都不可將刀叉的一端放在盤上,另一端放在桌上。
3、喝湯時不要啜,吃東西時要閉嘴咀嚼。不要舔嘴唇或咂嘴發出聲音。如湯菜過熱,可待稍涼后再吃,不要用嘴吹。喝湯時,用湯勺從里向外舀,湯盤中的湯快喝完時,用左手將湯盤的外側稍稍翹起,用湯勺舀凈即可。吃完湯菜時,將湯匙留在湯盤(碗)中,匙把指向自己。
4、吃魚、肉等帶刺或骨的菜肴時,不要直接外吐,可用餐巾捂嘴輕輕吐在叉上放入盤內。如盤內剩余少量菜肴時,不要用叉子刮盤底,更不要用手指相助食用,應以小塊面包或叉子相助食用。吃面條時要用叉子先將面條卷起,然后送入口中。
5、用刀叉吃有骨頭的肉吃有骨頭的肉時,可以用手拿著吃。若想吃得更優雅,還是用刀較好。用叉子將整片肉固定(可將叉子朝上,用叉子背部壓住肉),再用刀沿骨頭插人,把肉切開。最好是邊切邊吃。必須用手吃時,會附上洗手水。當洗手水和帶骨頭的肉一起端上來時,意味著"請用手吃"。用手指拿東西吃后,將手指放在裝洗手水的碗里洗凈。吃一般的菜時,如果把手指弄臟,也可請侍者端洗手水來,注意洗手時要輕輕地洗。
6、吃雞時,歐美人多以雞胸脯肉為貴。吃雞腿時應先用力將骨去掉,不要用手拿著吃。吃魚時不要將魚翻身,要吃完上層后用刀叉將魚骨剔掉后再吃下層吃肉時,要切一塊吃一塊,塊不能切得過大,或一次將肉都切成塊。
7、面包一般掰成小塊送入口中,不要拿著整塊面包去咬。抹黃油和果醬時也要先將面包掰成小塊再抹。
8、吃面包可蘸調味汁吃到連調味汁都不剩,是對廚師的禮貌。注意不要把面包盤子"舔"得很干凈,而要用叉子叉住已撕成小片的面包,再蘸一點調味汁來吃,是雅觀的'作法。
9、沙拉用叉子吃,如菜葉太大,可用刀在沙拉盤中切割,然后再用叉子吃。吃水果時,不要拿著水果整個去咬,應將水果切成四瓣,再削皮用刀叉取食。
10、喝咖啡時如愿意添加牛奶或糖,添加后要用小勺攪拌均勻,將小勺放在咖啡的墊碟上。喝時應用食指和拇指拈住杯把端起來,直接用嘴喝,不要用小勺一勺一勺地舀著喝。
11、在飲用飲料時,應先將口中咀嚼物咽下,然后將刀、叉在盤中放成八字形或交叉,再用餐巾紙將嘴唇擦拭干凈。然后再喝。中國人習慣舉杯仰頭痛飲,一口喝光。而在西方這卻恰恰是應避免的。在西方,最文明的方式是頭保持平直、一口口啜飲。喝到底時,杯中總還是留一點酒。 來源:
學西餐禮儀 6
頭盤:也稱為開胃品,常見的有魚子醬、鵝肝醬、熏鮭魚、雞尾酒等,一般中國消費者考慮到價格因素,很少有人會點。
開胃品的內容一般有冷頭盤或熱頭盤之分,常見的品種有魚子醬、鵝肝醬、熏鮭魚、雞尾杯、奶油雞酥盒、局蝸牛等。因為是要開胃,所以開胃菜一般都具有特色風味,味道以咸和酸為主,而且數量較少,質量較高。
湯:大致可分為清湯、奶油湯、蔬菜湯和冷湯四類。品種有牛尾清湯、各式奶油湯、海鮮湯、美式蛤蜊周打湯、意式蔬菜湯、俄式羅宋湯、法式局蔥頭湯。冷湯的品種較少,有德式冷湯、俄式冷湯等。
副菜:通常水產類菜肴與蛋類、面包類均稱為副菜。
魚類菜肴一般作為西餐的第三道菜,也稱為副菜。品種包括各種淡、海水魚類、貝類及軟體動物類。通常水產類菜肴與蛋類、面包類、酥盒菜肴品均稱為副菜。因為魚類等菜肴的肉質鮮嫩,比較容易消化,所以放在肉類菜肴的前面,叫法上也和肉類菜肴主菜有區別。西餐吃魚菜肴講究使用專用的調味汁,品種有韃靼汁、荷蘭汁、酒店汁、白奶油汁、大主教汁、美國汁和水手魚汁等。
主菜:最有代表性的是牛肉或牛排。
肉、禽類菜肴是西餐的第四道菜,也稱為主菜。肉類菜肴的原料取自牛、羊豬、小牛仔等各個部位的肉,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牛肉或牛排。牛排按其部位又可分為沙朗牛排(也稱西冷牛排)、菲利牛排、"T"骨型牛排、薄牛排等。其烹調方法常用烤、煎、鐵扒等。肉類菜肴配用的調味汁主要有西班牙汁、濃燒汁精、靡菇汁、白尼斯汁等。食類菜肴的原料取自雞、鴨、鵝,通常將兔肉和鹿肉等野味也歸入禽類菜肴禽類菜肴品種最多的是雞,有山雞、火雞、竹雞、可煮、可炸、可烤、可燜,主要的調味汁有黃肉汁、咖喱汁、奶油汁等。
沙拉:一類是生蔬菜沙拉,一類是用魚、肉、蛋類制作的。
蔬菜類菜肴可以安排在肉類菜肴之后,也可以與肉類菜肴同時上桌,所以可以算為一道菜,或稱之為一種配菜。蔬菜類菜肴在西餐中稱為沙拉。與主菜同時服務的沙拉,稱為生蔬菜沙拉,一般用生菜、西紅柿、黃瓜、蘆筍等制作。沙拉的主要調味汁有醋油汁、法國汁、干島汁、奶酪沙拉汁等。沙拉除了蔬菜之外,還有一類是用魚、肉、蛋類制作的,這類沙拉一般不加味汁,在進餐順序上可以做為頭盤食用。還有一些蔬菜是熟食的,如花椰菜、煮菠菜、炸土豆條。熟食的蔬菜通常是與主菜的肉食類菜肴一同擺放在餐盤中上桌,稱之為配菜。
甜品:如布丁、冰淇淋、奶酪、水果等。
西餐的`甜品是主菜后食用的,可以算做是第六道菜。從真正意義上講,它包括所有主菜后的食物,如布丁、煎餅、冰淇淋、奶酪、水果等等。
最后一道是咖啡:西餐的最后一道是上飲料,咖啡或茶。飲咖啡一般要加糖和淡奶油。茶一般要加香桃片和糖。
正式的全套餐點沒有必要全部都點,點太多卻吃不完反而失禮。稍有水準的餐廳都不歡迎只點前菜的人。前菜、主菜(魚或肉擇其一)加甜點是最恰當的組合。點菜并不是由前菜開始點,而是先選一樣最想吃的主菜,再配上適合主菜的湯。
吃西餐,一般先吃水果或蔬菜沙拉給胃打底,增加胃的蠕動,以減少對其他油脂類的吸收,再上湯,用溫和的湯暖胃,然后吃主食。
小貼士:
點酒時不要硬裝內行。在高級餐廳里,會有精于品酒的調酒師拿酒單來.對酒不大了解的人,最好告訴他自己挑選的菜色、預算、喜愛的酒類口味,請調酒師幫忙挑選。
主菜若是肉類應搭配紅酒,魚類則搭配白酒。上菜之前,不妨來杯香檳、雪利酒或吉爾酒等較淡的酒。
餐巾在用餐前就可以打開。點完菜后,在前菜送來前的這段時間把餐巾打開,往內摺三分之一,讓三分之二平鋪在腿上,蓋住膝蓋以上的雙腿部分。最好不要把餐巾塞入領口。
【學西餐禮儀】相關文章:
西餐的禮儀12-21
西餐的禮儀06-16
西餐的禮儀09-21
西餐的禮儀02-05
西餐禮儀07-04
西餐禮儀11-16
【精選】西餐的禮儀07-08
西餐的禮儀05-25
西餐的用餐禮儀07-10
西餐餐桌禮儀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