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禮儀三拜禮
三拜禮(再拜額手禮)適用于禮敬天地祖師國。
古代拜制沿革復雜。一般地說,長跪、彎腰、垂首至地為“拜”。拜時頭低垂觸地,并略作停留,稱為“稽首”,或稱“叩首”,俗稱“磕頭”。古時常禮為兩拜稽首,稱為“再拜”。有時以示尊重或誠意,則變常禮為三拜稽首,稱為“三拜” 。
【三拜】佛教禮儀。
指頂禮三次,表示尊重。在中國佛教界有展具三拜之禮,此中又分大展三拜、同展三拜兩種。若行三次三拜則稱九拜。《南海寄歸內法傳》謂(大正54·221a)︰‘禮拜敷其坐具,五天所不見行,致敬起為三禮,四部罔窺其事。(中略)西國見為三拜,人皆怪之。(中略)如經律云︰來至佛所,禮佛雙足,在一邊坐,不云敷坐具禮三拜在一邊立,斯其教矣。’可知三拜在印度并非佛教的禮法。然《祇洹圖經》中有受戒登壇須禮佛三拜的'記載,而《法苑珠林》曾引用《西國寺圖》所載‘行至佛所禮三拜竟’的記載,故一般相信三拜為佛教固有的禮法。《釋氏要覽》卷中亦云(大正54·277c)︰‘三拜(中略),俗中兩拜者,蓋法陰陽也。今釋氏以三拜首,蓋表三業歸敬也。智論云︰內式禮拜,大約身口業也。佛法以心為本,以身口為末,故三拜為禮數也。’ 立定,挺身,莊重。
“雙手附心。”雙手附在胸腹之間,男生左手在前,女生右手在前。疊并,兩肘與手成直線。雙手表示“與天地合其德”。天德大剛健,大恒久,大信用,大起始。地德大承載,大包容,大豐富,大付出。兩德兼備而各有顯。顯德可以因時因境而變化。
“高揖。”雙手向前上方推出,推至額頭前方,兩臂伸直。
“行禮(拜)。”手臂隨腰部動,深躬(90度)。
“興。”起身,雙手升至額前。
“再行禮(再拜)。”
“興。”
“額手。”雙手貼向額頭,再推出。
“三行禮(三拜)。”
“興。”
“禮成。”雙手復位至胸腹間。
用于敬天地祖師國,行人生大禮。
用于集體行大禮。
大禮站著行要行三個,叫“再拜額手”,相當于古代的“再拜稽首”。
【中國傳統禮儀三拜禮】相關文章:
清朝的跪拜禮儀06-21
泰國跪拜禮儀05-11
淺析傳統禮儀之跪拜禮06-21
中國傳統的禮儀06-28
中國傳統禮儀03-26
中國傳統禮儀常識03-28
中國傳統禮儀文化04-25
中國傳統進食禮儀06-28
中國傳統禮儀演講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