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談論社交禮儀課程在大學生素質教育中的作用

時間:2021-06-13 19:23:25 禮儀常識 我要投稿

談論社交禮儀課程在大學生素質教育中的作用

  “行動養成習慣,習慣形成性格,性格決定命運。”[1]良好習慣是一個人素質的具體體現,也是個人的終身財富。高校要重視素質教育,培養大學生良好的道德修養和行為習慣,使他們學會做人,學會做事。然而,現在的大學生,大多是“90”后,很多又是獨生子女,再加上受到現行教育制度弊端的影響,學生在上大學之前大部分精力都放在升學上,家長和老師代辦了學習以外的事,造成了良好日常行為習慣的缺失。進入大學后,學習的壓力得到了釋放,脫離了父母和管教和包辦,當學習和生活中的諸多事務需要獨立面對時,很多大學生無法適從,許多不良的行為習慣也逐漸暴露出來,如:處理不好人際關系,經常打架斗毆;對學習沒有興趣,經常厭學逃學;沉迷于網絡,上網成癮;不愛護環境,隨處亂扔垃圾;不懂節簡,生活鋪張浪費;缺乏誠信意識等等。這些不良行為習慣已很大程度上影響了高校教學與育人效果,高校加強大學生的禮儀養成教育刻不容緩。禮儀教育是從人類基本的行為入手,教導人們在規范自身行為的同時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它與思想道德素質、文化素質、業務素質、身體心理素質都有著不可分割的關聯。社交禮儀課程的開設能促進素質教育的實踐。

談論社交禮儀課程在大學生素質教育中的作用

  一、高校加強大學生素質教育的必要性

  英國唯物主義哲學家培根說:“習慣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可以說,人們生活中的一言一行都是日常習慣的外在表現,習慣通過日積月累的養成,它便融會成為生命中的一部分。習慣往往滲透于一個人的思維、語言、行為等各種活動之中,主宰著個體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狀態。大學階段是塑造自身形象和鋪墊人生發展軌跡的重要時期,大學生的習慣狀況直接影響著他們的行為[2]。然而,在高校,部分大學生表現出來的“習慣”,很讓人擔憂,一些學生文明意識淡薄,禮儀知識缺乏,知書但不達禮;一些學生不注重個人形象,經常衣冠不整,行為不端,張口便是粗話,上課隨意遲到甚至曠課,公共場所大聲喧嘩,自修室里手機鈴聲大作,無視他人的存在,吃飯、上車不排隊等等。這些不文明行為屢見不鮮,但更讓人擔憂的是他們不以為恥,反認為理所當然,這不得不引人深思[3]。我們應該認真分析總結高校學生禮儀素養缺失的現象和原因,思考加強高校禮儀養成教育的必要性。不要讓辛苦完成大學學業的學子們滿懷期待地走向社會時發現自身禮儀素質有多么的欠缺,不要讓我們培養的學生變成一人有知識沒文化、受教育沒教養的人,應該讓他們能夠適應社會的發展和進步,高校加強禮儀養成教育是學校育人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學生禮儀素養不足的現象及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損人利己,友善意識缺乏

  一些學生蔑視社會道德,無視校紀校規,漠視他人的感受,一切從個人的愿望出發,對別人缺乏理解和寬恕。對學校管理工作中的一些事務,不是從有利于解決問題的意愿出發,冷靜分析,積極溝通,而是頭腦發熱,夸大事情,稍不如意就妄加評論或牢騷滿腹,而對自己的草率行為帶來的消極影響滿不在乎。

  2.重利輕義,拜金主義盛行

  孔子主張“見利思義,見危授命”,孟子主張“舍生取義”,“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孔、孟的“重義輕利”觀,旨在要求人們不可過度妄求物質利益,對“利”的追求應以“義”為前提[4]。然而今天,很多人重利輕義,見利忘義,完全不顧道德理想和法律法規。正是由于在義利觀問題上陷入了誤區,一部分學生不再追求遠大的理想和人格的塑造,而是“一切向錢看”。在校期間,有些學生為了獲得獎學金和其他評優獎項,不惜詆毀同學;畢業時,有些學生主要著眼于尋找掙錢多的工作,急功近利,講求實惠,從而喪失了積極向上的熱情和朝氣。在這樣的道德價值取向的指引下,學生的人格必然會扭曲,自身的發展也會受限。

  3.唯我獨尊,尊重意識淡薄

  一些學生唯我獨尊,自我感覺良好,不尊重長輩,不敬重師長,不尊重同學,待人總缺少些友善平和,較難建立和諧人際關系,難以融入集體。大學禮儀素養教育的缺失,不僅一定程度上制約了高校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而且也影響了高校素質教育的發展和深化。

  二、社交禮儀課程對大學生素質教育的作用

  禮儀是人生的必修課,社交禮儀是現代人通向成功之路的通行證。禮儀教育是高校學生健康成才不可缺少的要素,其獨特作用是其他任何課程都無法替代的,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提高思想道德修養

  思想品德是一個人的道德修養、政治觀點和價值觀念的集中表現。根據所處的時代,人們的思想道德觀念以及社會對它的要求都是不一樣的。道德是一個人的靈魂,是一個人內在素質的核心,它決定著一個人的精神面貌,同時它也是一個人重要的社交素質[5]。良好的道德品質,不僅是維持社會穩定和發展的一個重要的內在力量,而且它也是人們進行社交的一個基本準則,它是獲得對方的尊重和信賴的基礎,也是使社交得以持續開展并取得成功的基本保證。良好的思想品德,是個人參加社交活動最寶貴的精神財富和基石,它對任何人都有強大的吸引力,它能給人以信任和安全感。良好的道德品質包括多方面的元素,比如誠信、寬容、善良、謙虛。通過社交禮儀課程,可以培養學生們逐漸養成舉止文明,談吐風趣,待人友善,尊重他人的良好的行為習慣和道德品質。

  2.培養良好的文化素質

  文化素質教育的主要目的是通過人文學科的教育去塑造和培養大學生的內在品格和修養。人文素質培養是指通過人文知識的傳授、環境的熏陶以及自身的實踐,將人類優秀的文化成果轉化為人格、氣質、修養,成為人相對穩定的內在品質[5]。通過博覽群書,廣泛涉獵歷史、哲學、藝術、文學等學科的學習,可以獲取系統的理論知識,培養多方面的文化藝術素養,提高人際交往的能力。反之,通過社交禮儀課程的'學習,能促進和加深對人文學科的理解,因為在當今這個日新月異的信息時代,參與社交活動要求具備豐富的知識和合理的知識結構,我們會與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會涉及各式各樣的問題。社交就是一種信息交流,如果知識欠缺或知識結構不合理,在社交中就會張口結舌、捉襟見肘、舉步維艱,自己既不能引起別人的關注,也很難融入與別人的交流中,自然成為“局外人”,在復雜的競爭與合作中,就很難擁有一席之地。因此,學習文化藝術知識,提高自身的禮儀素養實在大有必要。 3.增強心理的承受能力

  青春期的大學生,思維活躍,感情豐富,渴望與人交流,渴望真誠、友誼、愛情。面對大學校園這個新的環境,接觸新的人群,加上緊張的學習生活,有些學生的心理矛盾就會加劇。他們雖不缺少交流的環境和對象,但內心常被孤獨寂寞的情緒所折磨,因為他們普遍缺乏社交技巧,既不善于表達自己,也不理解別人。有些學生性格孤僻,自以為是,心胸狹隘,容易產生焦慮、易怒、悲觀、抑郁等不良心理狀態,這些壓力往往又不能以正確的方式及時緩解。長此以往,這不僅會損害他們的身心健康,而且會阻礙他們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甚至可能導致有的學生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社交禮儀課程有助于培養學生與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使他們學會尊重他人、誠信待人、言行適度,從而使他們的身心健康發展。在獨生子女將成為社會主體的當下,對大學生進行禮儀修養教育尤為重要,在高校開設社交禮儀課程并作為必修課程已經勢在必行。一個具有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的人,能應付交際活動中的各種突發情況,始終保持冷靜和穩定的心態,遇事不慌,善于溝通,能夠采取最適當的行為,化險為夷,爭取主動。相反,一些心理承受能力差的人,在交際活動中,往往會結結巴巴,驚慌失措。這樣的學生畢業后,不敢出去找工作,不敢面試,甚至不敢見人,整天窩在家里,成為“啃老族”,這樣的人就會成為家庭和社會的負擔。

  4.增強學生自信心

  整潔優美的儀容儀表可以體現出個人的自信、積極進取的精神風貌以及良好的道德修養。社交禮儀課程中關于儀容儀表的教育就會給予學生細致的指導,讓學生得到系統訓練,比如在社交場合,它指導人們要注意自己的服飾禮儀,遵守TPO①原則,即你的穿著打扮應當與相應的時間、場合、身份、職業等相一致[5]。比如言談舉止方面,在工作和社交場合,當和別人談話時,要講文明,講禮貌,有修養,還要講究語言藝術,這樣才能獲得別人的尊敬和好感,給人以紳士、淑女的良好形象。久而久之,這就會讓學生們不斷獲得精神的鼓勵,更加注重整潔的儀容儀表和優雅的談吐舉止,自覺地使內在美與外在美和諧統一,從而讓自卑和害羞的心態逐漸消失,自信心逐漸增強。在人際交往中,如果雙方都儀表整潔、儀態端莊、舉止文雅、言語文明,就會產生良好的“人際氣候”,使交往雙方互相吸引,建立和發展良好和諧的人際關系[5]。積極的人際交往,良好的人際關系,能使人愉快,充滿激情,增強信心。

  三、小結

  高校不僅要教書,還要育人,在提高學生的科學文化知識的同時還要教育學生如何做人。禮儀修養是道德品質的外在表現,是衡量一個人受教育程度的標尺,它不僅是形成個人的道德品質的基礎教育,也是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的基礎教育。高校開設社交禮儀課程并規定為必修,這既能夠提高大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和文化素質,又能夠增強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自信心,使他們成為知書達禮的高素質人才,讓高校真正實現教書育人的培養目標。

【談論社交禮儀課程在大學生素質教育中的作用】相關文章:

現代社交禮儀課程02-20

社交中的微笑禮儀03-17

社交中的舉止禮儀03-19

社交中的基本禮儀05-23

網絡社交中的禮儀05-24

社交禮儀課程的考核方式分析03-24

淺談社交禮儀在人際交往中的作用-演講與口才12-22

在社交中的肢體語言禮儀06-27

社交中的肢體語言禮儀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