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備的禮儀常識
小心用詞別歧視
在美國,大家要特別注意行為舉止是否有歧視(discrimination)或騷擾(harassment)他人之嫌。這里的歧視不僅僅是種族歧視,還有體征歧視、階級歧視、性別歧視等等。當年美國總統獨立候選人、億萬富翁羅斯。佩羅(Ross Perot)在一次對選民的演講會上,連續數次用到你們這些人(you people),結果遭到輿論界批評,后來民意測驗還顯示其支持律因此降了幾個百分點。在這里,佩羅就犯了階級歧視的錯誤。當然,作為一個學生來說,經濟地位本來就在最底層,對人說說you people倒沒關系;這也說明用詞得當與否,與身份有關。
不能用詞之Fat(胖)
在美國,說人Fat,是極其粗魯的用詞,即使是背后說人時,也不可用此詞。一般說來,最好避免使用,實在避免不了,可用heavy替代,如:She‘s a little heavy.順便說一下,千萬不要問女同學的體重,這比問年齡還要粗魯。
不能用詞之bad neighborhood(窮人聚居地)
用bad neighborhood,有階級歧視之嫌,委婉的說法應該是tough neighborhood.相信大家都清楚,在美國,窮人越多的地方階級斗爭越激烈,所以你應該盡快弄清你生活的城市里哪些地方是窮人聚居地。如果你問老美,最好用tough neighborhood,而應避免使用bad neighborhood。與bad neighborhood相伴的是,窮人——poor people.委婉的說法是 the people living under welfare,復雜是復雜一點,但還是不應嫌麻煩。
不能用詞之Fit(合體)
信不信由你,fit這個詞用得不好就是性騷擾。首先要明確一下,任何時候稱贊女性衣著漂亮,都是恰當的,但如何措詞卻有講究,簡單一點,nice dress就足夠了。如果你是男性,看到某位女生穿得比較緊身,渾身上下是S,當然賞心悅目。但如果你說她,你的衣服很合體,The dress fits you very well,就等于是在說你的眼睛不老實。如果人家衣著寬松,你能不能用 The dress fits you very well呢?不僅不能,而且更可惡。如果你用了,不僅說明你的眼睛不老實,還說明你存心挖苦別人身材不好,沒S形。
熟用理發術語免尷尬
眾所周知,國外的理發費用都惡貴無比,想要理出一個好看的發型,不得不去一些國際知名的連鎖品牌老店,這樣的話價格自然不菲。而且亞洲人的發質和頭形都和歐洲人有著較大不同,因此細節部分還是要和理發師溝通清楚,才能拗出滿意的造型。很大一部分留學生喜歡去唐人街一次性解決一系列個人問題,比如逛中國超市、下館子、看電影以及理發。其中有不少人推薦唐人街的一些華人和東南亞人開的理發店。他們對亞洲人的發型比較熟悉,語言上也比較容易相互理解,不會做出尷尬的發型。不論是在哪里做頭發,溝通都是必要前提,而很多留學生卻在發型表達上語言單一。
除非你去理發店純粹是為了讓頭發不扎領子,剪長剃短。如果你對自己的發型和造型有比較嚴格的要求,那就要在理發店和發型師較較真了。雖說剪刀在他手里,可是造型在你心里。這時候,就是發揮詞匯量的時候了。有的同學進了門只會說:I‘d like a haircut.至于要什么樣的hairstyle、怎么cut,都只能干瞪著眼看背后的理發師隨意擺布,因為自己的'英語詞匯量有限而說不清楚。
在這里為你列出一些基本理發用語的中英詞匯對照。下次你去理發,就可以對著鏡子滔滔不絕了。
修剪:trimmming
打。簍hinning
鬢角:temple
前劉海:bang
燙卷:electric hair curling
剪短發:hair bobbed
齊肩剪發:shoulder-length hair style
盤發:hair done in a bun
發膠:hair spray
鴿子不能隨便捕殺
有些在國內習慣吃的東西,在國外不一定能吃,或者說不能隨便捕捉來吃。曾經有一個真實案例,一位廣東籍加拿大留學生跟導師的關系很好,經;ハ嗤鶃碚埧统燥,一次他請導師去自家吃飯,煲好湯,湯中特地加了廣東特色的當歸、黨參等中藥材。導師邊吃邊夸獎道,真鮮,比她的雞湯好一百倍。接著問道,這是什么湯。學生回答說:鴿子湯。這里鴿子真多,常常飛到我的頭上、肩上停著,我順手抓了兩只殺了煲成了湯,就地取材嘛,鴿子湯大補……沒等學生把話說完,導師便啪地推開椅子,猛然站了起來,藍寶石般的眼睛放出兩道可怕的光芒:你怎么這樣惡心,我要告發你。說完,拂袖而去。第二天,學生被通知去警察局交了2000加元罰款(合人民幣12000元)。第三天,學生接到了驅逐令,被驅逐出境。在加拿大還不能隨便釣魚,必須申請專門的釣魚證后才可以進行。
所以,在異國他鄉,不熟悉的事情千萬別做,等弄清了合法性以后才去干,否則會給自己帶來不小的麻煩。
拜訪要提前預約
無論是拜訪上司、朋友、導師,還是享受服務,都要提前預約。初到英國的John想到英國辦理銀行卡,他以為像中國一樣,只要在銀行的工作日去辦理就可以享受服務。誰知,因為他沒有提前預約,到達后,銀行不接受辦理,銀行業務員告訴他下次預約后再來。
回宿舍后,他向英國同學了解,在英國、法國等國家,許多服務,包括理發、美容甚至看醫生都需要提前預約,如無預約,又不是急癥,有病到醫院也不被受理。
在國外,辦事預約是一種禮貌,更有利于雙方有效安排時間,這是西方社會普遍認同的交往方式。
留學生初到國外,應多了解留學國的風土人情,多向過來人了解留學國的禮儀文化和生活習俗等。這對消除文化隔閡,減少文化誤解有幫助。同時,學生也要給自己足夠的信心去面對困難,學會主動嘗試,盡快融入留學國的生活環境。
【必備的禮儀常識】相關文章:
個人的禮儀常識05-10
司機的禮儀常識04-27
西餐禮儀常識服飾禮儀07-21
中餐禮儀之飲酒的禮儀常識05-11
會客禮儀常識05-06
倒酒的禮儀常識08-07
西餐上菜的禮儀常識08-04
職場基本的禮儀常識05-12
商務禮儀的常識05-12
中餐的就餐禮儀常識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