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中班科學備課教案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教案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中班科學備課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中班科學備課教案1
設計意圖
引導幼兒充分動手操作感知、發現物體摩擦后產生靜電現象,初步了解靜電的相吸、排斥、放電現象及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對靜電的利用與防止。使幼兒用觀察記錄的方式,交流探索摩擦起電現象的過程和結果,并用完整的語句進行表達與描述。科學《會飛的紙屑》活動培養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鼓勵幼兒積極思維,大膽嘗試與他人不同的方法,不但增強其自信心。
教學目標:
1、培養幼兒對摩擦起電的興趣,了解關于靜電的簡單知識。
2、啟發幼兒發散思維,培養幼兒觀察能力和操作能力,產生科學探索的興趣。
教學準備:
碎紙屑、塑料尺、鋼尺、水彩筆、鉛筆、毛皮、棉布等每組一份。
教學過程:
一、引出探究問題。
1、回顧會飛的東西。
教師:這幾天我們一直都在談論會飛的東西,你知道有哪些熊熊哦會飛嗎?
這里有許多小紙屑他們也想飛,你有什么辦法讓它們飛起來?
2、引導幼兒想辦法讓小紙屑也能飛起來。
3、介紹操作材料。
教師:我們看看,桌子上有哪些材料?請你們想辦法,試著用這些材料讓小紙屑飛起來。
二、分組探究
分小組,探究如何使紙屑飛舞起來。
試著用這些材料讓小紙屑飛起來。
三、教師演示,幼兒實驗與討論。
1、教師演示
教師:剛才老師用了塑料尺和毛皮讓紙屑飛起來,其他材料行不行?你們試一試?
2、幼兒進行實驗,嘗試用本組的材料或其他替代品使紙屑飛舞起來。
這次實驗,你們又發現了什么?請你來說一說,并給大家演示一下。
3、幼兒演示自己的實驗結果,交流其他可以使紙屑飛舞起來的材料。
4、討論紙屑飛起來的原因,了解摩擦生電的現象。
教師小結:因為我們的塑料尺經過摩擦,產生了電,電能把很輕巧的紙屑吸過來,紙屑就是被塑料尺上的電吸過去的。這種現象叫摩擦生電。
四、請小朋友仔細聽錄音:靜電的自述。
我的名字叫靜電,大自然里到處都有我的存在。從一粒灰塵在空中飄蕩,到震天動地的電閃雷鳴,都有我靜電的作用,平時我很安靜,人們不容易注意到我,可是當兩個物體摩擦的時候,人們就會發現我了,科學家把這種現象叫做"摩擦起電"。除了塑料小棒摩擦綢布可以吸起紙屑、手套摩擦有機玻璃板可以讓蝴蝶飛舞,平時小朋友梳頭的時候有時會感到頭發跟著梳子飄了起來,那也是我在和小朋友開玩笑,另外,我最喜歡干燥的環境。在空氣干燥的冬天,有時小朋友的手和別人猛的一碰,會感到被電了一下,還有小朋友晚上脫毛衣的時候會聽到"滋拉滋拉"的聲音,關了燈還能看到亮光,那也是我。現在你們認識我了吧。
<<<12活動總結:
原來是這樣。今天我們小朋友認識了神奇的靜電,知道了靜電是怎么產生的、哪些東西容易產生靜電,還懂得了有關靜電的許多知識,大自然里蘊藏著無窮的奧秘,等著小朋友去發現、去探索。老師在科學區里還為小朋友準備了許多材料,小朋友可以在活動時繼續玩產生靜電的游戲。
活動延伸:
在科學區里為幼兒準備大量有關玩靜電游戲的材料,除教學活動中所用過的以外,還添置如毛皮、絲絨、鐵梳、木梳等各種不同材質的物品,供幼兒繼續探索
活動反思
通過這次活動小朋友們認識了靜電現象,初步感知了摩擦起電的原理。活動孩子們非常感興趣,探索欲望很強烈。在探索中孩子們發現了一個問題:只要將塑料物品在衣服或頭發上磨擦或用手不停地與塑料物品磨擦,就能將彩片吸起來。課間活動時,他們興致勃勃地拿起手中的`塑料物品在身上摩擦,然后去吸彩片,他們認為任何東西磨擦后都能將彩片吸起來。對此,我沒有給予否定,而是在活動區中投放了一些不銹鋼杯子、積木、玻璃杯等材料,讓孩子們通過實驗操作,自己發現問題。當孩子們發現不是所有東西磨擦后都有吸力時,我又及時向孩子們講解了有關靜電的知識,解開了孩子們心中的疑團。在科學實驗教育活動中,我們應提供各種觀察、操作、實驗的機會,引導孩子去觀察生活、發現生活,從而熱愛生活,為孩子獨立進行科學探究打下基礎。
活動評析
一、選材貼近幼兒生活《綱要》指出:
科學教育的內容要在幼兒生活經驗上,從身邊的事入手。本活動以幼兒熟悉的水彩筆、紙屑及幾種常見的生活材料為載體,讓幼兒在操作擺弄材料過程中體驗紙屑“飛”起來的心動感覺,感知摩擦生電這種科學現象。讓幼兒邊玩邊學體驗成功的樂趣,獲得一定的知識經驗。王老師對教材分析比較透徹,明確重難點,以及活動中的三個環節也是一目了然。
二、目標表述明確
操作性強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它的正確制定和達成,是衡量一堂課好壞的主要尺度,從王老師對此次活動的教學目標制定來看,是全面、具體的,也具有科學性,并符合現階段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
三、活動結構合理
中班科學備課教案2
活動目標:
1、通過幼兒自身的探索活動,初步認識沙子和石頭的特征,知道沙子和石頭是多種多樣的。
2、通過觀察、討論等活動,發現沙、石的用途以及它們和人們生活的關系。
3、學習用沙、石來表現各種造型,培養幼兒的創造性。
活動準備:
1、平時散步、參觀、春游及秋游活動時,引導幼兒觀察用沙、石做的各種建筑,看石人、石馬、石子路,看工人用水泥、沙子造房子,幫助幼兒積累經驗。
2、游戲中讓幼兒玩沙,科學桌上放置幼兒撿的各種石頭。
物質準備:每人一塊石頭,每組一個盆,放上水,供給幼兒的各種形狀、大小不一的石頭,黃沙(粗的和細的),玩沙工具若干,有關石頭建筑的圖片,沙盤兩個(分別裝干沙和濕沙)
活動過程:
一、出示石頭和一盤沙,引起幼兒的探索興趣。
二、教師引導進行探索活動,師生共同討論,形成初步概念。
1、探索活動:沙、石的由來。
⑴提出問題,讓幼兒討論,“是先有石,還是先有沙?”
⑵做沙、石的實驗。
將一團捏在一起的濕沙,用吹風機吹,觀察其變化。
教師小結:小球上的沙,由于濕度的變化和擠壓,可變成巖石,而在巖石經過風吹、日曬或水浪的沖擊可變成大石頭。大石頭可在變成小石頭,小石頭可變成粗沙。粗沙進一步又可變成細沙。所以,可以說沙是石頭變的,石頭也是由沙變的。
⑶讓幼兒再次做上述沙、石實驗,驗證是否正確。
2、探索活動:認識石頭。
⑴讓幼兒自己玩自己的石頭(每人一塊,顏色、大小、形狀不一),⑵啟發提問:
①石頭是什么樣的'?(硬硬的)
②摸上去有什么感覺?(粗糙、光滑)
③你手里的石頭是什么顏色的,什么形狀的?
④把石頭放在水里看看有什么變化?
⑶教師幫助幼兒整理,形成認識:
“你聽了其他小朋友的發言,你發現什么?”(引導幼兒說出:石頭是多種多樣的,顏色有……,形狀有……)
教師小結石頭的特征。
⑷討論:石頭有什么用?
鋪路、鋪地、筑防洪堤、做假山、石橋和石凳、石欄桿(教師出示一些圖片讓幼兒看),還可用來做工藝品。
教師小結得出結論:人們的生活離不開石頭。
3、探索活動;認識沙。
⑴請幼兒到大沙盤了玩沙。
教師提問:這是什么?它與石頭有什么不同?
⑵讓幼兒玩干沙和濕沙。
教師提問:感覺有什么不一樣?你發現了什么?(干沙捏不攏)
⑶給幼兒看各種不同的沙子。讓幼兒觸摸粗沙、細沙,問他們有什么不同感覺。
⑷討論:
①在什么地方看到過沙子?(土地上、海邊、電視上的大沙里……)
②沙子有什么用?能為人們做些什么?(造房子、給小朋友玩建筑游戲……)
三、幼兒創造性活動
請幼兒集體用沙子和石頭來建筑美麗的公園(分成小組進行)
活動反思: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科學活動就是要讓幼兒能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能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根據《綱要》的要求和我班幼兒愛動手動腦、好玩等特點,選擇沙子和石頭作為幼兒科學探究的內容,不僅可豐富幼兒對沙子和石頭的了解,更可以使幼兒感受到玩沙子和石頭的樂趣。
中班科學備課教案3
設計意圖:
生活中各種各樣的旋轉現象無所不在,有的給生活帶來了方便,有的給小朋友的游戲帶來了樂趣,如:家里的電風扇、洗衣機;馬路上的車輪;小朋友玩的呼啦圈等,因此,我設計了這一有情節的科學活動。在活動中我充分利用幼兒生活環境中的一些物品,創設了一個寬松、活潑的教育氛圍,旨在通過幼兒自身的動手操作、與同伴的交流以及游戲活動,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活動中體驗探索的快樂。
活動目標:
1、感知物體的旋轉與人們生活的關系。
2、能大膽表述自己的發現,體驗探索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傘、積木、陀螺、飛盤、風車等。
2、飛機、洗衣機、汽車、微波爐等圖片。
活動過程:
1、感知旋轉。
師:小朋友你們好!我是從旋轉王國來的,你們可以叫我旋轉姐姐!你們有沒有到過旋轉王國呀?在我們旋轉王國里,所有的東西都會旋轉。小朋友你們想到旋轉王國去嗎?可是進入我們旋轉王國必須有一個條件,每個人都要帶一樣可以旋轉的`東西。你們看,在我們周圍有許多東西:風車、積木、陀螺、雨傘等等,請你們動動腦筋想一想,玩一玩,把這些東西變成可以旋轉的,這樣你就可以進入旋轉王國啦!
幼兒操作,教師鼓勵幼兒運用多種方法來使各類物品進行旋轉。
鼓勵幼兒大膽講述并演示自己的探索發現。
師:你是怎樣讓它轉起來的?
2、感知旋轉與人們生活的關系。
師:小朋友你們真聰明,這些東西經過小朋友的幫忙都能旋轉起來了,看來旋轉姐姐一定要帶你們到旋轉王國去大玩一場了。哎呀,可是旋轉姐姐還忘了一件事,離開旋轉王國的時候,我答應我的好朋友要帶一些可以旋轉的東西回去送給他們,可是我第一次來到你們這里,不知道什么東西是可以旋轉的,怎么辦呢?小朋友請你們幫幫我,好嗎?我的朋友都喜歡會旋轉的東西,在你們生活中還有哪些東西是可以旋轉的呢?
幼兒討論后回答,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出示相應的圖片,并引導幼兒說出旋轉起到的作用。
3、游戲:尋找會旋轉的東西
小朋友你們在教室里找一找還有什么東西是可以旋轉的,我們可以把它作為禮物送給旋轉王國的新朋友。(引導幼兒在幼兒園內尋找可以旋轉的東西)
活動反思:
新《綱要》強調:“科學教育應密切結合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因此,我以幼兒的科學教學為切入點,嘗試了通過生活化的幼兒科學教育。在活動設計和組織實施中,我也遵循了綱要中的多種原則。在本活動中,我以談話導入,調動了幼兒已有的經驗,激發了幼兒活動的興趣。通過提供多種幼兒身邊熟悉的操作材料進行操作、觀察、猜想、思考中體驗、獲取有關旋轉的知識經驗。
【中班科學備課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科學備課教案06-16
大班科學備課教案12-02
小學科學備課教案模板11-26
科學活動教案 科學活動教案中班03-08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 中班科學教育教案12-16
中班科學教案:放屁_中班科學教案07-05
中班科學的教案01-12
科學領域教案中班03-31
有關科學的中班教案04-01
小學科學備課教案7篇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