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學教案《小螞蟻力氣大》
作為一名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快來參考教案是怎么寫的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大班科學教案《小螞蟻力氣大》,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大班科學教案《小螞蟻力氣大》1
[設計意圖]
這幾天,我發現孩子們下課后常常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觀察著什么。出于好奇,我走上前去,原來孩子們正在觀察
小螞蟻。只見螞蟻正在忙著“運糧”,準備過冬。為了滿足孩子們的好奇心,讓孩子對螞蟻有更詳細地認識,我與
孩子們一起用誘餌捕捉了螞蟻,放進了昆蟲盒。并設計組織了此次活動,讓幼兒通過觀察、學習,了解螞蟻的外形
特征和生活習性,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和合作意識。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螞蟻的合作活動,萌發幼兒團結互助的意識。
2、了解螞蟻的外形特征、生活習性。
[活動準備]
1、選擇安全、合適的觀察場地,提供放大鏡、大紙箱,并把幼兒的觀察情況作成課件。
2、教師和幼兒一起搜集有關螞蟻的圖片、兒歌、故事等,準備錄音機、磁帶,制作活動內容的相關課件。
3、用誘餌捕捉螞蟻,放進昆蟲盒。
4、自制海綿豆子(數量為幼兒人數的.2—3倍)和小籃子。
[活動過程]
一、謎語導入,引出課題,從而引發幼兒興趣。
遠看芝麻撒地,
近看黑驢運米,
不怕山高道路陡,
只怕跌進熱鍋里。
教師引導幼兒猜出動物的名稱(螞蟻),從而引起幼兒的學習興趣,引出課題。
二、出示幼兒觀察螞蟻的課件,引導幼兒說出自己觀察到的螞蟻的外形特征和活動情況。
教師提問:
(1)你從哪兒找到了小螞蟻?
(2)螞蟻長得什么樣?
(3)小螞蟻是自己單獨出來活動還是一起出來?為什么? 通過觀看課件,讓幼兒大膽發言,回憶觀察到的情
況,教師及時進行鼓勵和指導。
三、使用放大鏡進一步觀察螞蟻的外形
特征和活動(或圖片)。 給幼兒分組,讓幼兒仔細觀察捕捉到的螞蟻,并鼓勵幼兒把自己的發現畫下來。
四、出示課件,教師總結,讓幼兒鞏固認識螞蟻的外形特征和生活習性。
五、欣賞并表演歌曲《螞蟻》。
六、教師提問:我們應該像小螞蟻學習什么?讓小朋友知道團結起來,人多力量大的道理。
七、游戲:“螞蟻搬豆”,鞏固認識。 教師扮螞蟻媽媽,幼兒扮小螞蟻,四散地站在場地一端。
游戲開始,教師說:“孩子們,咱們快去搬豆準備過冬吧!”“小螞蟻”自由地(可不按順序)鉆過皮筋,爬過紙箱和墊子,跑到場地另一端,拾一顆小豆跑回家中,將小豆放進小籃。如此反復進行,直到把豆全搬完。
[活動延伸]
1、教師(或家長)把幼兒觀察發現后的繪畫作品,用簡單的文字注釋后,張貼在墻飾“有趣的蟲子”中。
2、在日常活動中,讓幼兒繼續學習有關螞蟻的兒歌、故事等,豐富幼兒經驗。
3、師幼共同進行小實驗: 把捉到的螞蟻放進一個大口瓶(其中有土),用黑布把瓶子蒙好。過幾天后,把黑布打開,可看到螞蟻筑成的彎彎曲曲的“地道。
大班科學教案《小螞蟻力氣大》2
活動設計背景
幼兒用書中有音樂活動《螞蟻搬豆》,孩子們對小螞蟻非常感興趣。有一天,在戶外活動中,有一個孩子大聲的喊:“快來看呀,好多小螞蟻呀!”孩子們蜂擁而上,嘰嘰喳喳,議論開來。我就想:利用孩子們“好奇”心理,讓孩子們對螞蟻有更近一步的了解。
活動目標
1、對小螞蟻的外形特點、生活習性等有一定了解。
2、讓孩子知道團結起來力氣大的道理。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了解螞蟻的生活習性,知道團結起來力量大。
難點:引導幼兒在生活中觀察螞蟻。
活動準備
活動前引導幼兒對螞蟻進行觀察;螞蟻圖片;PPT課件; 歌曲《螞蟻搬豆》
活動過程
一、組織幼兒,準備活動。
在音樂《螞蟻搬豆》的樂曲聲中,組織幼兒進活動室。
二、基本活動。
1、出示螞蟻圖片,幼兒觀察螞蟻外形特征。
2、回憶自己觀察到的螞蟻特點。
3、看PPT課件,對螞蟻進一步了解。
(重點:團結起來力量大。)
討論:“螞蟻精神!”
三、結束活動:
游戲:“我是一只小螞蟻。”
四、延伸活動:
繪畫《螞蟻精神》。(畫出自己看到的`“螞蟻精神”)
教學反思
在活動中,能循序漸進的進行,孩子對螞蟻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也發展了幼兒的探索精神。采用豐富多樣的方式,幼兒的情緒一直都很飽滿。但是,在引導幼兒觀察的時候,引導還不夠:怎么樣讓螞蟻出洞?螞蟻隊伍是怎么樣的?螞蟻之間是怎樣合作的?……對幼兒的觀察,應該進行記錄,這樣,孩子們的印象會更深刻。
【大班科學教案《小螞蟻力氣大》】相關文章:
《小螞蟻力氣大》教案06-23
大班科學活動《紙寶寶力氣大》08-23
幼兒園小班科學教案《誰的力氣大》09-22
力氣大的成語及解析03-18
形容力氣大的詞語08-10
形容女人力氣大的詞語08-11
螞蟻力氣大幼兒園教案04-08
大班動物過冬本領大科學教案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