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科學教案

時間:2022-05-26 10:06:25 科學教案 我要投稿

關于科學教案模板集合八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那么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么寫的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科學教案8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關于科學教案模板集合八篇

科學教案 篇1

  準備:

  1、 教具:

  易拉罐、皮球、牙膏盒、紙張、記錄表

  2、操作材料:

  牙膏盒、紙張、VCD光盤、圓形玩具、彩色卡紙、小球、鉛筆、剪刀、膠帶座、

  過程:

  一、引題

  1、 老師依次出示易拉罐、皮球,復習滾動的概念。

  2、出示牙膏盒、紙張,引導思考皮球和易拉罐為什么會滾動?

  二、提出問題:

  請小朋友將不會滾動的牙膏盒和紙張變得也能滾動起來。

  提示:可以改變它們的形狀,也可以用老師提供的卡紙、小球、VCD光盤、圓形玩具、鉛筆幫忙,讓它們滾動起來。

  要求:可以先幫助牙膏盒,也可以先幫助紙張變一變,做好一個后要放在地上滾一下,如果成功了,就放到自己的椅子前面,然后再去拿另外一個。看誰今天想出來的辦法最多。

  三、幼兒操作,師巡視指導。

  四、集中分享:

  1、依次請有代表性的幼兒上臺展示自己的成果,根據他們出示的作品記錄。

  2、同樣作品的幼兒一起感受成功的喜悅

  設計意圖:

  在貫徹《規程》、《綱要》的過程中,我們幼兒園的科學教育改革從常識教育逐漸過渡到幼兒自主探究的過程中,改變了以往一味地灌輸、傳授的方式,讓科學教育賦予孩子們以操作和探索,讓科學活動成為孩子們喜歡的活動,但是科學探究并不是盲無目的,而是要適當創設一定的問題情境,以引發幼兒既動手又動腦,通過自己探究去解決問題。

  本次設計的活動就是遵循這樣一種教育方向。活動前讓幼兒初步感知球體、圓柱體能滾動的現象,然后在本次活動中拋出一個需要幼兒去解決的問題,就是讓不能滾動的東西,也能滾動起來,這就需要幼兒將已有的形體認識運用到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來;將已有的動手能力發揮出來。而在探究的過程中,也將會生成出新的問題,這個新問題也就是下一階段孩子們可以探究的內容了。如此不斷地探索不斷地解決不斷的生成新問題,就可以不斷地引導幼兒深入地探究學習。

  活動目標:

  1、 鼓勵幼兒大膽嘗試,運用各種方法,使長方形的牙膏盒和紙張滾動起來。

  2、 體驗成功的喜悅,提高幼兒的探索欲望。

科學教案 篇2

  活動前的分析:

  有一天,戶外活動是我發現孩子們自發玩起了踩影子的游戲。有幾個小朋友竟跑到我面前問:“老師,影子是怎么形成的?為什么有的地方有影子,有的地方沒有影子呢?”中班的幼兒已經認識了影子,同時他們對影子的形成很感興趣。我決定以此開展活動,讓幼兒在影子的游戲中初步了解影子是怎樣形成的,知道光與影子的關系。

  活動目標:

  1、 初步了解影子是怎樣形成的,感知光與影子的關系。

  2、 體驗影子游戲的樂趣。

  活動準備:

  1、 圖畫、手電筒、玩具、幻燈機。

  2、 將活動安排在有陽光的時間進行。

  活動時間:

兩課時

  活動過程:

  一、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 運用猜謎,引發興趣

  師:中班小朋友可聰明了,今天老師就給小朋友們帶來一個非常有趣的謎語,考考大家,仔細聽聽,看誰最聰明,最先猜出來:人人有個好朋友,烏黑身子烏黑頭,陽光下面在一起,你停它也停,你走它也走,就是不開口。

  咱們小朋友仔細想一想這是什么呀?誰最先告訴老師。

  幼:影子。

  師:對,這是影子。中班小朋友果然名不虛傳,特別特別地棒,來每人一朵小紅花。

  咦,誰在哭呀?教師出示毛絨玩具小貓佯裝小貓在哭。講述故事《膽小的咪咪》。

  今天上午,小貓咪咪正在草地上玩,它玩的可高興了。突然,它發現身旁有一個黑黑的東西。咦這是什么呀?咪咪很奇怪,它趕緊向東跑跑,可黑黑的東西也向東跑跑,它又向西跑跑,可黑黑的東西也向西跑跑。這下,可把咪咪嚇壞了,它急得大哭起來。媽媽,媽媽……

  @_@我是分割線@_@2、 聯系生活,請幼兒猜一猜黑黑的東西是什么?

  師:小朋友想一想黑東西到底是什么呀?

  幼:影子。

  師:對,是影子。小朋友們真聰明。那么影子是什么形成的呢?

  二、 動畫演示,探索新知

  1、 做實驗,初步了解

  師:咱們小朋友認識了影子,那么影子是怎么形成的的呢?

  (1) 打開幻燈機,將光投到墻上。

  師:小朋友仔細看一看,墻上有影子嗎?

  幼:沒有影子。

  (2) 教師用玩具狗擋住光線。

  師:現在看一看墻上有影子嗎?

  幼:有。

  師 :剛才沒有影子,現在有了,為什么呢?

  幼:開始沒有小狗,現在有小狗了。

  師:小朋友們觀察的很仔細。那么有了小狗就有影子嗎?

  (3) 教師關掉幻燈機。

  師:現在看一看,墻上有影子嗎?為什么?

  幼1:沒有。

  幼2:沒有小狗了。

  教師總結:沒有光,有物體,也不會產生影子。

  2、 看動畫——深層理解影子的形成原因

  演示課件:小貓咪咪是怎么擋住光線寶寶,在它身后形成影子的。

  師:那么咪咪的影子是怎么形成的?讓我們來看一看。

  幼兒看動畫,教師形象表述。

  師:太陽公公發出許多光線寶寶,照到咪咪身上,咪咪的身體擋住了光線,光線“闖”不過去,在咪咪身后就有了黑黑的影子。

  三、 參與游戲,鞏固知識

  1、 看一看

  師:好了,咱們小朋友知道了影子是怎么形成的,那么你們想不想到前面來看看自己的影子呀?教師打開幻燈機,請幾名幼兒在幻燈機前看影子。幼兒自由動作(或伸手、或彎腰、或跳舞、或踢腿……)

  師:哈哈,影子多有趣呀,誰來說一說影子是怎么形成的?

  幼1:有光就有影子。

  師:有光就有影子嗎?

  幼2:身子擋住了光,就有了影子。

  幼3:物體擋住了光,就有了影子。

  @_@我是分割線@_@2、 做一做

  師:小朋友們閉上眼睛,看老師給你們變一個魔術。一只小鳥飛來了,飛呀飛。一只小羊走來了,咩咩咩。一只大灰狼走來了,啊嗚啊嗚,我要吃了你們。呯,獵人來了,大灰狼嚇跑了,小羊跑了,小鳥也飛走了。(來時邊說邊做手影)

  發給幼兒手電筒,讓幼兒自由分組合作做手影,互相猜一猜像什么。看誰做得更像。

  四、 室外游戲,加強記憶

  師:影子多有趣呀,咱們到外面找一找自己的影子好不好?

  全體幼兒隨老師邊唱邊做小鳥動作“飛”到室外,找自己的影子。

  (1) 找一找

  幼兒在陽光下找自己的影子,然后再讓幼兒仔細觀察陽光下除了自己的影子,誰還能發現其他物體的影子。

  (2)說一說

  幼兒互相說一說自己的影子是怎么形成的。動一動

  師:小朋友們,怎樣能讓自己的影子動起來?

  (幼兒或走或停、或跑或跳、或跳舞或做操……)

  (3)變一變

  師:小朋友們真能干,那誰來把自己的影子變一變?

  幼兒自由做各種小動物形象。游戲《給小動物畫像》

  小鳥醒來了,嘰嘰喳喳叫,飛到草地上,做呀做早操;

  小貓醒來了,喵喵喵喵叫,走到草地上,做呀做早操;

  大象醒來了,鼻子搖呀搖,走到草地上,做呀做早操;

  小兔醒來了,蹦蹦又跳跳,跳到草地上,做呀做早操。

  (4)藏一藏

  師:影子真有趣呀,咱們小朋友想一想,怎樣才能把自己的影子藏起來呢?讓別人找不到自己的影子?

  幼兒四散跑到操場的蔭涼處,有的跑到大樹影子里,有的跑到大滑梯影子里,有的跑到墻蔭涼里……

  (5)畫一畫

  幼兒自由結組,每兩人一組用粉筆在地上互相記錄對方的影子,等兩小時后會帶同一地點

  看看影子是否發生了變化,探索影子與太陽位置的關系。

  五、 前后呼應,進行總結

  出示課件:咦,咪咪還在哭呀,讓我們一起來告訴咪咪好不好?

  幼:好,咪咪身子擋住了太陽光,光透不過去,你身子后面就有了影子。

  師:咪咪明白了,它說中班的小朋友可真聰明,謝謝你們幫助了我。我要走了,咱們再見吧!

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的:

  1.通過實驗,對重力現象產生好奇與思考。

  2.發現彈簧的粗細長短與小球下滑的速度有關系。

  3.使動手能力、分析、比較能力在操作中得到提高。

  活動準備:

  1. 做好的旋轉彩球玩具。

  2. 幼兒操作材料:長銅絲、短銅絲若干,粗細不同的圓鉛筆、吸管、小棒等若干,圓形彩紙片若干,漿糊、抹布,橡皮泥,別針。

  活動內容:

  1. 演示彩球玩具,引起幼兒興趣。

  (1)教師演示玩具,請幼兒觀察現象。

  (2)介紹玩具的構造。

  ①教師:這個玩具有幾個部分組成的呢?

  ②示范彈簧的制作方法。

  2. 請幼兒來制作玩具。

  (1)幼兒嘗試自己制作旋轉彩球玩具,教師巡回指導。

  (2)幼兒玩一玩自己制作的玩具。

  (3)交流制作經驗。

  教師:

  ①你是怎樣做旋轉彩球的?你的彩球能滑下來嗎?怎樣滑下來的?

  ②師生共同小結。

  3.討論:為什么彩球下滑轉動快慢不一樣。

  (1)比一比:誰的小球轉得快?

  (2)想一想:為什么彩球轉的快慢不一樣呢?

  彈簧粗的轉得快還是彈簧細的轉得快?

  (3)小結:原來有的小朋友他繞的彈簧比較細,所以彩球轉的快;有的小朋友繞的彈簧粗,所以彩球轉的慢些。

  4.怎樣使彩球轉得快些。

  (1)猜一猜:不改變彈簧的粗細能不能讓彩球轉得快些?

  (2)幼兒嘗試,教師做必要的提醒和指導。

  (3)小結:

  活動延伸:

  1.將材料投放在科學角,供幼兒平時操作。提供橡皮泥,鼓勵幼兒嘗試將紙球換成橡皮泥,改變兩邊橡皮泥的重量,觀察其下滑速度的變化。

  2.在日常生活中引導幼兒觀察重力與速度變化的現象。

  活動建議:

  1.長短銅絲應分別為兩種規格,利于

  幼兒對比。

  2.銅絲應軟些,便于幼兒操作。

  3.活動周期為2課時;幼兒園的集體活動、興趣小組、家庭等均可開展此項活動。

  相關知識:

  1.玩具原理及制作方法:

  在本玩具中,重力可以分解成為對銅絲的壓力和下滑力,把螺旋彈簧拉長,重力中的下滑力變大,所以“彩球”旋轉的速度就變快了,同理,彈簧變細了,重力中的下滑力也變大了,所以速度同樣變快了。

  取一根長約50厘米的16號鐵絲。鐵絲一端留出5厘米后,在圓鉛筆上繞10余圈,鉛筆脫出后做成彈簧,然后再將彈簧拉長。

  取l根長約20厘米的18號或加號鐵絲,中間交叉留出1個圓環,鐵絲的2個頂端彎個直角小鉤。用彩色粘紙或白紙涂上顏色,剪4個“圓球”,粘貼在鐵絲兩端的小鉤上。將貼有彩色“圓球”的鐵絲中間圓環,套入螺旋彈簧頂端,“彩球”沿螺旋鐵絲,旋轉下落。

  2.重力、重力加速度的概念。

  任意兩個物體或兩個粒子間的與其質量乘積相關的吸引力。自然界中最普遍的力。簡稱引力,有時也稱重力。在地球物理學中習慣把地球重力加速度稱為地球重力,其單位厘米/秒2稱伽(Gal,為紀念伽利略而命名)。

科學教案 篇4

  教學要求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了解英國化學家開文迪許專心從事科學研究,把自己的一生都獻給科學的事跡,懂得“科學怪人”其實并不怪。3體會課文通過幾個事例來寫人的方法。

  教學重點 :讀感悟結合,了解開文迪許的事跡,懂得“科學怪人”其實并不怪。

  教學過程:

  一、 復習檢查。

  1. 認讀生詞。

  2. 課文主要講了什么內容?

  二、 精讀感悟,學習課文第一段。

  1. 自主讀書,自讀自悟。

  2. 小組交流,提出問題。

  3. 開文迪許的“怪”表現在哪幾個方面?[歸納板書]

  4. 細讀課文,解決前面提出的問題。

  (1) 自讀課文第二自然段,聯系生活實際談談你對“考究”、“過時”的理解。

  (2) 簡介開文迪許的背景,說說他為什么穿過時的衣服。

  (3) 齊讀第三自然段,你們家的客廳和臥室里放的是什么?開文迪許的家中為何擺滿了圖書和儀器?

  (4) 默讀第四自然段,劃出本段中心句。

  (5) 小黑板出示:[他的藏書很多……辦理一下手續。]齊讀,開文迪許為什么這樣做?

  (6) 指名讀第五自然段,文中哪些詞句最能體現他的怪?他為何會有這樣的行為?

  (7) 指導朗讀。

  三、 學習第二段。

  1. 引讀第七自然段。

  2. 自由朗讀課文,為什么說開文迪許并不怪?[板書]

  3. 指導朗讀。

  四、 總結課文。

  1.你認為開文迪許怪嗎?為什么?

  2.教師總結課文,點明中心。

  五、作業。

  1. 有感情朗讀課文。

  2. 收集一個科學家專心研究的小故事

科學教案 篇5

  1、在沙箱或沙池中噴灑適量的水,放上一些玩具和模型。讓幼兒自由地玩沙。教師可以引導幼兒:

  用腳踩一踩,看看濕沙子上留下的腳印什么樣?

  用手捏一捏,試試濕沙子能捏成球嗎?

  用容器、模子扣一扣,看看濕沙子能變成什么樣?

  用篩子篩一篩,仔細觀察會出現什么現象?

  用小棍或手指在沙子上畫畫、按手印、按各種圖型印,比一比,誰的圖案最美?

  用濕沙子筑長城、建城堡……比一比誰建的最牢固?誰造的最有趣?

  2、討論:干沙子與濕沙子有什么不同?

科學教案 篇6

  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在學生發現植物角花草的身子都探向窗外這一現象后,先根據自己的經驗對這種現象的原因、條件、過程進行猜想;然后通過查閱資料,借助他人的研究成果,作出更全面的猜想。最后通過實地觀察、訪問、分析等方法,排除明顯不合理的猜想后,從中選出可能成立的假設、科學的問題,準備進一步的研究。

  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在以前的科學課和語文課等的學習中知道植物生長需要陽光和水進行光合作用,知道植物的根有吸收水分和養分的作用,知道莖有運送養分和水分的作用,知道肥料也是植物生長所需要的,知道風、雨、蟲害等多種因素都會對植物產生影響。六年級的學生會運用互聯網查閱資料。學生具有一定的對某一現象的原因、條件、結果進行猜想的能力。沒有借助資料進行更全面的猜想,提出一個科學問題的意識和能力還不足。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能對現象的原因、條件、過程和結果進行大膽的猜想。

  能借助資料完善自己的猜想。

  會從眾多的問題中選出科學問題。

  過程與方法

  能通過查閱資料豐富自己的猜想。

  情感、態度價值觀

  樂于接受他人的觀點,學會借助他人的研究成果進行學習。

  教學重點

  1、借助他人的資料豐富自己的猜想,但又不迷信權威。

  2、通過各種方法選出科學問題。

  教學難點

  選出科學問題。

  教具準備

  幾盆身子傾斜的花草,資料卡,圖片,關于植物的書籍,聯網電腦,準備好的資料文件夾。

  教學過程

  一、 觀察與提問

  在每組桌子上放置一盆傾斜的鳳仙花,斜向南方。

  師:不知道什么時候,窗臺邊上的鳳仙花,都悄悄的把頭探向了窗外。它們傾斜著身子,好像被窗外的某種力量所吸引。有標記的這里向著南方。你們能找到答案嗎?

  學生思索,可以有少部分的學生回答。

  師:生活中有沒有遇到過類似的現象?比如路邊的哪棵樹、盆景、向日葵(教師出示照片)。對于這些現象,我們有哪些認識和疑惑?請同學們交流。

  二、 猜想與假設

  師:誰有這么大的魅力,讓花草為之傾倒?請同學對這種現象產生的原因、條件、過程進行猜想。

  學生討論后交流。教師記錄學生的猜想。

  師:要找到真正的答案,我們很有必要要借助他人的研究成果,幫助我們作出更全面的猜想。比如科學家的研究、學者的報告,書上的資料等。(請同學們打開電腦,從老師的資料庫中查閱相關資料。)請同學們查閱資料,并把可能成立的原因記錄下來,有利于交流。

  學生交流資料內容。教師記錄學生的猜想。

  三、 分析與總結

  師:哈哈,這么多猜想,究竟真正的答案是什么呢?

  學生迷茫。

  師:我們可以通過多種方法,分析大家作出的各種猜想,對于明顯不符合實際的猜想,我們應及時排除,以確保更具有價值的假設能得以研究。這樣獲得的問題,才更可能是一個科學問題。(板書《植物角里的科學問題》)

  師:哪個假設最不可能成立呢 ?說說理由。

  請同學說出判斷的方法和結果。

  比如,“不可能是風刮斜的。因為這幾天沒有大風;另外,窗戶晚上還關著,沒有北風吹過來。”我們可以通過報紙查天氣預報,還可以實地觀察。

  記錄學生最后留下的科學問題。

  師:我們不能對所有的猜想都進行探究,因為時間、能力、條件等都是有限的,怎么辦呢?我們常常借助他人的研究成果來幫助我們作出更全面的猜想;同時又要對這些猜想進行選擇,可以用觀察、訪問、分析等方法選出可能成立的假設,選出科學的問題后,再進行進一步的探究。

  四、 計劃與組織

  如果時間充足,詳細進行這個環節。否則,布置成作業。

  師:你準備研究哪個問題呢?研究第一個問題的同學請舉手,你們可以坐在一起,第二個問題的同學坐一組。現在就可以分組了。

  師:實驗是驗證猜想的有效方法之一。我們怎么進行實驗呢?請同學們討論你們所選問題的實驗思路。

  學生討論,教師巡視。

  交流。重點是思路的調整和肯定,材料的準備。

  師:根據同學們的實驗思路,我們可以在這節課后準備好我們的實驗材料。為下節課的實驗做好準備。

科學教案 篇7

  《饅頭發霉了》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能夠利用顯微鏡觀察霉,并能通過圖畫、文字、語言等描述霉的樣子;

  能夠設計對比實驗,探究物體發霉的基本條件,了解霉菌有正、反兩方面的作用。了解防止食物和物品發霉的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激發學生樂于探究、發現奧秘的欲望。

  教學重、難點

  1、重點:憑借已有的經驗對霉菌產生的`條件進行假設,并制定切實可行的實驗方案,然后在課外做對比實驗。

  2、難點:憑借已有的經驗對霉菌產生的條件進行假設,并制定切實可行的實驗方案,然后在課外做對比實驗。

  教學準備:

  發霉的饅頭、水果、放大鏡、顯微鏡、抹布、切片、圖片等

  課時:安排兩課時

  教學過程:

  1.通過多媒體出示霉的圖片,提問:你看到了什么?你知道這是什么嗎?在我們的生活中見過沒有?

  2.交流:你帶來了什么發霉的物品?

  講述:請大家仔細觀察帶來的發霉的物品,看一看,物品的霉是什么顏色?什么形狀?先請同學們用語言描述一下所見到的霉形狀。再用顯微鏡觀看物品上的霉,用文字和畫在活動記錄紙上描述顯微鏡下霉的形狀和特征。(做好巡視和輔導)

  3.學生匯報、小結:霉是一種生物,它非常小,用眼睛很難直接看清,必須借助顯微鏡,所以叫它微生物。霉的種類很多,顏色各異,有青綠色、黃色、黑色、白色等,形狀有絨毛狀、蛛網狀、絮狀等

  4.討論霉菌有生命嗎?怎樣證明呢?(從無到有,從少到多)

  5.討論:根據生活中物體發霉的事例,探究饅頭在什么條件下會發霉。其他物體發霉的條件和饅頭發霉一樣嗎?

  6.討論:教材第9頁表,你認為除了表中列出的實驗條件外,還有哪些組合方式。請補寫在表格的下方。

  課堂小結:霉是什么?它有生命嗎?物體發霉的條件有哪些?

  作業:每小組選擇一個組合條件做物體發霉的實驗。寫好實驗報告。

  第2課時

  一.復習

  1.霉是不是就會在食品上發生?在其他物品上會發生嗎?

  2.霉發生的條件有哪些?

  3.交流,根據實驗說明霉發生的條件和溫度、濕度、空氣和光線有關。

  二.根據發霉的條件說明應該怎樣防止發霉

  1.隔絕空氣。

  2.保持干燥。

  3.高溫滅殺。

  4.低溫保存。

  三.教師輔導學生學習霉的功過。

  1.可以用霉制止食品。

  2.制作藥品

  3.霉菌會使物品損壞

  4.霉變食品會危害人體健康。

  四.學習科學家發明青霉素的故事。

  五.小結:應該怎樣防止有害的霉發生?應該創造什么條件讓有益的霉發生。

科學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放大鏡是凸透鏡,凸透鏡具有放大物體圖像的功能,用放大鏡觀察物體能看到更多的細節。

  2、放大鏡廣泛應用在人們生活生產的許多方面。

  3、放大鏡鏡片的特點是透明和中間較厚邊緣薄。

  過程與方法

  1、 正確用放大鏡觀察物體。

  2、 比較用肉眼觀察和用放大鏡觀察的不同。

  情感、態度、價值觀

  1、理解使用放大鏡觀察的意義。

  2、增強用放大鏡觀察身邊世界的興趣。

  3、認識到從肉眼觀察到發明放大鏡是人類的一大進步。

  【教學重點】能正確使用放大鏡觀察物體的細微部分

  【教學難點】放大鏡是“凸”“透”鏡

  【教學準備】

  分組實驗器材:

  1、放大鏡2個 ,手撕的報紙(有圖片)、計算機屏幕、布料、記錄表。

  2、放大鏡片1、放大鏡片2、凹透鏡、普通玻璃片、圍棋子、記錄表。

  滴管、玻璃片、燒杯、水、裝水的礦泉水瓶、。

  【教學過程】

  一、為什么要用放大鏡觀察

  1、導入:師出示放大鏡:“這是什么?”生:放大鏡。師板書并問:“大家還記得我們用放大鏡觀察過什么嗎?”“你們平時玩過放大鏡嗎?”

  2、學生回答,教師繼續問:你還知道放大鏡有哪些用途或者哪些工作需要用到放大鏡嗎?

  3、匯報交流,教師根據學生回答,結合展示圖片。

  4、小結:用放大鏡觀察比肉眼觀察有什么好處呢?

  二、放大鏡的使用和放大鏡下的新發現

  1、師:誰給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鏡的使用方法?

  請學生演示放大鏡的使用方法。根據學生的演示師出示講解正確使用放大鏡的兩種方法:目、鏡、物三者,目不動,鏡動或物動。

  2、師出示:

  選擇一小塊面積,運用放大鏡仔細觀察報紙的字、圖片和邊沿、布料和電腦屏幕看誰會有新的發現!將新發現用文字或圖片記錄在記錄單上。【拿出放大鏡,報紙、布料、記錄表】

  3、分組觀察

  4、交流,師小結:放大鏡把物體的圖像放大,讓我們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細微之處。

  三、放大鏡的特點

  1、師:放大鏡把物體的圖像放大,我們注意到它的特點了嗎?老師給大家準備了這些物品,請同學們找一找。完成實驗記錄表。

  2、帶著實驗記錄表分組實驗。

  3、師:放大鏡的鏡片和能起放大作用的器具有什么共同的特點?(中間凸起,透明的)所以放大鏡也叫“凸透”鏡。放大鏡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數也越大,由此推斷球形的透明物放大倍數最大。

  四、小結

  1、師:對于熟悉的放大鏡,通過今天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新的發現或收獲嗎?(放大鏡也叫凸透鏡,凸度越大放大倍數越大。運用放大鏡細心地觀察物體,還能看到很多有意思的細節)

  2、課外你可以嘗試著用一些簡易的材料自己制作一面放大鏡,或者用你的放大鏡去仔細觀察身邊的物品,看看還會有什么新的發現。

【關于科學教案模板集合八篇】相關文章:

關于科學教案模板集合9篇05-18

科學教案模板集合7篇05-17

科學教案模板集合6篇05-16

關于科學教案模板五篇05-25

關于科學教案模板五篇04-21

關于科學教案模板5篇04-09

【精華】科學教案模板集合五篇05-23

【必備】科學教案模板集合6篇05-23

有關科學教案模板集合八篇05-19

【實用】科學教案模板集合六篇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