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語文課件10篇
二年級語文課件1
一、導入,揭題
1、出示一個蘋果,觀察:
這是一只怎樣的蘋果?
2、如果這個蘋果給你,你會怎么用?
3、你們想聽聽蘋果自己怎么說的嗎?
揭題,板書課題。
二、整體感知全詩
1、充分朗讀全詩。學生自由讀——指名讀
2、這是兒童詩。分一節一節寫。看一看全詩共有幾小節?
3、有一個小節反復了三次,請找出來。
4、自由朗讀。
師:這三個小節雖然句子一樣,其實表達的感情有些不同,這要在學了全詩才能明白。現在先來讀第一節。
5、學生說說應該怎樣讀,再練習朗讀。
三、學習第二小節
1、自由讀、指名選讀二行。
2、這小節蘋果介紹了什么?(用處)
它是用怎樣的心情介紹的?(高興、自豪)
3、學第一行:
讀:讀出高興
說:蘋果為什么高興?
想:一個故事、情節。你就是那只蘋果,請你說說如何使微笑掛在孩子的臉上?
師:孩子微笑了,蘋果也就微笑了。請再讀這一句。
3、分組討論:
按以上學法,每一組選一行進行討論,然后按讀、說、想三步進行匯報。
4、各組匯報
5、小結:
這是一只的蘋果。
蘋果為而感到。
6、有感情朗讀第二小節
四、學第三小節
1、學了第二小節,你們認為第三小節應該怎么讀?
2、朗讀練習
五、背誦練習(一、二小節)
二年級語文課件2
一、課時目標:
指導學生認真觀察課本彩圖或教學掛圖,并結合課內外教育教學活動,使學生了解主動識字的意義和應有的態度,結合勤查字典的教學培養學生逐步養成主動識字的良好的習慣。
二、教具準備:
教學掛圖
三、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只有勤于查閱字典等工具書,才能不斷豐富知識,提高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今天我們學習的是“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4)”中的“主動識字”。
教師板書課題,齊讀。
主動識字就是怎樣識字呢?
教師介紹:我們的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它很美,內容豐富。同學們都很喜歡我們要讀書,學習各種知識,就得先識字。而識字一面要靠老師教,一面要靠自己主動學習。這樣,才能認識更多的漢字,讀更多的書,掌握更多的知識。
在你認識的字中有哪些是自己主動學來的,是在什么情況下學的?
二、指導看圖。
1.看第3頁上面的圖,同桌相互說一說圖上的小學生在做什么,他手里拿的是什么?
2.交流討論:
⑴ 圖上的小學生在做什么,他手里拿的是什么?
(在課堂上,老師請這位同學當小老師,讓他拿生字卡片領讀。)
⑵你認識卡片上面的字嗎?說說你是怎樣認識的?
3.看第3頁下面的圖,圖上有哪些人,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左面的是一個學習小組的四位同學,通過圖片主動識字,并請老師評判。右面的是兩位同學在游覽時主動識字。從圖上可以看出,這些小學生識字的態度都很認真,內心十分喜悅。)
4.你自己游覽過哪些地方?通過游覽認識了哪些字?
(先小組交流,再指名說一說。)
5.教師小結:
生活中處處有學問,我們不僅要在學校主動識字,而且要在課外,在日常生活中處處留心,主動識字。不認識的字可以有選擇地記下來,回來查字典解決。
三、作業設計。
準備一本課外識字本,把你在課外認識的字記下來。比一比,誰認識的字最多。
二年級語文課件3
教學目標:
會認個生字,會寫個生字。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培養觀察力和想象力。
激發對祖國河山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容,激發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
教學難點:
通過觀察圖畫,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和想象力。
教學課時:
兩課時
教具準備:
生字卡片、投影片。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啟發談話,揭示課題。
同學們,你們聽說過這樣一句話嗎?“看了五岳不看山,看了黃山不看五岳。”意思是沒有比黃山更美的山了。可見黃山的確是一座神奇、美麗而又令人向往的地方。今天,我們就跟作者一起,去看看黃山的奇石吧!
齊讀課題
二、自學生字詞,掃清閱讀障礙。
1、自學提示:自由讀課文,畫出不認識的字和不理解的詞,小組合作學習。
2、指名按自然段讀課文,檢查生字的讀音。
3、分析字形,記憶漢字。
4、初步理解下列詞語的意思:尤其、陡峭、翻滾。
三、初讀課文,了解主要內容。
1、指名讀課文。
2、自讀思考:課文有幾個自然段?具體介紹了黃山的哪幾個景點?
四、學生質疑
通過讀課文,你知道了什么?你還想知道什么?
【第二課時】
一、 導入談話。
黃山的石頭為什么是特殊的稀罕的,不常見的?我們繼續學習課文。
二、學習課文第一段。
1、指名讀。
2、你知道了什么?
三、學習課文2—5自然段
1、小組合作學習:你們喜歡哪種石頭?選最喜歡的一個自然段來學習:圖上畫的是哪個景點?它在什么地方?有什么特點?對照圖片讀一讀,讀出你們的喜愛之情。再結合圖展開想象,它們是什么樣子的?
2、全班匯報。
3、小結
4、有感情地朗讀你喜歡的自然段。并試著背下來。
二年級語文課件4
教學目標:
1、會認12個生字,會寫10個字。引導學生自主識字、合作學習。激發學生積累詞語的興趣。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使學生感受秋天的美景。
3、初步掌握聯系生活實際,邊讀邊想象畫面,從而了解詞語意思的方法。教學重點:會認12個生字,會寫10個字;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教學難點:初步掌握聯系生活實際,邊讀邊想象畫面,從而了解詞語意思的方法。
教學課時:兩課時
教具準備:生字卡片,掛圖。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啟發談話。
同學們,過了炎熱的夏天,就是涼爽的秋天。秋天就像一幅幅多彩的畫卷。讓我們一同來欣賞秋天的美景吧!
二、讀中識字,讀準生字的讀音。
1、學生自由讀課文。
2、四人一小組,練習讀詞語。
3、指名讀課文,開火車讀詞語。
4、認讀生字卡片。
三、讀中感悟,整體感知詞語的意思。
1、師范讀詞語,學生想象畫面。
2、游戲“找朋友”: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借助圖片,找出相對應的'詞語,初步感知詞語意思。
3、指名讀詞語,要求讀出語氣。
四、教師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個有關秋天的四字詞語,還有很多描
寫秋天的詞語,請同學們回家收集,看誰收集的詞語最多。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認讀生字新詞
二、分析字形,記憶漢字。
1、小組自主學習:用什么方法記住這些漢字?
2、全班匯報。
三、指導學生書寫。注意寫字習慣的培養。
四、小組競賽。
1、讀詞語,看誰讀得正確?
2、匯報。
3、小組競賽,比一比誰收集的有關秋天的四字詞語多。
五、教師小結。
同學們,通過這兩節課的學習,我們不但學會了一些描寫秋天的詞語,同時也積累了一些有關秋天的詞語。回家后,可以畫一畫秋天。
二年級語文課件5
教學目標:學會本課的7個生字,認讀6個字,認識1個多音字。能夠給指定的句子填空。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學習聯系生活實際理解句子,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對大自然產生喜愛之情。
教學重點:聯系生活實際理解第2———5自然段。
教學難點:寫字,在朗讀時邊讀邊想象。
課時: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學習7個生字。朗讀課文使學生初步了解秋天的自然特征。培養朗讀、寫字的正確姿勢。初步感受大自然的奇妙,培養識字的興趣。
教學重點:正確讀寫課后詞語,正確流利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抓住難寫字的關鍵筆畫。
教學過程:
一、詩歌引入:朗誦《秋葉飄飄》,感受落葉的美。你還想更多的感受落葉嗎?那就打開書,讀一讀14課吧。
二、新授:
1、初讀課文,整體感知。(按照正確的讀音把課文讀準確)
2、自由讀課文。(在課文中找出本節課的生字朋友,并畫下來)
3、檢查生字讀音:小組之間互相讀一讀,指名讀,自愿讀,領讀。
4、擴詞練習。
5、這回大家能把課文讀正確、流利了嗎,快試一試吧。(初步感知課文內容,用序號標出節次)
6、體會著讀一讀,小組一起學習喜歡的自然段中的生字。
7、學習匯報,搶答。(自愿說一說自己記住了哪個字,是用什么方法記住的)
8、大家有不同意見嗎?說一說你的識字方法。
三、指導寫字:
1、大家把這些生字朋友都記住了,那么你們能不能把它們工整的寫下來呢?試一試。
2、先觀察,說說寫這些字時注意什么。師個別指導。
3、先描一個,再寫一個。
四、作業:抄寫本課的生字和詞語。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引導學生結合生活實際理解詞句,培養學生理解句子的能力和想象力。對大自然產生喜愛之情。
教學重點:聯系生活實際理解第2———5自然段。
教學難點:在朗讀時能夠邊讀邊想象。
教學過程:
一、讀課文,整體感知:
1、課文中是怎么寫秋天的呢?自己讀書。指名讀。
2、樹葉是怎么一片一片地落下來,誰來讀讀?
二、發揮想象讀課文。
思考:樹葉都落在了哪里,又有哪些小動物把樹葉當作了什么?
1、小蟲爬過來躲在里面,把它當做屋子。
小蟲怎么躲呀?
誰愿意做個動作?
落葉就像小蟲子的家。
你就是小蟲子,你來讀一讀。
2、螞蟻把落葉當做船。你要是小螞蟻,坐在樹葉船里,你怎樣想?
3、小魚游過來藏在落葉下面把落葉當做傘。
小魚怎么藏呀?
你能做個動作嗎?
4、燕子把落葉當做信,你猜他會說些什么?
你們都是小燕子,小燕子們說一說。
這只小燕子說說,小燕子們一起說說。
為什么說催我到南方去呢?一個“崔”說明了什么?應該怎樣讀?
三、總結課文:通過讀書,我們把書都讀懂了嗎?真有意思,你們喜歡嗎?那就大聲讀讀吧!
四、發散思維:
1、討論:樹葉還會落在哪,還有那些小動物把落葉當做什么
2、三道題,任選一個,也可以三個都做:
落葉落在(),()把它當作()。
如果我是一片落葉,()。
3、請你寫一句和落葉有關的句子。
教學反思:學生能結合生活實際了解詞句意思。
二年級語文課件6
一、教學目標
1、結合課文,認識“益”等9個生字,會寫“寸”等8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熟記成語,明白成語的意思,能靈活運用成語。
3、通過學習成語,學生了解精彩有趣的成語故事,懂得一些為人處事的道理,并能從中受到啟發。
二、教學重點
1、學生正確認讀生字,能在田字格里正確美觀地書寫生字。
2、正確流利朗讀課文,在讀書中感悟每個成語的意思。
三、教學難點
熟記成語,了解每個成語所表達的意思。
四、教具準備
一米的尺,一寸的尺,每個學生準備一片樹葉,課文有關主題圖。
五、教學課時: 一課時。
六、教學過程
(一)故事引入
1、同學們,你們喜歡聽故事嗎?現在老師給你們講一個成語故事,請你們邊聽邊猜一猜是哪個成語。(師講《拔苗助長》的故事。)
2、指名猜成語《拔苗助長》。
3、請大家看看這個成語是由幾個字組成的。
4、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由成語組成的課文。
板書課題: 識字 4
過渡: 大家想知道識字4講了哪些成語嗎?老師帶你們到成語王國去欣賞一下成語,好嗎?
(二)初讀課文
1、出示課文主題圖,欣賞。
(1)剛才你們在成語王國里,知道了哪些成語?
(2)指名說說剛才你把哪些成語記下來了?
過渡: 如果你想知道更多的成語,請你要打開課文《識字4》讀一讀吧。
2、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1)自由朗讀課文,邊讀邊劃出課文中的生字,遇到不會讀的字借助音節把生字多讀幾次。
(2)指名朗讀課文,注意糾正字音。
過渡: 同學們,你們看,生字寶寶從課文里排著隊正向我們走過來啦,誰想跟它們打個招呼啊? 請舉手。
3、學習生字
(1)投影帶音節生字,指名拼讀音節,注意正音。
(2)出示“我會認”的生字(去音節)
音節跑了,你還認識它們嗎?(分小組認讀,開火車讀)
(3)出示“我會讀”的詞語
你們看這些生字寶寶這么快就找到朋友了,誰能把它們的名字叫出來? 請舉手。(指名讀詞,男女比賽讀)
過渡:你們真聰明,這么快就認識了生字寶寶和它們組成的朋友。但是,課文中的成語,你們知道表示什么意思嗎?現在告訴你們一個好方法,只要多讀課文就可以知道成語的大概意思啦。
(三)精讀課文,理解成語意思
1、出示課文(老師把課文從書中請了出來)誰想單獨來讀讀成語,請舉手。(指名讀)
2、課文一共有幾組成語。。(三組)
3、自選一組朗讀(你最想把第幾組的成語讀給大家聽)
4、師生共讀
聽了你們讀書這么有趣,我也想加入到你們的讀書隊伍里。(師讀每組成語的前/后半部分,學生接著讀后/前半部分)
5、同桌共讀。一個讀前(后)半部分,另一個讀后(前)半部分。
6、指名正確流利朗讀課文。(能背誦的就背誦出來吧)
過渡:你們這么快就把成語記下來了,如果能把這些成語的意思說出來那就更棒了。
7、理解成語意思。
(1)分四人小組互相說說成語故事及成語的意思。
(2)指名在教壇前說說學生喜歡的成語故事,并說說從這個成語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3)讓學生說說1米的尺和1寸的尺在量不同長短物體時的長處和短處。
(4)用樹葉遮住一只眼睛看事物有什么不同。
小結:第一組成語: 讓我們知道做人應該取長補短。
第二組成語:使我們懂得看事物要全面,不能以偏概全。
第三組成語:使我們知道做事要遵循事物發展的規律,不能急于求成。
8、除了課文寫的成語,你還知道哪些成語?(指名說說)
過渡:大家都能在讀中感悟成語的意思,真了不起,現在有八個生字寶寶要回田字格里住了。
(四)指導書寫生字。
1、仔細觀察課后“我會寫”的八個字在田字格里所占的位置,并要在寫的時候要提醒大家哪個字如何寫好。
2、指導書寫“落”是上下結構,不要寫成左右結構,“取”是左右結構,不要把“耳”的每一筆寫得太長。
3、描紅(在書上描一個,寫一個),注意坐姿。
4、同桌互相批改生字。
5、展示學生寫好的生字,共同評議。
(五)練習背誦課文。
七、總結
祝賀大家又積累了這么多的成語,相信愛學習,愛積累成語的小朋友,一定是最聰明的孩子。
八、作業
(1)正確美觀地書寫“我會寫”的八個生字。
(2)把《識字4》的成語故事講給家人聽。
板書設計:
識字4
尺有所短 寸有所長
取長補短 相得益彰
管中窺豹 坐井觀天
一葉障目 不見泰山
拔苗助長 徒勞無功
瓜熟蒂落 水到渠成
二年級語文課件7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3個生字,認識4個生字。了解詞語的意思。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想象詩中描繪的情景,練習口頭表達。
教學重點:學會本課生字,熟讀、背誦課文。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你們學過很多古詩了,能想想哪些是寫春天的嗎?請你背給大家聽。
2.今天我們又要來學習一篇寫春天的古詩。(板書課題)
3.這首詩是高鼎寫的,這是詩人居住在鄉村寫下的一首詩,所以題目是《村居》。
二、圖文結合、初知大意
1.出示插圖,說說你看到了什么?(草兒萌芽,柳樹被風輕拂,孩子們正在放風箏。)
2.這首古詩寫的就是這美麗的景色。請大家自己去讀讀吧。
三、學習生字
1.正字音。注意“趁”是翹舌音,前鼻音,“紙”是翹舌音。
2.指導書寫。
趁:走字底,最后三撇要寫得短而傾斜。
紙:右邊是“氏”不要加一點,易和“低”字相混。
3.學生自由練習,老師巡視指導。
4.出示要求認讀的四個字。開火車讀。
四、感情朗讀,了解詩意
學習一、二句
1.指名讀第一句。其他同學想想這句詩寫了些什么?
2.指名說,老師補充。(二月,青草茁壯的成長,黃鶯飛來飛去)
3.齊讀第一句。指導停頓:草長/鶯飛/二月天,
4.春天的鄉村還有什么迷人的景色呢。我們繼續讀。
5.全班讀第二句。
6.看課件師配音說:看,河堤上的楊柳,在茫茫的春煙中像喝醉了一樣吹拂搖蕩著。
7.誰再來看著課件說說你看到了什么。
8.學生看課件自由說。
9.這么讓人如癡如醉的景色,我們該怎么讀好?
10.指名反復讀。老師指導。(河堤/楊柳/醉/春煙。)
11.全班齊讀一二句。
學習三、四句
1.指名讀。
2.老師解釋“紙鳶”就是指風箏。
3.四人一小組去讀這兩句,讀完后互相討論:讀了這兩句后,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4.指名朗讀。老師相機指導。(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5.男女比賽讀。
6.小組派代表說說,讀了這兩句,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五、背詩練說
1.自由背誦。
2.小組比賽背誦。
3.我們學完了這首古詩,你好像看到什么情景呢?請你說給同桌聽。
4.指名上臺說。
5.小結:詩人短短的幾句詩就寫出了鄉村春天的美麗景色。他寫得好,你們也說得很好。
六、板書設計
村居
草長/鳥飛/二月天,
拂堤/楊柳/醉/春煙。
兒童/散學/歸來早,
忙趁/東風/放/紙鳶。
二年級語文課件8
一.學情分析
本課采用“詞串”的形式,介紹了金秋水鄉富有詩情畫意的美景。學生現在接觸到的事物可能沒有那么多,就對課文介紹的美景無法有深刻的體會。可通過觀察課文中的配圖進行聯想,也可以找一些優美的圖片,通過朗讀來了解詞語,從而感受水鄉的美麗富饒和風土人情,感受語言的優美。
二.教學目標
1.了解金秋水鄉特有的景色,引發對金秋水鄉美好生活的向往,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在情景中識字、朗讀、聯想,了解詞語的意思。
3.學會本課的7個詞語,認識“火”、“欠”偏旁。
三.教學準備:生字卡片,金秋水鄉的圖片或者照片
四.教學時間:二課時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景,激情導入
小朋友,我們生活在的這塊地方啊,有青青的山,碧綠的水,藍藍的天空,粉紅的鮮花,多么美麗啊!我們能夠生活在這么美麗的地方,是多么幸福的呀!現在老師想考考大家,你們知道古代的人們是怎么稱呼我們這塊美麗的地方的呢?小朋友,你想知道嗎?(板書:水鄉)恩,為什么說是水鄉的呢?小朋友,你們來猜猜看呢?
我們水鄉美,一年四季都是美麗的!但是啊,有一個季節是最美的,你們知道是什么季節嗎?(板書:金秋)這是什么季節?(秋天)為什么說是金秋呢?有金色的秋天嗎?(農田里稻子熟了,一片金黃色的)
金秋真的是最美的季節嗎?老師這有幾幅圖,大家一起先看看,水鄉的秋天都有什么呢?再想想,你會用什么優美的語句來贊美這些景色呢?
二.觀察聯想,讀中感悟
1.說到水鄉就當然要說到水了啊!小朋
友,我們來看這幅畫。你都看到了什么呢?(板書:蘆葦菱藕荷塘)你見過這些東西嗎?他們是怎樣的蘆葦,怎樣的荷塘呢?相機補充板書。(注意“蘆”的讀音)
2.仔細觀察,引發聯想:水鄉的荷塘里還會有什么呢?(板書:荷葉、荷花等)誰能具體說說它們呢?(板書:挨挨擠擠的荷葉、千姿百態的荷花等)
3.碧綠的荷塘中,挨挨擠擠的荷葉下小魚在捉迷藏,千姿百態的荷花盛開著,放眼望去,遠遠的隱約有幾只小船在蘆葦叢中飄動。在這煙霧籠罩的荷面上美的就好象是在天上一樣,好象我們就在云朵的中間,在仙景中那樣飄渺。這么美的景色,給它個美麗的名字就是(板書:煙波)小朋友,閉上眼睛,深深吸口氣,聞到什么味道了嗎?聽到什么了嗎?恩,慢慢張開眼睛,你們又看到什么了呢?學生回答。誰來讀讀這個詞語呢?(你為什么那么讀呢?)交流地讀
4.誰能把這些詞語的美讀出來呢?自由讀,點名讀
5.假如我們現在就坐這小船在這美麗富饒的江南荷塘中,你想說點什么呢?(可以用以前學過的古詩《江南》、課文《小池塘》)
三.引導發現,學習生字,指導寫字
1.學習新偏旁:今天小朋友要認識兩個新朋友:出示偏旁。“火”字旁,哪個小朋友可以猜出新朋友的名字了呢?那它和我們學過的“火”一樣嗎?點名回答。教師范寫
2.寫左右結構的字要注意左高右低,如煙;寫草字頭的字要注意橫要長一些。
3.學生臨仿寫,教師巡視指導。
第二課時
一.復習溫故
1.出示卡片,開火車讀詞語。
2.水鄉的景色那么美,想把這介紹給你的朋友嗎?你會怎么介紹呢?
二.觀察聯想,讀中感悟
1.水鄉的荷塘煙波繚繞,我們在中玩耍,不知不覺,太陽公公就要下班了,你們看,他在往西邊沉下去呢!這時的太陽公公我們就喊他是(板書:夕陽)夕陽西下,在月亮籠罩下的水鄉更是如鉿如詩,小朋友,我們先自己讀讀第三、四行詞語,看看聽聽這月光下的荷塘水鄉是這樣的美景呢?
2.學生自由讀,小組合作互說互讀。(提示:你現在上在哪里?看到了什么了呢?聽到了什么呢?你認為哪里最美?為什么呢?和你的小朋友說說呢!)(注意“歸”“等”的讀音)
3.全班交流。指名讀,說自己的感受。在配上圖,加深對詞語的理解。讓學生再讀。(駕歸船、唱漁歌、點點燈光、皎潔的月光,紅紅的楓葉,有條件可以到學校的花圃看)
4.指導朗讀。比賽讀
5.整體感悟
(1)在水鄉荷塘玩了一天,你知道課文是按什么順序來介紹江南水鄉的嗎?(白天、傍晚、黑夜)
(2)練讀全文。進一步感悟水鄉的美麗富饒。
.三拓展豐富,練習說話
(1)剛才啊我們用自己的話把水鄉的美景介紹給了自己的朋友,大家說的都很好!老師就想成立個“水鄉一日游”的旅游公司,誰愿意做我們旅游公司的小導游呢?注意“先”“然后”“最后”以及時間上的變化。學生試說,點名說,大家點評。
(2)我們中國地大啊,美麗的地方可不只就水鄉荷塘這一個地方。小導游們,你還可以把大家領到哪個美麗的地方去游玩呢?
二年級語文課件9
教案示例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詩文,進一步激發學生對勞動人民的同情及對封建社會的痛恨。
2、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積累詞語。
3、理解重點詞句,理解全詩意思。
4、有感情地朗讀詩文,背誦古詩。
教學重點: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2、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教學難點:
指導學生結合生活實際理解詞句,理解古詩意思。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
教學過程
一、啟發談話。
1、回憶《憫農二首》,請學生分別背誦。
2、《憫農二首》寫的是從事生產勞動的人民用辛勤的汗水收獲了糧食,可是自己卻得不到,吃不飽肚子而被餓死了。這節課我們學習的《蠶婦》一詩是以從事紡織的勞動人民的口吻介紹了她們看到的場景,板書課題:《蠶婦》
二、學習新課
(一)投影列出學習步驟,學生自學。
1、借助漢語拼音讀古詩。
2、借助工具書查一查不認識的字,理解意思。
3、提出不懂的問題。(把問題在書中標寫出來)
(二)學生進行自學,教師深入到學生中間,回答疑難,解決問題。
(三)相互交流學習情況
1、教師出示生字卡片:蠶婦昨歸淚遍滿者養
2、指名讓學生讀生字,對讀得不準確的地方及時提醒并糾正
3、結合學生遇到的難字說一說記憶字形的方法,教師板書。
蠶:上面是“天”字,第一筆是橫。
昨:部首是“日”字旁。注意與“作”區分。
滿:這是左右結構的字。(大三點水,小草字頭)
養:第六筆是撇,不是豎。
婦:與“歸”右半部分相同,最后一筆要封口。
動手書空。(教師進行板演,易錯的地方用彩色筆標出來)
4、師生共同介紹作者
5、理解字意(結合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理解,讓學生先說一說意思,相互補充,用投影羅列出來)
蠶婦:養蠶的婦女。
歸:回來。
滿:全,整個。
遍:全。
者:……的人。(可以讓學生聯系“學者”、“使者”體會理解;再說說“遍身羅綺者”是指什么樣的人呢?)
羅:輕軟有稀孔的絲織品。
綺:有文彩的絲織品。
6、理解每句詩的意思:(讓學生自己練習說說意思,教師及時進行幫助指導)
昨日入城市:一個從事養蠶紡織勞動的婦人到集市上去了一趟,
歸來淚滿巾:回來后,淚水浸滿了衣襟。
遍身羅綺者:那些穿著綾羅綢緞的人,
不是養蠶人:不是養蠶織布的勞動者。
讓學生自己練習說說全詩的意思。(先自己說一說,遇到問題主動與同學交換意見,或者向教師請教。)
7、讓學生說說全詩的意思,其他同學進行評價。(鼓勵學生開展相互間的評價,及時補充,形成生生互動的氛圍)。
(四)指導朗讀
1、聽配樂朗讀,然后讓學生談談自己的體會。
昨日/入城市,
歸來/淚滿巾。
遍身/羅綺者,
不是/養蠶人。
2、與小組成員一起進行朗讀練習,相互評議,推選一名同學參
加班級展示。
3、小組選派代表在全班參加競賽,而后評議出選手。
4、全體同學伴著音樂進行朗讀。
三、練習鞏固
1、練習按照田字格書寫漢字。
淚:左窄右寬,左右高低基本一樣。
滿:左窄右寬,左右高低一樣。
者:第三筆撇要長一些,蓋住下面的“日”。
歸:左窄右寬,左邊高而長,第一筆是小豎。
“蠶、婦、昨、遍、養”讓學生自己說說書寫時應注意的問題。
2、抄寫下面詞語。
蠶婦養蠶昨日歸來遍身
3、背誦古詩(自己先練習,而后匯報。)
四、總結本課學習情況
五、布置作業
1、在生字本上抄寫難字。
2、背誦古詩,同學間相互評分,記錄在書上。
附:板書設計:
2蠶婦(張俞)
難字:昨蠶婦滿養
歸茫著
二年級語文課件10
教學目標:
1、 識3個生字
2、 夠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會分角色朗讀對話;
3、 揮想象力,初步理解寓意;
4、 解“井沿”“大話”“無邊無際”等詞語。
重點難點:
1、 懂得“坐井觀天”寓意,明白本詞含有貶義。
2、 能夠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會分角色朗讀對話;
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今天教師給大家帶來了兩只可愛的小動物——小青蛙和小鳥,它們想和大家做朋友,同學們說好嗎?在黑板上貼青蛙與鳥的圖片。
(以畫導課,激發學生興趣,有利于引導學生進入課堂學習。)
小青蛙和小鳥為了一件事爭吵起來,誰也不讓誰,咱們來看看是為了什么事,請同學們幫著解決一下好嗎?
二、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1、不認識的字可以問同桌或老師;
2、邊讀邊標出自然段。
三、學習課文,理解內容
1、同學們,課文中講青蛙住在什么地方——(井里)
(老師簡筆畫井,把黑板上貼的青蛙移置到井里)
2、那么,小鳥從哪兒來的呢——天上飛來,落在井沿上。
師將小鳥圖片放在井沿,看圖理解井沿就是井邊。
小結:現在同學們知道了,這只小青蛙的家住在井里,小鳥呢?從天上飛來,飛累了,落在井沿上,那么它們為什么事爭吵起來了呢?(教師范讀,生傾聽)
3、青蛙的觀點是什么?它眼中的天是什么樣?它為什么說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呢?
4、小鳥的觀點是什么?它眼中的天是什么樣?“無邊無際”是什么意思?(步步設疑,培養學生思考能力。)
5、你認為青蛙和小鳥誰說得對?小組討論一下,并匯報。
(擺清青蛙和小鳥的觀點,讓學生討論,培養學生合作學習能力和善于分析、善于思考的能力。)
小結:大家孝認為青蛙錯了,那你知道青蛙為什么錯了嗎?它眼中的天為什么只有井口那么大呢?請同學做個實驗,把你的書卷起來,往天上看,你看到了多大一片天?
6、這只小青蛙一直生活在井里,所以它看到的天只有井口那么大,設想一下,假如有一天,青蛙跳出水井,跳到井沿上,它會看到什么?說些什么呢?(擴展思維,培養學生想像能力。)
7、下面,我們看本文題目“坐井觀天”,現在你明白“觀”是什么意思嗎?是誰坐在井里看天呢?同學們可千萬不要學井里的小青蛙呀,老師希望你們看更多的書,了解更多的知識,千萬不要當“井底之蛙”呀!
(最后解題,符合學生認知規律,加深對成語的印像。)
四、指導朗讀
課文中青蛙與小鳥有幾次對話?
五、教師指導。
1、感悟第二次對話。
(1)通過學習第二次對話,讓學生說說讀懂了什么。
(2)引導學生思考:青蛙和小鳥為什么有不同的看法?
(3)圍繞這個問題自由讀課文,想想再回答。
(4)用“因為……所以……”談談自己的理解。
(5)帶學生體驗:走出教室,說說你看到的天有多大?用紙卷成紙筒再去看天,看到的天有多大?
2、比賽朗讀小鳥認為“天大”的句子和青蛙認為“天小”的句子,看誰讀得好。老師指導朗讀青蛙和小鳥的話。
青蛙的話用自信、傲慢的語氣;小鳥的話用勸告、誠懇的語氣。
六、帶頭飾表演。
板書設計:
13坐井觀天
看
青蛙: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小鳥:天無邊無際大得很
【二年級語文課件10篇】相關文章:
語文課件01-20
小學二年級上冊語文課件:《落葉》01-24
挑山工語文課件設計05-02
影子語文課件設計05-02
秋天語文課件設計05-02
有關語文課件霧凇05-17
如何制作語文課件05-14
語文課件制作資料05-13
《貓》語文課件設計05-09
太陽語文課件設計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