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版空城計課件
《空城計》節選自《三國演義》第95回。課文描述諸葛亮面對強敵而能處變不驚,設下計謀,終于使司馬懿引兵退去,突出表現諸葛亮的足智多謀。
【教材分析】
《空城計》是初一年(上)小說單元的第一篇文章。它節選自我國著名的長篇小說《三國演義》的第95回,課文雖然是節選,但情節相對完整,情節發展的脈絡清晰,人物形象鮮明,有利于借此讓學生掌握小說的基本知識。
【學情分析】
學生通過看電視劇和閱讀小說的形式,對于《三國演義》里面的故事情節和人物較為熟悉,而且,小說的故事性較強,也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本文,應大膽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完成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目標
⒈通過自學理解積累文中字詞。
⒉了解《三國演義》及諸葛亮這一光輝人物形象,加深對“智慧”內涵的理解。
⒊了解小說的基本知識及基本閱讀方法,即通過情節分析理解人物形象。
⒋能通過細節描寫體驗人物的思想感情,能聯系生活實際對小說中的人物事件發表自己的看法。
(二)過程與方法
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重視學生與老師、與學生、與文本的“對話”,并在合作學習中體驗到學習的快樂。
⒉重視學生在閱讀中的情感體驗,注重感悟,開拓其思維,培養其創新精神。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⒈了解我國古代小說的藝術成就,領略我國古代先賢們的超人智慧,激發學生民族自豪感。
⒉培養學生在生活中積極思索和敢于創新的精神。
【教學重點】
通過情節分析人物形象的小說閱讀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細節描寫對表現人物形象的作用。
【輔助教具】
多媒體課件(PPT、MP3及視頻片段)
【教學課時】
兩課時
【教學過程 】
第一課時
一、導入(出示幻燈片一)
同學們,我們今天要學習的《空城計》一文,出自《三國演義》的第95回。《三國演義》是我國四大古典小說之一。小說是我們上初一剛接觸的文體,在學習本文之前,我們先來了解小說的基本知識。
二、結合單元說明,了解小說的基本知識。(演示幻燈片二)
【說明】通過對小說三要素的簡單介紹,讓學生對小說這種文體有個粗淺的概念。同時,提示學生閱讀小說的一般方法,如通過特定環境中人物的語言、動作、心理等分析人物的思想性格,進而理解小說所反映的社會生活。
三、激情導入《空城計》(演示幻燈片三)
《三國演義》描寫魏蜀吳三國的興衰過程,生動地講述了三國時期謀士們斗智、猛將們斗勇的故事,一個個的英雄組成了一幅幅驚心動魄的畫面。今天就讓我們走入《空城計》,感受一段緊張曲折,扣人心弦的'故事,領略一下文中個性鮮明、呼之欲出的人物形象。
師生共同欣賞《三國演義》電視主題曲《滾滾長江東逝水》,播放《滾滾長江東逝水》的音頻mp3(約3分鐘).
【說明】欣賞電視主題曲《滾滾長江東逝水》的同時,引導學生看幻燈片《臨江仙》的內容,體會歌詞中那種慷慨激昂、悠遠灑脫的情懷。既把學生的思維引入遠古時代的那場戰爭,又使學生產生興奮的學習心情。
四、請學生介紹本文的故事背景,教師予補充(出示幻燈片四)
故事背景
本文選自《三國演義》第95回,此前的故事背景為魏主曹丕新亡,十五歲的曹睿即位。諸葛亮欲借此機會伐魏。參軍馬謖獻離間計,令曹睿將司馬懿削職返鄉。諸葛亮聞此消息大喜,即率35萬大軍伐魏,一路斬將略地,勢不可當。曹睿大驚,只得重新起用司馬懿。此時魏將孟達欲反,遣人密報孔明,愿為內應,但不慎走漏風聲被殺。司馬懿猜到諸葛亮的戰略意圖,不與蜀軍正面交鋒,卻去切斷蜀軍糧道,奪取街亭、柳城。諸葛亮誤用馬謖,失了街亭、柳城,形勢急轉直下,變得十分被動,又失去了內應,已無勝算,急忙準備退回漢中。司馬懿奪了街亭,率15萬大軍來奪西城。此時諸葛亮只有2500軍士在西城,形勢十分危急。課文描述了諸葛亮面對強敵,處變不驚,設下計謀,終于使司馬懿,引兵退卻。
【說明】布置預習時,要求學生看《三國演義》第95回,了解孔明施空城計的來龍去脈,從而更好地理解課文的情節。
五、檢查預習,解釋劃線的詞的意思。(出示幻燈片五)
1、望西城蜂擁而來。( ) 2、盡皆失色。( )
3、焚香操琴。( ) 4、遂止住三軍。( )
5、棄城而走。( ) 6、不能遠遁。( )
7、笑容可掬。( ) 8、言訖( )
9、將旌旗盡皆隱匿。( ) 10、眾官無不駭然。( )
【說明】《空城計》一文語言淺顯,學生完全可以通過課文注釋和工具書,自行疏通文意,為下面的學習掃清字詞障礙。檢查字詞的解釋,也有利于督促學生做好自學活動。
六、復述小說故事情節
指一名學生復述后,其余學生評議復述效果并提供示例。(演示幻燈片六)
【說明】復述小說故事情節,教師要強調學生把小說的幾個要點說出來,如主要人物,故事的開端、發展、高潮、結局等。讓學生評議復述效果,有利于培養學生評價判斷能力,提高課堂參與意識,做課堂的主人。
七、下面請大家根據情節,把課文分作四個層次。
學生劃分課文層次。
引導學生找出文中的關鍵語句,把關鍵語句組合后再進行壓縮提煉。各小組組織討論,歸納本組意見,選出一個代表來發言。(出示幻燈片七、八、九)
明確:
⒈開端(第1段) 先概括為“司馬懿十五萬大軍兵臨西城”, 再提煉成“司馬兵臨西城”
⒉發展(第2段)先概括為“諸葛亮巧施空城計”或“諸葛亮臨危施計”,再提煉成“臨危施計”。
⒊高潮(第3、4段) 如上,司馬懿中了空城計——司馬懿中計——司馬中計。
⒋ 結局(第5、6段),諸葛亮為眾官釋計——諸葛亮釋計——孔明釋計。
【說明】這一環節旨在培養學生捕捉信息和篩選信息的能力。同時,在前面復述課文的基礎上,進一步明確孔明施行空城計的整個過程。
八、圍繞《空城計》進一步分析故事情節(出示幻燈片十)
理清以下幾個問題:
1、為什么要擺空城計?
2、怎樣施用空城計?
3、是否取得成功?
4、為什么取得成功?
各小組組織討論,歸納本組意見,選出一個代表來發言。教師巡視課堂,及時幫助解決思考中的疑難問題
第4題明確: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正是因為孔明深深了解司馬懿,知道司馬懿對自己的了解有限,他只知道孔明平生不曾弄險,自以為深深了解孔明,結果是聰明反被聰明誤,不知道置之死地而后生的道理。另外,孔明知道司馬懿剛愎自用,必然不會聽從別人的意見,所以在關鍵時刻,孔明敢于“弄險”,并且一舉成功。
【說明】所設計的四小題,題與題之間環環相扣,能較好的揭示施行空城計的整個過程。前三小題大部分同學都能從文中找出答案。第四題難度稍大,可以讓學生分小組討論,然后派代表發言,教師適時酌情肯定,以保護學生討論的積極性。
九、布置作業(出示幻燈片十一)
各學習小組合作把本文改編成課本劇并進行表演
【說明】改編課本劇,能使學生進一步熟悉課文內容,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為排練課本劇要一段時間,故課本劇的演出,可利用以后的時間,加以展示。
第二課時
教師概括上節課的內容,引入第二課時。
一、小說以塑造人物形象為主,那么如何分析小說的人物形象呢?(出示幻燈片十二)
1、通過扣人心弦的情節塑造人物形象
2、通過正側面結合的方法來塑造人物形象。
通過特定環境中人物的語言、動作、心理、外貌、神態等分析人物的思想性格。
3、通過對比映襯手法塑造人物形象
4、通過生動的細節描寫塑造人物形象
【說明】第二課時以分析人物形象為主。對于如何分析人物形象,學生可能還比較茫然,故先教給學生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為下一教學環節做鋪墊。
二、聯系課文看課件視頻,試分析諸葛亮和司馬懿的性格特點。(出示幻燈片十三、十四)
看視頻的時間大約9分鐘,要求學生邊看邊思考問題。看完后,各小組組織討論,歸納本組意見,選出一個代表來發言。
【說明】設計播放電視劇《三國演義》第71集孔明施行空城計的視頻片段,一是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二是借助視頻的聲音、圖像,讓學生更直觀地理解諸葛亮和司馬懿之間的斗智斗勇,以及兩人的不同性格特點。
學生討論后明確:
1、通過正側面結合的方法來塑造人物形象
諸葛亮傳令將“旌旗盡皆隱匿,大開城門,每一門用二十軍士,扮作百姓,灑掃街道”,圍繞城門的“空”設了一道計謀嚇退司馬懿。看出他的足智多謀;在司馬懿兵臨西城,眾官“盡皆失色”的情況下,孔明卻依然在司馬懿的大軍面前鎮定自若,“于城上敵樓前,憑欄而坐,焚香操琴”,“笑容可掬”地施展他的計謀。看出他的處亂不驚、臨危不懼;料定司馬懿疑心重,“此人料吾生平謹慎,必不弄險;見如此模樣,疑有伏兵,所以退去”一切在他的掌握之中,借司馬懿的疑心來使自己的計謀成功施展。看出他的神機妙算。
司馬懿本身并非平庸之輩,他也是個有著深謀遠慮的大將之才,只不過他疑心病重(“亮平生謹慎,不曾弄險。今大開城門,必有埋伏”認為孔明想暗算他);剛愎自用(驕傲自負,不聽司馬昭的勸告,還罵兒子“汝輩豈知”結果被孔明空城計嚇退。)(演示幻燈片十五)
2、通過對比映襯手法塑造人物形象
兵臨西城時,魏軍十五萬,蜀軍二千五百軍,兩軍兵力懸殊,西城危如累卵。眾官盡皆失色,襯出孔明的臨危不懼;司馬中計時,司馬昭年輕氣盛,襯出司馬懿老謀深算、多疑自負。孔明釋計時,眾官無不駭然,而孔明撫掌而笑,說明眾官的愚見,襯托孔明的高見。(演示幻燈片十六)
3、從文中找出描寫諸葛亮“笑”的句子,并分析人物當時的心理。
笑容可掬——“笑容可掬”是孔明故作輕松、故作姿態的表現。即使神機妙算,他這時候心里還是有些吃不準,他可能在尋思:“你會上我的當嗎?”
撫掌而笑——是他覺得如釋重負,或許正在慶幸:“你果然中吾計矣!”
拍手大笑——則是他發自內心的對司馬懿的自豪的嘲笑,“哈哈,到底還是我略勝一籌啊!你真是太傻了呀!”(演示幻燈片十七)
4、人物形象歸納明確:(出示幻燈片十八、十九)
三、探究拓展
各小組組織討論,歸納本組意見,選出一個代表來發言。不要求統一的答案,言之有理即可。(演示幻燈片二十)
【說明】所設計的三道探究題,能激發學生的擴散思維和求變思維,體會不同情境下,如何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培養學生在生活中積極思索和敢于創新的精神。
㈠站在司馬懿的角度思考一下,他知道中計后,會怎么想,怎么說?
如,“懿悔之不及,仰天長嘆曰‘吾不如孔明也!’”
假如這次魏國領兵的不是司馬懿,而是他的次子司馬昭,諸葛亮還會用“空城計”嗎?
生討論。不會用,因為司馬昭年輕氣盛,初生牛犢不怕虎,如果諸葛亮施用“空城計”,反而會弄巧成拙。諸葛亮會用其他計策對付司馬昭。
㈡見課后練習四,欣賞京劇《空城計》片段,結合課文內容,替司馬懿寫一段唱詞回應孔明。(唱詞可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出示幻燈片二十一)
示例:馬謖紙上談兵,被我奪走街亭,只是小勝。今我十五萬精兵,殺到你西城。但見城門大開,街道打掃凈,你又城上閑彈琴,莫非其中有詐。你平生謹慎,不曾弄險,里面必有埋伏又有兵,如我把城進,正中你的好計策。罷,罷,罷,我暫且引兵去。
四、小結(出示幻燈片二十二)
出奇不意,這是今天我們所學的《空城計》中孔明嚇退司馬懿的主要原因,也是本文的主旨。神機妙算的諸葛亮之所以比老謀深算的司馬懿略勝一籌,就源于孔明的“出奇不意”的思維方法。
五、布置作業(出示幻燈片二十三)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被稱為“智絕”。除“空城計”外,請你再敘述二個能體現其“智絕”特征的故事,字數各150字左右 。
【說明】這道作業的設計,是為了加深學生對諸葛亮這一智慧形象的理解,同時也強化學生概括小說故事情節的能力。
【語文版空城計課件】相關文章:
《空城計》課件精選04-18
空城計的課件04-20
《空城計》課件04-20
初中《空城計》課件04-19
學習空城計課件04-19
空城計優秀的課件04-18
空城計的課堂課件04-18
關于《空城計》的課件04-18
空城計課件內容04-20